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官是门技术活》第五十七章 一棉调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浩帆听吴正林说完,没有犹豫便直截了当的答应了下来:“行啊,我听从领导的安排。”他对乔斌的案情还是有很大好奇心的,他总觉得,乔斌遭人陷害锒铛入狱,这里面肯定有一些不可告人的东西在内,恐怕权钱交易必不可少,只要是查,没有查不出问题来的,关键就看领导们对待这件事情是不是重视、认真了。

沈浩帆本就是个闲不住的性子,他来二处上班都快一个月了,一直没给他安排具体工作,每天无所事事,就这么吊着,他自己都感觉这是在浪费青春、挥霍时间,如今有事情做,而且是大事,说不兴奋,那是假的。从吴正林的话语中,沈浩帆至少听出了他是重视乔斌的案子的,否则他不会成立那个什么所谓的工作小组,或许,工作小组就是个幌子也说不定。

吴正林笑着说道:“你别把这件事情想的太简单了,乔斌的案子,仅仅是一棉问题暴露出来的一个导火索,想要调查清楚乔斌的案情真相,必须从根源处入手,也就是一棉,一棉是个拥有近两万职工的国有大型纺织企业,稍有点闪失,爆发出来的问题就不可收拾,怎样才能遏制住一棉的颓势,是我们必须正视且要稳妥予以解决的问题,否则,不要说乔斌的事情解决不了,一棉职工们闹起来,省委就太被动了,这里面有个统筹协作的问题,你要认识到位。”说到这里,吴正林打住了话头,目光炯炯地望着沈浩帆。

对一棉厂的处境,沈浩帆多少有些了解,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一棉厂生产的棉纱供不应求,很是红火过一段时间,由于国家对进出口贸易的重视,一棉厂在齐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植下,棉纱生产量和对外出口量一直位列全国前三名,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一直盈利的大型棉纱生产企业之一。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棉纱生产质量下降,生产工艺水平严重落后,致使国外订单逐步减少,而一棉厂的厂领导们不思进取,不在制造工艺上寻找原因,反而因为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把一棉厂逼到了穷途末路,濒临破产的境地。

沈浩帆仔细搜索着脑海中的记忆,他清楚的记得,前世中的一棉厂到了两千零几年还是一副破败不堪的局面,因为没有企业愿意对一棉进行收购,一棉的职工长期挣扎在温饱线以下,吃不上饭的家庭不在少数。齐江省委领导想了无数的办法都无法救活这家老牌国有企业,这也成为了困扰齐江省领导的最大问题之一。

沈浩帆感觉到,如今吴正林把一棉厂的问题提出来,是在下一盘大棋,但是他又觉得,这盘棋绝对不好下,搞不好就会把自个儿搭进去,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其实不难想明白,齐江省委班子领导们如今是各自为战,总的来说,班子不是那么团结,特别是省委书记朱晨文,整天防贼一样防着吴正林,生怕他抢了自己手中的权利,这在省委各部门中不是什么秘密。

吴正林面临的压力很大,他要打开突破口,必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上任一年有余的吴正林,一直在隐忍不发,就是因为他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如今一棉厂的问题显现出来,无疑给了吴正林一个契机,把握住这个契机,他就能在省委班子里加大话语权,和省委书记朱晨文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但是,这个机会真是那么好把握的吗?沈浩帆不敢说。他甚至想,这会不会是省委书记朱晨文故意做的局,目的是引诱吴正林入局,然后让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趁机削弱摊薄他手中的权责呢?谁也不敢说不是。

沈浩帆突然想起了陈天枫告诫自己的话:“既然上了吴正林的船,你就要有和这艘船时刻绑在一起的觉悟,不管前面有多大的风浪,你都要坚定不移的站在这艘船上,并且要想尽千方百计帮助这艘船渡过难关……”沈浩帆脊背一凉,他心中暗想,眼下机会不就来了吗?

面对吴正林炯炯有神的目光,沈浩帆说道:“吴伯伯,关于一棉,我回去后整理一些资料,然后找出它衰败的原因所在,另外我想,是不是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将一棉厂盘活,据我所知,上海有一家大型棉纱企业效益非常好,外对出口规模做的很大,有可能的话,省里可以先和人家接触一下,具体问题具体谈嘛。只要咱们有诚意,我就不信谈不下来。”

