墨禽两人与众同门见过礼之后,大家都看到了子夏的身影,于是一齐在座位上跪直身子迎候他。.等子夏一到他的案几前,众人齐声高叫:“恭迎先生!”然后就在座位上半躬着身行礼。
子夏来到自己的座位跪坐下后,对众人还了一礼说:“大家请坐!”
子夏看众人都坐好后才用平缓的语调微笑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尚经坛又来了两位新同学,这是值得大家高兴的事。今后你们要相敬相爱相互协助诚恳相待,要做好朋友和好兄弟。”
“是,先生!”众人都大声回答。
子夏说:“既然如此,今天上午我们就来学习诗经中卫风木瓜一篇。这是一首描写相敬相爱结成朋友关系的诗。大家先跟我读‘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随着子夏的引导,众人都跟着子夏读起来。子夏等众人读熟会背诵了才开始逐字批讲。
就这样,墨翟和禽滑厘开始了他们的求学生涯。墨翟觉得跟随子夏学习是正确的选择,因为他以前虽然也读过孔子传下来的书,但很多东西并不理解。而子夏这个孔子的亲传弟子一讲,他就明白了。有了老师的引导比他自己学习效果更好了。子夏传授的主要内容是六艺、诗经和春秋。
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门学问合起来叫六艺。六艺是春秋以来贵族子弟的日常所学,而子夏的教学内容并不局限在春秋时代的六艺方面。孔子曾经删编过诗经、编定过春秋,这诗经和春秋也是必学的。每天上午子夏会教授诗、礼、射、数,每天下午会传授书、御、春秋、乐。
诗是诗经,有风雅颂三部分,可以增强学生们的文学修养;
礼是周礼,是周代贵族阶级通行的礼仪,每天子夏的弟子们都会抽出半个时辰时间演练周礼,就好象现代人做广播操一样;
射是射箭,是一种宴席后助兴的娱乐节目,此时已经增加了投壶游戏为辅助。射箭技能也可以用于行军打仗,每天上午在演练周礼之后就练习射箭。射箭可以强身,也可以娱乐,就好象现代人课间活动一样;
数是数学,含易经,这是有用的学问;
书是识字及写字,是文化人的必备,识字主要是在一个小木板上识别大篆,写字当然是抄写儒家经典书籍了;
御是驾驶马车的技术,兼传授基本的军事知识,子夏这里没有马车,但他的许多学生都是驾车来学习的,所以其他弟子也有幸能学一学,但最主要的是传授军事知识;
春秋是史书,主要是春秋以来的各国史实,兼讲为政。
乐是音乐,是儒者(儒者最初是做司仪的,负责礼仪和祭祀)必须学会的技能,每天下午最后一个科目是听子夏弹琴,然后弟子们各自练习,当然墨禽两人来到后自己用桐木也做了琴;
当然,子夏的学问传自孔子,所以子夏就经常引用孔子的话,所以孔子的语录也自然被人学到了。
墨翟和禽滑厘每天都学习这些知识,就象现代人学习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一样,他们过得很充实。不过,由于子夏对礼的传授总是不太用心,这也使得墨禽两人不太重视学习礼。禽滑厘最感兴趣的是军事知识,而墨翟则兴趣广泛,他什么都想学。
墨翟虽然曾跟范蠡蒙学,范蠡也传授了许多比较实用的知识,既使为政、韬略、兵法等各有传授,但却过于高深,许多基础性的东西范蠡传授得并不系统,所以墨翟学了之后只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孔子所传下来的学问虽然并不高深,但却很系统,方方面面的东西都能学到;墨翟把范蠡的学问和孔子的对照之后,许多不懂的问题就豁然开朗了。孔子学问重基础,范蠡学问重应用,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尤其是诗、数、春秋、乐这几样学问,既能增强文学、音乐修养,又能熟悉历史,所以墨翟学起来不亦乐乎。
射和御两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到基本的军事知识,但比起范蠡所传的孙子兵法却又等次太低,所以墨翟除了练练箭法、学学驾车之外,对这两种知识却不再深入,他总是抽时间把记录孙子兵法的帛卷拿出来参详。当然,由于范蠡曾经叮嘱过孙子兵法不可轻易示人,所以他都是在晚上点灯夜学的。
