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第16章 抗战名将(《绿『色』xiao说网》)
七七事变起始,日本军队在北平地区并不占优势,如果当时赵登禹部能够将被围的日本军队全歼,卢沟桥就不会失守,那么历史将会走向哪一条岔路呢?
笔记本记载的史料里,七七事变引发的平津战事以国民党29军退出河北,放弃平津告终。细细归结起来,中方的失败,固然有实力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却可以归咎到两个人身上,一个是29军军长宋哲元,还有一个则是宋的政务处处长潘毓桂。
历史给宋的评价还是很高的——抗日名将,称其在军事和治理民生上都很有造诣,这话并不尽然。在喜峰口之战中,29军确实打出了骨气,打出了威风,那时,称宋哲元为抗日名将一点也不为过。但是从他进入察哈尔开始,这抗日名将的光环就有点失『色』了。
不过,将宋及29军的成长史细细品读,倒不难理解他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转变。29军成军在中原大战后,就是被打残了的西北军的重新糅合。正是因为经历过中原大战,宋深深体会到了内战带给国家和人民的苦难,所以在建军伊始,就明确提出“不打内战,枪口对外”的口号,并得到麾下诸将的一致拥护。其后,蒋委员长数次企图调29军南下剿共,都被宋以各种理由推脱。而正因为对蒋在军阀混战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腕极其忌惮,所以宋对其掌舵的国民『政府』一直心存疑忌,这影响了他以后许多重要决策,也是在察哈尔和北平主政期间与日本人虚与委蛇的主要原因。
由于不是蒋的嫡系部队,29军组建初始,在军费、装备方面遭到重重刁难,日子过得极苦,士兵个个衣衫褴褛,好像叫花子似的,乃至在移防察哈尔的时候不得不在夜间行军,就怕在白天被老百姓看见当作土匪,惊吓到民众。于是,大刀这种冷兵器竟成了29军的必备装备,所以29军的大刀战法与其说是宋哲元的创新,倒不如说是他的无奈之举。而喜峰口大捷中29军凭仗大刀砍出了赫赫威名,倒也算是一件奇事。
29军的这种境遇直到1932年移防察哈尔后才有所好转,宋哲元被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29军总算得到了一块休养生息的地盘。
半年以后,长城抗战爆发,29军在喜峰口血战日军铃木、服部旅团,以大刀和手榴弹对抗日军的先进武器,歼敌,心中动了杀机。如果现在就杀了潘毓桂,那29军的历史会不会改写?不,没有这么简单,只要宋哲元一心想“政治解决”,那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潘毓桂的出现。杀了宋哲元?这可不是自己这只小蝴蝶能够承担的结果,万一29军就此分裂,那——
他关上电脑,『摸』出一颗烟点燃,吸了两口,然后剧烈的咳嗽起来。这烟是现在的地摊货,和二十一世纪的同类产品根本没得比,呛得要死。
狠狠的将烟甩掉,欧阳云开始苦笑:想这么多干什么,走一步算一步,一只小蝴蝶嘛,指望它能做什么?睡觉!
“大哥,经常听你念李白的《静夜思》,一直不是太懂,现在,现在我才明白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哥,你是不是早就预料到了这么一天,我们这些四川的游子,终究还是得葬身他乡……我将你葬在这里,你就能经常看见月光了。你倒好,身边有老鼠和熊瞎子陪着,却将我孤零零的撇下……”白流苏坐在窗前的一坯新土上,抬头望着夜空中比昨晚圆了一些的月亮,幽幽的道。
</div>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