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下恭迎侯爷!”第二天一大早,周世雄来到位于白云城内的夜不收营。周厚领比较费力气。”周厚的夜不收营最令周而和周武嫉恨的就是这个,三兄弟有机会学文识字靠的是认识了周世雄这个贵人,而夜不收营专门安排了人教士卒启蒙,只要成为夜不收营的一员,就有资格学文识字。
“有人不想学?”周世雄理所当然的认为有人抵/制扫盲,曾经周世雄也把读书当做一件折磨人的酷刑,别人有这样的看法很正常。
“怎么会!”周厚连连摆手,大把人想学还找不到门路进学堂呢,夜不收营这项待遇是吸收优质兵员的最强武器,不少人就是奔着这个来的。
“有什么难处尽管说,能解决的都帮你办了。”周世雄发现夜不收营的表现超出自己的想象,当然要奖赏一番。说起话来大方的很。
“主要是装备的问题,这些军中的长刀不适合爬山过水,而且刀身太薄刃口容易卷,砍几下树枝就废了。另外还有弩弓的问题,这些弩弓又大又重不适合夜不收使用,能不能让匠作营给弄一些小点的弩弓?”看来周厚早有准备,板着手指一项一项的数出来,按照他的说法,夜不收营应该有一套独立的兵工系统,专门生产夜不收使用的武器装备。
周世雄心里记下了建造兵工厂的事项,至于特种兵使用特种装备的建议他完全赞成,并且答应调一批特种猎犬给夜不收营,作为他们的辅助工具。现代军队都没能取消军犬的编制,说明狗这东西很有用。
一个时辰后,三百名夜不收从白云城撤回,不但一人没少还抓了一个俘虏。“这人是怎么回事?”这次并不是军事演习,而是一次潜入,没有抓俘虏这个项目。周厚见周世雄很满意夜不收的表现,不希望节外生枝。
“报告,此人是一个窃贼,一大队潜入指挥使司时发现此人在后院偷窃,所以把他抓了回来。”指挥使司被夜不收潜入不奇怪,一个小偷竟然进去也没人知道,周世雄的脸上有些不好看。
“大人饶命啊,小的只是想偷点吃食,饶命啊!”周世雄本不想『插』手,让周厚处理了事,这个小偷一开口说的竟然是官话,周世雄心中生疑。在凭祥州这种地方,南腔土语说什么的都有,普通人说官话的几乎没见过,这人的身份恐怕有些特殊。
“严密审讯,务必掏出真话来。”周世雄把周厚叫过来在耳边吩咐。不愧是当过山贼的老大级人物,周厚亲自动手用了不到半个时辰,给周世雄送来一份审讯记录。这个人竟然是东厂的番子!
“他说奉命到凭祥州办差,这是他的腰牌。”腰牌是一枚铁制的三角牌,一面刻着一个暗字,一面是图案。周世雄把玩了一会问道,“这人是京城过来的?”
“是,他说寄放在旅馆的行礼中有正式公文,如果不相信取出行礼就能证明身份,另外、、”周厚瞥了一眼周世雄,见周世雄面『色』淡然才继续说道,“另外,此人要求侯爷放了他,他说若是在凭祥州出了事,就算侯爷也担当不起。”
“一个番子说话这么硬气,肯定是家中有些背景,你告诉他,供出广西所有番子的暗线我就放了他,不然就在凭祥州养老吧。”周世雄真不在乎一个秘密警察,他连皇帝都不怎么在乎,当然有资格这么做。在夜不收营逗留了一段时间,看过夜不收日常训练和作图,周世雄很满意的离开了营地回到侯府。
周世雄表面上对东厂毫不在意,其实心里很在意。因为他想起潜伏在凭祥州的蒯寿,有个这样的人潜伏在身边,任谁都不会觉得舒服。尤其是周世雄这种穿越众,想依仗上辈子的见识开发一些东西,连保密都做不到哪敢『乱』来。
召来官重光和李复生,周世雄把东厂番子潜入凭祥州的事说了,官重光脸『色』非常难看。因为他的办公地点先后被东厂和夜不收营潜入,自己这个指挥使司第一人竟然毫无所觉,要知道指挥使司是个军事衙门,防卫能力差到这个地步,很丢脸的说。
李复生没心思同情官重光,他跟周世雄想到一块去了,“侯爷,难道这个番子跟蒯寿是一伙的?”锦衣卫有权监视百官,东厂一样有这样的权力,只是没有公开说明而已。官员如果知道东厂在调查自己,有背景的会立即托人找关系给厂督送礼,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没背景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马上『自杀』,免得把灾难引到家人身上。另一个选项是向锦衣卫自首,借锦衣卫的手跟东厂死磕。这个死磕是自己去死,锦衣卫和东厂磕的简写。
周世雄真没把东厂和锦衣卫放在心上,东厂现任厂督是王承恩,两人之间关系很不错,虽然没有多少私交,但周世雄相信王承恩不敢随便动自己。至于派人监视自己周世雄完全理解,崇祯帝的『性』子就是这么多疑。
“不奇怪,说起蒯寿,你们两个有什么目标?”周世雄基本锁定龚六就是蒯寿,因为他跟蒯福长相相似年龄相近,理论上符合蒯福三弟蒯寿的各项条件。蒯氏福禄寿三兄弟的名头在匠人界很有地位,周世雄在三河城救了蒯福之后,从他的徒弟嘴里打探到蒯寿的消息,如果不是因为事态发展超出周世雄的掌握,他会带蒯福回凭祥州跟蒯寿认亲。
“应该是龚大匠,下官私下里查了一次,全程参与弩弓改进和制作的只有五人,龚大匠和铁大匠嫌疑最大,但蒯氏没有铁匠,疑点自然集中在龚大匠身上。”官重光总算缓过劲来,接下周世雄的话头。
“在下也是这么看。”李复生自有一套观察的方法,他找来几分龚六写的采购单,跟那份密折对照笔记,有八成把握确认笔迹同出一人之手。
判断笔迹作为证据,在现代侦缉体系中仅仅作为旁证,还是最不受重视的一种。可在古代,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罪,笔迹鉴定占据了很大比重。尤其是针对间谍,只要笔迹相同就可以入罪。
“那两位说说,我该怎么处置龚大匠?”周世雄知道自己对这个时代还非常陌生,很多常识『性』的东西几乎一无所知,为了避免犯低级错误,集思广益这个名头必须用,还要大用特用才行。
</div>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