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坐车从村西头开到村东头,段三春边开车边打量四周的房屋,寻找自己儿时的记忆。
村子里新盖了不少砖瓦房,以前的泥土房没剩下几户了。
二婶问:“春伢子,你一直往前开吧,你姥姥还住在你走时候的老房子里呢!看看你还能找到家不?”
段三春感慨道:“姐,一辈子都忘不了啊,做梦总能梦见呐!姥姥住在老房子,那我大舅家搬哪里住去了?”
二婶叹气道:“没搬多远,就在你姥家前院呢!按理我这个当小辈的,不应该说你舅舅啥坏话,可你舅舅他们这一家人也真是不像样,咋能不管你姥姥呢。你那个舅妈,你也应该还记得,牲口霸道的一点人情味都没有。当年要不是她虐待你,你小小年纪能离家出走么?你舅妈对你不好,你舅舅就像是没看见似的,他也不摸着良心想想,要是没有你妈给他换亲,他一个瘸子,还能娶上老婆成个家啊?”
二叔看见段三春紧咬着嘴唇,脸色也越来越阴沉。就推了推二婶,小声说:“你这个老娘们儿,过去多少年的事了,你还老提这些干啥。春伢子现在有出息了,衣锦还乡来看看姥姥,多高兴的事!你怎么还提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伤心事,给他添堵呢!”
二婶一听二叔这话,马上不乐意了,反驳道:“我提咋了,我不提,春伢子就能忘得了啊?他要是能忘记这些伤心事,那还至于二十多年不回家么?”
二叔有点急眼了,呵斥道:“你这个老娘们还懂不懂点事啊?总揭春伢子伤疤,人家不疼啊?”
段三春看这两口子,因为自己要吵架,忙劝道:“姐夫,别和我姐吵了,我姐说两句没事。就是我姐不提,这些事也都在我心里压着呢!”
在农村,谁家都藏不住秘密。你家就是一个碗掉地上了,邻居听见动静,都得趴墙头瞧瞧热闹,看看是不是两口子打仗了。
二婶小姑在一起八卦的时候,明薇就听过段三春家的事。
话说当年,段三春的妈妈姜玉琴长得挺漂亮,是十里八村的一枝花。而段三春的舅舅呢,因为小儿麻痹症,从小就落下了残疾,一个腿肌肉微缩的就像麻杆似的,走道一瘸一拐的,村里人就都叫他姜瘸子。
姜瘸子平时地里的庄稼活都干不了,好在他手巧,会编筐、土篮子、簸箕啥的,也能在生产队顶一个劳动力的公分,换点口粮。因为人残疾,家还不富裕,姜瘸子快三十岁了,也没说上个媳妇儿。而段三春的妈妈姜玉琴,因为漂亮能干,提亲的媒人就特别多。
那时候,段三春的姥爷还活着呢!老人家心眼狭隘,有点重男轻女。
姜老头子为了不让自己家的香火断了,就不管谁家上门给姑娘提亲,都提出一个条件;说是姑娘的彩礼钱可以一分不要,但是男方必须得给自己儿子说上媳妇儿。
这个条件可太难为人了,一般人家也不可能这么做。谁能因为要给自己儿子娶个漂亮点的媳妇儿,就把亲姑娘推进火坑啊!再说这农村姑娘有都是,娶个一般的,不也照样生孩子过日子么?
渐渐的也没有人来给姜玉琴保媒了,这姑娘的年纪也越拖越大,就更找不到合适的人家了。那时候农村人都早婚,讲究早生孩子早借力。
后来姜老头子实在没办法,就同意了段三春舅妈家的提亲。段三春的舅妈,娘家姓胡,小名黑丫。胡黑丫的爹当年是东山村的村长。
别看现在农村的村长啥也不是了,在当年,那可是土皇上,大干部呢!
这胡村长当官这些年,可真是没少捞油水,啥便宜都占,一点亏都不吃。他家的日子在村子里那是过的最好的了。
可老话说的好:人做什么事都不能太过分了,一定得给儿孙留点份!
胡村长家里千好万好,可是没想到,唯一的儿子却是个大傻子,一天就知道吃和玩;二十多岁了,还和光腚娃娃们弹溜溜呢!
要问为啥胡村长没早上老姜家提亲呢?
