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的赦免懿旨传下,穆桂英和萧天佐被松开绑绳,萧天佐指着地上那两个没有血迹的龙头对穆桂英说:“它们救了我们的命,我们把它们带回去好好安葬吧。”穆桂英点点头,对救命恩人确实应该好好对待。两人一人捡了一个龙头,双手捧着回到穆桂英的住处。等到了住处再一看,这哪是什么龙头,分明是两个有很多枝桠的树兜,叉叉丫丫的,让人感觉非常滑稽:龙头怎么变成树兜了?穆桂英虽然不大相信真有什么金龙下凡来救自己,可是看着这情景,还是有点惊诧莫名。萧天佐笑着告诉她:“这其实是国师耍的以假乱真的虚拟真实法术,他用两个树兜作法,使人产生错觉,以为是两颗金龙的头被砍下来了,实际上是他用这两个树兜把刽子手的刀撞开,救了我们的命。”
穆桂英听了这话,似信与非信之间,有一种强烈的被震撼的感觉:以假乱真的虚拟真实法术?能蒙蔽刑场上那么多人的眼睛,使他们上当受骗,这可是极其高明的手段,自己的迷蝶螭梦功与之相比起来,可就有不小的距离了,而且自己还对这种法术一点也不知晓。看来他在迷蝶螭梦功上虽不如自己,但在这方面,自己是万万不及的。是不是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法术上了?不过也奇怪,他与自己是同门,为什么师父从来没告诉过自己,门中还有这么一种神奇的奇术呢?穆桂英问:“你怎么知道这点?”
萧天佐说:“因为我以前见他使用过这种法术。当然,使用这种法术是非常耗功力和精气神的,国师这时估计已躺倒在床上了。我们去看看他吧,慰问慰问,也多谢他的救命之恩。”
穆桂英点点头。两人来到右丞相萧天佑的府邸,此时,颜容正躺在萧天佑为他安排的卧室里,面容有点惨白,额头上有虚汗,显然是用力过度和精神损耗过大所致。萧天佐走到床前,神色歉疚地说:“国师,真对不起,先前是我错怪你了!”
颜容看了看他和穆桂英,说:“你并没有错怪贫道,贫道只是不愿看到太后连自己的亲弟弟也杀掉。”
萧天佐说:“不管怎么说,我俩的命是你救回来的,就是要感谢你!”
颜容说:“其实你应该感谢你姐,你以为她真想杀你?她作为一国的太后,不可能随随便便对自己说的话出尔反尔,她这只不过是做个样子给别人看罢了。其实她还是惦记着你为你着想,就是她让我来救你们的。”颜容说着还神色复杂地看了穆桂英一眼,眼神里有说不出的意味。
颜容的话完全出乎萧天佐和穆桂英的意料之外,两人一听,全部都有难以置信的感觉:事情是这样的?真的吗?!一会儿白脸一会儿红脸的,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在他们看来,萧太后就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物,冷血、残酷、没有情面可讲,难道,是他们看错了?
