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说:“印度语?是古印度语吗?”
赵吉说:“才一百多年,肯定不是古印度语。”
高阳说:“我前两天拉过两个印度人,我们去问问他们。”
赵吉和宋子贞突然看见了黎明的曙光,问道:“真的!他住在什么地方?”
高阳说:“就住在凤凰大酒店。不过已经过去两天了,不知道他们走没走。”
赵吉说:“我们现在就去。”
两个人抬身就走,饭也不吃了,酒也不喝了。
赵吉对子贞说:“你带孩子先回去。”
宋子贞说:“你买份礼物带上。”
赵吉说:“知道了。”
还好,他们运气不错,两个印度客人没有走。只是他们满嘴酒气,前台小姐不让他们上楼。
赵吉说:“那两位印度客人的东西落在出租车上了,我们是来还东西的。”
前台小姐说:“什么东西?”
赵吉举了举手里的皮包,说:“就是这个皮包。”
前台小姐接通了印度客人的房间,用英语问道:“先生,有两位先生拾到你们的皮包,要给你们送上去。”
印度客人在电话里说:“皮包?让他们上来吧。”
前台小姐说:“在1702房间,你们上去吧。”
听见印度客人会说英语,赵吉心里松了口气,看来交流没有困难。
赵吉和高阳坐着电梯来到十七楼。
这两个印度人有五十左右年纪,身材瘦长。
赵吉先是道歉,说些打扰的话,然后把礼物放在桌上。
印度客人问:“这是什么?这就是你们捡到的东西?它不是我们的。”
赵吉说:“只是一点小礼物。中国人讲究送礼,现在,我们有困难请你们帮忙,所以送礼给你们。”
印度客人说:“噢!我明白了。你们说捡到东西是假的,你们在骗人。”
赵吉说:“没办法。不说假话前台小姐不让我们进来,就见不到你们。”
印度客人笑了,说:“你的英语很好,比我们说得好多了。”
赵吉说:“我是美国人,美籍华人,刚从美国回来不久。”
印度客人说:“美国,什么地方?”
赵吉说:“华盛顿。”
印度客人说:“做什么工作?”
赵吉说:“波特贸易公司,首席执行官。”
印度客人翘起大拇指,说:“中国人,了不起。”
赵吉也敲起大拇指,说:“印度人,也了不起,能歌善舞。印度是个生产快乐的国家。”
印度客人说:“你有困难找我们?”
赵吉说:“对,帮我们把汉语翻译成印度语。”
印度客人耸耸肩,说:“我不懂汉语。”
赵吉傻了,印度人不懂汉语,“芝麻开门”四个字该怎么翻译。如果通过英语作媒翻译过来,肯定大失原意。
印度客人说:“你可以把它翻译成英语,我再用印度语说给你听。”
赵吉想想,也只好这样了。
他试了好几种翻译方式,都不成功,印度客人翻译出来的和他记忆中金教授说的一点不象。
他突然想起那个阿拉伯神灯的故事,或许印度客人也知道。
他把阿拉伯神灯的故事讲了一遍,两个印度客人连连摇头,显然没有听说过。
这时,宋子贞打电话过来,赵吉说:“这两个印度客人不懂汉语,翻译不出来。”
宋子贞说:“你用英语试试?”
赵吉说:“试了,也不行。”
宋子贞说:“你把那个阿拉伯神灯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赵吉说:“你想到的办法我都试了,没用。”
宋子贞说:“要不,你再把碑文拓一遍,给他们看看。”
赵吉一拍脑袋,说:“对呀!我怎么没有想起来。”
他赶紧对印度客人说:“我回家把那段印度文拿来给你们看。”
两个印度人说:“好啊!不过你要快,我们明天早晨就要走了。”
赵吉说:“很快。”
他拉上高阳,又开车回到出租屋。这时,天已经黑了,宋子贞正在家里辅导小安学习,凯瑟琳已经睡着了。
赵吉说:“高阳,你害怕吗?”
高阳说:“能不害怕吗?”
赵吉说:“我把院子里的门灯打开,你在小屋门口等我。我下地洞把碑文拓下来咱们就走。”
高阳说:“还是明天再拓吧?”
赵吉说:“来不及了。必须赶在印度人走之前送过去。”
赵吉整理好装备,提着照明灯下了地洞。
越是着急,越是成功不了。他一连拓坏了三张纸,都没有成功。
高阳拨通了赵吉的手机,问道:“赵吉,好了吗?”
赵吉说:“没有,再等一会儿。”
这次总算拓成了,还要等它晾干,否则,前功尽弃。
高阳一个劲的在上面催促。
好容易晾干了,赵吉把纸折起来,放在怀里。
赵吉从地洞里爬上来,看看表,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
赵吉说:“高阳,我们现在就去。”
高阳说:“不如明天再去吧!现在他们早就睡觉了。你也知道男人在外面的那点事,你把好事给人家搅和了,谁还给你翻译?”
