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放学后,面积不大的厨房里,赵云轩泡好中药,放进砂锅里,端到煤气灶其中一个灶上面。
姜老师停顿下来,低着头,好像在回忆什么。一会以后,他抬起头,突然问出几个问题:“你知道为什么明朝设锦衣卫吗?知道后来为什么有东厂吗?知道为什么明朝时有倭寇,其它朝代没有吗?”
赵云轩被几个问题问愣住,想了一会才怯怯的说:“设立锦衣卫、东厂,是不是为了明朝皇帝掌握大臣动向,便于控制朝政。为什么明朝时有倭寇,我就不知道了。”
姜老师说道:“当年海姗的母亲也曾突然问起我这几个问题,我想过答案,也查过史册,有答案,可细想却想不通。设立锦衣卫、东厂,出现倭寇,只存在明朝的历史里。好象是莫名其妙的出现,又莫名其妙的消失。”
在述说的时候,姜老师还在回想往事。
他的妻子,就是姜海姗的母亲韩玉琴,生于一个比较富庶的家庭。她的家庭在解放后直至文化大革命中期都受到保护。姜老师和她是大学的同学,后来一起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昌临二中教学。在文革后期,韩玉琴的父母亲遭到迫害死亡,财产也被充公。那段时间里,她的情绪很低落,姜老师对她的关心、帮助很大,两人情投意合。后来,二人结婚。再后来,姜海姗出生,一家过着快乐的生活。
改革开放后,中美建交,两国的各种交往逐渐增加。突然有一天,在地方官员的带领下,他们的家里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客人,美国代表团的一员,但他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东方人。简单的介绍后,他要求与韩玉琴单独谈话。那以后,她回了一趟京华的老宅。文革之后,她的父母亲的问题得到平反,那处老宅也返给韩玉琴。从京华回来,她好像变了一个人,好像有心事,还经常提些与日常不接触的奇怪问题。以上几个问题,她就曾经问过姜老师。
终于有一天,她离开中国,飞往美国。在临走前,姜老师问为什么她要走,她没有说,只是留下装有两本书的一个包,让姜老师保管。其中里面就有一本《明史》。姜老师反复看这本书,找不到有什么奇特之处。
日子一天天过去,姜海姗适应了赵云轩的存在,赵云轩也融入这个家庭里。两人上课时一起去,下课时一起回来。洗衣、做饭、整理家务时,赵云轩经常在旁边帮忙。晚上,学习完,到操场上跑步时,也一起去,一起来。做什么事,两人搭配的都很默契,也相处的很融洽。走路时保持着足够的距离,说话时掌握着相对的分寸。无意中,两人尽量多的在一起,却又刻意的想什么事也不要发生。
有些事,是怎么挡也挡不住的。姜海姗经常凝视着赵云轩,可当他看过来时,她的眼神会躲闪开。脸上出现红晕的次数在增加。想到赵云轩在想着一个人,还有一个人在想着赵云轩,她对自己摇摇头,压抑住自己的思绪。
赵云轩的“乾心诀”还在不知觉的运行,晚上睡前,还会想起照片中的仙子,还在想起自己的豪言壮语。只是,他的脑海里,又多了一个俏丽的身影。有几次,她出现在梦境里,和自己愉快的在一起。醒来后,赵云轩在心里埋怨自己,自己对她家造成这么大的磨难,她和父亲还是不遗余力的帮自己。现在还胡思乱想,能对得起她吗?
天气逐渐变热,转眼要进入五月。法定的节假日放假七天,被削减为五天。对这五天,姜海姗很兴奋。终于可以组织一次活动了。姜海姗代理班主任工作后,在处理好班级事物的同时,总想搞一次集体活动,比如集体郊游,野外露营会餐,爬山等等。看到学生们学习这么苦,这么累,应该让他们心情放松的好好玩一次。向学校要求过几次,没有人同意这么做。在她多次要求后,五一节,校领导终于松了口,只要同学们愿意,学校不会阻拦。
姜海姗积极的准备一切。在京华时,她曾多次多次参与这类的活动,有几次就是她亲自组织的,时间比较长,出行的距离也比较远。组织这次简单的活动对她来说只是小菜一碟,驾轻就熟的事。经过比对,她把活动选择为爬山。从学校向东行大概六、七十里路,有一片山,没有开发,有天然的美。晚上可以待在山下的小河旁。集体骑自行车去,留宿一天,不用带帐篷。五月天气一般很好,点几堆篝火,集体联欢,然后简单休息。第二天顺河边转转,就回来。
五一假期的前一天,姜海姗在班里说起这事。令她没想到的事,响应的不是太积极,有的人甚至在下面小声的埋怨:学习这么紧,还要搞什么活动!在姜海姗的鼓动下,才算勉强聚拢人气,商量好都提前回来两天。
姜海姗不明白为什么好多同学竟是这种态度。在她的记忆中,只要有活动,同学们都踊跃参加,最后是学校和家长以安全没保障等想办法阻拦。终于说动全班同学一起去,她还是很高兴,她在等待着出发时间的到来。
她等来的是一个个电话。放假第一天起,就不断有电话打来,有学生打来的,有家长打来的。有家里有事的,有生病的,找出种种理由,请假不去。有的家长还婉转的埋怨她,学校不组织,其它班级不参与,她出什么风头。万一出事,谁负责,她一个临时的能负得起这个责任吗?姜海姗越听越生气,我这是为了什么,要搞这次活动,落得这么多不是!
赵云轩回家待了两天就返回学校,看到姜海姗生气的样子,在旁边安慰她。姜海姗问赵云轩:“整天埋头读书,什么活动也不参加,除了书本上的,其它的什么也不知道。你说这样的学习,这样的教育,对吗?”
她这两天一直苦恼于这件事,脸色憔悴。赵云轩看着她,隐隐有种心疼的感觉,开导她:“你不要为这事心烦了,都有各自的苦衷。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没有太多的出路,他们把一家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考大学上面。我们省在全国的录取分数线基本是最高的,家长和学生的压力很大。在他们眼里,学生只有学习是正经事,其它的都不重要。你搞的这次活动,在他们眼里更是不应该。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帮家里干活好!”
到约定的时间,班里来了一少半人,有些还有家长跟着。姜海姗已经没有刚开始的兴奋和冲动,也没有沮丧和失落感,平静的向他们宣布五一出行计划取消,来到的同学进入正常的学习中。
在她宣布完后,那些家长开始陆陆续续的回去,脸上有高兴的神色,相互间还在交谈着,赞许着加课的做法,述说着搞活动的不是:耽误学习不说,万一出事怎么办?见识增加,心野了不放在学习上面怎么办?……
五一集体活动就这样过去。姜海姗想不通:是她错了吗,还是他们错了?又或者是其它哪里错了!
********
木头人高中时,有一次班级曾组织骑自行车去游览我国的母亲河,所去者寥寥,木头人也没有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