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志通鉴》第三十四章 一战孙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还真曹操想的太多了。。c袁绍派出周喁也纯属巧合。他的心思都放在幽州战事上了,哪里还管得着他远在豫州的‘好弟弟’袁术的事情。周喁是毛遂自荐的告诉袁绍,他想到豫州去。胡吹说那里他有广泛的人脉,能兵不血刃的给他袁绍拿下整个豫州。袁绍一盘算,要是胜了能把袁术挤出去豫州去,给自己多个地盘;不胜就当给他弟弟找点晦气,这也不错。反正不管怎么算都是他占便宜。就应允下来了。至于刘宁和他袁术干上了,那真是附带的结果,只能算他刘宁自己倒霉。

***************************************************************************

此时的卫将军府也已经吵成了一团,有趣的是他们不是为了如何迎敌,而是为了到底该不该收留周喁。两派各执一词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俨然已经把这个议事厅当成了菜市场。

“主公,绝不能收留周喁啊!”许攸脸色已经变成了酱茄子色儿,两眼通红。仿佛在吃了一颗青春大补丸,声粗气的吼道“若是真的收留了此人,那就等于招惹了袁公路这个大敌。袁术已有荆、豫二州。兵威势大,其帐下孙坚更是天下难得的骁勇悍将。主仆二人面和心不合,这次孙坚来犯,明显是袁术匹夫借刀杀人之计。消耗我部与孙坚实力好让他自己捡便宜。周喁只是他们的一个借口,我们万万不能给他人以口实啊!况且主公占据三郡才三月有余,根基尚未稳定。袁术若来,那些小豪族必畏惧而争相依附于敌。到时主公在前激战后方无人镇守必生乱子,那时候我们真的就陷入死局了。还请主公三思!”

管宁反唇相讥道“子远先生光看到收留他的危害,可曾看到不收的危害?现在全天下所有的人都睁着眼看着我们呐。如不收留此人,那么全天下人就会以为我们畏惧袁术,认为我们根本就毫无镇守一方之才。那么主公在讨董以来建立的威信荡然无存,天下贤士望而止步。今后主公如何在诸位诸侯面前立足?就算主公真的不收留周喁,他的两个兄弟也未必能答应。而且我看那袁术野心甚大,无论有没有这事,他都会再找借口来谋夺我三郡之地。”

许攸听后嘿嘿冷笑“愚民短见,孙坚是何等人物。在酸枣会盟之时,只他一人就打的董贼数十万西凉铁骑丢盔弃甲,迁都长安。而我等只有区区三郡之兵,莫说打不过,就是打得过那也必然是两败俱伤的局面。这就真中了袁术小儿的奸计!”

武将们本来在那里闭目养神,一听许攸这话就不乐意了:哦,你许攸有才,很傲气。眼睛长在了头顶上去我们也不管,骂了管宁也就算了,你怎么还拐着弯把我们也骂上了。孙坚厉害不假,那你不能说我们一点都不顶用吧!这不是指着秃子骂和尚嘛。这一想就于管宁起了同仇敌忾之心。也都跳入了战团中,斗得那是不亦乐乎。

“够了!!”刘宁大吼道,脸前的案几拍的更是震天响“你们是我刘宁的僚属命官,不是街头上的泼妇。看看你们,你们还有为官的样子吗?!”

大家这才安静了下来,讪讪的都闭上了嘴巴。刘宁又本能的看向了其左手边的郑纲,发现他早已经望向自己,两人四目正好相对。郑纲只是微微一笑,眼睛似乎不经意的瞥向了身旁一人。刘宁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心中一动。笑道“未知奉孝对此有何意见?”

郭嘉字奉孝出身寒门,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刚及弱冠之年,容貌俊秀儒雅。他自幼胸怀大志,才学更是出众交友甚广。袁绍刚起兵讨董时投奔其门下,没多久他看出袁绍不是个明主,和荀彧一样辞官而去。只不过,他没有投身曹操而是闲赋回家。可在家**还没有坐热,他的好友郑纲来信邀他到丹阳一游。来了之后免不了要和刘宁碰面,当下一交谈刘宁就发现这小子有才。那就更不能放手了,寝同眠饭同食,整天拉着不放手。注意!这不叫玻璃这叫礼贤下士懂吗?!

