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民工的江湖》第一百一十九节 黑狗的故事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黑狗出生的时候,据说时辰特别好。杨家庄的人特迷信,孩子出生了,一定得找半仙查胎八字,算一算小孩子将来的命运,还有好不好养活。吴秀英也不例外。儿媳妇张芳生下了孩子,还躺在张家湾镇卫生院躺着的时候,吴秀英就迫不及待地要找刘半仙去给孙子查胎八字去了。刘半仙就住在张家湾,离镇上不远的地方,去查个胎八字也不会误工,并不影响她照看儿媳妇和孙子。

张芳喂过了孩子,吃了一点东西睡下了,吴秀英就给护士打了个招呼,说要出去买一点东西,就到就快步到刘半仙家去了。到刘半仙家的时候,刘半仙正躺在院子里面的藤椅上乘凉。见吴秀英来了,刘半仙神秘地对吴秀英说:“我今天早晨起来,就算到了今天有客人到访,所以我也不敢出门,只好守在家里了。早就听别人说过刘半仙的厉害,坐在家里都能算到有人要来找他,这下听刘半仙这样一说,吴秀英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喝过了刘半仙女人端过来的茶,吴秀英忙着说明自己的来意了。有人送钱上门来了,刘半仙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先是假装关心地问了一下孩子是不是健康,吃得多不多,然后问了孩子的出生时辰。吴秀英都一一答过了,刘半仙半眯缝着那双昏浊的眼睛,算了老半天,对天长叹了一声,才睁开眼睛对吴秀英说:“你的这个孙子,生到了好时辰,可惜八字重,小户人家不好养活。”一听说了孙子八字重,吴秀英的喜悦就没有了。八字重可不是一件好事,村庄里说,八字重的孩子难养成人。吴秀英好不容易盼到一个孙子,还是这样一个孙子。叹,吴秀英既然来了,想必刘半仙自有办法。她急急忙忙地问刘半仙:“刘大师,您细细说一下,我这孙子的八字怎么个重法,能养成人吗?”刘半仙依旧半眯缝了眼睛,沉默了一下,对吴秀英说:“您的这个子孙呀,天生的是个将军格,所谓的将军格,从小就比别人聪明二等,只可惜呀,他不能生在你的家里呢,一定得出在非常贫穷,连饭都吃不饱的人家,要比普通娃儿多吃一些苦,方能养成人。如果能养成人,他就前途无量了。”一听说这孩子并不是没有救了,吴秀英急急忙忙地打段了刘半仙的话,问他:“刘大师,您说我的孙子怎么个救法?”刘半仙又是长叹了一声,说:“你的这个孙子,注定了不是你家的人,所以你留他不住,要想让他活下去,除非……”吴秀英问:“除非怎么办?”刘半仙沉默良久,才缓缓地说:“除非送人,而且送人的时候,一定要穿得破破烂烂的,衣不遮体,把他扔到人家门口,你马上走,看都不要看他一眼。这样他就算过了第一关。至于以后,他都不是你家的孙子了,你也不去管他的下落了,反正,等他吃够了该他吃的苦,他才能够长成人。”刘半仙这样说,是有谋心的。他的一个远房表亲的儿子,结婚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孩子,让刘半仙帮忙弄一个孩子。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只要有去给孩子查胎八字的,他都说如此这番话,想让人家把孩子送出去。这样他就可以做一个顺水人情,假装帮忙给孩子介绍养主,其实是在帮自己亲戚的忙,一举两得。不过还没有一个人听了他的话,就真正把孩子送人了。一听说自己的孙子要送人才能养成人,吴秀英的眼泪就冒出来了。这可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又不是自己家里面养的小猫小狗,怎么说送人就送人呢?就算是自己家养的小猫小狗,要送人还得先看一看这户人家怎么样呢,去了以后会不会受到虐待才敢送出去呢。她问刘半仙:“刘大师,您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我的意思是,我的孙子不送人,我们自己养着,但是又要能养成人的办法?”刘半仙沉吟了片刻,神秘地说:“我去问一下公公。”刘半仙所说的公公,据他自己说,是他的头儿。据说那个所谓的公公不是人,是神,当刘半仙遇见了问题,自己不能做出决定的时候,他就得请示公公了。刘半仙说罢,只见他两眼发白,接着身子便顺着藤椅躺了下去,然后身子就一动不动的。看上去他就像是死人般。吴秀英以前听说过刘半仙去求教公公时的模样儿,不过那只是听别人说,现在她才亲眼看到呢,见了他的这个阵势,她还是有点害怕,忙跑到屋里去,叫刘半仙的女人出来看看。刘半仙的女人走到他躺着的藤椅边上,看了看,说:“他每次去求教公公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呢,我们不能动他的,等下他的魂儿回来了,还要在这里来找他呢,要是他把移走了,他的魂找不到他了,他就活不过来了。”

