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洪荒之巫族天尊》第十六章五岳大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岳泰山居五岳之首,《月令广义·图说·五岳真形图》说: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为五岳祖,主掌人间生死贵贱修短。.《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亦说:泰山者,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孙,神灵之府也。可见秦汉以前,古人认为泰山峻极于天,是人神相通的地方,所以帝王登极,都必须到泰山封禅祭告天帝以保佑政权昌隆长久,尊泰山之神为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的来历

对于东岳大帝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如汉代《重修纬书集成·龙鱼河图》曰:东方泰山神,姓圆名常龙。晋张华《博物志》称泰山神有女,嫁为西海之妇。《魏书·段承根传》则称泰山神之子与段晖同学。道教创立后,亦十分尊崇泰山神,并对其神历作了详细的概括。如东方朔《神异经》称:盘古终世之时,其子名赫天氏。时有三皇代出,赫天氏乃入居一山,于此时代代相传,故其山后即名岱宗泰山。赫天氏有子胥勃氏,胥勃氏子玄英氏生二子,长名金轮王,次子少海氏。少海氏妻弥轮仙女。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入腹,觉而有娠。生二子,长曰金蝉氏,后称东毕帝君,次子金虹氏,后称东岳帝君。

东岳大帝的地位

又《三教搜神大全·东岳传》称,东岳帝君金虹氏曾有功在长白山中,至伏羲氏时封为太岁,掌天仙六籍。遂以岁为姓,以崇为名,被尊为太华真人。其太岁者,乃五代之前无上天尊所都之地。可见东岳大帝当时在道教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民间祭祀泰山神

然而民间祭祀泰山神,认为泰山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地,泰山神则是阴间鬼魂的最高主宰。

汉代《孝经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孙,主召人魂。

《后汉书·乌桓传》其惜谓人死,则神游赤山,如中国人死者魂归岱山。

《方技传》亦曰:许峻自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泰山请命。

《三国志·管辂传》但恐至泰山治鬼,不得治生人。

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云:常恐游出宗,不复见故人。应璩百亦有一诗云:年命在桑榆,东岳与我期。

又《古乐府》诗云:齐度游四方,各系泰山。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

《三教搜神大全》说得更为明白,称汉明帝时,封泰山神为泰山元帅,掌人间居民贵贱高下之分,禄科长短之事,十八地狱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

故《岱史》引道经曰:五岳之神分掌世界人物,各有攸属。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主世界人民、官职、生死、贵贱等事。

又《风惜通义·正失》称:惜说岱宗上有金箧玉策,能知人寿命修短。

《五岳记》则称:东岳泰山神天齐王,领仙官仙女九万人。上述泰山神治鬼的说法,出现的时间不一。

据《日知录》卷三十称:考泰山之故,仙论起于周末,鬼论起于汉末。

《左氏》、《国语》未有封禅之文,是三代以上无仙论也。

《史记》、《汉书》未有考鬼之说,是汉以上无鬼论也。

《博物志》所云泰山一日天孙,知生命之长短者,其见于史者,则《后汉书》许峻自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泰山请命。

《乌桓传》死者神灵归赤山,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如中国人死者魂神归泰山也。

神职和鬼职的统一

然则鬼论之兴其在东京之世乎?这种论述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然这种只论鬼职不论神职,或只论神职不论鬼职的观点,似乎不能统一,于是《茶室香丛钞》引《封禅书》的内窖,将神泰山神的神职与鬼职统一在一起,文称:泰山有天主地主之祠,其义即缘封禅而起。王者于此报天,故有天主祠,王者于此报地,故有地主祠。死者魂归泰山,即归于地主耳。从此泰山神有了双重的神职。

道教在尊奉泰山神的同时,亦吸收了这种信仰。如《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日: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宗伯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

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从群官来迎子。在泰山神被晋升为帝后,道教亦赋予其更高的神力,《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经》称东岳大生天齐仁元圣帝:气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惩奸罚恶,灵死注生,化形四岳四天圣帝,抚育**万物群生。从而使东岳泰山神从掌管阴魂的阴王—跃而为掌人间善恶注生录死的大帝。

历代皇帝的封禅祭祀括动

在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到清乾隆皇帝,历代均曾到泰山进行过封禅祭祀括动。

所谓封禅,据《史记正义》云: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日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日禅。神道属天,王者即封泰山以报天,则泰山有神道矣。鬼道属地,王者既禅泰山下小山,如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诸山以报地,则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诸山有鬼道矣。简单地说就是在接近天的泰山极顶聚土筑圆坛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同时到泰山前的社首、梁父、云云、亭亭等小山上积土筑方坛祭后土皇地祗,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之情。即表: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之意。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帝王登封泰山,是天下太平国家兴旺的标志。

《岱史·历代儒臣封禅论》日:封禅者,王者开务之大礼也。因此,封禅被帝王视为国家旷世盛典。秦始皇统—六国后,于公元前219年就曾亲自率领群臣祭泰山、梁父,行封禅礼。

秉始皇逝世后,秉二世胡亥于公元前209年仿效其父再封泰山,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二世东巡历泰山礼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书旁,以彰始皇之功德。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先祭华山、嵩山,又东巡,夏四月封泰山。此后汉武帝又多次封禅泰山,对后世帝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东汉光武帝、章帝、安帝均曾柴告岱宗。隋文帝虽没有封禅泰山,但东巡时曾因祭泰山。唐朝时虽只有高宗和玄宗二位帝王封禅泰山,但封泰山神为王的帝王却不少,如武后垂拱(685-689年)二年(686年)七月初一封东岳为神岳中天王,万岁通天(696-697年)元年(696年)四月初一又尊封为天齐君,唐开元(713-742年)十三年(725年)加封为天齐王。然对泰山封禅超历史规漠还是宋真宗,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元年(1008年)十月十五日,称天书降于泰山,对泰山进行封禅,时迎接天书的仪仗就有1600多人,仪式中诏封泰山神为东岳天齐仁圣王。祥符四年(1011年)又加封为东岳天齐仁圣帝。从宋真宗后,金元明清几代虽然没有对泰山进行封禅,但都相继给泰山神较高的封号以荣神之威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