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九世纪末的朝日光鲜之国》VOL.02 CHAPTER.0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三扩-

民国九年,1920年初,国内连续发生了几件事。

首先是一月下旬,廖仲恺被刺身亡,胡汉民继任革命军政府大元帅与国民党总裁。

二月份,汪精卫以廖仲恺之死,胡汉民有重嫌为名,联合陈炯明拘禁胡汉民,赶走徐崇智,自己坐到总裁的位子上去了。

同月,唐继尧与熊克武於四川大战,刘存厚也卷了进去。陆荣廷则再次全军南下直趋南宁想要夺回老巢,与陈炯明交战。

此时同盟已经编练了30个师,而且所有师级单位都已升级成4旅共1.2万兵力的正规师,陆军总兵力达到近36万人。陈天禾心想没有孙大炮,南方这个烂摊子实在没甚麽趣味,留下也无多少意义。於是在九年三月,他招来快要闷的发霉的蔡锷,让他带着部队进川收拾残局,让王凤清的五师接收河南,又让张承礼、张翼鹏的第九第十师再去一次广东广西,林调元的七师则让他经贵州前往云南。四师前往陕西,吴佩孚的十五师和孙传芳的十六师一起进入甘肃,吴佩孚往新疆前进,孙传芳则进入青海。另外他也派了空军和飞艇大队去进行实战锻链经验。

值得一提得是,陈天禾把他的飞艇统统漆上鲨鱼眼睛与巨嘴,取了一个颇具俄罗斯风味的名字「基罗夫飞艇」――这不用说当然是出於他的个人恶趣味了――全派出去了。总之这些飞艇的作战方法是,少部份往下射火箭扔炸弹,大部分是直接用机枪朝地面扫射这样的方式。空军经过实验认为这比较有效,特别是对方没有强大防空火力与坚固要塞的时候,打人打马机枪比较有效。而要轰炸的话,火箭筒反而比炸弹好一点,至少比较准确。另外空军已经开始研究在飞艇上配置中口径的火炮的方案。

这是护**的第三次扩张,过程非常平淡。护**凶名远扬,虽然没有到传檄而定的程度,但也是望风即溃。特别是那个基罗夫飞艇从头上压过来的时候更是如此。六月之前,除了新疆之外,其他的地方都已经换了新的旗子。南方军政府的汪精卫和陈炯明更是直接宣布结束军政府归於同盟名下。他们可是亲眼见识过护**威力的人,此外华南财团在背後亦出了大力。其後汪精卫被任命为广西省长,陈炯明则就任广东省长。

民国九年,1920年四至五月,中原大旱,滴雨不降,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五省受灾317县。灾区大多都是在同盟范围外,同盟地盘反而丰收。但随着同盟军队的出动,运往各地的援助粮食一一送达。当然不会是免费的,这是以工代赈,陕西、河南等地灾民们大批投入家乡公路、铁路与水渠的建筑换取粮食。这也是为他们家乡的未来着想,因此没有人有怨言。不过同盟势力没有达到的地方,如河北、山东、山西,就只是用飞船大量运输粮食救济而已,要让在这些地方以工代赈,日本、北洋与阎老西都不肯。他们怕同盟沿着修好的道路向他们进攻。在经过协调後,这些地方的粮食由美国与同盟派人监督,设立发粮点发到每个人手上。至於这些粮食後来有没有被北洋军队抢走,那就不是陈天禾关心的了。

五月,因应本次华北旱灾与华中华南的丰收,中国全国流传着一个传言:「天降预兆,新主将起。同盟将兴,北洋将灭。」相信的人很多。特别是华北那些收到救济的农民,恨不得同盟马上进兵华北,把北洋瘟神赶走。

五月,陇海铁路东行线通车到连云港,西行线开始向洛阳修筑,计画终点确定在迪化。

五月十日,同盟於势力范围内的各省举行大选,选出新的省议员与同盟议员。毫无悬念,社民党大获全胜,获得八成的选票。

六月,中国局势已经非常明显。西方主要强国美英法等均陆续将使馆自北京迁至南京,唯有日本还力挺北洋并增兵山东。但也就如此而已,无力真正干涉同盟。因为现在日本正投入大量兵力财政维持西伯利亚占领区,背後又有美英法等国挚肘,已经无力大举出兵中国与同盟交战。再者,日本国内对中国的态度也分成两派激烈竞争。

