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七 芒种节――亡种节(二)
用“芒种节”谐音“亡种节”祭奠扬州屠城十日的无辜(1645年、顺治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和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被害(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曹雪芹巧妙利用“四月二十五日”的第二天设计了“四月二十六日”这样一个与历法几乎可以乱真的“芒种节”。祭奠的内容是分三块写的:一是通过宝玉和冯紫英等的接触的情节,告诉阅者“不幸之幸”――“不幸之讯”,用宝玉见面前“换衣裳”暗示“挽遗像”。二是利用黛玉籍贯扬州和爱哭暗示扬州屠城造成无数灭门之祸的悲痛。三是丫头们芒种节饯花用花枝扎轿马――招魂的纸轿纸马祭慰亡灵。先说第一块,第二十六回写道:
紫英道:"可不是家父去,我没法儿,去罢了.难道我闲疯了,咱们几个人吃酒听唱的不乐,寻那个苦恼去?这一次,大不幸之中又大幸(讯――又有一个大不幸消息――两个大不幸)."
薛蟠众人见他吃完了茶, 都说道:"且入席,有话慢慢的说."冯紫英听说,便立起身来说道: "论理,我该陪饮几杯才是,只是今儿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回去还要见家父面回,实不敢领."薛蟠宝玉众人那里肯依,死拉着不放.冯紫英笑道:"这又奇了.你我这些年, 那回儿有这个道理的?果然不能遵命.若必定叫我领,拿大杯来,我领两杯就是了."众人听说,只得罢了,薛蟠执壶,宝玉把盏,斟了两大海.那冯紫英站着,一气而尽. 宝玉道:"你到底把这个`不幸之幸(不幸之讯――永历被害,扬州大屠杀)\'说完了再走."…..
第二十八回写道: 宝玉出来,到外面,只见焙茗(悲明)说道:"冯大爷家请."宝玉听了,知道是昨日(捉日――永历帝被捉;四月二十五日是昨日,永历帝被害,今日芒种节――亡种节)的话,便说:"要衣裳(遗像)去."自己便往书房里(朱皇帝――暗示讲的朱皇帝的遗像)来.焙茗一直到了二门前等人,只见一个老婆子出来了,焙茗上去说道:"宝二爷在书房里(朱皇帝)等出门(殡)的衣裳(遗像),你老人家进去带个信儿."那婆子说:"放你娘的屁!倒好,宝二爷如今在园里住着,跟他的人都在园里,你又跑了这里来带信儿来了! "焙茗听了,笑道:"骂的是,我也糊涂了."(用焙茗的错告诉阅者,要的是永历帝的遗像,不是要衣裳)说着一径往东边二门前来.可巧门上小厮在甬路底下踢球, 焙茗将原故说了.小厮跑了进去,半日抱了一个包袱出来,递与焙茗.回到书房里,宝玉换(挽――哀悼)了,命人备马,只带着焙茗(悲明)锄药(朱?――朱由榔后人含怒不言),双瑞,双寿四个小厮(孝厮)去了.一径到了冯紫英家门口,有人报与了冯紫英,出来迎接进去.只见薛蟠早已在那里久候, 还有许多唱曲儿的小(孝)厮并唱小(孝)旦的蒋玉菡,锦香院的*云儿.大家都见过了,然后吃茶.宝玉擎茶笑道(孝悼――以茶代酒祭奠英灵):"前儿所言幸与不幸(讯于不幸――凶讯)事,我昼悬夜想(痛彻心扉),今日一闻呼唤即至."冯紫英笑道:"你们令表兄弟倒都心实.前日不过是我的设辞,诚心请你们一饮 , 恐又推托,故说下这句话.今日一邀即至,谁知都信真(心惊)了."说毕大家一笑(醮),然后摆上酒来,依次坐定.冯紫英先命唱曲儿的小厮过来让(禳――祈祷)酒,然后命云儿也来敬(觐――见天子之礼,朝拜)
…….
宝玉笑道: "听我说来:如此滥饮,易醉而无味.我先喝一大海,发一新令,有不遵者, 连罚十大海,逐出席外与人斟酒."冯紫英蒋玉菡等都道:"有理,有理."宝玉拿起海来一气饮干,说道:"如今要说悲,愁,喜(泣),乐(怒)四字,却要说出女儿(女儿就是“女子”,“女子”合为“好”字,“好”与“汉”近音,曹雪芹要说的就是:汉悲;汉愁;汉泣;汉怒)来,….. "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