颜容的话打乱了穆桂英和萧天佐感恩的心情,两人心里都是一团稠浆糊,胡乱又说了几句话后就离开了。回到自己的住处,穆桂英理了理心绪,首先就去看自己的宠物们,这些天下在天牢里,每天都是她向牢头请求出狱半个时辰来喂它们,不然,它们不吃别人的东西,非饿死不可。她被押上刑场的事,也是她叮嘱楚怜怜千万别让它们知道,如果让它们知道,刑场就要翻天了。本来,她已打算自己死后把它们都送给楚怜怜,她为此也多次带楚怜怜去与它们亲近,培养他们之间的感情。现在好了,最坏的情况最终没有出现,自己又可以和它们欢快地在一起了。原来感觉了生离死别之后,再重新团聚,这种感觉真好。
既然已被赦免了死罪,萧天佐就向萧太后请求,再让穆桂英去上前线,继续领兵去讨伐西夏,戴罪立功。此时在夏、辽前线,戎里雄奇不断发动进攻,辽军抵敌不住,步步后撤,已撤回到了战争初期的起始线;再撤,就是夏军入侵辽国了。面对这种战况,萧太后心里其实非常着急,夏国相对于辽国,就是一小国,现在大国被小国打败,情何以堪。萧太后真恨不能自己亲自飞上前线去统兵,去打几个大胜仗,只是她定力好,没有表露出来而已。
听了萧天佐的提议,萧太后把询问的目光投向殿上的众臣,众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议论了半天,大部分的大臣都表示支持萧天佐的提议。这倒不是他们慑于萧天佐国舅的威势,而是在现阶段,确实找不出比穆桂英更好的领兵将领。党项兵将可不是宋朝兵将能比得了的,想要打败他们,太不容易。面对相同数量的敌人,如果打败宋军需要一万人,那么打败党项人则最少需要一点五到两万人,两边的实力确确实实不在一个档次上。萧太后见大部分人都同意,于是也就乐得卖个顺水人情给弟弟。就这样,穆桂英重新回到前线,又做回了她的征西大元帅之职。
穆桂英一回到军营,马上把将领们都召集起来,询问战况和夏军的动态。戎里雄奇也真是猖狂,他几乎把营寨就扎在辽军营寨的对面,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势虎视眈眈压着辽军。他大概是想用这种方式打垮辽军的抵抗意志,以取得不战而降敌的神奇功效。在被下在天牢的这些时日里,穆桂英把自己失败的前因后果仔仔细细完全回顾了一遍,并不停地思索该怎么样才能洗雪前耻。经过这么多天的苦苦思索之后,她心里慢慢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要想揽瓷器活,得要有金刚钻;要想宰牛,不能用剪刀;要想打败党项人,必须得发挥契丹人的另一项长处,与党项人比耐力,把党项人累趴下后再与他们决一死战。因为在耐力这项上,党项人不如契丹人。关于这个战法,我们可以这样打个比方:一个人是百米跑选手,一个人是万米跑选手,两个人比赛,如果万米跑选手要想赢,显然不能在百米跑的距离内跟对方比拼,那他必输无疑;他只能避开百米,把对手拖进万米跑的漩涡中,这才能有取胜的把握。穆桂英目下就是这么一种情形。
打定了主意之后,穆桂英并没有马上施行,她先带着人排兵出寨,与那戎里雄奇见了一面。戎里雄奇再次看到她出来,有点吃惊,愣了愣之后,他取笑似地说:“听说你被萧燕燕下在天牢,准备要杀头,怎么,又跑出来了?”
穆桂英笑一笑说:“难道你没听说吗,就在我要被砍头的时候,突然天降金龙,替我挡了一刀,救了我的命。这证明我是天神下凡,杀不死的。”穆桂英想要耍耍他,试试他的反应。
戎里雄奇当然不是轻易被人家耍的,他嗤地一声,冷笑着说:“像这种哄鬼的鬼话,只好去骗骗你们那些愚蠢的契丹人,在我面前,还是收起为妙。”
穆桂英暗暗佩服,心想,这家伙就是不简单,想要对他耍诡计,看来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关帝面前耍大刀。穆桂英笑了笑说:“管他哄鬼哄人,反正我就是又回来了,看来天注定我们两个人是非分出高低胜负来不可了。”
戎里雄奇哈哈一笑:“这话我非常赞同。那么,我们今天就先互相送送见面礼吧?”