吴正林点着头,显然是认可了沈浩帆的意见,但是想了想,他又说道:“国有企业改制,是个大问题,马虎不得,一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那就是犯罪,我也清楚由民营企业注资盘活国有企业,是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但是,决定难下呀。”吴正林揉了揉额头,继续说道:“你说的那家企业在国内名气非常大,是号称‘中国首富’的易家企业嘛,棉纱大王,呵呵,易老爷子是有个称号叫做‘红色资本家’,去年老人家才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位置上退下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浩帆啊,你说的这些,让我好好想一想,你回去后,找一下一棉的资料好好看看,要把一棉面临的境况吃透,再利用几天时间搞个调研,最好深入到一棉厂厂区里实地了解一下,回头我跟办公厅说一声,让他们给你配辆车,你和叶楠同志先期行动起来,另外,省政府那边也会有人过来跟你衔接的。”

沈浩帆站了起来,笑着说道:“我知道了,吴伯伯,您这边没什么事请,我就先回去准备了。”

吴正林笑着摆了摆手,说:“去,好好干,不要辜负了你爸对你的期望。”

沈浩帆点点头,转身向外走去。

等他走到门口,吴正林又补充了一句:“对啦浩帆,乔斌的问题,你关注一下,但不要闹得沸沸扬扬,悄悄的查就行,明白了?”

沈浩帆回过头来,郑重说道:“我明白。”

“去!另外把叶楠同志喊过来。”吴正林道。

“是!”沈浩帆拉开门走了出去,在外面轻轻关上了门。

一棉厂坐落在广源区,前面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水泥路,车子进入棉纺厂厂区时,破败不堪的景象还是让沈浩帆心头为之一震。这个厂曾经为齐江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非常巨大的贡献,当年不知道有多风光。时过境迁,如今棉纺厂风光不再,当年的辉煌如秋天的树叶般随风而去,徒留下一片暗影,让人感到十分悲切。

空旷的厂区中坐落着几座破旧的厂房,一幢老旧的办公楼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向这个时代诉说着他发展的历史。

车子在办公楼前戛然而止,省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姚建光打头,叶楠、沈浩帆等人次第从考斯特上走下来。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找到一棉厂厂长,了解清楚厂子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其实,还谈什么困难,大家心里都有数,一棉厂发展到今天,就差一道破产手续便可以宣布它成为历史了,不过是领导们为了保存颜面,不愿意看着一棉厂破产倒闭,毕竟这家厂曾经承载着老一辈人辉煌的奋斗史,在领导们心目中,它在曾经那个大发展的年代里做过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让它倒闭,领导们脸面上不好看,跟上面也交代不过去。

早已得到通知的一棉厂厂长李南赫率领着厂领导班子成员等候在办公楼前,见姚建光等人走下车来,李南赫红光满面的迎上前,老远就伸出手来,紧紧抓住姚建光的手上下摇晃:“欢迎姚秘书长莅临我厂检查指导工作啊。快,各位领导里面请。”

姚建光不冷不热的和李南赫执手一握,又迅速抽了出来,“老李,不是跟你说了么,别搞这些形式主义,我和大家也不是到你们厂检查什么工作的,咱们大家心里都有数,花架子就不要搞了?”

李南赫被姚建光一番话说的有些下不来台,他也知道自己不受省委领导待见的原因,却没想到姚建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居然也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留,一时间,李南赫脸上的表情变得十分难看。

也难怪,你李南赫在任期间,把好好的一个国有厂败坏到如此地步,还指望着省领导对你有啥好脸色么?

李南赫讪讪一笑,低着头做了个请的手势,连后面的厂领导都没给姚建光介绍,径直跟在姚建光身后进了楼。

沈浩帆暗暗留意着李南赫的动作,他发现李南赫一双眼睛精光闪烁,似乎在避讳着什么一般,就觉得这不是个好对付的人,再看他的打扮,西装革履,皮鞋锃亮,一派雍容华贵,领导的派头十足,沈浩帆心说,一个濒临倒闭的厂子,领导干部居然如此注重个人形象,说他不是个贪官,怕是谁也不信。

叶楠走在沈浩帆旁边,见他不由自主的撇了撇嘴,叶楠“噗嗤”一声笑了起来,拉了拉沈浩帆的衣袖,叶楠轻掩红唇,低声说道:“小沈,注意形象啊。”

沈浩帆一怔,随即笑着点了点头,这个叶副处还挺有意思的。沈浩帆心说。

众人在会议室落座,姚建光当仁不让的坐在了首位上,他十分清楚吴书记和夏省长把自己派来对一棉厂进行调研,目的是什么,所以也不做作,直接把话题摆到了桌面上。

“老李,我们这次来调研,主要是为了弄清楚一棉厂目前存在的问题,闲话我就不多说了,咱们直接进入正题。”姚建光威严的目光扫视着全场,最后定格在李南赫脸上。

PS:还有一章,不过会很晚,我先去输液,回来后接着写,十二点之前一准上传。最后,求一下推荐票,收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