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祈仙观观主赵仙师是古代统领仙都山的赵真人后代!”人群中,一个中年妇女说道。
“那是!赵真人可是上天派遣的上仙,不是一般的仙人能够比的!”一个中年男子应和道。
袁求真知道,根据司马承祯的《天地宫府图》记载,洞天是由上天派遣的上仙统治,福地则由天帝命真人治之。
仙都祈仙天在三十六小洞天中排在第二十九位,确实是由一位姓赵的仙人领治。至于这个赵仙人是中国漫天神佛中的哪一位,袁求真就没什么印象了。在他的记忆中,典籍中记载的赵姓仙人有武财神赵公明、丁丑神赵子玉等,不知能否对号入座。
人群中间或有人小声交谈,袁求真也留意了一下他们的谈话内容。
“妈!这观中的道士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一个二十来岁玲珑娇俏的女子问道。
在她旁边的是一个中年妇女听了眉头一皱,责备道:“你这丫头,没点规矩,要称呼仙师大人!我跟你说啊!赵仙师确实是神通广大,我亲眼所见,他能够身体悬空,身放仙光,各种疑难病痛到了他这里都能迎刃而解!我带你来是要给你问问姻缘。”
“这位大姐说得对!小姑娘,看到观门上的对联没有,‘鸿蒙造化仙都洞天,真人临世祈仙降福’,正是仙师大人施展**力,为民祈福,才使中国最近两年风调雨顺,无灾无难!”又一个中年妇女说道。
“世界面临大灾难,惟有仙师能够保得周全!”周围的人也都一阵应和。
袁求真有些无语了,国内无灾无难是传国玉玺的作用,连他都一点也不敢居功,没想到这个什么观主竟敢把这种功绩全揽在身上。
“我见这祈仙观周围有很多精致的房舍,不知道是什么人居住的?”袁求真向旁边人问道。
“这是那些上山求道的人休息的地方,赵仙师办有道学班,分为养生、医道、丹道几种类型!听说只接收有缘的人士!”一个中年男子回答道。
这时一个青年男子靠了过来,对袁求真小声说道:“兄弟,看你好像很感兴趣的样子。我跟你说,能够住进这里的人很多都是大有来头的,企业老总、娱乐明星不在少数,现在这里的房舍价格涨到了上万元一天,再加上道学‘课程’的费用,五日养生班是58000元,七日医道班是98000元,丹道班30万元起……”
“所以你想表达什么?”袁求真笑着问道,他已对这个道观的性质有了定位。
“赵仙师是从来不经手钱财的,全都由他的弟子管理,我与这些弟子关系很好,能够为你弄到道学班名额,而且所有费用算你八折怎么样?”青年男子狡黠地说道。
“这个我需要考虑考虑!”袁求真佯装道,没想到在这里碰到了传说中的黄牛党,不只如此,那个什么赵仙师应该就是幕后的主谋。
“要不七五折,这已经是最低价限了!”青年男子紧接说道。
“看看再说!”袁求真对一切已经明晓。这个青年男子确实是一个很会察言观色的人,他没有去找其他人,而是径直找到了袁求真。原因无它,主要就是因为袁求真一身的穿着。
在慕容家的时候,慕容云雪为袁求真定制了几套衣服,是请国际知名的服装设计师设计的。这些衣服毫不张扬、锋芒不露,只有内行的人才能看出其中的品位。袁求真现在身穿的正是其中的一套。
这个时候,从祈仙观中走出几个身穿道袍的弟子,其中一人手拿拂尘,站在香炉前熟练地诵道:“道香者,心香清香也。德香者,神也。无为者,意也……以应前四福应于一身,以香焚火者,道德无为之纯诚也。以火焚香者,诚发于心也。”
袁求真来了一点兴趣,这段来自宁全真的《上清灵宝**》中的第五十四卷。道教称香有太真天香八种,分别是道香、德香、无为香、自然香、清静香、妙洞香、灵宝慧香、超三界香。
这帮伪道士想要保持神秘感,忽悠民众,也是要下一些功夫的,不知道他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各位居士,今天的焚香祈福现在开始,这是为全天下消灾解难,凡是敬香者都能在天地中积累一份功德,能让自己和家人提高气运。每天的头一柱香竟得者还能获得仙师亲手开光的护身符一件!”又一个道士巧舌如簧地说道。
“我出五万!竞拍头柱香!”人群中,一个挺着个啤酒肚的中年男子叫响,看其模样应该是个成功的商业人士。
“我出六万!”一个短平头浓眉大眼的男子毫不相让。
“我出八万!”
“十万!”
……
最后这柱香以十八万的高价被啤酒肚男子拍得。
以前袁求真听说某地百万天价香还没有什么切身体会,现在算是见识了。
这种敛财手段,怪不得网络上经常有报道和尚、道士开着名跑车招摇过市了。
袁求真再无疑虑,他在想着找什么人来处理这件事情,让慕容云飞出面好像有点牛刀杀鸡的感觉。
想了一会,他还是拨通的慕容云飞的通讯器。
……
一阵焚香祈福,烧得空中烟雾缭绕。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最早期的焚香是为了驱除蚊虫;后来随着人类原始崇拜的出现,焚香被不断神化,不过开始的时候是以祭天为主的,有“香祭祭天”的说法。
焚香在汉武帝时候有了一些变化,武帝为了长生,是神就敬,于是有了香炉的出现。
真正意义上来说,完整的焚香仪式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才出现的,香、花、灯是礼佛必不可少的“三大件”,称为“花香供奉”、“香火因缘”。
而且此时对“香”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中国古代早期使用的“香”多为艾草、香木、香脂等,与真正产自西域的“香料”是不同的。
虽然修道者自古皆有,但在佛教传入中国前,中国的道教还没有完全成型。所以我们常说“烧香拜佛”,没有说“烧香拜道”的。
佛道两教在长期的争斗、交流中互相吸收对方的特点,这使两教都偏离了原本的宗旨。
在袁求真看来,道家可以有门,可以有派,但不应有“教”,这违背了“道”的本义。
修道之人不需要宗教信仰!
修道之人要的是不断自我完善!
修道之人当如古代圣皇、大神庇佑苍生,不求任何回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