穆桂英说:“没问题。”两个人各自统兵,混战一场后又各自收兵。
到了晚上,穆桂英调拨一部分人马出营,悄悄掩到夏军营寨前面及两侧后,突然喧嚣大喊:“冲啊!杀啊!”却只是在原地乱踏步乱喊,并不真往里冲。
夏军官兵睡梦里听到喊杀声,惊惶失措地急忙爬起来,无头苍蝇般冲到外面,却发现迎接他们的是辽军的箭雨,箭雨过后正在纷乱时,辽军搞了一些牛,学着战国时田单摆火牛阵的样子,在牛角上扎上尖刀,牛尾巴上点上火,让这些牛向夏军的营寨发起冲击。一时间,夏军的营寨被火牛冲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到处都是火光;等到夏军把那些火牛杀死,好不容易刚要稳定下来时,辽军又向夏军的营寨发射火箭,刚刚扑灭的火焰重新又冒起来……因为天黑,戎里雄奇怕辽军有埋伏,也不敢轻易领兵出寨迎战,就只能在寨内被动地抵挡。他以为辽军会攻进来偷营劫寨,可辽军却只是在外面鼓噪,并不往里冲……整整一夜,夏军都无法安歇。
到了天亮,戎里雄奇以为辽军骚扰了一夜,这下可以消停消停了吧,谁知刚要想喘口气,外面就有人来报:“辽军在外面挑战!”戎里雄奇一听,气怒过头笑起来,本能地就骂了一句粗口:“***这穆桂英想干什么?!”他领兵出营当面向穆桂英质问,穆桂英笑了,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想打败你。”戎里雄奇说:“就凭这点手段就想打败我?”也不多废话,领着夏军就发起冲击。穆桂英看他冲到,也不直接接战,带人往两边闪开,只见辽军队列中唰地拱起无数近两丈高的三角叉架,这种叉架主要由三根比成年人手臂稍细的木杆组成,每根木杆由一个人握住,木杆的顶端有一块脸盆大的木板,木板四周有半人高的栏杆围起来,一个辽军士兵站在木板上的栏杆内;木杆与木板的连接处可以活动,不用的时候木杆叉开,木板就放下来;用的时候三个人一人抓住一根木杆,一起用力往里推,站在那木板上栏杆内的士兵就被举起来,达到一丈多高的高度,这个高度比骑在马上的骑兵差不多高出一个人。那些站在栏杆内的士兵胸前都有一个筐,筐内装着很多用干枯的茅草编织的草球,他们一被举起来之后,就抓起筐中的草球,看那些党项骑兵冲进了投掷距离之后,就把草球冰雹一样向党项人扔去。党项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纷纷举盾牌抵挡。那些草球砸在盾牌上后,枯草断裂,噗地炸开,散出一大片粉尘碎末。原来那草球里包的是石灰粉、碎土末和极细的沙尘的混合物。这么多草球同时炸开,于是夏军的队列中霎时弥漫开如沙尘暴一样的飞尘,一些夏军骑兵猝不及防,被弄得尘灰满脸,眼都睁不开。那些辽军士兵胸前的筐子里有很多个草球,他们把这些草球不停歇地一个劲往前扔。噗噗噗,噗噗噗,到处是炸开的灰尘。这样一来,夏军的骑兵们就完全被尘土笼罩住了,根本睁不开眼,本来有目标有方向的冲击也变成了胡冲乱撞,混乱不堪。
趁着这混乱,辽军的步兵弓箭手冲了出来,强弓硬弩雨点一样飞来。戎里雄奇没料到穆桂英会使出这种近似无赖的手段,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见情势不妙,只得传令鸣金收兵。穆桂英也不追,他要退就让他退。
戎里雄奇退回到营帐中,又气又恼,对穆桂英的举动非常气愤,暗地里也不知骂了多少句娘,他在那里走来走去,绞尽脑汁地思摸对付的办法。
