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穿林虽然什么都没有说,但所有人都看出来他很不高兴,李龙二人早上进入古墓的时候,他就拿张纸坐在火堆旁边写写画画的,等到李龙二人抄了一天秘笈,又回来吃晚饭的时候,他仍是在火堆旁边写写画画,连火堆上烤好的肉都没动一口。
李莫愁心中微微有气,心道:我是错怪了你,可我也不是故意的,再说我也道过歉了,你这人怎么记仇呢你。连湿衣服也来不及换,冲到蒋穿林身边,就要同他理论。她刚要开口,蒋穿林却似心有灵犀般的抬起头来。蒋穿林见她一副落汤鸡的模样,吓了一跳,连忙招呼道,
“莫愁,你这是干什么,赶快换衣服。天气凉,可别冻着了。”
李莫愁见他如此着急,有些弄不清他到底什么意思,在他的催促下,找了一件干燥的衣服,准备换上。她刚解开腰带,却发现蒋穿林正睁大双眼盯着自己的身体猛咽口水,心中又是好笑又是甜蜜,忙将他推出山洞外面,假嗔道,“快出去,出去,换衣服有什么好看的?”
*
李莫愁确定蒋穿林没有在偷看,才敢开始换衣服。她迅速换好衣服,却发现蒋穿林又拿起那张纸在火堆旁边发呆,忙走上前问道,“穿林,有什么事吗?”
蒋穿林叹了口气,道:“看来需要你的帮忙了。”他本想将自己所知的比较先进的东西都写出来,但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却发现难度有多大。自己让别人出考题检验容易简单,但要自己把所学的知识系统表达出来,难度却不止大了数千倍。尤其越是简单的东西,他越是不知道该如何教导别人。他知道如何教导一个高中生学习微积分,却不知道如何教导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所以他决定以李莫愁为实验对象,写出一本启蒙读物来。
李莫愁见他只是因为遇到难题而发愁,并非是生自己的气,心中一阵轻松,笑道,“咱们都……,有事你尽管说就是了,干吗那么客气?”
*
第二天,李莫愁没有回古墓抄写秘笈,而是留在外面接受蒋穿林的“再教育”。龙姑娘独自承担苦力的任务,竟然没有丝毫怨言,李莫愁猜测她可能是因为愧疚的缘故,心里也觉得有些对不住她,
但这种愧疚并没有维持多久,李莫愁很快便迷失在蒋穿林制造的雾山云海之中。等到龙姑娘出来吃晚饭的时候,看到李莫愁的样子,简直不敢认她。李莫愁两眼发直,坐在火堆旁边不断的喃喃自语,一会是什么“儿,鸭子”,一会是什么“山,耳朵”,让她听得也是云里雾里。她有点怀疑师姐是不是被那个骗子姐夫施展了什么**术,但那骗子姐夫的武功实在让她无法相信这点,虽然满腹疑窦,但害怕重新招来臭骂,也不敢多问。
*
已经快后半夜了,蒋穿林仍是无法睡着,他心中矛盾极了。李莫愁整天晚上都在说梦话,秤钩葫芦的没完没了,有时候还会伸手摸摸他的耳朵,饶是他自认为极能睡觉,也无法在这种情况下入睡。其实只要他搬到一旁睡觉便可以了,可是让这个好色如命的家伙舍弃怀中的温香软玉,又是绝对无法做到的。他渐渐开始理解母亲的伟大之处,也开始明白为什么小学五年的时间,学校仅仅教授那么一丁点东西。
快到天亮的时候,蒋穿林终于入睡了。也就那么一丁点的时间,蒋穿林还是再一次梦遗了。
*
虽然放弃了启蒙工作的打算,但启蒙教材却没打算停下来,在李莫愁的帮助下,蒋穿林飞快的整理着整个小学的数学启蒙教材。当然,这些知识虽然没错,却不知能否让学生们顺利晋级。
又过了十来天,龙姑娘终于将《九阴真经》和《玉女心经》全部眷写完毕,蒋穿林越写越顺,竟已写到了数列的计算和应用。此时已是十月下旬,再过不久就要进入腊月,蒋穿林不会武功,即使住在山洞之中也会承受不住,蒋穿林便趁机提出要回姑苏过年去。李莫愁自然是没口子的答应,问题是小师妹。
