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后周的皇宫,我耳边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个痛哭流涕地说:“英明的主啊,您怎么这样快就走了呢?”
另一个却说:“到了陈桥,就地待命!”
这时正是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一,诺大的开封城内,一片喜气洋洋。
后周军民,正在举国欢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
到处灯红酒绿,到处歌舞升平。
特别是皇宫内外,更是热闹非凡。
廷内大摆筵席,文武百官向新皇帝朝贺新年。
后周幼主柴宗训、太后和文武百官,都沉浸在新年的喜悦和幸福之中。
此时,为了防止兵变而刚刚擢升为殿前都点检,也就是后周卫戍区司令的赵匡胤,看着身边那个只有7岁的小皇帝周恭帝,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他在脑子里,放起了古电影。
当时,郭威是后汉的枢密使,他任命20岁的赵匡胤为偏将军。武艺超人、通晓兵法的赵匡胤,深受郭威的赏识。
不久,后汉皇帝怀疑郭威有谋反之心,杀害了郭威留守在京城的家属。
带兵远征的郭威,顿时怒发冲冠。
他在陈桥毅然起兵,部下赵匡胤心领神会,把一件黄袍披在了郭威的身上。
郭威仰天长啸,然后挥师南下,一举推翻了后汉政权,建立了后周。
郭威的“黄袍加身”,使“配角”赵匡胤深受启迪。
此后,他在自己的“司令”职位上,废寝忘食,兢兢业业。经过一番精心运作,赵匡胤的心腹,逐渐控制了后周的军事枢纽。
看着坐在龙椅上,还经常尿裤子的小皇帝,赵匡胤不禁眉开眼笑。
一个早已萦绕在赵匡胤心头的妙计,油然而生。
新年的晚宴,刚刚开始,殿内突然天色浑暗,寒气袭人。众将大吃一惊,纷纷猜测将要发生血雨腥风的大战事。
于是,人们走出宫殿,抬头仰望西边的天空,只见血红的太阳底下,又出现了一轮红日,两轮红日高悬西天,周围一片昏黄。
稍顷,两轮红日合二为一,变成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太阳。
我自作聪明地说:“这是一个十分正常的日全食奇观啊。”
李师师说:“但是,令人深感巧合的是,它恰恰发生在了大年初一,它恰恰发生在了京城开封,它恰恰发生在了文武百官的脑门儿上面。”
赵匡胤抓住这个天载难逢的绝世良机,和弟弟赵匡义、幕僚赵普等人彻夜长谈,准备以郭威为光辉榜样,成就一番大事。
大年初四,小皇帝柴宗训正在召集百官,研究新一年的大政方针,忽然有人跑进来,在老宰相范质的耳边低声耳语了几句。
范质脸色大变,慌忙凑近小皇帝柴宗逊的跟前,低声奏道:“万岁,万万岁,大事不好……北部的契丹,联合北汉,率领10万大军,举兵南下,侵入了镇、定二州。情况——万分危急……”
年仅7岁的小皇帝柴宗逊,哪里见过这样紧急的密报?
他不顾龙颜贵体,撇下文武大臣,一路小跑着找到皇太后,请示如何应对。
年仅20岁的皇太后,也深感束手无措。
这对儿孤儿寡母,一个年幼无知,一个是妇道人家,根本不懂得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良策,更何况,现在敌人已侵入了自己的国土之内呢?
于是,皇太后急得搂着小皇帝,哭了个昏天黑地。
最后,皇太后才抹一把眼泪,呆呆地对儿子说:“皇儿,不要哭了,保重身体要紧。这事儿,就拖靠范老宰相,派精兵强将抵挡吧。”
小皇帝柴宗逊听了母后的话,心中好像稳操胜券了。
他不慌不忙地走进殿内,对范质说:“范老爱卿,大兵压境,情况紧急。你看,派谁去迎敌呢?”
这时,范质把昏花的眼光,投向了武官行列中的第一位。
其他文武百官的目光,也“刷刷”地投向了那里,仿佛那里就是御敌的坚强盾牌。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三军总司令赵匡胤。
范质看完了赵匡胤,再次把昏花的目光送给了小皇帝:“万岁,依老臣之见,此人非殿前都点检——赵将军莫属。”
赵匡胤扭头望了一眼文武百官,表面上双眉紧锁,心里却乐开了花。
因为,他朝思暮想率军出征这股美丽的东风,终于在新的一年里,到来了!
文武百官赶紧附和着范老宰相:“万岁,赵大将军是我朝文武全才,武功盖世绝伦,所向披靡,无人能比。对付一个小小的蛋子儿(对契丹的蔑称),简直是绰绰有余!”
“对,简直是绰绰有余!”
小皇帝柴宗逊一听自己手下,竟有如此猛将,便春风得意起来。
他朗声说道:“赵将军,朕令你带领25万兵马,即刻出京迎敌!”