时间到了中午,要开饭了,炊事兵们刚把饭做好,就听空中突然呼啸声大作,飞来无数的石块,唏哩哗啦,打得夏军士兵们根本没办法吃饭。戎里雄奇见状,气得吼叫道:“你有投石机,难道我没有!”也命人把投石机推出营帐,向对面的辽军营寨投掷石块。一时间,夏、辽两军投掷的石块飞过来飞过去,在空中交叉,形成一副蔚为壮观的飞石阵图景。这石头又不同炮弹,炮弹炸开了就没用了,这石头这边投过去之后,那边还可以反扔过来,只要有力气就行。当然有些石头落在地上后会摔碎,但并不是所有,总会有些完整的,而这些完整的,就会被捡起来再次利用。这样一来就好了,双方把石头你扔过来我投回去,来来回回没个完,一直到大漠日落,双方都累得筋疲力尽,这才住手,各自把投石机退回营寨。
还好,这顿晚饭总算吃得比较安稳。看来,对面的辽军也不是铁打的,同样也要吃饭。
晚饭过后,戎里雄奇突然想:你能骚扰我,难道我就不能偷袭你!他挑选了三千冲锋骑兵,用布把马蹄包住,出了营寨,偷偷向辽营扑去,想来个偷营劫寨。他的想法是,白天双方玩了一整天石块,都很累,辽军绝料不到他这个时候还会有精力来搞偷营,因而肯定不会有防范。
然而他的料想料错了,穆桂英既然自己想骚扰别人,自然就做好了防止别人反骚扰的一切准备。他带着人刚扑到辽军营寨前面不远处,就踩响了警报。原来,穆桂英让人在营寨前面布置了很多石块火药警报装置,这种装置是一块石块在下面,一块石块在上面,两块石块之间放上纸包着的撞击火药,如果有人踩在这石块上,造成冲击了,火药就会啪地炸响。戎里雄奇由于没料到这样(其实就算料到了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因为这个东西放的很多),结果很多人踩到了这些石块,顿时噼噼啪啪的响声连续响起,辽军马上被惊动,呼噜呼噜都冲出营帐来,他们也不出寨迎战,就举着火把,张弓搭箭,箭矢上点着火,朝着前来偷袭的夏军放箭。夏军们正在奇怪辽军干嘛用火箭而不直接用矢箭,就见那些火箭落在地上后蓬地烧起来,原来箭落处预先放置了柴草,火箭落下把柴草引燃。随着火焰燃起,就见砰砰砰砰,地上突然弹起无数栽满铁钉的弹力杆木板,很多夏军猝不及防要么被钉板拍中马头,要么被钉板直接拍中人,死伤无数。一时间惨叫声声,人慌马乱。
这些钉板,都是穆桂英预先让人布置好的,是一种防偷袭弹力钉板;这种钉板由栽插脚、弹力杆和钉板、拉绳组成。在华北地区的大漠之地出产一种藤木,其木杆很有弹性,江南地区的人使用大铁锤,锤柄一般是用毛竹片充当,因为毛竹片是软的,有韧性,砸起来不震手;而华北大漠地区没有毛竹,那里的人使用大铁锤时,就是用这种藤条做锤柄,很好用,这种藤条的韧性并不比毛竹差。穆桂英让人大量采集这种藤条,扭绞在一起,做成弹力棍,再把几根弹力棍并在一起组成弹力板,弹力板的顶头绑上一块厚木板,板上栽上十根一尺左右长的大铁钉,然后把这弹力板的底部栽埋在地里,用细绳子把弹力板拉弯,弯得钉板几乎要贴在地面上;再在拉绳边堆上一堆干柴草,柴草上放一块铜镜的碎片。晚上的时候,辽军要发动钉板了,只需要点起火把一晃,柴草上铜镜的碎片闪闪反光,就可以确定柴草的位置,然后辽军用火箭点燃柴草,烧断拉绳,弹力钉板反弹起来,拍向来犯者。这个弹力板的弹力是比较强的,再加上钉板上的十根铁钉,一旦拍上,岂能好受得了。戎里雄奇想偷营,可还没进人家的寨,就先伤损近半,戎里雄奇见辽军防范严密,知道讨不了好,只得怏怏领兵退回。
他的偷袭计划刚刚按下,穆桂英的偷袭计划就发动了,只听两侧边的夏军营寨突然躁动起来,接着有人来报:“报,辽军偷袭我两翼!”戎里雄奇骂了一句娘,心想,还以为只有我想到了偷袭,谁知人家也想到了。这倒好,我偷袭她中盘,她偷袭我两翼,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卯上了!骂归骂,不敢怠慢,急忙组织人去抵御。不用说,这一夜又没睡好。
言不续繁,这场骚扰与反骚扰之战,一直持续了三天三夜,夏、辽双方可说没有一个人能合眼,疲惫困累得无以复加,骑兵们骑在马上都是东倒西歪。眼见得这样下去自己不战死累死,困也得困死,戎里雄奇沉不住气了,他决定发起一次冲击,如果不行,就往后撤退。
