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戎装的易烽走进姜王的大帐,看到年迈的姜王正双手拉着两鬓的白发,痛苦地坐着。易烽朗声说道:"在下易烽,带留守于王都的三千名士兵前来增援!"
年迈的老姜王抬起头,眼瞳里闪出一丝希望,也不顾君臣之礼了,推开面前的桌子,大步走到易烽的面前,问道:"为什么你来了?阳儿呢?他在哪?"
易烽答道:"现在姜后离身陷重病,她想再见见自己的两个孩子,所以龙阳没法来。"
"离它病了?都是我无能!?我没有本事保护她和害自害得她要日夜操劳,为齐王刺绣,现在我们马上回去!"姜王的眼睛有点发红。
"陛下,现在我们被杨国大军给围困,一万多名将士都在生死忧关的时候!你不可以为眼前的事而担误大局!我的朋友月葳儿已经在抓紧时间在救治,一时没有危险,请放心!"
"好,我"话还没讲完,姜王就躺了下去。旁边的近侍马上跑过去,扶住姜王,告诉易烽:"大王昨日中了敌军的毒箭,毒根未除,伤口未好,现在由于激动,伤口迸裂了!"说完,招呼身边的几名同伴去找随行大夫。
"易先生这个给你,现在全军上下只有你有能力和威信来指挥
"姜王半合半闭着眼,把一枚兵符交到易烽的手上,说完就昏了过去。
易烽拿起兵符,看了看姜国都的方向,在心中默念:"龙葵,龙阳,为了你们,我愿意作战!","你!把大概的情况给我说一遍!"易烽指着一名千夫长下令。
"红色箭头是我方军队,黑色箭头是敌军。我军的正面是敌军的中军,根据这几天的交战来判断,的兵力还有一万人。距离大约为二十里,按照目前的方向和行军速度推算,大约六个时辰后接触。"那名千夫长对着面羊皮地图,向易烽说道。
那名千夫长的手指继续在羊皮上指点着,"左方是敌军的上军,兵力也约一万人,距离二十四里左右。右方是敌军的下军,兵力约舰艇一万也,距离二十五里。"
这个时代可没有易烽所生活的年代那么先进,没有飞机和雷达,只能利用有生人员进行探测。根据这几方面所收集的情报,再组合换算出来的时差和距离等因素,就可得知敌人的位置。虽不是百分之百,但索敌工作也大抵可以顺利完成了。"老天!敌军共计有三万人!是我军的二倍之多哪!"他们似乎打算分三个方向包围我们!"
"幸存的两位将军马上要来大王的帐蓬来商谅!""两位将军?我听说这次出征你们不有六位将军的么?"易烽奇道。
"厄,两位战死沙场,一位投降敌方卖国求荣,导至我们被包围。"那位千夫长十分尴尬。
"嗯。。。。。。。。还有位去哪了?"
"被那叛徒绑了投敌!"
"。。。。。。。。。"
"可恶!真是算我看错眼了,没想到那姓孙的投敌卖国!早知道我当场就把他给劈了!给军中加餐!"一个苍老但带着雄浑的气势的声音在帐蓬外响起。
"我说爷爷,你打算亲自下厨?"一个年青的声音打着趣。
"那当然!"
一老一少的两名身穿铠甲的将军掀看帐蓬,走了进来,但看到易烽的时候顿时愣住。易烽也愣住了。双方互相指着,失声道:"是你!(们)"
这三人都想起他们初次见面时对战的情景,易烽一一战二还游刃有余,但老人的九环虎头刀的刚烈的刀劲,少年的缠绵柔韧的刀共功让易烽敬佩。而那对祖孙则是惊骇于易烽的招式,招招几乎是置对手于死地,但易烽明显手下留情。
愣了半天,那位老将军看到易烽手上的兵符,明白过来了,拉着还在发愣的孙子向易烽行礼:"末将楚古风,在下之孙,楚雄,参见将军!"
易烽也回过神,将二人扶起:"现在不是行礼的时间,快点商量对策!"
楚古风在姜王出生之前便早已加入军队,他没有什么背景,从一名伙夫干起,坐到今天这个位置。不论是实际作战或军事行政,都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撇开那高大的身材、粗骨的体格和困盹的双眼不谈,他看来也只是一位在全国农村耕作的老汉罢了,但他的实绩和声誉却在姜国十分显赫。
易烽先发制人地说道:"我们正处于不利的状况之中,两位无非是想来叫我注意这一点吧?"
"是的!将军!"这时楚雄向前跨出半步答道。他的身材瘦削高挑,是个二十来岁的人物,看样子比易烽"大"上个几岁,擅长人员的调动和阵型布署,他予人尖锐刁悍的印象。"敌军是我军的两倍,而且从三个方向包抄过来。这也正意味着一旦处于交战状态,敌军将占尽优势。"
易烽想了一想:"你言下之意是指我军必败喽?"
"我并没有这么说!将军!现在我军处于不利的形势是事实……"
"那么,我们只有背水一战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呀!只要稍微利用一下的话"易烽把后半句话故意拖长以吊人味口。
"末将愿听将军明言!"两人一听,眼睛顿时一亮。
"好!我所说的优势有如下两点:其一,相对于敌人由三个方向分散兵力,我军只集中于一处。就整体力量来说,敌军有三万人马,我军有一万,不错是敌人占了优势,但当集中力量对付敌军中的一支时,我军较三支敌军中的任何一支都为多,这时取得优势的是我军!其二,首先,照敌军现在的进军路线,一旦开战,如果我们能够在他们会合之前先击溃位于正面的敌军中军,那么转移下一个目标为位居左右的上军或下军,这时由一处战场移师至下一处战场,位于中央的我军路程较近,无论我们是要攻击两支敌军中任何一支,另一支要赶来救援都必然鞭长莫及,相当困难。另外,当两军还没有开战时,敌军若改变计划要转赴其它战场,则势必要绕道迂回,多费一番功夫,给予我军可乘之机。如此一来,时间与距离都成为我军的利器了!也就是说,我军占尽兵力集中与调度机动两大优势,这不是胜利的条件,是什么?"
语调铿锵有力,一针见血.说完时,两名将军仿佛在那一瞬间冻成冰雕了。易烽比这些身经百战、阅历丰富的年长将军,思考更灵活、更能通权达变。
易烽吸了口气,接着道:"我们并没有陷入被围困的危机中,此时反而是将敌人各个击破的大好时机!"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