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大明帝国的首相大人一边浏览着手上的宗卷,一边喝着茶,他的情绪非常亢奋,第二次珊瑚海海战胜利的消息已经公布开来的,外面的反响很好,别的不说,至少在民间他的支持率已经是大幅度上升了,反对他的声音也小了许多,最重要的是,南太平洋战局的形势正朝着有利于大明帝国的方向发展。不过,同样的,要求乘此机会与盟军谈判停战的呼声也大了不少——关于这种呼吁,*是丝毫不愿意去理会的,因为从整个局势上来讲,第二次珊瑚海海战的胜利只不过是让原本不堪的局面出现了转机,盟军还是zhan有很大的优势的,这个时候不要说对方会不会接受停战谈判,即便是接受了,条件也将会是异常苛刻、让大明无法接受的:比如说要明军退出南太平洋和南洋地区,甚至让大明帝国无条件投降……
虽然从今年年初以来,帝国本土东部遭到了美利坚人大规模的轰炸,但总的来说损失其实并不大,同样的,明军对日本的空袭也没有瘫痪甚至是严重打击日本战争机器的运作——关于这一点,连*本人也觉得相当奇怪。陆军航空兵中的轰炸机专家们研究判断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不论是美利坚还是明的轰炸机编队在对目标进行空袭时,轰炸机群总是过早地采取规避防空火力网的战术动作,因而很少击中目标。也就是说,他们常常徒劳地往返于日本和明帝国本土之间……这种事情既然找到了原因,后面就好解决了。航空专家们的意见是禁止在空袭过程中采取规避战术动作,这虽然会导致损失比率大大上升,轰炸的效果却会出奇地好——实际上同样摧毁一个目标,不规避前提下的总损失比率还小于规避前提下的轰炸,因为不规避地轰炸所需出动的飞机数量远小于规避地轰炸。这样的做法其实美利坚人已经在欧洲战场上使用了:美利坚陆军的柯蒂斯.李梅少将从4月开始在他部下的第305轰炸机大队进行了“无规避轰炸”战术的实战试验,验证了这个战术可以在对同一目标的攻击行动中获得非常好的轰炸效果且损失能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之内。
今天*他这么晚还不睡,名义上是在处理事务,实际上却是在等一个电话、大明帝国情报总局局长李克农中将的电话。
根据从德意志帝国内部某些秘密渠道传回来的消息,有证据表明,一个极度秘密的反希特勒团体已经建立,这个团体中的成员包括了一个德意志国防军的高层将领、希特勒『政府』的某些高级官员以及其国内的一些大资本家。两个月前,这个团体曾经秘密派人与明帝国联络,隐晦地提出关于希特勒下台之后德意志帝国『政府』与明帝国现『政府』之间是否会更加友好之类有些不明不白的问题。当时负责接待这个密使的明帝国官员中包括了李克农中将的副手。这位熟悉秘密战线的老资格情报官员立即就从中领会了其深层含义,及时向李克农中将作了汇报,然后李克农在与*首相进行了秘密会议之后委托自己的那位副手与德意志密使进行“私人交流”。
“私人交流”的过程不清楚,会谈的内容不清楚,结果也不清楚,因为关于这次交流是没有任何书面或录音记载的。总之,在经过了两天“私人交流”之后,那位德意志密使坐飞机,经印度、阿拉伯半岛、土耳其(在二战中保持中立,允许非作战飞机经过其领空以及民用船舶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与德意志帝国关系密切)、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返回了德意志——这条连接明德法的空中航线是去年才开通的。
按照李克农中将的秘密通知,那个德意志秘密团体在最近会有大动作,而且很可能今天就会出现大事情——*理解这个大事情代表着什么。自从俄罗斯战场上德意志军队出现异常现象之后,*就在盼望着德意志国内出现这个大事情。
“叮呤呤呤——”桌上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来,*迟疑了一下,抓起话筒,放在耳边:“我是*……”
电话正是李克农中将打来的,他在电话中只说了很简短的几句话,其中最重要的两句话是:“今天中午希特勒在他的狼『穴』召开关于东线战场的军事会议的时候遭到了暗杀,现在已经确认希特勒死亡的事实。十分钟前,施道芬伯格上校(反希特勒密团主要人物之一)要求我们对他们公开表示支持。”
大概过了一个半小时之后,比较详细的报告被送到了*的手上。帝国首相看了看手上的报告,没有急着打开,而是先按电铃让秘书进来,吩咐他去通知副首相周恩来马上来首相府一趟。关于这件事情,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更符合的大明帝国的利益,是要好好计议计议的。
