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将这座垃圾堆、粪堆中的城池清理出来,并非李卓远放在心上的重中之重。
早在计划拿下伏羌之前,已经跟赵厨子、曹敬辞作了详细的交待。
进城之初,自己会分派得力的士兵,武装护卫住各处“府库”,并由部分奴兵收编来的战士安抚、集中人口。
剩下的大小事儿,也就是甩给二人的意思。
待他们赶到,自是交待一番,便去去忙活头等要事——整顿人马。
三处吐蕃大营,要是按照部族标准,那就是上万人马。
须臾不得,更放任不得!
当然是自己亲自出马,安抚加整编,才是最放心的。
样的木牌。
将来牛犊、羊羔,按照个人、公家二比一分成。
“嘿,哈哈,知军大人真能想。牛是多吉列列,羊也是多吉列列……”
多吉列列搓着胡须,笑得前俯后仰。
不过,笑罢却动心了,把两个小孩丢在他们祖母房间内。
拉上两位妻子钻进另一个房间,关上木门,一阵放肆。
从前一家一顶帐篷,即便粗野如多吉列列,也不好如此大白天放肆,现在可尽情了。
也不能笑话他这等粗野人,就是急色、无趣。
毕竟知军大人有令,进城休整一夜,明早就兵。
伏羌城内,像多吉列列这样的不少。
高阶军官,还有那些光棍军汉没这福分。
营团主官们正挤在大帐内,分作两拨熟悉各自作战任务。
等待知军大人到来,进行最后的调整、布置。
而后才能像普通兵士那样,回家去团聚。
是否能像多吉列列那样放肆,就得看他们自己的偏好了,旁人可管不着。
身为知军的李卓远,当然不能只知军。
还得过问地方政事,否则容易寒了为全新伏羌面貌努力的众人。
“赵总典辛苦啦,不错!执行得真不错!”
带着警卫通讯什再次进城,对率领众典夹路相迎的赵厨子报以连声夸赞。
“皆赖知军大人宏图伟志,策略得当!卑职只是依据大人所教,鞍前马后跑腿而已!”
赵厨子受了夸赞,尽管一张冬瓜脸兴奋得通红,却谦卑地应答。
在李卓远面前,他不敢造次、托大自揽奇功,而是以下属姿态真心感激褒奖。
想想从前,以为这尚未弱冠的公子哥,只是绣花枕头。
现在他庆幸,自己当时不曾开口遮拦地说出,腹诽的那些话语就当是烂在肚子里了。
“诸位典官,伏羌城整顿,算是初步完成。
“想必大家对如何快接收城池、安抚百姓,已有经验。
“下一步,本知军将兵漳县、渭源、陇西各城。
“有意随军前往者,可找赵总典报名。
“吾军每下一城,则由你们中间留下一人为典长,率彼城诸典效仿伏羌之举……”
李卓远没有再掩饰这些天专注整顿降兵的目的,宣布再一轮杀伐即将开始。
那些典官们,表面都是一副俯贴耳的神态。
沦落为奴,继而为小典,现又成大唐典官。
可谓是经历曲折,大起大落,事实教会他们保持深沉、保持多听少说。
当然,不少默默地交换眼神,心里在嘀咕:“知军大人何其托大,降兵岂堪大用……”
这些天接触下来,众典官已清楚。
李卓远是靠什么起家的,觉得取伏羌一城已属侥幸,何况兵锋指向数城?
只不过他们是饱读诗书之人,又已阅历颇丰,不会说扫兴话,更不会动不动表露心迹。
</div>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