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监修仙传》第十三章 暗流涌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鬼影,你认为刺杀先皇与太子的人属于哪一方?”四皇子抬起头来,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

“想来刺杀先皇和太子,当然是有人觊觎帝位。从利益上来说,三皇子与五皇子在京中势力最大,最大的嫌疑应该是在他们两人之中,只是据我观察,近日来他们并未有所动作。反而是太子,侥幸存活,如今却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当日太子重伤昏迷,我亦在暗中观察过,太子那次的确伤得很重,几乎致命,而且还伴随中毒的现象,应该不是作假。”鬼影淡淡地应道。

“三哥在朝中虽然有些势力,但我了解他,他做事好谋无断、犹豫不决,只不过虚有些才名罢了,不会有如此胆气。至于五弟,虽有帝王之心,只是其母当年乃是一名宫女,身份卑贱,为后宫中人鄙视,又常年遭三哥打压,手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力量。倒是太子,其人表面谦恭淡漠,实际最让人琢磨不透。看来此事没有我预想的那么简单,鬼影,你继续监视宫中的一举一动,明日我去请教黄老。”四皇子摆了摆手,眼神里充满了困扰。

“是。”鬼影应了一声,随机消失在无边的夜色之中。

鬼影在四皇子心中,是一个处事沉稳、心思细密的人,这么多年来潜伏宫中,为自己收集了不少情报,只是当日之事,尽然连鬼影也能瞒过,想来事情已经远超自己的想象。

夜色依旧,只是对于有些人来说注定会不成眠。

自从海公公死后,宫中的惊变接连发生。虽然李治对这个世界并没有太多的感情,但紧张忙碌的日子依旧不那么好过。

如今,李治被派到四皇子身边当卧底,原本以为又将提心吊胆的度过一段日子,谁料四皇子为人谨慎,身边又高手环绕,对下人们的管理也极其严格,李治潜伏了数日,却根本没有丝毫的机会。李治不是从前的小李子,明知不可为的事情他自然明智的选择了放弃。这下可好,原本艰巨的任务自然变得无比轻松。

伴晚,回到卧房之中,李治爬上了床,掀开上面铺着的被子,小心翼翼地从下面取出一本书来。那本书的残破不堪,正是那本传说中的葵花宝典,那本海公公当做毕生希望的书。李治轻轻地翻开这本书,上面并没有出现想象当中“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的字样,反而画着一个浑身**的男人,摆着一个奇怪的姿势。只是李治注意到,那画上之人,的确没有小**。

李治按照书上的动作,慢慢的动了起来。渐渐地,随着身体的扭动,李治渐渐进入了一种奇异的状态,只觉得自己的身体与周围的空气融合在了一起,一股若有若无的气流,像是在洗涤着自己的心灵……

不觉间,东方的天空已微微发白。一夜过去了,但在李治看来,那似乎仅仅只是一瞬间。那种感觉,是以前从来没有体会过的。当初习武,无论是拳脚还是内力,都是强行提升体内的真气,结合着自身的力量所运行的招式。每次练习或打斗下来,无不是筋疲力尽,劳累不堪。从来没有遇到这种奇异的功法,不仅毫无疲劳可言,反而对身体是一种放松和休息,让人禁不住沉浸在其中。而让李治意想不到的是,当练功完毕之后,感觉身体里面有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排动而来。

日子就这样轻松和谐的又度过了几天。这几日,李治除了早晨去武华殿扫扫地、打打杂,其他时间便是毫不吝惜地投入了修炼之中,连太子也出人意料的没有来打扰李治。而各方势力在风雨之后,此时也暂时平静了下来,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等待着那些耐不住寂寞的人们。

……

“荀老,最近有什么消息没有。”皇宫深处,太子卧室之中。

“禀报太子,影子武士那边已经得到确切的消息,当初他们派了两人前来,第二次来的绝不是他们的人。”只见屋里站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正恭敬地向太子禀报着。

“那是老四的人吗?”

“应该不是,一来四皇子没有必要自己陷害自己,二来他安排在宫中的人我们已经查得很清楚了,是一个叫鬼影的修道者,而那天,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作。”

“哼,看来宫中还有一些不安分的老鼠。老三老五,只是不知道是你们哪一个,不过没关系了,摆平了老四,把你们两个一起收拾了。”太子的声音很小,似乎是在跟自己说话。

“紫清,这次幸亏有你在。将来我继承大统,自然少不了你的。”

“谢太子,那我告退了。”

原来此人正是紫清道人,不过片刻间,他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越来越有趣了,只见太子隐隐嘴角有些上扬,嘲笑着他那些不知好歹的兄弟。

……

一连数日,皇帝一直称病没有早朝,诡异的气氛和宫中遮遮掩掩的态度,让一些机敏的大臣嗅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味道,大臣们开始纷纷依靠自己的门路,打听着近日来宫中真实的情况,只是真正知道内幕的人,却选择了回避。

果然,在多日来的秘而不发之后,宫中终于不再沉寂下去,皇后在大殿上悲痛地宣布了皇帝驾崩的消息,随即发下诏书,昭告全国,只是诏书之中,却仅仅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皇上身染恶疾,最终不治而亡。这个简单得有些虚假的诏书,让众人都不禁怀疑事情的真实性。不过却敢没有人说什么,也没有人提出什么异议,因为包括丞相以及六部尚书等高官都同时选择了沉默。

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皇帝的葬礼死气沉沉的日子里进行着,举国悲哀,百姓们对这位仁慈的皇帝崇敬,并没有因为他们日益艰苦的生活而减弱,很多人自发的组织起来,为这位他们甚至都没有见过一面的皇帝送行。送葬的队伍从京城一直绵延数里,朝着西方皇陵的方向缓缓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