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第十三章 路 是 走 出 来 的
一
阳字村地处东北科尔沁草原东北部。由于近些年土地盐碱化速度加快,而防护林栽培的少于砍伐,大片草原良田被盐碱吞没了。沙尘暴也就乘虚而入了。于是,这里成了风沙干旱经常侵占的地方。
天气无常,风沙干旱人们习以为常了。慢慢的,人们也就琢磨出一些不是很有效的应对土办法。然而,近年来又出现了干旱中加入了水灾,这使人们尚未找到应对办法而造成始料不及的慌忙。人们就闹不明白,这地旱的土冒烟,咋就突然又降起了瓢泼大雨,变干旱为水灾了?
靠天吃饭的人没别的法子,只能在心里祈求老天爷旱时下雨,涝时别下雨,给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算挂先生说了,好年景也不能年年给呀,接长不短的来个旱或涝,也是理所当然的。都那么顺你心,干脆你当老天爷不就得了。可惜你当不上老天爷呀!那你就得认命了!你有啥好法子?你拿出来使呀!没人不让你发挥才干哪!
今年开春旱个地皮冒烟,草原点把火就能着。进入伏天,这又来个暴雨不仃。平地一尺多深的水,不涝那跑?
变化无常的天气让人们不得不采取抗旱防涝俩手抓了。县里原来有抗旱指挥部,现在变成了抗旱防汛指挥部。机构就是因事而设的嘛!
村民百姓整不了机构,也干不了那大事,就得自己心里准备着,抗旱防涝俩手抓。俩手都要硬。得有个应急应变的能力。不然的话,有事临头你就抓瞎。
张大发暴怨说,真是***怪,不是旱就是涝,也不让人有个消仃时候。
阳字村的一批事业心很强的人们,在顶雨盖完建厂工地露天堆放的水泥之后,没有休息,又投入抗涝奋战中去了。
都是老天爷降下的突击性的活。干,就能减少损失。不干,就多损失或者全部损失。视庄稼为生命来源的庄稼人能不珍惜这维持生命的珍爱之物吗?
于是,人们就自动自觉的顶着风雨跑到田地里排水救庄稼。
村子北面的地低洼,每逢发生暴雨,庄稼经常被水淹。这是人们心中早知道的事。今日暴雨,那地必定被水淹。任玉全领人们奔到这里,只见一片汪洋。他们就在水中寻找排水方向。他们站在齐腰深的水中,观察水的流向。天黑,看不清,是最大的困难。仅有的几支手电筒把不很强的光照在水面上。
刘春妞领几名妇女在水浅处寻找排水的儿。
任玉全吩咐不让妇女来排水。天黑,地滑,又下着小雨,他怕她们有啥闪失,那就不好了。可是刘春妞还是来了。发现她们来了,任玉全就趟水走过来。让她们回去。
刘春妞没理会他让她们回去的话语。而是用手电光指给他看说,你瞅,这里的水流向了草甸子。任玉全用手电照看,确实是如此。他高兴她发现了可以排水的地方。说你们要是不想回去,就在这里看着排水,不要往水深处走。刘春妞说,这你只管放心,我们这么大的人还不知深浅哪。
任玉全招呼男人们往这个方向排水。倒是人多力量大,排水沟很快挖好了。人们看着那汪洋似的水,急速的流向了大草甸子。
北地的排水解决了。
村东的地也是低洼地。这里同样是一片汪洋。一人来高的高梁玉米,在水中只胜尖尖露在水面上,在风雨中摇晃着。仿佛在诉说它们身驱泡在水中的难受和痛苦。
张农生杨杰于小文和一些人在这里寻找排放水之处。他们在手电光中看到大水中有一个人,在那里拿个一人多高的大尺,又测又量的,忙碌个欢。
张农生就带人趟水走过来。原来是于志勤。
张农生疼爱加责备的说,你咋来了?雨天水凉,可别感冒了你。
于志勤理解张农生的话,他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说,抗涝同抗旱一样,都要往长远考虑。我测了这里的水位,以我看,这里的大水可能是查干湖的水流过来的。
张农生说,那得咋解决排水呢?
他说话工夫,有人在水里发现了一尺来长的鱼在游动。他们边抓边叫,这水里有这么大的鱼哪!
发现了鱼,更证明这大水是从查干湖流过来的了。
于志勤说,要在北面修一个坝,问题就解决了。我建议村里考虑个长远防汛方案。
张农生说,那当然好。谁知道从哪里下手哇?
于志勤说,这项工作交给我好了。我设计个方案,交给村委会讨论决定。
张农生高兴的说,那到是好。可你忙建厂的事就够累了,那有时间办这个事。
于志勤说,这就是个忙里偷闲的事。
张农生说,回头我把这事和任玉全说。
北地和东地的水都在顺利排放着。任玉全亲身体验到,上身雨浇着,下身在水里泡着,人都冷的身子颤动了。他就叫人们马上回去。说地里换人轮班照顾一下就可以了。
人们向村子走的时候,看到一个浑身又是泥又是水的人,从地里走出来。到了近前,看出是董爱国。他告诉人们可不能在地里和甸子里乱走,说有井坑子,掉进去可不得了。扑蹬不上来可就完了。说他就掉进去了,扑蹬老长一会了,才算爬出来了。
大家说,是你命大,多喧一把事,愣是没咋着。命大造化大。
张农生说,是你发现地被水淹了?
