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奇迹与和平》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组风云(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忽一日,星期六,李则宁打电话给我,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他的办公室也就是市府书记大人的办公室了,长这么大,倒还真没去过如此高官的办公室,不过我奇怪的是李则宁星期六不好好呆在家里休息,而且还叫我过去,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我直接打的直奔市府大院,的士进不了市府的大门,非得让人下车登记,我估计如果我这时开着的是一辆奥迪或更高档一点的车,市府的警卫说不定还给我敬个礼让我进去呢。

进入办公楼,一个西装笔挺的帅小伙向我走过来问道:“你是方奇方先生吗?”

我赶紧有礼貌地回答道:“是的,您是?”

在这市府大院我可不该有丝毫的麻痹,你别看人家对你礼貌,说不准是有某些原因的或就是一直这个礼,不过在我的影响中,市府的办事人员几乎都是鼻孔朝天的,几个经常上新闻民众熟悉的大官才会有些礼貌和风度,不过一般的人见都见不到,因为您要见到他们首先得过了下面的好几道小鬼把关的门,所以也就不知道大官们到底有对多少平民百姓有礼貌过。

“噢,我是李书记吩咐的,说你要过来看他,因为你可能是第一次来,所以叫我在这里等你,免得到时候你找不到。”小伙说道。

“那太谢谢你了!您贵姓?”我问道,其实心里在想李则宁这也未免把我看低了吧。进了市府大院如果连书记大人的办公室都找不到,那也是糗大了。

“我也姓李,和李书记一个姓,不过这里别人都不叫我小李,而是叫我地名,小周!还有一些叫我周秘书,你就随便称呼号吧。”小周回答道。

那当然了。如果在李书记的办公室或面前叫小李,虽然是叫的是他的秘书。但叫得人要么是脑筋转不过弯来或者干脆就是不想混了,再说叫书记大人秘书为小字开头的我估计也不多,也就是几个市长书记啊这些老资格的人才敢吆喝着叫,这里面的学问可是深地很。

“哦,这样啊,周秘书,那麻烦你带我去见李书记。谢谢了!”我听了周秘书的话更加不敢有丝毫地马虎,显得越发有礼貌。

这可是李则宁的秘书长大人啊,说出去也是一般的小民抖三抖的人物了,他现在这么有礼貌可能是还摸不透我跟李则宁的关系,所以显的极为谦逊和礼貌,而往往这样的人是最可怕地,我可不敢对他有丝毫的看轻,如果以为人家对你礼貌你就拽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殊不知像这样生活在风口浪尖的人物是特别容易记恨的,说不定一个不小心就把你要紧的事情给耽误了。

不过今天的李则宁确实不好找,不但因为李则宁没在自己的办公室,而且是星期六,你就是要问也问不到。所以还是李则宁想的周到来叫人带我一下,刚才倒是有点误会他了。

这是一个小型地接待室,只有两个人,周秘书给我倒了一杯茶就出去了,但我发现他待在门口,不知道是他一直以来的工作方式还是另有目的。

“来,小方,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东方市第一家上市公司东方化纤的董事长杨军先生。”

“这位就是我说的小方!”李则宁同时也把我介绍给了杨军,不过我总觉得杨军和我握手的时候态度是否太过谦恭了一点。李则宁提起我地时候也不知道是怎么说的。但显然杨军把我放在了类似于李则宁的儿子一样的高度来看待我。

“李则宁不会说我是他的女婿吧?”我心里想了想觉得好笑,当然也只是自己毫无理由的瞎想。但我估计杨军肯定也打听过我吧,不然第一次见面看我如此年轻又和李则宁的关系非浅,不露出惊讶才怪呢。

杨军50来岁的样子,长得肥头大耳,身材极为庞大,脸上的五官几乎就挤在了一起,小小的眼睛露出真诚地笑意,当然在书记大人面前他就是不真诚也不行,笑起来地时候脸上的肥肉有节奏地颤抖,我估摸着如果在夏天没有空调地情况下不知道会是怎么个样子?