郭嘉听后神情淡然反问刘宁“不知侯爷想战还是想和?”

刘宁知道这还是郭嘉在考校他,于是就坦言道“打,就像幼安(管宁的字)说的那样,要打出我的兵威来。乱世中,要想中兴国祚那就要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天下大义,更在于天下贤者的人心背向。只要我能打赢,就足以彰显出我有这个能力,那么这些人才必定为我所用。把忠心于汉的天下贤能汇聚在一起,汉室九鼎必将稳固永世!”说道这里,刘宁又目光灼灼的盯着郭嘉,热切的问道“奉孝,你能帮我一把吗?”

这很明显,是刘宁要招纳郭嘉。而我们的郭大大仿佛没有听出他的含义,微笑道“侯爷睿智。这仗,必须要打!而且要胜,胜利了就是要让某些人的蠢蠢欲动的心思给打下去,这才能利于侯爷今后的发展。”

听到这句话,刘宁神色一暗‘看来郭嘉还没有真正任同他,不然不会叫侯爷,而是该称之为主公。’不过,他也不灰心,来日方长。

许攸在一旁寒着脸,冷冰冰的问道“那照你这么说,该如何打?别忘了孙坚的部下都是四处征战的精锐。”

“子远先生勿忧,这场的关键不再于我们,而是在于他孙坚与我们对战的决心有多大。”说道这里,郭嘉扫了一眼众人不急不慢的拿着案几上的小碗喝了口水。

其他人正聚精会神的听着,忽的没了下文,憋的人心里好不难受。纷纷心里暗骂:和郑纲一个德行,温吞吞的急死人,一副典型的欠扁脸。好在郭嘉喝完水没有再去个茅厕,那真就让人无语了。

他又继续解释道“孙坚部的兵士虽然是百战之师,但是大家都别忘了他的兵已久离江东,早已人心思归了。侯爷何不效仿高祖皇帝,来他个四面楚歌。那么,他的士气必定大减。而侯爷手中的丹阳兵素以骠勇著称,这士气己升彼降。和谈失败之说?孙坚熟知兵法,他这一败便知大势不可为,再战与他不利。到时在叫一能言善辩之人前往他的大营,说其利害,他自然退去。”

众人听后,都大点其头。对他的说法那是相当的赞同。

“念国,你怎么看?”刘宁也很赞同,但出于稳妥还是问了一下郑纲。

“先战后和,这个大家都认同了,我无话可说。我们其实可以先坚守城池,已堕其兵锐。然后出奇不易攻他的粮草。在配合刚才奉孝所言则必胜。其实奉孝刚才分析还说漏了两点。”

郭嘉对他的好友郑纲非常敬佩,听到他的话不以为意,反而拱手道“愿闻其详。”

“孙坚现在已经骑虎难下了,这一仗他根本不想打。原因有两点:其一,主公是天下仅存皇室近支之一,天下声望颇高。若打了,那么他就背负了残害皇亲的恶名;其二,主公不是他以前所对付的那些无能之辈。在座的诸位又都是天下少有能者,孙坚胆敢开战,那么他自己也必将实力大损,得不偿失。反而给袁术有了机会吞并与他。还未开战就有此犹豫,如何带兵长胜?”

***************************************************************************

狼爪看到有些朋友说狼爪写的有些抓不到重点,有些漫无目的的瞎写。狼爪在此感谢这位爪迷的意见,其实上一卷主要是讲述的当时社会的大体背景。狼爪认为没有必要写的这么详细,所以有些疏忽。现在想想,站在爪迷们的角度的确有些像流水账。狼爪在此深表歉意,不过正好趁着现在重写,狼爪略微把故事进度调慢些。尽量让爪迷们感受到当时那幅风起云涌的乱世时代。谢谢支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