需要一提的是,高尔察克运用去年底「不明势力」「卖给」他的四千万美元军火(主要是步枪之类的轻武器),招集流亡的白俄,已经组织起20万人的兵力,彻底清剿了伊尔库斯克以东的红军游击势力,成功稳住了防线,并开始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往西推进。因此英美干涉军也就没有撤退,而继续留在西伯利亚与日本扯皮。同时日本也更进一步的往西伯利亚增派兵力支援高尔察克,到後来日本派遣军兵力甚至达到了11个师共16万人。

七月,在陈天禾电令下,蔡锷调了两个旅进入西藏。英国公使朱尔典跳出来抗议。同盟新任外交局长唐绍仪彬彬有礼地接待了他,声称中国从未承认过《西姆拉Simla条约》。双方一阵交锋。此前陈天禾告诉唐绍仪,中东的英国殖民地出了问题,他们此刻陷在那里,无力干涉远东,且同盟实力已不怕与英国鬼子交战。若他要打,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宰一双。因此现在战争就是同盟底线。唐绍仪长袖善舞,过去在国家实力不继的情况下尚能尽量减低损害,此次底气充足且靠山强硬,朱尔典自然只有无功而返。

八月,长江延江铁路连接完成,往西至沙市,并开始往四川延伸。亨利.福特应邀来到中国,於南京、武汉两地建立汽车、拖拉机工厂,初步计画规模为年产20万辆汽车。

同月,吴佩孚进入迪化。在十艘基罗夫飞艇的压迫下,杨增新开城投降,旋被任命为新疆省长,其军队则被吴佩孚整编成立新疆警备师。同月陈天禾电令吴佩孚集结整编白俄残军成立白俄师,予以训练但暂时不发武装。

九月,在交通局长詹天佑大力推动下,建设拖延已达20年的浙赣铁路开始加速修筑,其计画更放大成沪昆铁路,内含浙赣线、湘赣线、湘黔线、贵昆线等子线,开始分段全线动工。宝成、成渝、成昆铁路开始进行初期规划。这阵子时年六十的詹天佑上窜下跳,走路有风,精神矍铄,已不复前几年的萎靡。

※※※

民国九年,1920年底,本年度统计结果表示江苏、安徽等地农产特别是粮食产量比往年增加50%。一方面是因为地租与税率降低,很多农民也取得了自有地,鼓励了积极性。另一个原因则是经过几年的宣导,肥料与农药的加大投入所致。

九年底,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统计了最新的中国教育状况。其中提到:

20世纪初,迫於统治危机和各地要求改革教育的呼声压力,清廷在新政期间进行了教育改革。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正式实行的近代学制章程。它明确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习科目及其相互之间的衔接统属关系。1905年,清廷又下诏废除科举制度,标志着中国的教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此後,各省陆续兴办新式学堂,使以讲授近代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式学堂迅速发展,全国学生数逐年递增。据学部总务司统计全国各类新式学堂和在校学生数:1907年,全国学堂及教育处所共37672所,学生1013571人。到1909年,学堂增至58896所,学生增至1626720人。两年中学堂增加了21224所,学生增加了613149人。这种增长速度在中国新式教育产生以来前所未有。

鸦片战争之後,外国传教士开始在中国设立学堂。至19世纪70年代,已有教会学校约800所,绝大部分是小学教育,在校学生约2万人。19世纪90年代,教会学校已经达到2000所左右,在校学生4万多人。20世纪20年代,教会学校学生已达34万人,教会大学有16所,其中圣约翰大学、燕京大学、岭南大学、金陵大学、沪江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7所着名的教会大学属於美国基督教教会系统。

民国初年时中国全国的识字率已经达到15~20%左右,小学在学人数更超过400万人。而到民国九年为止,同盟长江流域范围的小学在学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主要原因是因为陈天禾拼命砸钱与各地政府预算余裕大增而增加教育投资,以及新式学校的崛起。如前述清末民初的学堂,往往是一个学堂一两个班级,每个学堂平均人数只有27人。新式学校则是由於大规模投资建设,一个学校可以容纳40个班级,1200人以上的学生。这种学堂虽然初始投资高,但是完成建设以後的运转效率也较高,对於每个学生的平均教育投资反而比小班的学堂低的多。目前同盟已经开设了约2000所左右的新式学校,并在继续进行投资增建中。而同盟势力范围内的长江流域,识字率已经增加到30%了(长江流域因为富庶与和外国接触频繁,识字率本来就高於全国平均值)。

※※※

民国九年,1920年底,中国各地张謇、陈天禾名下笔厂的产能已增至每月1200万支,制造成本降低至每支0.4华元/0.2美元,销售价格则降至2美元,纯利润稳定在每月2000万美元左右,市场已趋於稳定,短时间内扩张机会已经降低,只能等待世界人口自然成长带来的扩张了。笔厂已经开始进行其他方面的尝试,譬如建立附属的铅笔厂、钢笔厂等。但是成效就要让时间来证明了。附带一提,笔厂已经开始向国内开放供货了。当然以中国目前的收入状况,市场是远远比不上欧美的。但是以国内的知识份子的收入,还是买得起的。

