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天璧》第十九章 长安之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百日修宫的圣旨大家也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大家就只好先按我的方法做。首发天色已晚,李渊派了李世民第二天一早去长安请这位鲁班后人。大家也都各回各府了,我还未有自己的府邸,只好暂住李家,罗成去了秦琼的住处。我晚上想起玉佩之事便想去找李世民,刚想出门,推门看见李世民正在我的门口,我们都是一愣,便同时笑了。“你……”我们同时说,“我……”我们又同时说,然后又笑了。我忙说:“大哥,先进屋!我正要去找你,你就来了。”李世民便迈步进了屋,我倒了茶也坐了下来。李世民笑道:“我几日没见慕尧,甚是想念,又担心你出事!你~~”说着他好像又不知说什么。我倒是没这感觉,毕竟没有机会相处很久,只是感觉他是一个很久的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吧。我想确定的是我要看看沈贵说的玉。我饮了口茶,轻轻的放下杯子,不敢太急进,只是在李世民身上周身看了看,没有见到那块玉,便笑对李世民说:“大哥,有件事想问,你是否有一块墨玉?”

他从衣襟里掏出一块墨绿色浑厚的龙玉,我很是惊喜,但是又不能表现的太明显。他疑惑的问:“你知道这块玉?”我笑道:“我素来对这些玉很是喜爱,曾听一位前辈说过见大哥你的这块,说此乃天天物,从未见过更好的玉了,说这简直堪比当初的和氏璧,是一个价值连城的宝物,我当然要一睹此玉的风采了!”李世民也含笑说:“若是别的东西,我便送了给你,可是这玉却不行!”我扁了扁嘴,假装有点不悦说:“难道这玉真的是价值连城,我也没想要,就是看看,我知道君子不夺人所好!”李世民看出我的样子,忙解释:“慕尧,这玉是一个老仙人之物,他曾说过这物带有天机,其实这块玉并不完整,他赠我时说会有人带着剩下的玉来投奔我,帮我完成我想的事。”我看他的表情很是淡然,但是眼睛却是那么的辽远。我顿时愣了,难道把我带来这里就是为了帮他得到江山!我也只能强装镇定把嘴角往上一挑说:“哦,我知道了你是被别人骗了!以为靠着一块玉就能得到江山!”他看着我眼中一惊问:“你?”我顿时反应过来我说了不该说的话。李世民一惊过后马上恢复了平静,“慕尧~~~”我知道他定是把我当成知己。我们同时笑了,谁也不再说话了。

次日,我和李世民一同去了长安,毕竟长安是宇文化及的地盘,我们必须小心翼翼的行事,我们不但要偷偷的将鲁班后人带离长安到达洛阳,而且要越快越好,不然这修宫的时间可就不够了。此去长安我们是快马加鞭,不敢有半刻怠慢。我们进了长安秘密打听鲁班后人的住处,却没想到宇文化及已经将这位可以百日修宫的鲁班后人给关起来了。早就该想到,宇文化及是不会想不到这一点的。李世民见过宇文化及,直接要人肯定不行的。我转念一想宇文化及曾经摆绝对招揽人才,想来我去找他,没准他是愿意招我为谋士的。虽然有风险,但是也不能不试,我把当初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李世民,他虽然担心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李世民进城时已经乔装改扮,我却还是一身月白的锦缎男装。为了更加的有把握,我把李世民带到了柴绍的府里,柴绍竟然不在长安,幸亏他的管家认得我才让我进了府。

进了柴府,乡遥跑了出来边哭边笑:“哥哥,我好想你!”我抱着她拍着她的背。李世民便呆在一旁,我给乡遥擦了擦眼泪,将她带到李世民身边说:“大哥,这是我的妹妹!乡遥。”李世民怜爱的摸了摸乡遥的头,“乡遥,我是你哥哥的结义大哥。”乡遥笑道,“哥哥的大哥便也是我的哥哥了!”我们看到乡遥聪明机灵都笑了。管家给我们安排了客房,我们先住了下来。

时间来不及让我们等到柴绍,所以第二天一早我便只身一人,去了宇文化及的府邸。我在门口要去见宇文化及,看门的人都嘲讽地对我,我也不在意,但是我穿得也不算寒酸,还是进去帮我禀报。但是好久都没有人出来,我心中嘀咕,通报的人哪去了?难不成是在耍我!我恨得直咬牙,却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等。这时府门出来了一个人,正是当初为宇文化及摆擂的老头。我上前叫到:“老先生!”他转头看我,小眼睛瞪的大大的结结巴巴的说:“是~是~那个?”我微笑道:“是我。你还记得我么?”看他的表情我早已知道他当然是记得我的。他定了定神说:“公子,你当日怎么就走了呢?”我的表情没有一点改变,还是微微笑着说:“实在不好意思,我当时家里有事,我也是没有办法!但是现在我是真心诚意的要投靠宇文大人。”胖老人笑到:“公子,请跟我到里面见过宇文大人。”

我跟着他走进了府里,府里的人看见这胖老人对我恭恭敬敬也不知我是谁,也都低着头。我不知这老人在宇文府是什么地位,但是看来他不是一般的家奴。我看着宇文府的地形房屋,心想鲁班后人没准就在某一间房子里,我要好好记下。眼光扫到了一个人身上,他好想很是害怕,哦,原来是刚刚给我通报之人,大概现在正因为自己的势利眼而懊恼。宇文府真是气派,比李渊的府邸不知好上多少倍!我想当初游故宫时惊奇它的雄伟壮阔,但现在我更是惊奇这一个大臣的家,居然会如此美轮美奂、富丽堂皇。

我不知走了多久终于进了一个很大的中庭,胖老头让我等在这里。我看着这屋里的摆设,想起这就要亡的隋朝,想起那首杜牧的《阿房宫赋》不禁吟了起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好赋!”我回头一看进来了两个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