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新野纳贤
我去找刘备的时候,他正一个人在前厅闷坐。
我走上去先请罪:“主公,我的事情拖累了主公,让主公和夫人费心,梦烟特来请罪!”
刘备笑着摇了摇头,拉我一旁坐下,说:“此事不怪你,若是将你嫁入蔡家,便再难以为备出力,备岂不是如断左右臂?”
刘备的话总是那么情真意切,让我越来越敬重这个一方霸主。
“主公,自古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暂时的落难不足为道。我有一点自己的想法。”我单刀直入。
“梦烟请讲!”刘备做了个请的手势。
“请恕我直言,主公如今虽在刘荆州麾下,却不曾得荆州重用,其原因有二:皇叔虽兵微将寡,但早已名声在外,且远大于坐拥荆州九郡的刘景升,他是怕皇叔反客为主,这是其一;其二,刘景升虽名为荆州之主,但却有很大一部分兵权在蔡氏宗族手里掌握着,更有甚者是蔡夫人的亲弟弟蔡瑁,对景升收留皇叔一事耿耿于怀,即便景升欲用皇叔也不得其力啊!如今北面曹操灭了袁绍,士气大振,恐怕不日就要将业郡据为己有,袁绍之子尚存,但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有一日也必将为曹氏所灭,若曹操一旦稳定北方,就要南下攻打荆州的刘表和东吴的孙权。一旦起了战事,刘景升的胜算有多大,皇叔可曾考虑过?万一荆州有失,皇叔手下无兵无将如之奈何?”
“这个……”刘备沉思了一会,又摇了摇头,“以梦烟之意如何是好?”
我想了想说:“现在我们是苦于在刘荆州眼前无法招兵买马,主公可以找一个适当的借口往外县驻扎,哪怕是象新野这样的小县也好。一来我们有了立锥之地;二来可以避嫌避祸,三来可以休养生息广纳贤士。不知主公意下如何?”其实这番话我早盘算好了,刘表若不依刘备,仍会按历史前进,若是把刘备下放到新野小县,也只是把这个事情提前了一些,不会对历史造成大的影响,无论怎样,对我都没有坏处。
“好”,刘备重重点了点头,“只是这借口梦烟可曾想好?”
“嗯,我也想到了一条,请主公定夺。”
我小声告诉刘备,让他派人去造些声势,说是曹操即将南下,这样一来刘表必然慌张,而刘备手下又有这几员难得的上将军,他必然要用到刘备,趁此机会,刘备提出找个城池演习兵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说不定刘表还会调拨一些兵马给刘备用。
后来的日子,我经常去遛大街,刻意留心民众的议论,经常能在街头巷尾听到大家提到曹兵南下的事情,心里不由暗自高兴。果不其然,没多久刘表调拨了一些兵马让刘备去新野上任。至于刘备是怎么和刘表交涉的,我才懒得问。
这时已经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如果在21世纪的话,我每年的这时候应该去踏春了。想起不日就要离开荆州,心里竟升起一股眷恋之情,我在这里安安静静地生活了五年,也算是被抛在三国时代不幸中的万幸了,再过两年这里就要被曹操占领,我是不是就永远也不能回来了?我不确定什么时候就要离开三国而回到自己的时代。
很快,我们就动身去了新野,临行前我特意要了三巧这个丫头随我一起去。
新野城不大,民风淳朴。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县城,都有扬眉吐气的感觉,无论怎么说,自己有了独立的天地,再也不似在荆州时缩手缩脚了。刘备以前当过县尉,对民政很有一套,所以没用多长时间把个小县城治理得井井有条。有了自己的空间武将们自然是加紧操练兵马,文官们忙着各种政治事务。大忙我是帮不上,但算算帐出点小主意却是我的强项。我一边帮他们招兵买马、核算成本,一边又建议刘备学江东设立“招贤馆”,招揽、贮备人才。
这段时间大家都忙得四脚朝天,我自然也不敢怠慢,毕竟拿了工资是要给人干活的。算算日子,到新野已经半年有余了,这离历史中刘备败走新野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诸葛亮是不是快要出山了?就在我盘算是不是应该把诸葛亮介绍给刘备的时候,三国一大强人――徐庶出现了。
并没有像《演义》中描述的那样,刘备跃马潭溪误走水镜庄之后才遇到徐庶。那天下午,我和孙乾先生像平常一样在“招贤馆”里一边看书一边等着有人来报名,一名兵士进来说门口来了一位自称单福的先生要见主公。我一下子蹦了起来――徐庶到了!孙乾对我这么大的反应感到很吃惊:“梦烟认识此人?”
我激动地说:“虽不认识,但久闻此人才学了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一边派人去请刘备一边激动地拉了孙乾先生出门迎接单福。
眼前就是徐庶先生,长得伟岸飘逸,隐隐还带着一股侠气。对于我的出现,徐先生显然有些不适应,估计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刘备手下还会有女幕宾,而且我的热情也让他吃惊不小,我却不管这些,只顾高兴地把他接进馆里,有了这么一牛人,我们可以少做好多工作了!
后来听说见到徐庶的那天,刘备整个白天和黑夜都在和徐先生畅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也别说,牛人就是牛人,自徐庶到来之后,无论是演兵布阵还是招兵买马确实有很大程度的改观,连一向高傲的关羽也会对他竖起大拇指!
徐庶来了之后分去了我不少工作,正所谓能者多劳。我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正当盘算着这金风送爽的时节应该出去秋游的时候,赵云来找我。自从到了新野我们一直忙得四脚朝天,我和赵云也没正经说上几句话,他说明日有时间,约我去踏秋,我欣然同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