同期盘尼西林厂的产量增加到每月100万剂,每剂售价降低至50美元,成本降低至2美元,纯利润约为每月4500万美元左右。且市场仍有继续扩大的潜力。

因此就光靠这两项,陈天禾目前个人私产进帐大约是每月6,000万美元,年利润高达7.2亿美元。如果再加上打火机厂、烟厂,以及香烟滤嘴授权费用,还有其他工厂的获利等,大约是一年近7.4亿美元左右。

实际上,此时陈天禾已经成为世界上每年赚最多钱的人之一了。不过这一点并不为外人所知,因为他的两个主力产品是暴利产品,都是利润极高,成本很低的产品,获利率高达九成以上。而其他人特别是欧美商人看到的是几个有数亿美元年销售额的公司,加起来不满十亿美元。这样的营业额虽然也是相当规模的大公司了,但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例如陈天禾的美国烟业合作者骆驼香烟公司,其美国部分的本年度销售量就达到250亿只,年度营业额就接近19亿美元,算上外销还要更高。其他钢铁公司、石油公司、汽车公司也都是销售额十几亿乃至於几十亿的公司。而利润的部份,原子笔也就罢了,盘尼西林的生产流程与相关成本是最高机密,外人无从得知,既然不知成本,因此也就无法评估利润。再加上陈天禾的特殊操作,在美国拉拢了许多财团成为利益共同体,因此他的公司的地位相当稳固。

陈天禾很清楚,这样的大额收入是极度危险的。如果他这样用暴利的专利商品年年持续赚取美国人的外汇,并把它换成白银黄金带回来,这样持续几年下来,新鸦片战争、新八国联军可以预期。因此他从来不维持太多外汇,都是把利润在美国大量采购工业装备或者服务。以尽可能达成两国贸易的出入平衡,维持着不要入超太多。

例如马钢冶钢的采购案,一年就需要吃掉1亿美元,加上其他煤炭基地、电力与其他配套设施的采购,大约是每年2亿美元。这些钱流入以美国钢铁公司为主的摩根财团手中,因此他就是摩根财团的最大客户,双方关系极佳,极为亲密,几乎是穿一条裤子的铁杆的关系。他还准备邀请美孚石油前往中国探勘石油,以与洛克斐勒财团拉上关系。

还有其他财团例如通用汽车、福特汽车,以及各大兵工厂、精密机械公司、化学公司、以及杜邦橡胶公司等,他投入大笔资金向这些工司采购大量机具与生产线回国,并且甚至邀请他们到中国设厂生产。

最後,他还用树人基金会大量送学生出国,光本年度开支就达到5400万美元(比军费还高的多!),也就是7.5万名美国在学(1~4年级)留学生。而这些人拿着钱在美国求学与消费,钱是花到美国人身上,最终陈天禾获得的是美国提供的大学教育服务以及後来因为数量太多而变的不值钱的一狗票海归大学生。

另外,他也把小部份资金缓慢且定期地注入美国股市。并不多,每月仅几十万上百万。都是挑选绩优股买下长期持有。以利用未来近十年的美国经济荣景。

在这样的手段下,中美的贸易是十分正常与健康,并没有单方面出超获利太多的情况。并且通过这等手段,陈天禾在美国与各大财团建立起紧密的贸易网与商业合作关系,他又聘请大量名律师作为顾问与进行公关,以及定时与指定对象的大批政治献金,再加上他将地盘权益向美国开放,他因此得到从财团到政客的亲密友谊。美国各大财团、国会议员乃至於总统都知道,中国有一个军阀陈天禾,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与美国关系十分亲密,得到了这样的评语「美国之友」「开明强人」「美国的亲密夥伴」「中国就应该由这样的人来统治」。因此他在美国生意越作越大,非但没有遇到打压,反而受到美国人的欢迎――他的生意越大,向美国的采购额也就越高。

就算有真要把钱汇回去的地方,他也尽量使用对冲洗钱的方式,例如寻求成为美国公司在中国的代理,采购原本美国外销到中国的货品,将其运回国再出售。或者用他在美国采购的大量设备,低价(往往是不赚钱甚至赔本)出售给国内商人办厂建厂等,用这种方式将现金带回国。这样辗转回国的有效流动资金,本年度大约有4亿美元左右。