戎里雄奇打定了主意,第四天上,他把队伍全部拉出营寨,满山遍野向辽军营寨扑去。听到探马的禀报,穆桂英也是倾巢出动,双方在茫茫大草原上排开阵势,展开大决战。这一战戎里雄奇手下有八万大军,而穆桂英是十万。十万对八万,穆桂英在数量上微微占优。这个时候你再看夏、辽双方,哪还有什么虎狼之师的威势,一个个全部都是面色苍白,眼泡浮肿,走起路来东倒西歪,似乎一阵风都能把他们吹到;穆桂英的花容月貌也不见了,代之以黑眼圈和黑黑的面容;而戎里雄奇则是两只眼睛跟涂了丹砂一样,通红通红,好似要喷出火来。
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好说的,戎里雄奇一看见辽军进入冲击范围之内,马上下令发起冲锋。首先打头阵的,当然是一贯的冲锋骑兵。而这一回,穆桂英也没示弱,她也把所有的冲锋骑兵全部调派上场;夏、辽双方的冲锋骑兵刚一接触,她又把普通骑兵和骑兵弓箭手也调派上去,戎里雄奇一见,不敢怠慢,急忙也做相应的举动。
冲锋骑兵们是真打实干,但普通骑兵就不一样了,双方刚一接触,夏军的骑兵们就发现,辽军骑兵的马鞍后面都挂着两个筐子,筐子里装着东西,好像是上次他们用过的枯草球;而更让夏军感觉到不可思议的是,两军的马刀一相碰,辽军的马刀竟然蓬地一下,裂开了,弹散出一大片灰尘。感情辽军的马刀根本不是真马刀,而是薄木片做的假玩意儿,中间是空的,里面装满了灰尘沙土。由于夏军料想不到辽军会使用这种下三滥的招数,很多夏军士兵面对突然喷出的灰尘没有提防,都被弄得沙土满脸,睁不开眼。
辽军士兵们手中的假刀被击毁后,他们马上扔掉,然后抓起后面筐子中的枯草球,不管哪个人,见着夏军士兵就砸过去;还有的则把草球捏碎了直接撒,还有的更做得绝,把筐子里的搅碎了,像泼水一样的往外泼,泼完了跑回去,拿来又继续泼。几万辽兵同时动手,这个场面可就壮观了,整个两军战阵中就好似盛开了无数朵灰尘之花,一瞬间的工夫,烟尘就把整个战场给笼罩住了,由于烟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马匹跑动带起的旋风又助长着尘沙的飞扬,慢慢的,战场上的灰尘竟然浓密到了几乎对面看不见人的地步。先前冲杀得无比凶猛的冲锋骑兵们这下懵了,他们他们看不到敌人了呀,砍谁去?懵头懵脑乱砍,说不定就砍的是自己人。喧嚣的战场,一时竟然不可思议地静了下来,只剩下踢踏的马蹄声。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维持多久,很快辽军士兵们就喊了起来:“冲啊!杀啊!”当然是用辽语喊的,这样喊的作用就是告诉同伴:自己人,别乱来。果然这样一来,辽军自相残杀的情况就大为减少。当然夏军也不是傻的,很快他们发现了奥妙,也跟着用党项语喊起来。刚刚停下的拼杀声又剧烈地响起来……
当感觉场上的烟尘快要消散时,穆桂英又把装甲步兵也派上去,这些人其中的一部分每个人手中拿着一个喷水筒,另外一部分人则用小拖车拖着一拖车的细沙尘灰。这种喷水筒古时也叫水龙,是一种救火用具,用一根大竹筒,除最底部的外,其它的竹节都打通,并在底部的竹节上钻孔,然后用一根比较细的木棒,棒头扎上碎布插到竹筒里面去,起活塞的作用。用的时候,先把竹筒底部伸进水里,把木棒活塞往上拉,水就被吸进竹筒里,然后再对准火,把木棒活塞往里推,水就被压射出来,喷向火焰。这种水龙是古时用来救灭高处的火焰的。现在,这本来是喷水用的水龙,被穆桂英拿来喷灰尘了。这一来就喷得更加高,更加远,造成的沙尘弥漫也就更加严重。经过穆桂英这么一番喷洒,战场上空的灰尘浓度越发浓厚,夸张点说,都可以用手一抓一大把了。夏军阵中的戎里雄奇看着,被穆桂英这一做法完全搞迷糊了,他不知道穆桂英到底想干什么。沙尘能迷糊夏军的眼,可也会迷糊辽军的呀,难道你想把大家都搞成瞎子?