现在德意志帝国内部相当混『乱』,什么样的消息都有。原本最有资格在希特勒之后担任德意志帝国元首的副元首赫斯被多数人怀疑是此次暗杀事件的主谋,反而变得距离最高权力宝座最远的人。而施道芬伯格上校是那种根本就没有资格问鼎之人,虽然他在密团中是主要的领导人,但他所掌握的权力和其本身的地位还不足以让他去争夺德意志最高权力宝座,他所能做的就是支持一名高级军官或者是高级官员去争这个位置。当然了,施道芬伯格上校的家族在德意志国内是相当有名望的传统贵族家庭,而且他在德意志国防军中又有着一个帝国英雄的名誉并获得过多枚勋章,假以时日,他迟早会是德意志帝国元首的有力竞争者。
希特勒之后,有资格登上德意志帝国元首宝座的还有以下这几个人:副元首鲁道夫.赫斯、帝国元帅兼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海军元帅以及党卫军的希姆莱,还有就是国防军中的诸多元帅上将,不过这些元帅上将的希望比较渺小。至于那个被周恩来私下里称为“白痴”的里宾特洛甫,由于人望和掌握的权力比较少,加上其能力问题,基本上是完全被排除在外了,当然也不能排除其有出人意料的表现。
这么多人中,肯定有一个会成为新的德意志帝国元首,现在问题就在于:到底那一个人上台才更符合大明帝国的利益?*摇了摇头,抛开这个念头,转身拿起了桌上的一个文件袋,点上一根烟,走到沙发边坐下来,眯着眼睛准备看这份文件。
这份文件是机要秘书刚刚送来的。*看了看文件袋上的密封——完好无损,这说明这文件还没有其他人打开过。根据文件袋上的编号,应该是有关东北战局的。他撕开封口,将袋中的文件抽出来。文件中夹了几张有些残破的照片,这些照片从外表上来看明显是经过了战火的洗礼——几乎都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其中几张上还有暗褐『色』的污渍,如果他没有看错的话,这些污渍应该是一些已经干涸了的血迹。
虽然有烟熏火燎的考验和血迹的遮掩,但照片的图象基本上还是可以看清楚的——正是因为如此,*才呆住。这些照片不是普通的人物肖像照,也不是风光景『色』照,而是表明一些事件发生的照片。第一张照片上,一名身着日本陆军少佐服饰的人正挥舞着手中的战刀斩向一名跪在地上的少年——从相貌和身形上*可以判断出那名少年绝对不可能是成年人——甚至有可能是一名少女!第二张照片上,那名日军少佐右手提刀,左手扬着一个头颅在哈哈大笑,而那个头颅的面目依稀就是第一张照片上的那个少年!第三张照片则是一名日军士兵正在强『奸』一名『妇』女的场景——如果光这样的话也许还不会让*如此震惊——那名日军士兵在强『奸』的同时正用一把刺刀捅那名『妇』女!而且在这非人暴行实施者的旁边还有一群身穿同样军服的人笑嘻嘻地围观着……总共二十多张照片,张张都是表现日本军人违反日内瓦战争公约的场面——这些照片不是普通的照片,而是一场大屠杀的铁证!(这些历史照片的原件先存与帝国国家战争纪念馆,但在馆中公开展出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另外,帝国国家图书馆中有这些照片的完整影印本可供读者浏览,不过这些影印本不能外借,也不提供复印等服务。)那些文件则是对这些照片的说明。
文件很清楚地说明了照片中那些场面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以及照片中那些日军的姓名、军衔、所属部队和职务,甚至还附有受害者的简明资料。这些事情赫然发生在丹东这个大明帝国的土地上,那些受害者则是大明帝国的普通百姓!至于加害者则是日本陆军第六师团(又称熊本师团),师团长谷寿夫陆军中将。*自然知道,在东北负责对朝鲜方面日军作战指挥的陈诚上将这两年来的表现一直很平庸,不过也没犯下什么大的错误,但与日本的战争开始之后其一直被对面的岗村宁次(时任日军朝鲜方面军大将司令)和梅津美治郎(时任日军朝鲜方面军中将参谋长)压制住,说难听点就是被对手揍得毫无还手之力。初期被突破鸭绿江防线还可以借口是因为日军的偷袭,但接下来接连丢失通化和本溪这两大重镇就再也说不过去了。或许是觉得过于难看,陆军总司令朱德于农历新年之前主动提出了将陈诚撤换的要求,换陆军总参谋长*亲自去东北稳定防线。自从*去了东北之后,防线基本上稳定住了,最近一段时间在个别地方还发动了小规模的反击。文件中表明谷寿夫师团是在攻击明军防线受挫且师团伤亡较大的情况下从前方撤回朝鲜重新整编补充,途中在丹东短暂休整,经历生死血腥的日军官兵在军官们的有意放纵下在城内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放纵”,于是丹东的大明百姓惨遭横祸。根据事后国际红十字会的统计,至少有12万人在这次屠杀中丧生——其中老人和孩子占了多数,2200多名『妇』女遭到强『奸』甚至轮『奸』(年轻男子大多在日军占领丹东之前就随明军一起撤走了——实际上这些撤走的年轻男子大多属于明准军事化的组织成员,留在城内的多数是老弱病残和『妇』女),而根据明帝国自己的调查,他们认为遇难者人数至少超过20万,根据就是作为一个边境贸易重要口岸城市,丹东战前人口数量超过80万,但等1943年底由明军收复时,其全市人口已不足5万——排除逃难和其他原因离开的人数,遇难者很可能超过20万。
