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个外企面试官的面经》第四讲:瞧这一堆人(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照面试的程序,我们都会在面试快结束的时候,问面试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而我在他停下来之后,就再也没有给他发挥的机会,我马上说,“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只能到这里,非常感谢你能够抽出时间来参加面试,如果有其他疑问,请直接和我们人事部联系。”然后,匆忙的和他握了一下手,就赶快离开了会议室。

他也许会是个好员工,但我实在是没有时间去考察他,而我着实被考察了一番。后来在一个很巧的机会,认识了他的上司,恰巧谈到他,他上司笑着告诉我他是他们那边不可多得的“人才”,工作还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太喜欢问问题,而且问得太多让人感觉到厌烦。可见,适当合理的提问是有帮助的,而问题太多却会适得其反,很好的机会就在他习以为常的提问中被他浪费了。

☆ 细节里的大问题

我敢说,G小姐是今天我见过的最粗心的应聘者了。

前面我说到过,我们的面试流程,所有面试人员先要经过一轮20分钟的笔试,然后是20分钟人事部门的面试,然后是招聘部门主管面试,最后由我面试,如果可以职位是主管,还要另行安排让我的老板进行面试。其中,笔试只是作为一个参考依据而不作为筛选标准。外表精致的G小姐在笔试阶段的结果着实让人大跌眼镜,结论是“这个人太粗心了。”

针对支持部门的笔试其实很简单,第一部分是计数,从一段英文文字里,数出有多少个“C”和多少个“I”,考察是否细心;第二部分是逻辑能力,和MBA的逻辑题目差不多,但相对比较简单;第三部分是英文理解和翻译,考察语言和理解能力。

让我们来看一下G小姐的成绩。第一部分,一段文字大概在200个单词左右,标准答案23个C和42个I,而H小姐在空格上涂改了好几次,最后是25个C和34个I,真不知道是怎么得出的结果;第二部分是逻辑题,一共10题,H小姐总共答对3题,另外有4题开始答对了,后又被她全部改错了;英语理解和翻译部分,还是可以通过的,但是她大段的涂改着实让人难以接受。如果事先没有看到她本人比较精致的形象,她留给我的书面印象绝对是一个粗枝大叶的大学应届男生。尽管整个面试的过程中,G小姐言谈举止以及应变能力还能够让我们觉得符合要求,但是她的粗心却是让我难以接受的。

关于我很挑剔的问题,有很多朋友曾给我指出过,我非常感谢。不过我还是要指出,我在写这些感想时还是特别放大了每个面试者的问题所在,所以看似很挑剔,但在真实的招聘过程中,一个职位可以收到简历近300份,甚至更多,简历最终被筛选至10―20份,这10―20人的基本条件符合,差异不会特别大,然后在这10―20人里再挑选1―2个候选人,靠的是什么,自然细节会被作为评判的标准。

曾听一个在外资银行作HR的朋友说过一个例子,外籍老板在几个合适的候选人当中排除了所有面试官都认为比较合适的人选,原因是,那个候选人面试时带的领带上有很大的一片油污,老板觉得金融业第一讲究的就是形象,所以他就被莫名其妙的否决了。所以,面试过程中实力虽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但细节也同样不能被忽略。

紧接下来面试的小H同学就比较夸张了。

小H,看一眼就是个学生,穿着休闲装,带着MP3,斜背一个书包就是他的面试装扮。我进会议室的时候,他起身冲我微笑并和我握手。说实话,我的感觉并不舒服,因为第一眼让我觉得,他是来参加休闲活动,而根本不是来面试的。

不过,流程还是要进行辖区,因为他是我从一大堆简历里好不容易挑出来的,如果是块宝让我错过了,我会非常后悔的。所以,我还是希望他能在接下来的面试中给我一些惊喜,改变我的第一印象。

但是,很快第二件让我感觉不舒服的事情发生了,H同学手工填写的职位申请表简直惨不忍睹,字迹不但上下翻飞,而且是漫山遍野地涂改,身份证号码18位涂改的有8位,最可气的是连妈妈的年龄都写成了32岁(我后来特别问了一下,应该是52岁)。

看到这里大家就会发现,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过这个人,因为印象深刻,所以在这里多次被提了出来。说实话,我并不要求他能够写一手漂亮的书法,现代人很难得有写的一手的好字,这点我可以理解。但是作为应聘者最起码的态度,至少是工整的填写好他自己的职位申请表。如果连进公司的第一张表格都如此马虎地完成,我想我将来怎能指望他在将来的工作上不出错呢。好不容易挑出来的人选,却如此马虎,到此,H同学基本出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