两个女人坐在院子里面说了一会儿话,大约有一支烟的功夫吧,只听见刘半仙干咳了几声,接着就见他从?椅上坐起来了。他醒了。大师醒了,吴秀英忙跑过去问消息。刘半仙依旧眯缝着眼睛,若有所思地说道:“我刚才去问过公公,公公说这个孩子一定得送人呢。”吴秀英说:“大师,您再帮我去求一求吧,我这老婆子,活了快六十了,才盼到了一个孙子,舍不得送人呀,一定得自己养着。”刘半仙看吴秀英真的没有把孙子送人的打算,才又说:“我再去帮您求一下公公吧。”然后,就又两眼发白,向到藤椅上去了。过了好一会儿,刘半仙又同上一次一样,干咳了几声,醒过来了,对吴秀英说:“我过去给他说了许多好话,说你们是善良人家,能不能只做个过场,把孩子送人的事给免了,免得让你们家骨肉分离。公公也想了好久,才给我说了一个办法。”刘半仙说到这里的住了。吴秀英一听有办法,忙对刘半仙说:“刘大师,有什么办法,您就指条路给我吧。您放心好啦,我也是知道好歹的人,您帮了我的大忙,我们自然不会亏待您的。”刘半仙要孩子没有要到,现在他要的,正是这句话呢。不过,他还是假装客套地说:“瞧您说的什么话儿来了,我这个人,想必您以前也听别人说过,我可是从来都没有想过讨别人什么好处的,既然你信得过我,请我帮个什么忙什么的,我当然乐意做,人做多一些好事,到阎王那个去的时候呀,都好报到一点。”刘半仙说这句话的时候,吴秀英伸手掏了一下腰包,然后递上两张百元大钞到刘半仙手里。刘半仙摆了摆手,说:“您见外了,我不直接接人家的钱礼物。如果您有心,把它放到我堂屋前面供桌上的供盘里,孝顺公公吧。”说着,他抬起头看了看自家那扇从未曾开启过的堂屋大门。然后站起身,领着吴秀英沿着侧门进了堂屋。吴秀英注意到,刘半仙的堂屋与别人家的堂屋很不一样:别人家的堂屋里面,都会摆设一个茶几,上面供着电视机,录音机之类,总之是一个家庭里面最体面的家电都会放在堂屋里面。可是刘半仙的堂屋里面看不到任何体面的家用电器,堂屋正中,放着一张供台,上面供着香烛、一杯酒。刘半仙告诉吴秀英,这里敬的就是公公。他家的堂屋因为常年不开门,所以堂屋非常黑,走进去就有一股发霉的味道。吴秀英把两张百元大钞放到供台上的一个小盘子里面。刘半仙前到供桌前方拜了拜,才和吴秀英一起出了堂屋,他依旧回到院子里面的藤椅上,半眯缝着眼睛,向着天空望了一会儿,才小声对吴秀英说:“公公给我的那个办法是,”他又顿了顿,才说:“公公说,虽然你的孩子可以不送给人家,但是该做的过场一样都不能少。你得依旧把孙子送给人家,送三次,像我说的那样,衣不遮体地送出去,送到别人家门槛就走,不许回头。别人收了你的孙子,养几天又送到你家门口来,依旧是衣不遮体地送回来,送到你家门口来,送过来了,大人就走,不许回头。如此三次,让孩子受了三次罪,你的孙子就可以养大成人了。以后他长大以后,必定前途无量,你还能享到他的福。”一听刘半仙这样说来,吴秀英也就破泣为笑了。

孩子满月以后,吴秀英真的把孙子抱出去三次。当然是抱到亲戚家去,而且事先给亲戚说好,什么时候送过去,送到亲戚家门口以后,按老家的风俗,吴秀英在别人家门口放一串鞭,放完鞭就走人了,让亲戚去拣家门口的孩子。孩子送出去的时候,当然是穿得破破烂烂的,不过吴秀英记得带着一罐奶粉在孩子身边,孩子饿了才有东西吃呀!亲戚拣了孩子,在家里面养个一两天,就把孩子送到吴秀英家门口去,同样是把孩子放到家门口以后,放一串鞭,然后就走了,等吴秀英来家门口拣孩子。为什么放了孩子要放鞭呢?一个刚满月的孩子,放在外面,自己不能保护自己,如果长时间没有人来拣他,怕被动物吃掉,或是在外面冻死。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当然得放一串鞭呀!

其实张芳特别不赞成婆婆的这种做法的,什么孩子命贵不贵的,这样说一点理由都没有。什么刘半仙说的,简直是一派胡言。杨家庄近几年来,还真没有听说因为孩子命贵,要送给别人家去养的,只有吴秀英才这样做。张芳极力阻止婆婆的这种行为,可是怎么同她老人家讲,她就是执迷不悟,而且还对张芳说:“张芳,要是你不按我说的去做,以后孩子有个三长两短,你要负全部责任。”这句话张芳可担当不起。小孩子的事情多着呢,就算有再多的人看着他,生病,摔倒,什么样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呢。张芳也只好依了婆婆的。她在心里想:婆婆,要是你把孩子送出去,出了个什么三长两短,你要负全部责任呢。她没有说出来。虽然是把孙子送到亲戚家,但是每次当吴秀英把孙子送到亲戚家门口以后,独自一个人回到家中,心里却总是不踏实。把自己刚满月的孙子送到别人家里面去养,吴秀英当然不放心。但是她不得不这样做,这是救孙子唯一的办法。所幸亲戚家并不远,头天送出去,第二天人家再送回来,一来一去也就只有两天时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