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官路辉煌》第十六章 青干班(今晚第二更,啥都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海省省委书记欧阳国,已经是53岁的年龄,相比于其他省市的一把手,他还很年轻。。但是他在省委书记的位子上已经有八年了,五年的西部某省的省委书记,然后就是平调的东海省任省委书记已经有三年有余了。这三年可以说战战兢兢、步履维艰,上任之前首长曾经跟自己恳谈过,话语里充满了肯定和鼓励以及那浓重的期望。有位曾在东海工作过的老同事听到自己要去东海上任时,曾经意味深长的说过“东海的干部是关键”。

“干部是关键。”三年来,这句话欧阳国反复唠叨了无数次,但是真正的领会的却没有很多,虽然有着组织部长的支持,欧阳国并不认为自己对东海的干部有着绝对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东海的水深啊,干部的关系错综复杂又明明白白的展现在你的面前,但是就是让你看得摸不得,心里甘痒,却毫无办法。每到此时欧阳国才会更深一层的理解那句话的含义,之后陷入久久的沉默。

前几天去中央开会,首长曾经提起要制度化规模化推行干部年轻化进程。去年老首长南巡讲话时强调:“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这一段话尽显了老人的政治智慧以及超乎常人的长远眼光和胸怀天下的委任胸怀。是一件谋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业。

自己与中组部长聊天时,部长曾开玩笑的问欧阳国东海是不是要做个试点。欧阳国心里一动,竟然随即答应了下来。之后不久就下来了文件,拟定包括东海在内的五个省市作为推行干部年轻化的试点省市,由省委组织部开办青干班培养一批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干部。欧阳国回来后迅速召开了常委会,他要在中央文件下达到东海之前统一各常委的意见,已达到顺利完成这项政治任务的目的。应该说常委的态度还算比较统一,在省长叶硕平组织部长唐佳华以及副省长项玉明等绝大多数常委的支持下,关于建立青干班推进东海干部年轻化的决议顺利通过。欧阳国突然觉得,这件事中央仿佛还有这更深一层的用意,深到哪一层?令人难以琢磨。

邵含章有些苦笑的看着李枫交上来的自己财产的公证报告。报告里将自己的收入一笔笔详细的记录在案,1989年12月在秦硕生教授主持的改革开放研究项目的项目组里工作得到研究补贴3000元...1991年5月在《农业经济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获得稿费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仅7万...1993年1月收到《兰德经济学》稿费1.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0多万,洋洋洒洒一张纸,后面还附带着汇款单或者汇款证明等等。乍眼看下去还真令人眼花。综合起来这张纸上的财产竟然高达百万人民币。没想到李枫竟然是一个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呢,自己以前还认为他只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呢,人不可貌相啊。邵含章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李枫的表现确让他刮目先看呢。

当邵含章见到那篇署名为秦硕生、李枫的文章时,他才明白自己原来是得到高人指点啊。秦硕生的身份和能量,以及在国内经济领域的地位,邵含章可是早有耳闻了。没想到李枫竟然是秦教授的学生,再加上他现在所具有能力,邵含章仿佛已经看到一颗政治新星正在冉冉升起了。邵含章深深的看着报纸上李枫这两个字,在内心坚定的想道: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自己都不能亏待了李枫啊。那自己应该怎么帮他一把呢,通过几次交谈可以看出李枫渴望能有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华,自己何不给他加把火添把劲呢,想到此邵含章拿起了说桌上一份青干班推荐表,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半个月后的某一天省报刊载了这样一条消息:第一届省青年干部进修班开班式在省党校举行。东海省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欧阳国发表了专题讲话。他强调,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深入学习首长南巡讲话,加快全省经济建设作为新时期全省工作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推进东海改革开放,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抓住时机,勇往直前。同时强调,必须紧抓东海干部队伍建设,加快东海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培养出一批年富力强,具有时代责任感的年轻干部队伍。

范长年是这一届青干班年龄最长的一个,是压着线进来的,同僚们笑成老范大叔是搭上了青干班的末班车。按惯例这样的党校培训班开班式一般是兼任着党校副校长的组织部副部长讲话,如果组织部长甚至一位省委副书记莅临的话,那就说明省委省政府很重视这届党校培训班,希望在这些干部里挑选几位但当大任的苗子。当然如果不出意外情况,组织部会通知各地方各单位做好相应的推荐选举工作。而像省委书记亲自到会并发表讲话的情况,大家出了意外,还是意外。但意外之后呢,一部分人会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能进入青干班的不是背景雄厚,就是将要委以重任的中青年干部,对于这些人来说由谁莅临开班式无所谓,他们重视的是培训结束时得到的评语,只要是个良好,那就前途光明了,而是否能得到好的评语要看自己做的工作到不到位。

范长年却从这次意外中,无疑嗅到了一丝什么,是什么呢,范长年苦苦思索,就连旁边有人叫他都没有听见,直到被人大力推了一下后,才从沉思中惊醒过来。转头看向同宿舍的项平。项平跟宿舍里的孙长武都是省委组织部的,听说这次来进修的省委组织部一共来了三个,而第三个至今都没有见到人,自己上铺地的空床就是他的,名字好像叫李枫。范长年曾经看过分宿舍的名单。知道有三位省委组织部的同学,着实让老范感叹自己的运气,这在平时,要是能有位省委组织部的熟人那可是烧香求来的良遇。没想到这次自己一次碰到了三个,而且有着同寝的情意。

项平见到范长年终于回过神,笑嘻嘻的调侃道:“老范你不会是在想着跟哪个共度良宵吧?”

