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杀·神》第二十四章 步子山出使魏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权正在分拨之间,又有探马报来:“主公,大事不妙!”

孙权摆摆手,“何事惊慌,慢慢报来。”

“合肥失守,程老将军、大都督已兵回濡须坞,已只身往武昌而来了。”

孙权大惊失色,忽报陆逊已至。

孙权急命请入。

听陆逊略述战况,孙权叹曰:“孤不停陆伯言、诸葛子瑜之谏,以至今日大败,是孤之过也。卿有先见之明,愿卿为孤献策。”

陆逊奏曰:“为今之计,不若求和为上。主公在合肥修建行宫一座,可以为人情送于魏帝也。今魏国势强,我东吴欲称霸中原时机不到。”

“众卿家有何见解?”孙权看着众官。

张昭曰:“大都督所言极是,我东吴此时不可与魏国为敌。今魏国必欲全力取濡须坞,欲跟我划江为界,而我军新败难与之战。如若求和,则魏国必会歇兵矣。”

陆逊曰:“诸葛瑾一路未有消息,濡须坞防守之任甚重。”

正说话间,人报诸葛瑾送来奏章一份。送至堂上,孙权打开,读道:“诸葛瑾子瑜上覆主公曰:淮水大败、合肥、樊城已失,又魏国大将军夏侯元烈、参谋郭奉孝皆人杰也,非等闲可比。今魏国空前强大,某虽然复夺皖城,然实为空城一座,意义不大矣。今不若求和于魏,以换得江南暂时喘息。主公可派善辩之士入魏,劝魏伐蜀,我东吴协助。若魏国不许,可以让庐江。庐江在合肥、皖城之左、樊城之右,今已陷魏国包围,主公弃之无防。刘备已死,蜀国极衰,正是伐蜀良机。若魏伐蜀,则我东吴江北可安也。”

孙权读罢,传览与众官。众官皆劝孙权通魏。

孙权问众官道:“谁可为使?”

陆逊奏曰:“非虞仲翔、步子山不可。”

“主公,臣愿往!”虞翻、步骘出班领命。

“二位卿家,”孙权曰:“虞仲翔年事已高,恐路上颠簸不利,可以在家休息。孤派步子山一人前往洛阳足矣。”

“诺。”二人领命退下。步骘回家准备出使魏国。

孙权命陆逊为荆州牧,策划吴国攻略。而诸葛瑾也回武昌,孙权以此战诸路皆败,唯诸葛瑾一路大胜而加封诸葛瑾为太子太傅、中军右丞,协助陆逊策划方略。

步骘出使魏国,至洛阳,见了魏帝,献上吴王称臣议和书信。

魏帝大喜:“朕封吴王,今日吴王方得派使入朝也。然孙权虽称臣,又为何屡犯天威,幸得朕复夺合肥,否则孙仲谋不入朝称臣也。”

王朗曰:“孙仲谋战败而称臣,非真心也。”

“陛下不可轻信孙权!”华歆奏曰:“前者东吴取荆州而通好我大魏,许以樊城、新野,我魏国协助断关公后路。而孙权失信,不割新野,反而趁我伐蜀之际夺我樊城,而陛下英武为了两国通好乃割樊城于东吴。今你东吴战败,又要何阴谋诡计耶?”

步骘闻言大笑不止。

魏帝也不明白,问步骘曰:“步子山何笑之有?”

步骘曰:“我笑陛下不通情理也。昔日武帝时候,关公威震华夏,魏帝且要迁都以避关公锋芒,若不是我东吴袭荆州断关公后路,则关公不会败亡,你许都现在早属刘备矣!许都失守,谈何大魏建国?刘备倾全国之力伐吴,陛下许以救应,然而只是口头救援而兵马不动,是陛下失礼也!幸而我东吴大都督陆伯言火烧连营,大败刘备,才使东吴转危为安。此乃我东吴之力也,不曾逃得陛下尺寸援救,而我东吴再割新野岂不无有道理?陛下伐蜀,而马超攻魏妄图围魏救赵,曹子孝染病,故我东吴助战以拒马超。而陛下心甘情愿割樊城于东吴,非是东吴强迫也。前者诸葛瑾大破魏兵,我家主公本可以渡过淮水图许都以霸中原,而吴王心怀敬仰陛下之心,甘愿称臣。而陛下取合肥、樊城,非两国真正较量,乃吴王早欲归还也。”

一番话说得魏帝无语,华歆、王朗也满面羞愧。

“步子山说话冠冕堂皇,陛下不足为信!孙权只称臣不入朝,便是失了君臣之礼!”一人厉声道。

步骘视之,乃司马仲达也,“陛下屡屡讨伐我东吴,吴王岂能入朝?是吴王视陛下如天子而陛下视吴王非臣子也。今吴王为了显示诚意,愿献上庐江,以求陛下谅解。我东吴大都督陆逊已经撤离了庐江,陛下可以派将接管庐江也。”

司马懿笑道:“孙权此雕虫小技,岂能瞒得了我!庐江已在我大魏三面包围之中,守之无益,孙权乃送人情也!”

而魏帝还在沉吟不语。

步骘曰:“陛下,吴王愿两国通好共同伐蜀。刘备已死,蜀国人心惶惶,正是灭蜀良机。吴王愿起兵助战,灭蜀之后,两国以长江为界。愿陛下及早伐蜀,若稍有迟疑,诸葛亮明于治国之道,不可图也。如若陛下执意伐吴,则蜀国乘机而复兴也!如此,则吴王不会割庐江,必会倾国之力对抗陛下,就算是我东吴江北战败,而有长江天险,魏国虽有百万之众,未必就能过长江也!”

朝堂上,魏国君臣皆险入沉思。魏帝命步骘先入馆驿安歇。<font style="display:none">[万卷书屋 http://wjsww.com]</font>

<div align="center"><u><font color=#E7F4FE>[万卷书屋 http://www.wjsww.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font></u>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