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天黄叶》说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奶奶给我说事了。万籁俱寂的时候,躺在床上,奶奶为我掖好被角,一边就开始说事了。

奶奶说的都是陈年往事,我总是那么兴趣昂然。奶奶说父亲小时候的故事,父亲在一天清晨里干了一件傻事,奶奶说:这孩子“不鼎龙”。父亲傻傻地问:是顶鸡笼,还是顶鸭笼。这件事成为一件笑谈,深深地刻在记忆里。现在想来,谁也是从不谙世事开始成长的。那是一种纯洁,可爱。后来经历的事多了,人也渐渐长大了。

奶奶也笑着说我小时候,那时,我一天到晚跟在我的大伯母后面玩耍。邻居就说我一句,你大伯母屁股后面长了个小尾巴。我立刻好奇的在大伯母后面看来看去,问她:大伯母,你的尾巴呢?惹得大家不住的笑。

记忆里还有一件对我震动比较大的事。我四五岁时分,在外边玩耍,看见邻居栽种的南瓜,已经有足球大小,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也许是好奇吧。我弄断了瓜秧,偷偷把南瓜带回家,我以为奶奶会夸我呢。没有想到,奶奶大声的质问我南瓜的来源,奶奶严肃的表情是我从没有见到的,我感觉事态的严重,就如实说了。奶奶带我到邻居家,归还了南瓜还道歉不已,好像是自己做错了事。邻居一边笑一边说没什么,孩子想吃,就拿去吃吧,不值钱的东西。后来奶奶奶千恩万谢,回到家里,奶奶从锅里取出煮透的米粉藕,给我吃,一边说了一句我至今记忆深刻的话:伢啊!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啊!***重音压在“金”字上。这也许就是我最早的早期教育吧。

小的时候,我身体虚弱,经常有头痛脑热的时候。在家里养病的时候,奶奶最喜欢和我说事。奶奶不会抑扬顿挫、也不会娓娓道来。奶奶平实的话语总能吸引我的注意。奶奶说隔壁刘家如何置办年货,那个老三因为胡吃海塞吃坏了肚子。因为那时人穷啊!只有过年才可以油水多一点。说隔壁李婶如何会过日子,总是提前半月办年货,为的就是让孩子们早早开荤,免得到时候吃坏了肚子等等。父亲偶尔听见,大声呵斥奶奶,说:你那些事连我都不愿意听,还说给孩子听。

是的,想来奶奶从来就是庄稼人,爷爷早逝,吃了不少苦。晚年时候,眼睛因为白内障,瞎了。***圈子就那么点儿大,你让她说出什么动听的故事呢?

也许是遗传了***说事,我的姥姥也是说事的好手。但是,一般情况下,她是不说的。等到她心情高兴,而且认为你比较敬重她,然后才开始说。姥姥的说事可不是***家长里短。姥姥说岳飞,说岳家将;说张万郎休小丁香;说古时闹洞房的唱词。都是戏文,押韵而对称,琅琅上口,趣味十足。连说带唱,眉目有情。我曾经十分好奇,问她是从哪里学来的。姥姥挺自豪的说:年轻时看的戏,或听人说书,一遍就记住了。我暗自感叹姥姥好记性,又无比心痛和惋惜起来。要是姥姥当年去上学堂的话,一定是前途无量啊!一切都会不一样了,也不会是吃了一辈子苦的农妇了。但是,那时奶奶供父亲一人读书已属不易了,何况是一个以后是“人家人”的姑娘啊!

说事,说不尽的人,道不尽的事。奶奶曾经一声长叹:人事说不尽哪!人的成长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经历事情以后,逐渐明白事理,世事沧桑啊!二是长辈的言传身教而明白人生不易,就是俗话说的“穷人孩子早当家”。我大概属于后者,在长辈说事里面,感受乐趣,接受教训,然后有了我的原则立场。经历事务多了,时时有感叹、感慨。无奈之际,一声长叹,于是我又想到奶奶、姥姥的说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