中国的制度很奇特,只要是国有公司或者国有控股公司,不管是上市没上市,第一把手往往是从政府岗位上提下来的,说是下基层锻炼,为经济建设作贡献,精简政府机构等,但实际上想下去过过董事长瘾的人不说趋之若鹜,但也是大有人在。

东方化纤我是知道的,是东方市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以生产化纤产品为主,也是东方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更是解决就业人口最多的企业,纺织产业本就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在当初,东方市政府不惜血本投在这家集团化企业里,就是为了东方市这样一个经济发达、声名远播的沿海城市也有一家自己的上市公司;的确,在90年代初的一段日子里,拥有一家上市公司已经成了地方政府政府和企业界奋力争之的时髦,如果说到省里去开经济发展等类型的会议,没有像样的上市公司的话,作为父母官是抬不起头来的,用当时其中颇有影响力的一位官员的话说,也就是说明当政者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能力有限的很嘛。所以当年的东方市政府不但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来为这家上市公司架路铺桥,在政策方面更是给与了极大的支持,包括土地、税收、资金等等,当时的东方化纤可是东方市的一个活宝贝啊,不但使市里的纳税大户,更使解决几万职工就业问题的急先锋啊!

可是时代再变,经济模式在变,几年前的辉煌现在却成了东方市真正的包袱,不但是经济包袱,更使政治包袱,因为时至今日的东方化纤已经戴上了帽子,戴上帽子的意思就是东方化纤已经被ST,也就是已经连续的两年亏损了,如果第三年继续亏损的话就不得不面临退市的风险了,所以今年是关键的一年,难怪李则宁如此着急了,如果说在他的任期内,垮了一家庞大的上市公司,对他的前程可是大大的不妙啊!

李则宁告诉我,其实东方化纤早在几年前就已经亏损了,不过当时还不算亏得很厉害,还是有一点老底的,所以在会计报表上稍微动一下脑筋就应付过去了,虽然账面的盈余很少,但毕竟没有亏损,市场上的反应也不是很激烈,不过直到去年这种情景就不再了,因为这时候的东方化纤已经是亏损累累了,想要做假账,账面上也得有现金流啊,可东方化纤那里还有什么现金啊,每个月职工的工资能够发出去就已经是老天保佑了。

说到东方化纤的亏损还是因为管理不善和产品缺乏竞争力,使得原本一个好好的企业慢慢的失去了竞争力,而由于管理成本的逐年上升,又没有大量的资金用来进行技术改造,销售一年不如一年,已经换了好几个一把手了,但已经是积恶难犯了!现在二级市场上东方化纤的股票只有九毛钱,比垃圾还便宜,而且根本就没人感兴趣,也有几家买家接触过想重组东方化纤,但考察以后早已经是逃之夭夭了。

这杨军上任伊始也是化了非常大的力气进行改革,不但在成本控制上下狠心,背着骂名进行裁员,而且还进行了一定的技术改造,并亲自抓市场,但现在的东方化纤已经是病入膏肓了,不是一些小改小革就能起死回生的了。

所以李则宁的意思很明确,问我有没有兴趣重组东方化纤,如果愿意,东方市可以全力扶持,转让的价格方面也可以进行商量,可以先不付账,等以后效益上去了,分年付款,这实际上是先送后付款了,而且银行方面的欠款市政府也可以打招呼,但我估计李则宁也就对我这么有信心,因为东钢集团的例子就活生生地摆在面前,现在可能也就是活马当死马医了,说得再直接点,东方化纤不赚钱可以,但不能倒闭,不能让员工下岗,这已经是关系到一个领导的政绩问题了,而不仅仅是经济效益了。

不过在李则宁和我说起这些的时候,虽然杨军的脸上还时带着效益,但我还是注意到了他的眼神,里面有一种不屑,也是,这样的一个状况哪是一个毛头小子能够解决得了的?

在李则宁放下话以后,我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李则宁不是别人,我也不是别人,我们之间不需要来虚的一套,不过具体的细节我说我要考虑一周,这毕竟是一个很难看的残局,虽然经过上次东亚科技的股票事件以后,我对股市有了很大的兴趣,而且也想找个壳来上市,不过如果是东方化纤这样的壳我还是需要考虑清楚的,毕竟那已经是一个由着主营业务的企业了,而且恰恰是因为它的主营业务才令其馅身困境的,所以要改变局面实在是很难,而且目前的情况可以说东方化纤已经没有任何的现金了,这就相当于一个人没有了血液,想要从新奔跑是千难万难的事情;而且令我担忧的是,如果我重组以后,结果还是倒了,那我就成为东方市最大的罪人了,这个责任就大了。

不过,李则宁最后告诉我说其实杨永定也有意思进行重组,不过就是条件苛刻的多,按照他的条件,东方化纤相当于是送给他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