小师妹已经是无家可归,长住山洞的结局大概就是老死山林,做师姐的自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师妹如此,所以李莫愁便邀请她一同前往姑苏生活。但事情注定不可能太过顺利,毕竟二人虽是同门,以前关系却一直都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更何况这种邀请带有浓烈的怜悯味道,生性骄傲倔强的龙姑娘自然不可能答应。
令人奇怪的龙姑娘并没有一口回绝,只是不断地敷衍李莫愁,说道希望再考虑考虑。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比较奇怪的,不过李莫愁正沉浸在爱的蜜罐之中,所以根本觉察不出其中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蒋穿林更是在集中全力策划自己的发财大计,根本不晓得此事。
一直到时间又过了十数日,蒋穿林的膝盖开始出现不适,李莫愁这才着急了起来,拉着蒋穿林要他一同劝劝小师妹。若是半个月之前,蒋穿林恐怕立刻会撺掇李莫愁顺水推舟地推掉此事(花喜鹊没出现倒出现大尾巴狼),但这几日小师妹突然一下子完全变了模样,虽然还谈不上什么传说中的“名门闺秀”或者“天生贵族”,却也再没有任何出格的举动,甚至很多时候都主动为蒋穿林帮忙,蒋穿林虽然并未时刻留意于她,但无形之中对她已经改观了许多,因此也开口帮忙劝说。
本来也就是那么随便一说,蒋穿林并未抱什么希望的,毕竟人家几十年的姐妹都劝不了,自己这个外人能起什么作用?谁知龙姑娘竟然一口便答应了!
这算什么?大家谁都没敢多想,好在蒋穿林忙于每天早上换裤子,李莫愁忙于每天洗蒋穿林换下来的裤子,没过多久便遗忘了。至于当事人怎么想的,就只是她一个人的事情了。
*
意见一致之后,三人下山又买了一匹健马,便迅速出发了。
四川、襄阳、黄州一线,宋蒙一直都在打仗,三人又都是骑马,自然是取道河南,经安徽,入江苏境内,再渡淮河回姑苏。
美女本来就容易惹事,龙姑娘更是个喜欢闹事的主,三人一路上是麻烦不断。好在文斗有蒋穿林,武斗有李莫愁龙姑娘两大高手,倒也没出过什么大事。不过出发没多久龙姑娘便又故态萌发,重新变得刁蛮起来,除了再不故意针对蒋穿林,变得和以前一模一样,因此声名很快传了出去,因为没有人知道她到底叫什么名字,只偶尔听人叫她龙姑娘,江湖人便送她一个名号——小龙女。
*
(由于龙姑娘没有名字,总这么称呼很是不便,以后本书便使用大家都熟悉的名字——小龙女)
这一日,行到许州境内。三人知道在蒙古人的境内非常不安全,所以从清晨动身,一直都马不停蹄地赶路。行了四个多时辰,太阳渐渐开始落下,眼见前面有一个小小的茶摊,三人一起打道下马,准备喝点热水再行赶路。
三人在一张小桌子旁坐下,要了两壶热茶,刚要喝了暖胃,却见东边大路上马蹄杂沓,一群人乘马奔驰而来。
这群人见到茶肆,立刻下马行来。估计也是打算喝碗热茶再行赶路。走得近了,蒋穿林发现这是一队蒙古士兵,约莫二十来人,马后缚着十来名俘虏,似是打了胜仗回来。但仔细观察,却发现俘虏中有几名女子,衣衫大半都被被撕得稀烂,很多“关键”地方都露出白花花的肉来,哭哭啼啼的极是凄惨。
此时蒋穿林哪里还能不明白自己遇到了掳掠百姓的强盗?心中暴怒,登时便想让李莫愁小龙女除掉这些禽兽。蒋穿林虽然也知道军队比江湖组织厉害许多,但这队人却不过二十来个,尚不足以对他们构成威胁,而且这些个禽兽可能为了方便奸淫妇女的缘故,连皮甲都未曾穿着,用暗器可以轻松对付他们。但他转念一想,这是在蒙古人的势力范围之内,如果要杀这二十来个士兵,就必须将这茶摊的老大爷一并杀死灭口,否则自己一行人必定会遭到蒙古人的全力追捕,当下强忍心中怒气,打算等这些蒙古士兵离开此地之后再行动手。