文件最后注明这些照片的来历:日军在实施暴行时自己拍摄下来作为炫耀,他们在当地一个照相馆冲洗照片的时候被照相馆老板偷偷多冲了一份。那名照相馆老板是明军情报机构留在当地的潜伏特工,职业上的直觉让他做出了多冲印一份相片的决定。这份相片经过地下渠道,也经历了相当的风险才被送到位于沈阳的陆军情报东北局,然后层层上交到了*的手上。为了这些照片,有两名特工人员付出了生命为代价,其中就包括那位照相馆老板。四十多年后,一部轰动了整个世界的电影——《屠城血证》重现了这一段历史。这部影片采用了电影情节中夹杂了当年幸存者叙述回忆的模式,并运用了大量当年的历史记录,相当符合历史原貌,有兴趣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砰”*的手掌重重拍在茶几上,他呼吸急促,脸涨得通红,显然是被日军的暴行激怒了。如果光是文件上的字面说明,帝国首相还不会这么动怒,但相片上的直观画面给了他极大的愤怒。
门外小房间的秘书听见响声进来询问有什么事情。*挥挥手示意没事。等秘书出去后,他站起来,做了几个深呼吸,以平静心情。他来回走了几步,考虑如何运用这个事件来为大明、为自己获得利益。无论如何,此事必须向全世界公开,这样有几点好处:第一,能赢得全世界舆论对明帝国的同情,并在国际上孤立日本;第二,能获得本国国民对『政府』的支持度,并沉重打击国内的所谓和平停战势力——实际上也就是投降主义势力(仗打到这种份上了,哪还有可能这么便宜就停战?除非有一方或双方都无法撑下去了,战争才有可能终止)。第三,这个事件能让因长期战争而显得有些低靡的军队士气得到很大提高。
考虑了一会,*按铃叫秘书进来,让他请周恩来来一趟,并通知新闻秘书也进来。基本上,向全世界公开日军暴行是必然的事情,现在的问题只是如何为帝国争取更多的利益。另外,相信这些照片公开之后帝国的人民一定会群情激愤,在短期内必须对日作出报复行动,而这种报复行动在目前的这个阶段只能是利用军事力量来打击对手。*想了想,走到一个保险柜前,掏出钥匙『插』进锁孔转了几下,接着输入密码,打开柜门,从里面找出一份文件。这是一份帝**联合作战总部两个月前送来的一份军事行动计划。
锁上保险柜,回到办公桌前,坐下来,看着那份计划,*犹豫了一会,还是拿起笔,在那份文件上签下几个刚劲的大字:批准执行 *。
这份计划中,联合作战总部的航空兵参谋们提出了用燃烧弹轰炸日本城市的方案。众所周知,包括日本的皇宫在内,日本城市的民居绝大部分都是纸木构成的,非常容易被引燃。如果用燃烧弹轰炸日本城市的话,相信战果会非常大的,但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会引起大规模的平民伤亡,加上前段时间南太平洋战区屠杀盟军战俘事件给帝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并没有批准这个方案。不过,现在有了日军在丹东进行的大屠杀作为背景,明军实施这个方案应该不会让全世界舆论群起而攻之,而且实施这个方案之后,日本的战争能力将受到沉重打击,这就会促使日本更快的退出战争。
合上这份计划,*点上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把烟雾缓缓吐了出来。如果袁焱鸿和邱海波两个舰队能成功歼灭日本南云舰队的话,那相信战争的走势基本上被定在了有利于大明帝国这一边了,赢得战争将会是指日可待。但直到目前,海军还没有传来让他感到高兴的消息,不过这不能怪他们,想要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一个竭力隐藏自己行踪的舰队,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想到这儿,*又深深吸了一口烟,然后把烟掐了,他还有无数的工作要处理呢,在周恩来到来之前的这段时间,他还可以利用来审阅几份文件。
在未来这几天内,相信整个帝国的形势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国内对于战争是否要继续下去的争论将会因为日军在丹东的大屠杀而划上一个句号。
继续战争并赢得战争,这是大明帝国目前唯一能走的路!*再次确信了这一点。他抬头看了看,西侧墙上挂了十来个钟,每个钟代表个一个时区的时间,*的目光正盯着其中的一个。
“如果能歼灭日本的这支主力舰队,那这场战争的走向基本上是已成定局了。”*深深吸了口烟,然后缓缓吐了出来。
--绿@『色』#小¥说&网--网
</div>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