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在华阴县找到了丐帮的分舵,表明身份,将人交代给当地分舵的舵主,嘱咐一定要暗中带到大胜关交给郭靖和黄蓉。
这才继续南下,不几日就到了临安,杨过虽然少时对这里还算熟悉,但是他关注的都是些好吃的好玩的,对于首饰成衣却知之甚少,两人问了几个路人,打听到“孙记银楼”的手艺最好,店里的几个大师傅都是当年东京皇宫御用的匠人后代,做出来的饰品堪称绝美。又有“王老二裁缝”出品的衣裳做工精细,店里专门雇了手艺精湛的绣娘,只要肯花钱,霓裳羽衣都能做得出来。
因为孙记距离城门较近,便直接去了那里,“二位客官。”一进门就有一个伙计上来招呼,脸上微笑谦恭有礼,既不让人感到过分的谄媚,又有一种和煦舒服的感觉,不愧是南朝都城繁华之地的名店。
“我们想买三支钗子,当然要是有好的其他首饰也不妨推荐一二。”陈小四和杨过第一次来这种地方,银楼里面都雇有保镖,以前都是远远的守在银楼外面看见有人从里面出来就缀着下手,从来不敢涉足店里。
伙计带着他们到了一处柜台,仔细问询了他们准备买了钗子送给谁,被赠与者身高,体态,肤色,面貌,平日喜欢戴什么首饰,穿什么颜色款式的衣服,他们又准备买什么价位的,陈小四和杨过一一描述。
最后那伙计先拿出了一块黑绸布,上面别了几十款木质的簪子:“二位先看看这几款,都是名贵的木料,而且显得雍容稳重,不是有风韵的贵妇都不敢戴在头上的。”
陈小四和杨过本意是想打几只金钗,显得贵重,但是看着伙计拿出来的木钗,个个雕刻精细,打磨的浑然天成,其中有一支的钗头意趣的雕成了一支站立休憩的黑雕,虽是休息,雕儿的眼睛却用了一枚小小的碧色的猫眼石剖开而成,石头虽小,但是看起来格外的有神,两人想起师娘曾经说过,师父就像大漠上的雄鹰,心道这个钗子师娘一定喜欢,便挑了这一枝,叫伙计包好。
那伙计赞二人有眼光,一边说这簪子是上好黑檀木雕成,那么小那么美猫眼石也是极为难得,大师傅如何在是千块猫眼石里面兮兮寻觅,又是花了多长时间才成,一边将剩下的收到柜台里,又猫着腰在柜台里鼓捣半天之后,拿出了一个大盒子,里面垫着厚厚的黑棉布,这次的簪子只有十几根,每一根样式材料虽然都不尽相同,但是钗头都是芙蓉,有一根玉质的钗子钗尖雪白到了钗身的尾部却渐变成了翠青色,雕成了荷叶的形状,而到了钗头,又转为浅粉,恰恰是一朵半开的芙蓉,整个簪子浑然天成,晶莹剔透,颇得芙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真意,郭芙肤色白腻可不正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