董爱国说,嗯哪。天下大雨,我怕我家地淹了,就到地里看,一瞅都淹了。就回村召唤放水。
任玉全说,爱国,你做的对。快回家洗洗,换身干衣服。
人们回到村子时,天亮起来了。也晴天了。霞光映红了东方一片天。
任玉全说,大家干了一宿活了,今天休息吧。
人们说,咱休了,外请来的技工不休息呀,咱得伺候技工啊,休不得,接着干吧。
说的有理。那就干吧。常言说得好,人逢喜事精神爽。看来,还得加一句,认准一项事业的庄稼人,是要下死力干到底的,不撞南墙不回头。麻花不吃,你就看这劲儿!
二
雨后的天气,凉爽怡人。是赶工程进度的好时机。
大清早,工地就忙个热火朝天。修厂房的,建库房的,修院围墙的,各路人马叫着劲儿干。
砌砖的师傅干的快,伺候师傅的力工当然要忙碌。运砖合水泥的都要忙。村里能干活的人基本上是全来了。
张大发以其领导者姿态倒背双手,站在一砖垛上看人们干活。时而还哟哦人们几句。还得说是领导者,不干活,还可以想训谁就高声大嗓的弄你几句。不服气的人们就说,这村长咋就没人和他竟争呢?
张大发注意到,刘春妞领张大英孟翠琴一些妇女用手推车运砖的妇女们。这些穿着单薄,一身汗水把衣裤粘在身上的女人,高高的胸脯,肥胖的屁股,明明白白的亮在他眼前。他就得意的欣赏这独特的一道美景。
正当张大发美滋滋的享受眼福的时候,在库房工地干活的董爱国那里歇气了。董家母子就来到张大发面前,说是向他要回介绍对象花的据呀。这会说要字据,让我们上那整去?你这是故意刃难人!
张大发认为自己刃上理了。就说,大家伙听听,无凭无据的说我拿了他家钱,这是公开污辱人格!是犯法行为!
董家有理说不明白。气的老妈掉了泪。爱国瞪起眼珠子,要和张大发拼。人们见事儿要整大,就有人上前劝止了。
任玉全严厉批评张大发,不让他再争吵了。其实张大发心里明白自己理亏,再吵下去说不定整出啥事来。借任玉全和众人说劝之机,就说着占理的大话,摆出大人不计小人过的架势,佯佯的走了。
董家母子气得哭了。
赵二妞哭了。她对身边扶她的刘春妞说,我咋就这么多事呀?春妞劝她不用上火,这事要动动脑子,啥事光看表面不行。
董家母子憋了一肚子气。任玉全劝他们别着急,别上火,有的事它没不了。你容村里调查解决。母子俩相信任玉全的话,干活去了。
三
村党支部定的是每个月末召开一次支部大会。现在正是月末,按规定应该开会。有人说现在太忙,就别开了。有人说越忙越应当按时开会。孟老四张农生说,抗日战争,打蒋介石那忙不忙?党的会照样要开。现在再忙也忙不过那时候吧?
说的太对了,没有理由不按时开会。就决定按原规定开会。任玉全准备好了会议内容,就利用晚上在村办公窒召开了支部大会。会议内容二项:一是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讨论消化;二是讨论决定是否吸收刘春妞于小文许新为重点积极分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落实培养责任人。
杨杰把学习材料发给大家,拿出专用记录本。张大发第一个抢先发言了,他再次表示拥护改革开放政策,也赞成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们说这早就讨过了的事。说新的。他就说道现在本村的情况。一说这,他就发牢骚了,说人家外地都整的热火朝天,开宾馆的,办歌舞厅的,搞游戏机的,都赚了大钱。我们哪,七拼八凑的整个工厂,把村里的一点积蓄全扔进去了。又贷款又让群众入股的,整出一大堆饥荒来,这要是搞不成功,我看拿啥还债?出租老娘们还没几个像样的。
他的话激起了众怒。人们听不下去了。纷纷发言,与他据理力争。张农生说,开宾馆,办歌舞厅,搞游戏机,咱具备那条件吗?你这不是瞎想吗?孟老四说,办工厂是全体村民都同意的事,你咋怀疑起这事来了?他的出租老娘们的话最为不能让人容忍,受到普遍遣责。刘春妞要求发言,张大发说她不是党员不能发言。任玉全说,我们吸收她参加会,就允许发言,只是没有表决权。
刘春妞被批准发言了。她说,我们村地少人多,剩佘劳动力多,走农工商并举的路子,是切合我们村实际的。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新时期总任务。强调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略步骤说的更明白,前十年打好基础和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十年进入新的经济振兴。。。。。。
党员们翻看手中的材料,说是这么讲的。想不到一个非党把这精神吃的这么透。
刘春妞说,我们村底子薄,办工厂是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积蓄力量。。。。。。张村长说的项目,我认为不是从我们村的实际出发,那么干,只能是把手插进磨眼里。。。。。。
张大发想不到一个非党群众敢在党员大会上顶撞他身为支委的村长,就有点坐不住橙子。他抢话说,呀哈,说的比唱的好听。自古来农民就是拿锄头铁锹修理地球的人,农民能办工厂还要工人干啥?城市里那么多工厂,一个个代死不活的,仃产倒闭的闹个不消仃,你跟屁股后去搞,还不把老婆孩子赔进去!
这话说的太损众人心了。于是,人们就激动的一个接一个的发言。会议开的异常激烈。任玉全为了不让讨论离题,就借文件里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把讨论引到正题上来。
这,自然又是一番热烈讨论。因为,张大发又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说啥叫政治啥叫党性,穷个叮咣响,三根肠子闲两根半,你还能讲政治讲觉悟啊?现在是不管你干啥,能抓到钱就是好干部。谁腰缠万贯谁就是英雄!
张大发的话自然要引起新的一轮热烈讨论了。看来,这次支部大会不开到天亮,也得弄到鸡叫去了。
</div>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