这是因为,胡村长家就一个姑娘,当时都已经出嫁了,他想和老姜家换亲,可家里没姑娘了。
那现在胡村长为啥又能换亲呢
这又是因为,胡村长家的姑爷子有重病死了,他姑娘胡黑丫守寡,日子困难,就领着两个儿子回娘家混日子来了。
在农村带着两个儿子的寡妇想再嫁,可真有点困难。这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谁家能愿意白给别人养儿子呀?长大说媳妇还得一大笔钱呢。
这胡村长瞅着自己家,娶不上媳妇的傻儿子和嫁不出去的寡妇姑娘,也挺犯愁。后来就想起老姜家来了,先找媒人去老姜家探了探口风。
老姜头子想抱孙子都快想疯了,也就不管自己姑娘的下半辈子幸福了,立马就同意了。
因为村长儿子是傻子,村长姑娘是寡妇再嫁,还带俩个半大小子,老姜头子就多少管村长要了点彩礼钱。胡村长也乐呵呵的给了,这一下子就解决了他两块心病;家里条件好,也不差这点钱。
竟然让自己嫁给傻子,这姜玉琴说什么都不同意。她躺在炕上,开始绝食抗议。
可老姜头子是铁了心了,让自己姑娘就是死,也给他死到老胡家去,必须把他哥的媳妇换回来;姜瘸子为了能娶上媳妇儿,竟然给亲妹妹跪下了。老姜太太一直都怕自己老头子,她心疼姑娘也不敢开口反对;只有陪着自己姑娘掉眼泪的份。
看着这一家人,都往火坑里推自己,姜玉琴的心都寒透了。
她起了寻死的心,就先答应了婚事。想等哥哥娶完媳妇儿,生米煮成熟饭后,自己就不活了。
按规矩呢,应该是哥哥先把媳妇儿娶进门,然后妹妹第二天再嫁过去。可老姜头和胡村长都怕发生变故,自己吃亏。就商量好了同一天娶亲,胡村长先把自己姑娘送到姜家,然后再接姜玉琴回自己家,双方同时举行婚礼。
选了个最近的日子,双方就把婚事操办了。
这胡村长家的傻子拿结婚当游戏,以为这些人都和他玩呢,跟着胡闹了一天。
到了晚上,傻子累的早把爹娘告诉自己的东西忘了,没搭理姜玉琴,自己趴被窝睡觉去了。
胡村长两口子,一直在注意自己儿子的新房,可一直都没听见传出来什么特殊动静,这大半夜的,屋里也不闭灯,就听见姜玉琴一直在低声的哭。
这可把胡村长急够呛,这两天他一直在教自己儿子怎么洞房;可看新房里这情况,全都白教了。
过了一会,连姜玉琴哭得动静也没了。胡村长总觉得不放心,就让老伴过去看看。
老胡太太趿了双布鞋,走到新房外,先敲了几下门,可里面没人答应;推了推门,门还插上了,喊傻儿子和姜玉琴,都没人来开门。老太太就到外面,趴在窗户缝隙那往里看,这一看,老太太吓坏喽,赶紧喊胡村长。
原来姜玉琴一根红腰带系在房梁上,已经上吊了。两口子撞开新房门,上炕把姜玉琴解了下来,摸了摸还有气,就又是掐又是拍的,总算是把姜玉琴给救了过来。
胡村长非常生气,自己家差点就人财两空啊!他就说啥都要去老姜家,把自己姑娘领回来,然后再和老姜头子好好说道说道。
这老胡太太还算是良善之辈,平时为人处世都挺讲理,这换亲的事,她一直都不太同意,可她犟不过胡村长。
现在,见胡村长要去老姜家闹,她就把胡村长给拦住了。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自己姑娘带俩小子,嫁给姜瘸子,也算般配了。而姜玉琴长得跟朵花似的,嫁给自己的傻儿子,确实太委屈了。再说自己的傻儿子,生理发育的根本不好,小长的就跟花生米似的,还没有五岁孩子的大呢!娶了媳妇能咋的,还不是照样生不出来孙子么!再说强拧的瓜不甜,真要出点啥事,可就成村里的笑话了。他这村长以后还怎么当?
胡村长一听老婆说的话,句句在理,特别是说如果出事,恐怕影响自己当村长;就蔫了。忙问老婆应该怎么办?
老胡太太就说,我一会去问问姜玉琴,如果她实在不愿意嫁给傻儿子,那就让她回家去吧。如果她愿意留下来呢,那咱两口子就拿他当姑娘看待,等咱们百年后都没有了,只要她能保证继续好好照顾傻儿子,那咱这些家底就都给她。
胡村长一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就同意了。
老太太就到新房,去问姜玉琴的想法了。姜玉琴一听说能放自己回家,就表示马上想走。
人都惜命,如果能有活路,谁又愿意寻死呢?
胡村长老口子也怕夜长梦多,这姑娘在自己家再出点啥事,自己家也抖搂不干净。就收拾收拾送姜玉琴回家了。
到了老姜家,胡村长把情况一说,老姜头子当时就把自己姑娘给打了。而且说什么都不同意自己姑娘回家来。他怕姜玉琴回来了,胡村长的姑娘也不跟自己的儿子过了。
这老姜头子啊,心偏的太歪了,只顾儿子,就不管姑娘的死活了。
姜玉琴让自己爹打的彻底心寒了,也不想再回这个家了。她就又跟着胡村长两口子回去了。
姜玉琴跟胡村长两口子发誓,一定好好照顾傻子,一辈子跟傻子好好过日子。
姜玉琴彻底断了自己和姜家的关系,只用心的干活,照顾傻子和胡村长两口子。她当傻子是自己的孩子,每天哄他吃喝玩乐。
胡村长俩口子,瞅着姜玉琴把傻儿子照顾得干干净净的,心里也挺满意。这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没办法抱到孙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