而这些钱被他拿来投资设厂与建设各级小学中学大学(他只出钱建设,後续维持预算由同盟政府负责)、各种研究所、实验室等。当然,除了转入再投资之外,还有大笔经费被投入他所谓的黑科技、黑技术的研发之中了,因此从来没有公开过。

说到这里,必须提一下树人计画和树人基金会的现况。这是专款选送欧美留学生的计画。大部分学生选送美国,少部份选送欧洲。其中给每名学生提供的补助是每人每年720美元(通常持续发给4年,特殊状况如念医学系或考研进修者需提出证明申请补拨),作为比较,庚款留学则是每人每年480美元。庚款留学因受经费限制,选送考核极严,虽然因此而让学生素质极佳,但每年也就只有数百名,最多不超过1500名的名额。其余都必须自费出国留学。但是树人基金会的财源远非庚款可比,故他在1917年的第一期就选送了5千人出国,每人提供的补助还比庚款高上50%,第二期选送1万人,第三期2万人,本年度的第四期达到4万人的惊人数字了。在庞大的资金支持下,所有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只要你提出申请就肯定会通过审核。甚至即使你只是中学毕业,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外语学习,通过简单的考核,那麽也有极大机会出国。在这种优渥待遇与几乎来者不拒的大规模留学资助下,国内包含同盟境内与境外所有想要留学的大学生、大部分的中学生几乎全被树人基金会吸纳并且派出国。

但是在陈天禾心中,除了大力培植高学历人才外,这树人基金会实际上有更深远的用意存在。由於投资大批资金,大举吸纳大学生、有资质的中学生公费出国留学。但凡有点野心,有点梦想抱负的就会加入,包含一些历史上的刺头,有可能造成不安定因素的家伙,多半都会被基金会吸收并派遣出去。而这批人一出国,由於全额学费与生活费补助,除非他真是笨蛋,否则没有任何完成不了学业的理由,这些人就至少要在国外呆满四年。而等四年後他们回国,则国内大势已成,局面底定。最坏的情况下,也至少延迟了这些人四年的发展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什麽样的刺头,再怎麽英明神武,再怎麽样算无遗策,都已经完全不可能动摇陈天禾的地位。从此这些人也只能乖乖听从树人基金会的安排调度,根据所学专长科目至相应的国内各新成立公司或学校、研究所或政府单位等岗位上实习工作,按照别人给他安排好的路径走完自己平凡或者不平凡的人生――你拿了基金会那麽多钱,相当於每个月120华元,是国内工人平均薪水的好几倍,现在基金会只不过请你为国家工作贡献一下,又不是不给薪水让你白做。你能不答应吗?你不答应,你的同学、朋友与家人会怎麽看你?你自己又会怎麽看你自己?而对於出钱让他们出国的陈天禾,他们只能感激,而不能有任何怨言,不然就是忘恩负义!难道有人能说出「你提供全额学费与生活费让我出国四年,实际上是在浪费我四年的生命」这种话?

此乃一网打尽天下英雄的巨大阳谋,正所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

民国九年,1920年,中东的英国殖民地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伊拉克大起义。

欧战结束後,英国在伊拉克积极推行殖民政策。英国派驻伊拉克的民政专员主宰一切。各省政务官均由英国人担任,总揽大权。英国一方面向伊拉克倾销商品,一方面从伊拉克掠夺粮食和工业原料。为支付巨大的占领费用,英国采取提高赋税措施。1919~1920年度下幼发拉底河纳西里亚区的税收为1915~1916年度的20多倍。伊拉克的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打击,物价飞涨,粮食奇缺。在这种情况下,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武装暴动不时发生,一些民族主义组织秘密地建立起来。其中最大的组织为「独立?卫协会」和「伊拉克盟约党」。这两个组织都要求伊拉克独立,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是後者具有浓厚的亲英倾向。

1920年4月下旬,圣雷莫会议决定把伊拉克交英国委任统治。5月初,独立?卫协会、盟约党以及什叶派、逊尼派和希拉、纳贾夫等地区的代表举行会议,酝酿武装起义。25日,选出了15名与英国谈判的代表,其中有独立?卫协会的领导人贾法尔?阿布?提曼、穆罕默德?萨德尔、优西福?苏韦迪和盟约党的纳格沙班迪等。由於受亲英势力影响,代表们的行动软弱无力。在谈判中,他们提出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建立伊拉克政府等要求,遭到英国驻伊拉克民政专员H..威尔逊的拒绝。6月2日巴格达市民举行大示威。21日卡尔巴拉人民在里达等激进的什叶派领袖领导下,召开了声讨英国的群众大会。次日,英军逮捕了包括里达在内的12名民族主义者。这一行动成为什叶派圣城卡尔巴拉、纳贾英和幼发拉底河中游部落起义的导火线。30日鲁迈萨的道林部落起义,攻打政府大厦,破坏铁路,使英军遭到严重损失。7月英军撤出卡尔巴拉和纳贾夫,8月底迪亚拉区迪亚拉河以北地带全被起义部落占领,9月除巴格达、巴斯拉等大城市及库尔德斯坦、底格里斯河下游和幼发拉底河下游部分地区外,都燃起了反英斗争的烈火。英军采取镇压、拉拢、收买等手段,分化起义力量,力图挽回颓势。同时从印度调来两个师,加紧对起义部落的讨伐。起义即将失败。