“去你的吧,我可没你们那么命好。”想起家中的妻子,范长年的脸上不禁露出些温柔。项平的背景有些模糊,项姓是东海的一个大姓,在官场也不乏项姓的官员,但也不是姓项的必然就是一家。在省委各部以及直辖机关里姓项的也不只一个,但是副省长项玉明却代表着东海项氏最有实力的一脉。其实不只是范长年就是省委大院里也在猜测项平与项副省长之间得关系。

“哎,李枫还没有来吗?”项平有些奇怪的看了眼依旧空空如也的床铺,上面贴着李枫两个字的标签还没有被撕掉。参加青干班之前叔叔特地把自己叫道他那嘱咐了一番,这次青干班很重要涉及到全省后备干部的培养,让自己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特别嘱咐自己这一批学员大部分是一方的政治新星,让自己把握好机会,多多接触,能交上关系更好。

李枫这个名字虽然在外界并不是很响亮,但是在一定的圈子里特别是见证过宋副市长从兴旺到倒台的全部过程的人都不会忽视李枫这个名字,而项平就是这一群人中的其中一个。

得知李枫仍旧没有来报到时,项平也没在意,离正式开班还有两天时间,到时候就能见到这个传说中的人物了又说了会儿玩笑,约定晚上去餐厅一块儿去吃小炒。项平便去别的宿舍联络感情去了。

“李枫进了青干班?”晚上正坐在家里看电视的郭亮以外的接到了舅舅的电话,朱京声音有些低沉的问道。

“对啊,邵含章力荐,组织部当然不能拂了未来副部长的面子。”郭亮用有些羡慕的口吻说道。但他知道自己是没有这个希望了,青干班,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后摆干部的培训班,谁不尖着脑袋的往里钻,就郭亮目前知道的,除了李枫没有明显的背景外,其他人都有些道道。项平传说跟项副省长有关系。孙长武是省委委员东海市市长孙斌的侄子,他的父亲是省工业厅的副厅长,舅舅是稷州市常务副市长胡成恩,豪门之后啊。

“小子你是不是在怪舅舅没把你弄进这个青干班啊。”虽然语气有些嗔怪,却更多的是疼爱。朱京的父母早亡,朱京是由大姐跟大姐夫抚养大的,感情自是不一般。而朱京对于姐姐中年得来的儿子更是拿着当亲儿子看待。再加上朱京只有一个女儿,所以朱京把以后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外甥身上。“虽然省里也是争得厉害,但是那些人还要给我几分面子的,我若非要让你去青干班也不是没有把握,但是这一届并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啊。说句到家的话,那是一个是非之地啊。”

“啊?怎么会?”很少听到舅舅用如此严厉的口气跟自己说话,一时间有些心惊的郭亮马上意识到这件事情真的不简单。“我怎么会怪您呢舅舅,像我这个年龄的。很少有能进省委党校学习的人吧。这次青干班有什么猫腻而且这跟李枫有什么关系?”郭亮问道。

对于外甥的成熟,朱京很是欣慰。随即将这次青干班的特殊之处向外甥讲了讲,顺便提点了一些为官之道。

听完其中的利害关系,郭亮马上就想到了得到邵含章力荐而成功进入青干班的李枫,自己必须提醒他一下,虽然这只是舅甥二人间的推测,但是一想到李枫这个几乎是官场小白的家伙要进这么一个大火炉去烘烤,他不禁为李枫生气了一阵担心。郭亮趁机提出来是不是要跟李枫透露一下。

“你觉得呢?”朱京有些考教的询问郭亮自己的想法。

“我,我觉得,李枫还是一个可交的朋友。”不提什么背景关系,不提今天舅舅透露给他的信息。郭亮但从交朋友的角度来看,李枫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这样的人郭亮不想看到他因为不了解情况而落入别人的陷阱成为一颗棋子。

放下电话,朱京的脸上不禁挂起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妻子看到他奇怪的样子,笑着问道:"亮子办什么好事啦,可很少见你夸过他。"郭亮是朱郭两家的宝贝,谁让亮子平时对舅母孝敬有佳呢,再两家也就这么一个传宗接代的,不宝贝他宝贝水去。平时朱京对郭亮非常严厉,虽然是爱之深责之切,还是换来妻子的白眼。

今晚见到丈夫少有的夸奖外甥,妻子也是很高兴的问问情况。“亮子终于长大了,呵呵。”说着朱京边向妻子走去,温柔的眼神让女主人的身子不仅一酥,低头叫了声:“死鬼。”便任由丈夫胡来了。

-------------------------------

今天第二更送到,求票求收藏,补发周一欠下的一章。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疯子深表十万分的谢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