赵吉说:“顾不了这么多了。走吧!子贞和孩子一块儿去。”
高阳说:“我们这是去打狼啊!去那么多人。”
赵吉说:“她们在这里太危险。”
这次是熟门熟路,不用前台小姐指点。
两个印度客人正在看电视。
赵吉客气了几句,把拓下来的碑文交给印度客人。
实在出乎他的意料,那个印度客人竟然痛哭失声。另一个印度客人嘟囔了一句什么,接过碑文,看着看着,也跟着哭起来。
赵吉和高阳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印度客人擦擦眼泪,说:“他们,印度玩蛇佬,是我们的曾祖父和曾祖母。”
这会大大出乎赵吉的意料。世界上还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印度客人说:“他们喜欢徒步旅游,很久以前就和两个朋友结伴到中国来耍蛇。后来就失踪了,他们最后一封信就是从这个城市寄出去的。”
赵吉说:“你们这次来就是来找他们的?”
印度客人说:“不完全是这样。我们是来参加中东商品交流会的,顺便到水城来打听一下他们的消息。来到这里我们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个城市太大了,人太多,不是他们在信里讲得那样。没有人会知道他们。”
高阳问道:“那张纸上写的是什么?”
印度客人说:“上面写了他们被从帕米尔高原带来的一条黑蛇害死。这是一条非常狠毒的蛇,她要你们除掉它,穿上玩蛇佬的衣服,用捕蛇钳捉住它。”
赵吉说:“我们不会使用捕蛇钳。”
印度客人说:“我们也不会使用。我们家早就不从事这个职业了。”
赵吉说:“那怎么办?”
印度客人说:“你们可以找些书来看。”
赵吉说:“那句口令是什么?”
印度客人说:“我们跟你们去,我们帮你们开门。我们还想看看他们的坟墓,可以吗?”
赵吉说:“那你们什么时候回印度?”
印度客人说:“只好推迟一天了。”
赵吉说:“他们的坟墓在地洞里,里面氧气稀薄,没有办法呼吸。我们要等到白天买到氧气才能去。”
印度客人商量了一下,说:“好啊!把你们的联系方式告诉我,我们明天去找你们。”
赵吉把电话号码留给他们,又问道:“那个口令是什么?”
印度客人说:“放心吧!我们不会走的。”
赵吉说:“我还是想知道。”
印度客人说了一遍,赵吉顿然醒悟,嘴里不断重复着,把那句话牢牢得记在心中。他不能再忘记了,如果不是碰到这两个印度人,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一大早,赵吉就去买氧气袋和手电筒,没想到医疗器械店九点才营业,只好折返回来。高阳已经把两个印度客人带来了。
赵吉说:“还要等一等,九点才能买到氧气。”
高阳说:“你先下去,我去买氧气。”
赵吉看看表,已经八点半了,便说:“快去快回。”
他对印度客人交待了几句,下了地洞。
打开照明灯,仔细的观察着这个地洞。他虽然下来过几次,却没有认真打量这个地洞。
地洞被石头砌的严严实实的,只有通往洞口的墙壁上有一个个脚窝大的小坑,就象农村储藏东西用的地窖。
赵吉没有开门,他在等两个印度人下来。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这墓室里的死者毕竟是他们的曾祖父。
约摸过了一个钟头,赵吉都快被地洞中嗡嗡的静音搞疯了。
终于听见有人下地洞,木梯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
赵吉突然听见声音不对,木梯传来断裂的声音。他赶紧跑到木梯底下,正好被摔下来的人砸个正着。
当时一屁股顿在地上,半天没有做起来。
原来是两个印度人一起踩着木梯下来,早已有点腐朽的木梯承受不住,从中间断裂了。
还算好,他们已经离洞底只有两米多高,先落下来的一位又正好砸在赵吉身上,才没有受伤。否则,纵然他们自己性命难保,就连赵吉恐怕也要被他们砸死。
即使这样,两个印度人也吓得脸色铁青。
赵吉慢慢地站起来,拍拍屁股,感觉到后腰钻心般的疼痛。
手提灯也给摔坏了,印度人手中的手电筒也掉在地上摔坏了,还好赵吉有个备用手电筒。
两个印度人连忙道歉。
赵吉说:“你们没事就好。我们继续吧!”
他带印度人来到石室门前,说:“现在可以说口令了。”
印度人说:“你来吧!”