然而,一个人出现了。一个身穿白长袍,头脸都裹的紧紧的,只露出一双眼睛的英雄――亚苏.马哈穆德,走进了阿拉伯人的历史。他英明神武,充满魅力。他身手高超,枪法奇准。他的手段残忍无比,他的意志坚定不摇。他纠集起一小批被英国人打散的游击队,从一个洞窟找来了几十支步枪,开始对英国人进行打击。「巴比伦之剑」的传奇自此而开始。

亚苏.马哈穆德,原名马亚苏,云南昆阳宝山乡知代村**人。他的先祖赛典赤?赡思丁(SayyidAjjalShamsal-DinOmar)是元初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是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的後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追封为咸阳王;後传至伯颜(Bayan)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曾任中书平章。马姓是汉化的阿拉伯语「ahmud」。

这麽说可能有人不了解。但如果换一个名字,很多人就清楚了。马亚苏,他的直系祖先,有位名传四海的兄长―马三宝,或者说郑三宝,又或者叫做郑和。郑和袭封滇阳候,以长兄马文铭之长子为嫡,名郑文铭,字恩来,世袭锦衣千户候,居南京三山街(今马府街)马府。但是他的幼弟没有改姓郑,依然维持马性,曾与兄长郑三宝一起出洋数次,回国後就定居在刘家港,一脉绵延至今。民国五年,不甘平凡,四处游荡的马亚苏加入了南通士官团,成为陈天禾的第一期士官。现在,他又再次回到了祖先曾经到过的地方。他带着了铁、血、火与不屈的意志回来了。

在英军镇压下,原起义领导人有的逃亡,有的被捕流放或处死。由於起义没有统一的领导中心,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分散性和盲目性;盟约党领导人努里.赛义德等一开始就反对起义;加之部落谢赫的叛变投敌,部落之间自相残杀,几乎让起义失败。但是亚苏.马哈穆德出现了。他出手击毙背叛部落的首领,领着手下全歼了这个部落,又放逐了努里.赛义德,成为了伊拉克的抵抗核心。原本伊拉克人对他尚有疑虑,但在他的英勇,他的战功,他源源不绝的枪械呈现在伊拉克人眼前之後,他们信服了,开始跟在他身边,开始对英国人的反抗。於是,伊拉克的反抗之火开始兴盛。

他们挖掘地道藏身与移动,他们躲在村落中打冷枪,他们布设陷阱,埋放地雷,安装诡雷,大量的杀伤英国与印度士兵。他们开始进行与艰苦的抵抗。

在1921年年中与年底,亚苏.马哈穆德的实力还很小,但他经过一连串精心设计的步骤,已经站住脚跟,开始稳步扩大自己的实力。当然,他很小心谨慎地避免任何可能的伤亡。中东不像国内,人口实在太少了。伊拉克目前的人口也只有290万不到。也就是说,他手下只要伤亡一千人,比例上就相当於在中国伤亡15万。这种损失是任何人都承受不起的。而他的对手英国人不但拥有十几倍的人口,还可以从印度调来源源不绝的殖民地部队。因此他必须非常谨慎。

※※※

民国十年,1921年初,陈天禾招来他的士官团一期的几名老部下。

此时的士官团已经扩大到一万余人。自从士官评议会接手後,士官团教育就开始逐渐正规化,训练时程延长至六个月。目前数量已经足够,已有四千名中士以上士官永久性配置部队,但是其中并没有前几期的士官。十期以前的士官约五千人,都是直属陈天禾,弹性机动配置。这些士官训练已久,是精锐中的精锐。

「各位同志,」陈天禾道:「现在我们已经取得大半个中国,已经占有绝对优势。北洋只能苟延残喘,虽然我们最後统一的所需准备还没完成,不过也就是未来几年的事了。但这也是依照计画循序渐进就可以完成的,并不会有什麽窒碍难行之处。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位同志前往海外执行妨碍干扰洋人帝国主义者的工作,现在该是我们着手获取真正属於自己的地盘的时候了。雨农,你来说。」