就在戎里雄奇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夏军的骑兵战士们也开始感觉到不对劲了,因为眼睛无法视物,大家就只能凭着听觉乱冲乱砍,然而夏军士兵们渐渐发现,虽然辽军的喊杀声还是充盈于耳,但似乎这些喊杀声不是来自身边,而是来自不近不远的游离远处,循声音追过去,那声音又离开了,似乎总也追不到。怎么回事呢?
他们当然不会知道,此时辽军已开始实施缠绕但却不接触的战术了。什么是缠绕而不接触呢?就是辽军还是在战场上来来回回跑,但却不与夏军接触,不与夏军交手,只是玩捉迷藏一样玩猫鼠游戏。穆桂英采取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与党项人拼耐力。夏、辽两军经过三天三夜的骚扰与反骚扰,双方都已经极度疲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加把劲,疲惫就可能变成崩溃;穆桂英就是想用这个方法,把党项人累趴在地上,到时候再怎么强悍的党项冲锋骑兵,也只能任人宰割。当然辽军也会累得七魂出窍,但只要还能站着,就意味着已经打败了对手。你都已经站不起来了,而我还能站着,难道还杀不死你?!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战场上灰尘弥漫看不见东西,大家只能是由着性子乱跑,根本认不清方向,辽军是怎么做到避免与夏军接触的呢?这个秘密,就在于战鼓的鼓声上。
这个战法,其实是穆桂英精心设计好的,她事先在战场的两翼预设了一些战鼓,战斗打响后,这两翼和辽军本阵的战鼓同时擂响。古时候打仗,闻鼓则进,鸣金则退,辽军擂鼓,夏军同样也擂鼓,所以辽军的鼓声刚开始并没有引起戎里雄奇的注意。但辽军的鼓声与夏军是不同的,夏军基本上是乱鼓,也就是没有什么特定节奏点的乱擂一气:咚咚咚咚咚咚;而辽军擂鼓,自己本阵是三声一停:咚咚咚,咚咚咚……左侧是两声一停:咚咚,咚咚……右侧是擂一下停一下:咚,咚,咚……这一来就有明显的分野和明确的方向指示性了。
在这么明显的鼓声指点下,所以辽军士兵很容易就可分辨出哪儿是战场的中心地带,哪儿是边缘地带,他们于是骑着马一会儿冲进中心地带,一会儿又从中心地带跑出来退向边缘地带,来来回回不停的跑,这就使得夏军的骑兵们很难摸清他们的行踪,因为对于夏军来说,他们眼前到处是灰蒙蒙一片,分不清方向啊,只能是无头苍蝇般乱窜乱跳,空浪费力气却找不到杀敌的机会。而这,就是穆桂英想要达到的目标——消耗他们的体力,累死他们……
有话说,兵熊熊一人,将熊熊一窝;这当然有点过激(当年薛仁贵和狄青都是小兵出身,几乎可说是出自熊将手下,却并没妨碍他们成为历史名将),但为将者如果算计不周,在他手下当兵的人要多吃点苦头,这却是确确实实的,戎里雄奇做梦也想不到穆桂英竟然会使出这种怪招,污七八糟的根本寻找不到出处,让他一时之间到哪儿去拿应对的办法。