至于乐,墨翟在学了基本的弹奏技巧之后就没太过练习,他认为音乐及相关的仪式太过繁琐,除了能自娱、能服务于他人之外,实在找不到具体的用处,而且他来求学的目的就是来镀镀金,借子夏门的影响将来走向朝堂,以便实现利民的理想,所以在乐上就甚不用功。
对于周礼,那更是繁琐复杂,“寝不尸、居不容。食不言,寝不语。非礼勿礼,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什么的很让人讨厌。婚丧嫁娶祭祀邦交之礼外,吃个饭、睡个觉、坐立行走、打个招呼都有讲究,至于乘车、见上官、结交同辈、友爱晚辈等等更是规范到细致入微,就算是跟女子约个会、对个唱、跳个舞、谈个情、拉个手、搂个抱、亲个嘴、入洞房、上个床、谁睡哪头、谁在上下左右、怎么做个爱,甚至生个小孩都颇有约束,不但如此,而且还有许多仪式和道具的应用,搞得墨翟头晕眼花的。好在子夏对周礼不太重视,可就算如此,墨翟也觉得苦涩无味。而且对贵族式华丽排场的礼仪甚为不满,因而礼和乐已经被墨翟列入黑名单,处于被排斥之列,再也不想过多涉猎。不过基本的礼仪规范他还是和同门师兄弟演练熟了。
子夏这里典籍很多,墨翟除了抄写一部分之外,其它的东西都向子夏借过来看过,所以每天他都很忙。不过就算如此,他每天早上也会抽时间练习剑法和武功,每天晚上也都会坚持研究兵法。春秋战国时代贵族们配剑练剑很正常,所以子夏的弟子们也都热爱这项活动,不过这些人练剑大都是为了强身健体,所以他们的剑法也都平平。由于墨翟常练剑,而且剑法颇为高明,其他同学,就时常和他切磋一番功夫。墨翟的剑法得自范蠡和豫让,范蠡在越国时曾请南林处女教授越军越女剑法,所以墨翟也能很好地展示这套灵动巧妙的剑法;至于豫让剑法则大开大合威猛霸道,则不常用来和同学切磋。
禽滑厘来求学之后,由于未曾蒙学,不识文字,所以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虽然他极为勤奋,怎奈何基础太差,总是跟不上子夏的传授。于是,墨翟就时常给他开小灶,教他认字、写字,还给他讲解语法、文字等。由于墨翟每天都会练豫让剑法,禽滑厘极为喜欢这种可用于战场作战的威猛剑法,所以墨翟就传了他。禽滑厘虽然学文化慢了些,但他时常与市井之人斗殴,所以剑法练得很快。由于墨翟教禽滑厘的东西比子夏教的还多,所以禽滑厘就常常对墨翟行弟子礼。
墨翟每日过得极为充实,晨起练剑、上下午跟子夏学习、与同门交流,晚上看兵法,躺在床上就抚摸田香赠送的凤形玉佩,想想田香,畅想一下未来,这日子过得平淡又踏实。
有时也同田子方、高行、公羊高、禽滑厘等人到附近的村坊酒店喝几杯酒,畅谈些理想抱负,有时也削些竹木片制些竹木简,有时抽空还同禽滑厘等人到田野里走走看看,到黄河边钓钓鱼,跟村子里的村姑逗几句笑,顺便帮村民们修修农具。
墨翟匠人出身,学过剑,还跟范蠡上过学,而且为人大方,善于与人交流,所以同学们都喜欢和他交流相处,墨翟手艺不凡,心思灵巧,言谈有理,举止有度,乐于助人,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同学们都挺佩服他,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也总是来找他。而他也总是能尽心助人,诚恳相待。即使附近的村民也经常找他帮忙。
墨翟本来就是匠人,他也一心想用匠艺来利民,有村民来找,他就去帮忙。由于他经常到村子里转,就能发现许多问题,他看到村民们靠体力种地辛苦,就帮他们改造犁、锯、车等农具,方便村民耕作之用。他看到老人从井下向上提水困难,就设计出辘轳来省力提水。看到西河地区的村民经常用木桶提水灌溉,就帮村民设计出桔槔(jgao,上古书籍中,墨子备城门中首次提到)来提水,以节省人力。夏收时,看到村民们收获小麦之后脱粒困难,就帮他们设计出梿枷来打麦脱粒。看到村民用石臼舂米,就比照着桔槔上杠杆的样子帮村民设计出踏碓来给稻谷脱壳。看到村民们用簸箕来扇风去除谷物中的杂物,就借鉴风扇设计出风扇车来吹风。
由于墨翟设计出的农具轻巧实用,所以很快在西河地区流传开来,并且往来于齐鲁郑卫的商旅也把这种农业技术传播到本国去。他设计这些农具本来也不费什么工夫,本来也只是要方便西河百姓的,没想到却由此惠及了中原的大部分人,而且他的这些设计被中国古代沿用了上千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