戴笠应声站了出来,开始介绍背景资料。

「根据今年年初的调查报告显示,到去年也就是1920年底为止,南洋各国的情况与华人分布资料是这样的。」

「法属安南现有人口1590万,其中120万是华人,约7.5%的比例。主要是广西籍。」

「英属缅甸现有人口816万左右,有华人19万,约2.3%的比例。有滇、闽、粤籍。」

「暹罗人口为920万,有华人230万,约26%的比例。」

「英属马来西亚现有人口360万,其中120万是华人,约30%的比例。」

「荷属印尼现有人口5300万,有华人90万人,约1.7%的比例,多数在苏门达腊岛上的城市中,少数在巴达维亚与其他城市。」

「英属澳洲现有人口541万,有华人2.2万,约0.4%的比例,分布在雪梨、墨尔本等大城。」

「美属菲律宾现有人口1045万,有华人8万,约0.8%的比例。以马尼拉为多。」

「其中华侨人口比例最高的是马来西亚。他们都是心向中华的,但是均遭多少不等的压迫。定期不定期的屠杀也就不提了,我们讲一下文化上得迫害。例如辛亥时马来西亚华人由於受到中国革命思潮的影响,兴学之风更盛,华文教育兴盛。截至1920年止,马来联邦共有华校181间,海峡殖民地则有华校313间。然而去年英殖民政府插手华文教育,实施学校注册法令,规定凡满十名学生的学校便须注册,而且必须在课程、行政与卫生等方面符合殖民政府的要求。注册法令实施後,立即有十多间华文学校被取消注册。也就是说,英国殖民政府要从文化上抹消我华人的影响力。」说完戴笠微一躬身,退回陈天禾身後。

「各位同志,眼前的情况就是这样。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排除洋人势力,确保南洋在我中华的势力范围之下。最好能让当地华人拥有人口优势,其次也要拥有政治上的主导权。完成以上目的後,是否并入中国并不重要。」

「为此我们需要有人进入这些地方,成为领导核心,领导与指挥反抗势力。这就是你们接下来的任务。」

「你们进入这些国家後,自然要建立华人武力。武器我会提供。要让华人争夺人口与政治优势,不见得需要由华人出手。最好的方法,是设法鼓动当地土人,提供他们一定数量的武器,使之起来反抗殖民当局,这样他们的反抗自然会吸引住洋人的注意力,从而为华人,为中国取得默默发展的优势。同时还可以藉由殖民当局的镇压屠杀来削减他们的人口,削弱他们的势力。另一个方法是,在土人之中发展不同派系,使之互相仇恨攻击以搅混局势,这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但是请注意,殖民当局为了转移矛盾,也有可能挑起土人与华人之间的冲突。因此你们必须优先、尽快且秘密的组织华人武力,以在华人遭到攻击时,立刻发起反击以控制局势。这时国内会声援你们。」

「由於我们现在武力不足,海军贫弱。因此短时间内将无法提供足够的直接支持。当然,有陆上边界相接的地方是可以有一定支持的,但是需要跨海的就不行了。因此我在这里先指定排除澳洲与菲律宾。这两个地方不但四面环海,华人人口也太少,不足以形成有效武力。再说,菲律宾後面的美国我们也暂时不能去碰。」

「我估计在1925年以前,我们除了走私武器外,提供一些资金与人手外,将无力提供其他明显的支持,在35年以前,将无力提供直接出兵的支持。因此你们必须慢慢的,秘密的发展自己的力量,并且保护好自己以及同胞的安全。这会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你们有足够的意志、训练与能力。我可以完全相信你们。潜入该地後,未来的决策将完全由你们自行决定,不需请示我。如果未来有一天你们成功了,那麽你们可以自行立国,不管是就任总统也好、登基称帝也好,我都不反对。而且我中华会首先予以承认,并予以支持。我所求的,是我炎黄血脉与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兴旺,而不是单独一个国家政府的兴衰。」

「我中华的未来,就交给你们了。」

「引领国家民族从幽暗走向光明,正是吾人的心愿。」陈天禾举手平胸向他们敬礼。

所有士官立时肃立还礼,一齐念颂道:「引领国家民族从幽暗走向光明,正是吾人的心愿。」

※※※

民国十年,1921年,在两年的努力与德国工程师的协助技转下,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自制的火炮。口径从75mm、105mm到150mm,种类从步兵炮、山炮、榴炮到加农炮,各种生产线均已齐备。相关的弹药生产线也建立起来。德国工程师并协助改良了原本的火箭筒及其弹药,使之重量更轻,射程更远,精度也更高。