赵匡胤抑制着自己像猛虎一样狂窜的心跳,立即带领几十万禁军,浩浩荡荡地向北进发。
一时旌旗招展,马斯牛鸣,尘烟四起,烽火连天。
天黑后,赵匡胤率军来到了陈桥驿。
这里距京城开封40余里,距契丹还远得很,真是个好地方!
赵匡胤让兵士们安营扎寨,饮酒吃饭,然后就地待命。
他本人也畅饮一番,躺在床上微微一笑,然后“酣然”入睡。
赵匡胤的手下,一个号称精通天象名叫苗训的人,却忙得不可开交。他在营地里四处走动,每到一处,就把他的“神算”讲给大家听。
“苗训神”望着辗转反侧睡不着觉的兵士们,灵活现地说:“知道大年初一的怪事吗?其实,这事儿,说怪也不算怪啊。”
士兵们忙问:“苗先生,你能看出是什么预兆吗?”
苗训沉思片刻,低沉着声音说:“这事儿,可千万不能说出去啊。否则,我这颗聪明的脑袋可要搬家了。”说着,苗训做个脑袋搬家的慷慨动作,
众人看着“苗神算”滑稽的动作,嘻嘻一笑。
苗训咂吧砸吧嘴唇,接着说:“知道吗,伙计们?太阳就像位高权重的君王。那天,天空出现了两个太阳,就预示着天下有了两个皇帝。你再看,那太阳一个灰不楞澄,黯然失色,另一个红润欲滴,光彩夺目。这是在告诉人们:旧皇帝将要隐退,新皇帝就要登基啊。”
听到这里,众人从帐篷里一骨碌爬出来,连衣服也顾不得穿,就光着身子围住了“苗神算”。
这个问:“新皇帝是谁呢?”
那个问:“是不是你苗神算?”
苗训微微一笑,又“神机妙算”地说:“是谁,大家心里清楚就行了,可不要乱说啊。但是,大家放心,肯定不是我苗神算!”
人们经过一番猜测,讨论,揣摩,争辩,最后形成了共同一致的看法:
这个新皇帝,就是卫戍区的总司令赵匡胤。
于是,赵匡胤要成为新皇帝的消息,像营地的篝火一样,四处开花。
一夜之间谁都知道,一个姓赵的新皇帝,就要横空出世了。
第二天凌晨,正当赵匡胤“酣睡”之际,门外却响起了杂乱的脚步声。
赵匡胤顾不得穿衣服,慌忙光着身子爬到窗户底下,窥视着门外匆匆赶来的人群。
更使赵匡胤惊讶的是,亲弟弟赵匡义的手中,还拿着一件黄色的衣服,像是一件黄袍!
将士们把赵匡胤的帐篷团团围住,振臂齐声高呼:“现在我国无君,我们拥立点检为天子,如何?”
赵匡胤“大吃一惊”,忙装着从“酣睡”中醒来,无可奈何地走出帐篷,连连说:“你们怎能这样?你们怎能这样?”
高怀德见赵匡胤假意推辞,便心领神会地接过赵匡义手中的“黄袍”,一步跨到赵匡胤的身后,麻利地披在了老赵的身上。
望着披在自己身上的“黄袍”,赵匡胤心中暗喜:
美丽的天鹅肉,终于落进了我的嘴里。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这时,众将见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连忙跪地磕头,并高呼:“我皇万岁,万万岁!”
赵匡胤心里,简直是心花怒放。但是,表面上,他还是把脸绷得紧紧的,做出极端不情愿的样子。
赵匡胤先是伸手把“黄袍”的下摆整理好,不无遗憾地说:“兄弟们,我后周皇帝虽然年幼,但是聪明过人。你们立我为天子,这怎么行呢?你们这不是让我犯错误吗?你们这不是害我吗?”
赵匡义大声说:“哥哥,你从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今天就破天荒地犯一回吧。”
重将齐声说:“是啊,是啊!这是个美丽的错误……不对,这叫‘舍己救人’!这叫挽救百姓于水火!!”
赵匡胤愣愣地站在原地,小声嘟囔着:“这怎么行?这怎么行?……”
众将高呼:“‘舍己救人’太伟大了!‘舍己救人’太美丽了!!”
赵匡胤犹豫了好大一会儿,才踌躇满志地朗声问道:“你们各位,果真愿意听从我赵匡胤……指挥吗?”
众将见身穿黄袍的赵匡胤,下定了排除万难真想当皇帝的决心,就一齐高声欢呼:“我们愿意听从您的指挥,您快作决断吧。”
赵匡胤翘首一笑,快步跨上战马,威风凛凛地说:“那好,众将听令,火速返回开封!”
我问:“‘苗神算’,果真是神机妙算吗?我也想找到他,给俺算算。”
李师师娇嗔道:“弱智,你知道赵匡义手中的黄袍,是哪儿来的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