虽然蒋穿林能够忍住,却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耐力,小龙女首先忍受不住,跳将起来,一剑刺死为首的队长。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她的江湖经验渐渐丰富起来,也明白了江湖打斗一定要尽量攻敌不备,事先警告敌人绝对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蒋穿林见她已经开始动手,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迅速在李莫愁耳边说道:“速战速决,别留活口!”说完拿起单刀……躲了起来。
这些蒙古士兵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双腿甚至有些萎缩,站在地上别说打仗,便是奔跑都有些不适,所以战斗力比普通的杂牌步兵都差了老多,转眼便被李龙二人杀了六七个。但没死的已经反应过来,开始乱哄哄地向马匹冲去。
蒋穿林自然晓得坦克兵和坦克之间的巨大差异,立时大急,放声高呼道:“别管那么多了,快用暗器!”李莫愁早已换回常服和长剑,平时为了不泄漏身份,从不使用暗器,此时情况紧急,蒋穿林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但他虽然着急,却仍是不敢出来,他心里非常清楚,骑上马的蒙古士兵,只需要一个冲锋,就可以轻松砍下他的脑袋,或者随便一箭,就可以轻易射穿他的胸膛,加上一个自己,对战局没有丝毫帮助。
李莫愁和小龙女虽然及时使出暗器,仍是有六七人骑上马来,瞬间便射出一箭。蒋穿林看那箭的速度,立时被吓得面如死灰。所幸那箭并非是向李龙二人射去,而是全部射向俘虏中的一名年轻女子。
那女子登时就变成一头箭猪,小龙女看见这副惨状,立时被吓得手足无措。蒋穿林眼见第二波箭雨射来,小师妹却被吓得呆立当场,心中大急,一个健步跨了出来,想要将她推在一旁。
但蒋穿林是什么速度,他怎么可能来得及救援?就在箭锋及体的瞬间,侧面突然挥过一柄长剑,将箭枝全部斩落在地。李莫愁怒喝一声:“快让开!”说完一把将她推开,自己也借力荡出数尺,紧接着第三波箭雨便落在原地。
李莫愁躲开箭雨,迅速向前飘近。仅存的六七名蒙古兵正要纵马隔开一段距离,但因为忘记剪断马上栓俘虏的绳子,速度突然顿了一下。在那一瞬间,李莫愁将手上所有银针用满天花雨的手法撒将出来,登时又有三名骑手被放到在地。
余下的蒙古兵有些发蒙,头一个念头就是敌人太过厉害,先拉开一段距离再说,但由于太过紧张,仍是不晓得将马后绳索砍短,被反应过来的小龙女一把金针撒出,全部打翻在地。
*
李莫愁和小龙女停在原地,呼呼喘气。这场战斗虽然不过瞬息的功夫,二人却是将速度、力量、精神全部用到了极点,比同一个绝世高手过招还要辛苦。蒋穿林见敌人已经全部被打倒在地,立刻跑将出来,用单刀将那些中了毒针,一时半刻又未死的人一一砍死。然后趁着李莫愁和小龙女不注意的功夫,将那卖茶的老头也是一刀砍死。
*
那群俘虏见押解自己的蒙古兵已全部被人杀死,立刻相互解开缚在身上的绳索,准备逃走。
俘虏中的几个女子,一解开绳索,就立刻扑在那名被射死的年轻女子身上号啕大哭。蒋穿林听她们说话,竟不知是什么语言,心中登时起了杀人灭口的念头。只是俘虏中有几名男子已经解开束缚,有几个看起来还非常健壮的样子,而李莫愁和小龙女此时却在一旁休息,他不敢造次,只好用汉语大声喊道,“你们中有人能听懂汉语吗?”