不过,戎里雄奇终归不是那种呆头鹅将军,经过掏出脑髓用机器翻搅一样的自杀性高强度思索后,慢慢的,他终于明白到穆桂英的险恶用心了:她这是想把大家都累死啊,最后的胜利者就是比谁能够咬紧牙关坚持得住。这显然不是戎里雄奇乐于看到的,他喜欢的就是用冲锋骑兵搞突击,在敌人来不及还手的时间里把敌人打败。这是他的优势和长处。然而现在优势显示不出来,尽是让人麻头的弱点往外冒;这个时候,两军纠缠在一起,如果他鸣金收兵,辽军趁胜追击,夏军必然大溃败,上演上次他击溃穆桂英时的反面;这就好比顶牛,双方顶上了,胜负只在细微小点上,谁要是稍稍松劲,马上就会一败涂地。这个时候他没得选择,只能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然后,他终于发现了穆桂英藏在鼓声中的秘密了:好啊,这臭丫头,藏得可够深的!也真够毒的!他不敢怠慢,急忙亲自带人向两侧翼的这两处鼓声阵地发起冲击。穆桂英想要取胜,就靠着这两处,岂能让他冲垮,穆桂英亲自带人守住一处,萧天佐带人守住另一处;夏、辽双方为了争夺这两处鼓声阵地,展开了血腥的厮杀,由于双方的骑兵都被裹在了尘沙中,所以这是标准的步兵战斗,而辽军的重甲步兵被派去喷洒灰尘去了,所以在战斗力上就相对处于劣势。面对疯狂进攻的党项重甲步兵,辽军的那些鼓手们不得不推着鼓到处游动,打游动鼓。反正这些鼓手都接到了穆桂英的死命令:只要还没死,你就得给我擂鼓!
疯狂的战斗整整进行了一个白天,当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夏、辽双方终于开始显现出筋疲力尽的状态了,特别是那些重甲步兵,被沉重的盔甲压着,有些人瘫在地上已经站不起来,原先对他们有利的盔甲现在变成了沉重的负累,辽军的步兵开始扭转劣势,转为优势,展开进攻;而此时在骑兵战场上,已经有战马开始一批一批的累死,无数的骑兵被摔在地上,失去战马变成步兵;那些喷洒灰尘的辽军重甲步兵,也累得已经没有力量再进行喷洒,战场上开始变得清晰明朗。最后决战的时刻,终于到了。不论是夏军还是辽军,不论是冲锋骑兵还是普通骑兵,都泼了命地扑向对方,这一场大血战,真正是暗无天日——太阳在厮杀中落下了!
契丹人强悍的耐力,这时终于显现出了他们的优势,经过了四天三夜没有休息的剧烈消耗,很多党项人已经连刀都举不起来了,但是契丹人却还能维持战斗,战争真正变成了契丹人对党项人的大屠杀,战场上死尸遍野,人头乱滚……
最后,是乌里若维穷牺牲自己的性命,拼死挡住穆桂英,戎里雄奇才带着不足一万人逃出战场,向后撤退。不用说了,辽军也已经没有力量去追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退去。
胜了!终于胜了!终于打败了党项人的冲锋骑兵了!!看到夏军撤出了视线之后,所有的辽军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欢呼大叫,这么长时间以来所蒙受的耻辱终于可以洗雪了!党项的冲锋骑兵并不是不可以战胜的!他们被打败了!!
消息传到上京,萧太后重重地出了一口长气:“这个穆桂英,能耐还是有的,就是太年轻了点。”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