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纪元1701》0097章 东方之光(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纪元1701

0097章东方之光(下)

前面说了很多庄不鸣战旗下武力的组织和装备细节,甚至显得有些啰嗦,其实为了指出一点,庄不鸣搬来一大堆物资,从人手来讲是从零开始,因此在技术和物资较为充分的情况下,人力运用和组织能力仍旧处于较低层级。关键是所有组织管理人才都需要从零培养,因为庄不鸣带来的物资和技术,与当前时代的人力管理有巨大代沟,这些物资和技术如果充分发挥效用,其组织管理必须达到相应水平,这些人才是庄不鸣立足的根本,这不是分发衣食,喊喊口号可以做到的。庄不鸣旗下的各种武力,因为出身环境,文化背景,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雇佣兵、私掠队、猎兵营、掷弹兵营、预备军、宪兵、巡警等等,装备和组织形式千差万别。以战斗力较强,目前承担北海主要防务的猎兵营和掷弹兵营来说,是北海夏军装备比较整齐划一,组织管理比较好的军队,但其组织水平仅仅达到二百人编制的营这一级,更高管理能力的旅级指挥部仅有两个,而且正在整顿完善中。至于预备军还差得很远,团一级还在纸面,营一级没有成军,甚至连排这个级别还在为基础科目的达标努力。雇佣兵和私掠队的编制本身都不稳定,而且装备极其复杂,每个团队不仅人数不等,实力差别极大,而且装备千差万别,这种武力在北海参军处看来很难使用。这些非正规武力的实力很难准确评估,自然不好用参谋作业去运用,而且装备和补给非常难掌握,因此这类武力使用在局部和非关键场合,例如在倭国沿海骚扰这类。

从这方面来讲,处于实力迅速下滑的伪清八旗,下属的武力整合型倒是远超目前的北海各武力,伪清可以调动几十万八旗和绿营组成的大型军团,用较为统一的号令运动,而且有相对可操作的后勤供应。北海正规军各营的现代化武器,对于后勤供应质量要求要高得多,口粮弹药缺一不可。而非正规军的雇佣兵和私掠队,装备又太繁杂,统一管理根本做不到。这就形成北海夏军自卫有余,骚扰有力,但是远程攻击力很难形成打击铁拳的尴尬局面。庄不鸣曾经试图用远征外东北罗刹殖民地和哥萨克部落为练兵方式,也有部分实效,不过迄今为止。北海各武力还远远没有统合。从狩猎队就开始的小队散兵战术比较成熟,营以下级别的攻防配合也具有实战能力,但是这仅是二百人级别的小型战斗,北海更高级别的战斗组织极少实战,已组建的两个旅部仅在倭国本州北部的少数登陆和支援私掠队的有较少小战斗。因此当北海小股军队以私掠队的形式进入倭国战斗时,大体上可以发挥响应的战斗力,但是以目前北海军事指挥艺术水平,更大规模的实战很少,涉及到长途出击,远距离后勤的组织协调水平还很初级。

倭人一直担心北海军队大规模参与倭国内战,两个对峙的德川幕府一直处于对立和小规模冲突,在政治和外交方面纵横睥睨好几年,花费了很多口水,各大名和幕府,加上倭皇家族,来往的使者络绎不绝。只有各地有些临近的大名交战激烈,尤其以九州的争霸战最激烈,岛津家是倭国九州最强的一支实力,在倭国战国末期和壬辰朝鲜战争中就属于倭国西南各藩最强之一,尤其岛津家武士素质高,团体作战能力强,拥有一支规模不小的船队,甚至控制了琉球。倭人处于内战中,但对北海商船和商人的生意保持着相当敬意的照顾,这里面除了利益联系和商品需求,更重要的倭人各大名和幕府,都保持着一种默契的戒心,尽可能不给北海正式介入倭国事务的理由。说起来北海曾经有几年名义上是德川幕府的直辖天领,北海最高行政官罗某还领过幕府将军委派的奉行官职,但所有倭人大名,都把北海当作自然而然的外国,从不认同北海势力参与倭国内部事务。尽管北海在这些年向倭国各地大名推销军火,采购粮食物资,还经营贷款业务,实际上参与了倭国内战中的经济活动和物资供应,而且一些驻扎在济州岛的雇佣兵和扮为私掠队的北海小股军队,还以商队护卫和独立佣兵团的名义,实际参与了九州和本州的部分战斗,但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倭人容忍的底线,北海军队不正式参与倭国内战。

此时东方世界各国普遍以本土传承上千年的各种儒学思想为主,以倭国而言,在此之前以程朱理学较占优势,从德川幕府开始在倭国执政,逐渐王阳明的心学受到普遍认同,而朝鲜则长期以理学为社会思想主流,安南则较为流行多种儒学,在本土周边有一个文化影响圈。随着伪清入关,逐渐控制了整个本土,周边的这些文化影响圈国家开始出现异化,就像安南,开始公开的正式的称皇帝尊号,倭国则逐渐试图断绝与本土的文化交往,朝鲜表面向伪清称藩,实际上转身就把伪清称为“虏”,伪清年号能不用就不用,不少文字记录改为干支纪年。