几名男子面面相觑,显然是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却见角落里走出一名二十岁左右的男子来,操着一口甘肃话说道,“在下郭贤齐,多谢英雄救命之恩。”
蒋穿林虽然没去过甘肃,但甘肃、陕西、河南等地的地方有甚多相似之处,所以他也勉强能够听懂。他暗中皱了皱眉,还是举手还礼道,“江湖救急,应该的。”
郭贤齐虽不通武艺,却也知道一些江湖上的事情,听他说得古怪,却不好多问,只是说道,“不知英雄此去何处?”
蒋穿林眉头皱的更加厉害,撇了撇嘴,心道我去哪里干吗告诉你?反问道,“不知郭兄如何会落入蒙古人手中?”
郭贤齐早就留意到蒋穿林前后态度的转变,知道今日如果不能将他折服,不要利用他,便是想要活命都有困难,神秘一笑,说道,“郭某大胆猜测,兄台因为不想连累卖茶的老翁,本来是打算等这些蒙古士兵离开此地,然后再动手的,对不对?”
蒋穿林心中一跳,暗暗提防起此人来,却见郭贤齐指了指小龙女,继续说道,“不知兄台信不信,如果不是这位姑娘抢先动手,兄台今日很可能命丧此地。”
蒋穿林点了点头,说道,“本来我确有此意,但后来见到了蒙古人的战力,才知道自己错的非常厉害,江湖高手和军队的差距绝对不是一点半点,同蒙古人的骑射部队硬碰更是自寻死路。”
郭贤齐微微一愣,显然没有想到蒋穿林会如此坦然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心中不禁暗暗佩服,原先准备好的话便没有再说,而是开门见山地说道,“兄台如能护送我等到一个安全的所在,郭某必有重谢。”
蒋穿林听到他说必有重谢,立刻想起了“以前”广告中说烂的“如××者,请与××联系,必有重谢”,不禁哑然失笑,脑子里飞速运转,嘴上却调侃道,“郭兄现在落魄至此,拿什么来重谢我等?”用手止住郭贤齐的解释,说道,“请郭兄不要对我说,到了那个地方,自然会有人付钱给你,兄弟胆子小,还想多活几天。”
郭贤齐脸上一阵尴尬,他目前虽然还没有将蒋穿林一行灭口的打算,但大致计划却是同蒋穿林所料一般无二,此时被蒋穿林抢先说出,表情不免有些讪讪。但他也不是刚刚出门的毛头小伙,大脑中打了一个来回,立刻便有了新的计划,脸色一变,讥讽道,“江湖人侠义为本,路见不平,拔刀襄助乃是理所当然,兄台却如此斤斤计较,枉郭某当你是个英雄,原来是个势力小人!”
蒋穿林见他脸色竟能变得如此之快,心下暗自佩服,脸上却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说道,“郭兄是不是传奇小说看的多了,把脑子看的坏了?郭兄什么时候见过江湖人真的‘路见不平,拔刀襄助’?”
郭贤齐脸上更是尴尬,想不到对方竟然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却听对方说道,“郭兄要是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来历,就赶紧离开吧,要不然可就只剩下你一个喽!”郭贤齐转身一看,却发现自己的五名同伙已经整好马匹,准备载着那些女子离去,心中立时大怒,要追过去与他们理论。回过头来,却发现对方正望着自己,脸上一副似笑非笑的模样,心中不知触到了那根弦,反而完全平静下来,轻轻说道,“兄台若有诚意,就请赐教尊姓大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