同期,汉阳厂负责人刘庆恩在大笔预算支持与德国人的协助下,重新设计制造了他的半自动步枪,最後定型命名为庆恩二型步枪,简称(民)十(年)式步枪。这支步枪依旧使用部队惯用的7.62x63mm弹,15发弹匣给弹。经测试後认为各项性能都达到或超过预期标准,於是陈天禾批准开始大量生产给部队全面换装。因为考虑了简化设计与生产流程以降低成本的问题,其造价只有140华元,而汉阳厂修改後的子弹生产线更把子弹成本降低到每千发25华元。蔡锷看到这种步枪,试用了之後非常喜欢,并笑称有了这种枪以後新兵射击训练时间可以缩短了――因射速快,子弹会较快打完。

既然决定换装新型步枪,所有兵工厂就开始更换生产线。但金陵兵工厂仍然维持一条1903生产线(已获得春田授权)以「因应世界革命需要」,原本购买与自行仿造生产的1903则陆续回收,并开始用运输潜艇陆续运到世界各地去「支持革命」。当然这种支持并不全是免费的,至少要把成本收回来才行。

※※※

民国十年,1921年七月。陈独秀在上海召开一全大会,成立中国**。不过应者聊聊,只有十几人参加,原因是大部分的闲人一如预期地都申请到树人基金会的资助出国留学去了。陈天禾听到了这个消息笑了笑,没做什麽表示。以今世目前的环境,**在中国是发展不起来的。眼下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走议会斗争路线。当然他也知道,**不只和资本主义,和中华文化也是从根本上是不相容的,不趁乱世是决不可能於中国兴起。从前世中只有苏共成功兴起,其他的都靠苏共这个外力扶植,除此之外没有独力成功兴起的**的例子就可以证明。**在其优先点名批判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德美这些工人被压迫剥削的最厉害的地方都没有成功兴起,反倒是在工业化程度最低的俄国趁乱兴起,就是最好的证据。乱世的土壤,才是**靠暴力兴起的苗床,稳定和平的条件下,**即使靠议会斗争也没有任何胜算。

当然,如果**能按规则选举上来的话,他也是不会干涉的(当然,以不妨碍自己独裁为前提),毕竟虽然自己是社民党魁,但让江浙财团这样永远一党独大也不是太好,需要有人出来为工人权益说话与斗争,而国民党又是扶不起的阿斗,干不来这件事。虽然陈天禾自己从不相信**本身的可行性,但他对**是没有偏见的。如果**能够扮演好这个角色,他也就能容许他们存在与发展。但如果这**还是要走武装斗争路线,甚至要武装保卫苏联的话,那就是他不能容忍的了。到时他也不会客气。

※※※

民国十年,1921年十月,继中东之後,印度又发生的大规模武装暴乱。原因很简单。持「使用和平和合法手段争取自治」理念的甘地,在进行一次静坐示威,与来驱赶的英国警卫推挤时,被不知哪里来的一发子弹命中头部,当场死亡。现场众人立刻就懵了,然後静坐现场在一声大喊之後发生大混乱。这个时候一名英国警卫又被从群众方向射来的子弹击中脖子,喷着鲜血倒下,其他的警卫慌乱之下连连开枪射击,一阵混乱之後,广场上只留下数百具?体。

不用说,这自然是陈天禾让戴笠干得好事了。就个人而言,陈天禾是非常尊敬与敬重甘地的,他认为甘地完全无愧「圣雄」的名号。但是为了「政治需要」,他依然毫不留情地下令动手让甘地提前退场。

至此之後国大党的策略彻底转弯,开始转向武装抵抗。而他们运气不错,瞌睡了来枕头,一名「美国」军火商答应给他们提供武器,只要少少收点钱就行。於是几个月内,五万只美式步枪陆续流入国大党手中,以钱德拉.鲍斯为中心开始发动武装抵抗。加上印籍殖民地士兵抗拒军官的开枪命令,甚至许多人偷偷逃亡加入抵抗势力,於是印度的骚乱开始迅速扩大,让英国已经因为中东骚乱而极度恶化的财政雪上加霜。