北海正在成型的国家和集体认同造就了自身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取向,与此时东方和西方世界都完全不同。北海以移民为核心,用利益相结合,以法律为规则,社会实质上正在向早期自由资本主义转型。思想体系虽没有彻底废除儒学,但是主张重读诸子百家,尊重自由思考,尤其强调技术和科学,从利益出发,提出人与人的天然普遍平等,与儒学强调的划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互相矛盾对立。北海以工业化为经济基础,以外贸立国,以海权为国家生命线,因此在经济体制上与本土小农自然经济体制冲突很大,而且最终必然导致彻底清算。因此在这方面来说,北海政权在此时的东方世界是个异类,当北海夏军反攻本土的时候,会不会因此遭到本土民众和地主阶层的普遍反对,被伪清朝廷下令组织本土各地团练,打人海战争。再者庄不鸣一向对伪清上层贵族有一种忌惮,伪清执政群体一直有一种危机感,因此即使在争权夺利中,对潜在的反对者,尤其对汉人十分忌惮。一旦这种内部矛盾和权力冲突可能威胁伪清贵族的最高执政地位,几乎每次都会形成妥协,转过身来一起对占全国大多数的其他民族和满人下层威吓。因此伪清最高执政层相对较为稳定,其中以伪清八旗中的少数贵族为决策核心,其他人层层管理,使用汉人的时候,不仅把汉人称为“奴才”,而且真的把那些为伪清服务的汉人当作“奴才”,一方面看不起这些汉人,压制这些效忠于伪清的汉人,把这些人当作奴隶,另一方面又看重这些人中的才干,因此真的是奴才。这种用人方式,比起明末的文人结党营私,互相倾轧,显然要高明不少。当北海反攻本土时,会不会有心甘情愿的汉人奴才为伪清尽忠效力,庄不鸣心里没底。但是解决这些本土潜在反对势力,或者用武力彻底杀绝,就像某个世界曾经的那样,或者使用其他手段,问题很复杂,不好解决。而且更为难的是传统中的某些方面,武力和技术可以对付伪清八旗,但是对付传统,这些方式显然不够。

在镇江租界,庄不鸣不是没有机会另搞几个女人,不过需要操心的正事太多,实在忙不过来。尤其庄不鸣的审美观和生活习惯,与本土此时社会习惯差别太大,如同人不可能与藏羚羊争夺交配权,庄不鸣其实在内心深处,与目前本土晦暗的社会气氛有极大隔膜。在北海,基本都是五湖四海的移民,互相都不了解,起初根本无从知道庄不鸣的这种特殊差别。随着庄不鸣财富地位的绝对优势确立,掌握在庄不鸣手下的武力威慑太巨大,因此对庄不鸣已经习惯的言谈举止和生活方式,逐渐从北海军政上层向全部领地扩散,尤其北海军人和军属变化最大,可能一些与社会生活交往较少的北海新移民还有较多原有习俗。但在庄不鸣的追随者中,饮食衣着,起居言谈,尤其口音和用词造句在十多年发生巨大变异,并且引领者北海主流社会,其中早期归化的土著军士,已经在这种生活习性方面被完全同化。庄不鸣带到镇江租界的护卫队,主要从陆战队和掷弹兵营挑选出的土著部族出身官兵,少数是军校和工读学校的留校生。这些北海武装商船随员在本土人士看来,真正是彻头彻尾的外国人,大多数北海船员的人种与本土显然不同,不仅相貌和发型(北海正规军都是光头),连口音也极为怪异(庄不鸣传开的标准音),发音类似此时的官话,基本能够沟通,但是明显又有差异。值得庆幸的是这些人使用的是基本标准的正体汉字,虽然偶尔某些个别字比划略有细节差异,不过都能辨认,只是对伪清自称的国字(满文)一无所知,因此文书交往从不使用伪清文字。

庄不鸣此前在镇江租界窝了多半年,除了几次沿江夜航偷渡,庄不鸣本人从没有机会公开到镇江租界之外。庄不鸣和部下的生活习惯与本地人差异太大,尽管镇江也算是人口流散的交通枢纽,但是庄不鸣和部下实在太招人眼,根本没办法伪装成本地人,就算外表最细心的乔装打扮,装上假辫子,改变皮肤色泽,找来当地人的平常衣服,如果完全不说不动还有点像,一旦说话走路全漏馅了。只有行营哨探处外派的几个密谍,一个是伪装天分好,再者多半就出身江南本地,才能在乔装后外出,负责一些特殊的秘密工作。庄不鸣在探索号电脑观看的照片和录像,就是这些经过培训的密谍在本地和附近民间收集到的第一手素材,庄不鸣拿出当年影视后期编辑的业余爱好,兴致勃勃的领着小淑顺和张慧妹伊奴三女,一边看一边评讲。大度的许诺,由女人们选择喜欢的镇江三日游旅行线路。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