赵吉看出印度人受到刚才的惊吓,已经有点语不成句了。
赵吉对着石门默念了一会儿,大声说出了印度语“芝麻开门。”
石门却没有动。
赵吉和两个印度人对望一眼,正想说话。却听见石门吱扭吱扭慢慢地打开了。
一股厚重的阴气从门缝里涌出来,将三个人扑倒在地上。他们被冻得浑身颤抖,仿佛是来到了阴曹地府。
待阴气散开,三个人才慢慢地爬起来。
墓室的门已经完全打开了。
墓室的正中央放着一个形状怪异的桌子,桌子又一人多高。桌子上放着一摞衣服,衣服上面放着一个银质的捕蛇钳。捕蛇钳有一尺多长,闪闪放光。
在桌子四周的地上,平躺着四具人体骨骼。骨骼头脚相连,围成一个菱形。
当他们踏进墓室,骨骼竟然动了。靠近门口的两具骨骼站了起来,分别走到他们面前排好队,又躺了下去。这次他们的头都冲着他们形状怪异的桌子。
三个人都惊呆了,一动都不敢动。
过了很久,骨骼再也没有什么变化。
赵吉看看两个印度人,发现他们正在默默得流泪。
赵吉问道:“你们怎么哭啦?”
一个印度人说:“你看他们组成的图形,是不是一个箭头的形状?那个箭头所指的方向正是我们的家乡印度。他们是想回家,才把自己活活的闷死在这墓室里,等到有人打开墓室的时候,他们才能够站起来,表达自己的回家的愿望。”
赵吉震撼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个印度人的说法,为了回到家乡竟然不惜自杀,来换取着千分之一的可能。但事实就摆在眼前,他又不能不信。
赵吉说:“现在,我可以过去吗?”
印度人说:“可以。他们生前都是善良的人,死后更不会害别人的。”
赵吉垫起脚,取下捕蛇钳和那摞衣服。
赵吉说:“我们可以上去了吗?”
印度人说:“你可以帮我们买四个盒子吗?我们要把他们带回印度。”
赵吉说:“当然可以。我们先上去吧!”
印度人说:“我们在下面等你。”
赵吉说:“下面太冷了。”
印度人说:“我们不怕。拜托你了,买回来以后我们在给你钱。”
赵吉说:“可以。你们当心点。”
赵吉背着衣服和捕蛇钳,强忍着剧痛,手脚并用攀着动壁的石窝爬上来。趴在洞口呼呼的喘着粗气。
他已经累得精疲力尽了。
他想站起来,不想却一脚摔在地上。
高阳忙问:“怎么啦?”
赵吉说:“刚才木梯断了,我被他们连个砸了一下,伤到腰了。”
高阳说:“我服你回去。”
他把赵吉扶到房间里。宋子贞赶紧过来,铺好床,和高阳一块把他平放在床上。
赵吉说:“高阳,你去买四个骨灰盒。”
高阳傻眼了,问道:“你疯了?买骨灰盒干什么?”
赵吉说:“装印度人用。”
高阳说:“怎么?你把印度人杀了?”
赵吉说:“使他们要用。地下的墓室里有四个印度人的骨灰。”
高阳说:“他们怎么不上来?”
赵吉说:“他们在下面等着哪!木梯断了,下去一次不容易,你就帮他们买回来吧!”
高阳说:“行!我这就去。”
高阳办事就是雷厉风行,过了一个多钟头就回来了。要知道,从这里到火葬场有二十多公里路,好要穿过交通拥挤的市区。
高阳说:“买回来了。我还给你带了一瓶万花油,赶紧搓搓,好得快。”
宋子贞接过万花油。
赵吉说:“高阳,你把骨灰盒给印度人送下去。”
高阳说:“我可不想下去。下面阴森森的,太恐怖。”
赵吉说:“你不下去难道要我下去?兄弟,我是不行了。”
高阳说:“反正我是不下去。教他们自己上来拿吧!”
赵吉说:“你想点办法。”
宋子贞说话了,“高阳,你可以把骨灰盒放在包袱里,用绳子顺下去。”
高阳说:“这个我能办到。”对赵吉道:“你看宋子贞想的办法多好,不象你,非要比我下地狱。”
下午的时候,两个印度人都上来了。高阳把他们送走了。
据说是赶飞机,要马上赶到济南国际机场。
赵吉不能动,也没有办法送他们了。
这天,高阳没有回来。
宋子贞比量了一下这些补丁衣服,她穿着正合身。赵吉穿肯定小,两个孩子根本穿不起来。
她把衣服拆了,比量着赵吉的尺码又重新缝起来。反正是补丁衣服,也不在乎有接口。剩下的布料,又给两个孩子改了两套。
赵吉腰上搓了红花油,已经好多了。看着宋子贞拆洗、缝补衣服,他有一种强烈的家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他在美国从来没有过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