※※※

民国十年到十一年,1921~1922年,中国大陆上空,出现越来越多巨型飞艇的影子。这几年来陈天禾越用越觉得飞艇好用,於是继续投资发展,飞艇越造越多,越长越大。到现在为止,在从德国请来的雨果.埃克纳协助下,他的飞艇队已经拥有了近70艘飞艇,其中最大的是长达250米,直径40米,内有20万立方米气囊,空重100吨,气囊提供的总浮力达到240吨,可用提?能力达到120~140吨的超巨型飞艇。照陈天禾前世的记忆,後来挂掉的兴登堡号就是这个等级。当然,这款被称为鲲鹏级的飞艇速度没有後来的兴登堡号那麽快,因为这时的引擎出力还不足,所以它只有100km/hr的速度。不过这已经很够用了。这鲲鹏级飞艇是以军规建造,不像兴登堡有豪华内装(不过後来出现的豪华客运型的就有了),但也就因此货物空间与载重量就比较大。如果拿来载人的话,一条一次最多可以运载一个营的步兵及其装备,约5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陈天禾会觉得飞艇好用的原因,主要是国内的铁路基础太差。如果是在欧洲这样铁路网密布的地方,大运量用铁路比较好,要求快速小运量的话可以用飞机运(但22年的运输机并没有比飞艇快多少,航程也短的多)。而在中国他毫无选择。铁路网密度不够,飞机的运量航程也不足。对他而言在这个年代实在没有比飞艇更好的运输工具了。

举例来说,目前配置在迪化的十五师吴佩孚所部,其平时物资消耗估计约每天18吨,一个月就要540吨,战时估计会到600吨左右。从兰州到迪化,公路里程有大约2000km(规划中的陇海兰新段则为1900km),以现在(1920年代)的2吨载重卡车跑这段路平均时速约只有20km/hr,总共需要100小时车程,假设每天跑12小时,需要8.3天,算上卸货检修保养,跑一趟来回需要17天,一台车一个月只能跑不到两趟。540吨的物资那就需要154辆卡车,308名司机,中间还要设立多个补给点。换成飞艇的话,鲲鹏级只要飞行20hr,2天来回,加一天卸货时间就是3天,低空飞行一次可载上110吨货物。因此只要用一条飞艇加4名飞行员与技师,一个月跑上五趟就行了。且运量还有上调的潜力(前述任务一个月可出动10次,极限运量1100吨)。除非兰新铁路完成,否则还真没有其他东西能和飞艇竞争。而飞艇虽然容易受天气影响,甚至容易受损,不过他认为飞艇的价值还是有的,而且还不小。

陈天禾知道前世记忆中的「齐柏林伯爵」号飞艇,在1929年-1937年的8年间,作了590次飞行,其中包括144次越洋飞行(143次飞越大西洋,1次飞越太平洋),总计170万公里,安全运送旅客三万四千多人次,直到1937年5月8日完成最後一次飞行。在1937年5月6日的兴登堡飞艇惨案後不久,所有的飞艇都停止了商业飞行。「齐柏林伯爵」号飞艇从此就被默默地禁锢在巨大的飞艇库中,再也没有重上蓝天。1940年3月,在当时德国空军元帅戈林的一纸命令下,「齐柏林伯爵」号被拆毁,构成其船身骨架的铝材被转用在军备生产上。

陈天禾觉得,与齐柏林伯爵号相比,兴登堡号只是比较倒楣而已。有前者的安全服役8年的例子在,他还是决定加大飞艇的使用。这麽强大的运力,不好好利用实在是太可惜了。但他也尽量着手改善飞艇的运作环境。比如说飞艇受气候影响较大,他就让人在全国各地建立气象站,每天以电报回报各地气象给中央气象局,以进行天气预测。此外,内陆特别是西北,气候情况比沿海稳定的多,就把飞艇的主要使用放在这里。不过说起来这个年代的飞机遇上风暴,不会比飞艇好多少。至於安全性,陈天禾让设计师尽量加强防火考量,譬如将气囊材质加上石棉布,将结构支架上防火漆之类的。另外就是把飞艇拿来多运货而少运人,这样万一爆炸,也就没有太多人命顾虑了。至於氦气飞艇?因为太贵,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至於几艘特制用来提供要人使用的豪华公务飞艇,以及他自己使用的私人飞艇,当然一律使用氦气^_^。

有趣的是,陈天禾发现这些巨型飞艇还有鼓舞国民士气的效果。一开始这种巨型怪物从头上飞过时,虽然运输型不漆眼睛嘴巴,但民众往往会惊叫逃跑,一片混乱,但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後来政府又宣传下去,大家就知道「这是朝廷造出来载人载货用的东西」於是就想「我们朝廷居然也能造出这种东西,不输洋人啊」,接下来飞艇从头上飞过,就会因为那种庞大、那种压迫感而感到敬畏,对自己的「朝廷」感到自豪了。陈天禾知道了这件事以後就向属下道:「巨型飞空艇真乃男人的浪漫啊。」

----------------------------------------------

附录:

兴登堡号和齐柏林伯爵号一样都是豪华内装,家具杂物甚多,故空重为118t,满载重量230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