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柯镇恶被小辈骂着还能拉下脸来道歉,那他就不是柯镇恶了。如果郭靖能对杨过辱骂恩师而无动于衷的话,那他也不是郭靖了。待到郭芙取来药膏,这些人早已不欢而散了。
“过儿!开门!”黄蓉站在杨过房间门口。
杨过道:“我不舒服,郭伯母请回吧!”黄蓉笑道:“你还在生你郭伯伯的气啊。他骂你也是为你好!谁让你那样顶撞柯公公的。快开门!我看看你的伤势。”
门终于还是打开了,黄蓉叫道:“脱下衣服!”
“呃?”杨过愣住,看黄蓉那不可拒绝的模样,那我就脱吧!便问道:“裤子用不用脱!”黄蓉笑骂着:“你腿上也受伤了嘛!”
杨过左肩处一大块紫青,特别那铁杖印记处颜色近黑。黄蓉眉头皱起,大师父出手未免也太重了!“还痛吗?”
“呃!不痛了!”能让黄蓉用纤柔小手这样细心的抹上药膏,就是再伤重些也愿意。“你这孩子!刚涂上药,哪能有这么快的效果!”黄蓉道:“快穿上衣裳吧!别着凉了!”
“嗯!郭伯母待我最好了!”杨过穿上衣裳,初春的空气是有些寒意。
黄蓉道:“过儿明日真要回嘉兴吗?”
杨过问道:“郭伯母是希望我离开桃花岛,还是希望柯公公离开?”
黄蓉道:“过儿这话让我好生难答!”
“我明白!”黄容开不了口是因为柯镇恶的长辈身份。她这话便说明她更愿意留下杨过。
黄蓉道:“过儿想要去嘉兴却是难了!你郭伯伯肯定会把你送到另处地方!”
全真教。终究还是要上终南山。杨过早已想到,尽管郭靖待他亲如骨肉,但一旦让他在杨过与恩师间决择,多半也是要顾着柯公公些。杨过道:“我最舍不得的就是郭伯母了。”也许以前对黄蓉说的话都是言不由衷。但此次却是完全真心的。
黄蓉抹了下眼角,道:“你以后还是要回桃花岛的。我去帮你备好行李!”
次日清晨,和杨过所料的一般无二。杨过对柯镇恶无礼,也就不能再拜在郭靖门下啦,便与郭靖解除了师徒关系。但从黄蓉的眼神中看出,这只是个形式而已,以后要教要学同样可以。而郭靖如原书所说,要将杨过送往全真教。这次,五人都来送行,连柯镇恶也没有避开。杨过有些内疚,毕竟这老头很无辜的。
“过哥哥!”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郭芙这丫头居然哭了。“过哥哥,你一定要记得回来看我们!”
“嗯!”杨过心一软,便从脖子上取下戴着的玉坠交给郭芙,道:“这个送给你!”
郭芙道:“过哥哥!这玉坠明明就是你在我房间里拿的!”
晕啊!有必要分那么清楚吗?杨过都有些后悔把玉坠送给她了!
临近登船之时,杨过突然转身,很礼貌的对着柯镇恶躬下腰,说道:“柯公公!昨天之事是我太过冲动了!过儿现在在这向您赔罪。”
“哎!”柯镇恶眼睛虽下,却也知道杨过的动作,叹一声。心想我那么大年纪心胸却还及不上一个少年,忙走近将杨过扶起,道:“过儿!是我之前对你有偏见。你此刻回岛吧,我以后再不为难与你!”
郭靖见两人和睦,心下欢喜,正想着将杨过重新带回桃花岛。却听杨过说道:“大丈夫无信不立。我既然说了要离开桃花岛,自然不能再呆在这。”
黄蓉早料到杨过不会回去,但见他与柯镇恶和好,也是暗自松一口气。
郭靖见杨过去意坚决,也不再多说。当下登船行舟,几日后从浙江海边上岸。郭靖买了两匹马,与杨过晓行夜宿,一路向北。杨过从未骑过马,但他内功已有根底,习练半日,便已控辔自如。
不一日,两人渡过黄河,来到陕西。此时大金国已为蒙古所灭,黄河以北,尽为蒙古人天下。郭靖少年时曾在蒙古军中做过大将,只怕遇到蒙古旧部,招惹麻烦,将良马换了两匹极瘦极丑的驴子,身上穿了破旧衣衫,打扮得就和乡下庄汉相似。杨过也穿上粗布大褂,头上缠了一块青布包头,跨在瘦驴之上。
这一天到了樊川,已是终南山的所在,汉初开国大将樊哙曾食邑于此,因而得名。沿途冈峦回绕,松柏森映,水田蔬圃连绵其间,宛然有江南景色。
杨过一路上并未耽搁武学,即使是在马上,也常常挥指练着弹指神通。郭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暗想以杨过的天赋,又如此勤奋,以后在武学上的成就只怕要胜过自己。于是,便也常常抽空指点着杨过,完全不顾及两人早已没有师徒情分。此时杨过修习的是桃花岛内功,虽然与蛤蟆功大相径庭,但一些基本脉路还是一致的,所以这几个月来内力也早已达到蛤蟆功那般境界,甚至隐隐快有突破了。
“过儿!你天资聪颖!比你郭伯伯我要强多了!”郭靖倒也有自知之明。他虽然不怎么会教徒弟,但杨过会问,每每都问在点子上。郭靖有着几十年的经验,也能解答的恰如其分。如此一来,同样算是名师名徒。所以,路上的这些日子杨过武功照样进步飞快。
“聪明也不见得是好事!”杨过苦笑,原来前两日郭靖不知怎么,竟把双手互搏传给杨过。双手互搏原也简单,入门的第一道槛便是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然而杨过却是怎么也练不会。不过杨过总还是把双手互搏术的诀窍牢牢记得,他是学不会,但神雕里小龙女能学会啊。
“过儿!郭伯伯将你送到全真教,你若是想回桃花岛,随便何时都行。只需要捎个口信给丐帮,郭伯伯自会派人来接你!”
“嗯!”杨过点点头,郭靖对他委实太好。
两人一路上冈,中午时分到了冈顶的一座庙宇。郭靖见庙门横额写着“普光寺”三个大字,当下将驴子拴在庙外松树上,进庙讨斋饭吃。庙中有七八名僧人,见郭靖打扮鄙朴,神色间极是冷淡,拿两份素面、七八个馒头给二人吃。
郭靖与杨过坐在松下石凳上吃面,一转头,忽见松后有一块石碑,长草遮掩,露出“长春”二字。郭靖心中一动,走过去拂草看时,碑上刻的却是长春子丘处机的一首诗,诗云:“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万灵日夜相凌迟,饮气吞声死无语。仰天大叫天不应,一物细琐枉劳形。安得大千复混沌,免教造物生精灵。”
郭靖见了此诗,想起十余年前蒙古大漠中种种情事,抚着石碑呆呆不语,待想起与丘处机相见在即,心中又自欣喜。
;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