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心 文 学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拉票,求收推花)
刚好李忠言搬来团凳,李诵便命李淳坐下说话李淳坐下,却见父皇一脸沉重,似有心事,不由得心下一沉李诵抬头看了一眼李忠言,李忠言会意,忙悄悄挥手命宦官宫女退下,自己也弯腰后退了出去出得御书房,立刻把闲杂人等撵得远远的,自己巡视一番,便在院中看守
御书房里,李诵却默默不语李淳到底年轻,忍耐不住,轻声问道:“父皇,可是俱文珍,刘光琦最近闹得太厉害了?”
李诵却不说话李淳明白父皇是怪自己跑题了,忙说道:“儿臣此去凤翔,收获颇多今夏关中大熟,年成极好,且赋税又有减免,百姓甚是欢喜只是往年积累的欠税极多,好年景又怕要还税所以儿臣想恳请父皇,免除百姓的积年欠税”
一听李淳这么说,李诵就来了兴趣,“你且说说看,为何要免?”
李淳说道:“父皇胸怀大志,常言,民为贵,又每每对儿臣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要得民心,就要让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儿臣以为,父皇既然已经减免了今年的赋税,何不进一步,把历年的积欠,不止关中,甚至他地,全部免除呢?”
李诵饶有兴趣地问:“那皇儿可知道百姓历年积欠有多少呢?”
李淳回道:“禀父皇,是五十余万”
李诵补充道:“是五十二万六千八百四十一贯钱、石粮、匹绢、束丝、草今年关中免税,如果积欠也免了,朝廷的开支从何处来呢?”
李淳没想到李诵对账目这么清楚,心下不免有些紧张,不过他知道李诵对他的要求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即使错了也不会怪罪,忙道:
“父皇英明,儿臣只是略知大概大凡财务度支,不过开源节流,自父皇登基以来出宫女三百人于安国寺,又出掖庭教坊女乐六百人于九仙门,又罢免罢翰林医工、相工、占星、射覆、冗食者四十二人,此为节流父皇初时减免商税为十税一,儿臣还不明白,此次去凤翔,路上见来往客商多于往年,方才明白,税是减了,而来往行商却多了故而税率虽减,税收却没有减少,反而会增加朝廷的开支就有了,这是开源父皇经济之才,儿臣愚钝,此番外出才得窥一二”
李诵不由得一阵得意其实他哪有什么经济之才,不过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年代,略知一二罢了不过古人并不重视总结这些经验,让他占了先手
“二十余年太平,国库内库充盈,此即是朝廷周转开支的资本儿臣才识浅薄,所知仅仅如此,请父皇点拨”
李诵道:“皇儿年纪轻轻,能有这般见识,朕甚感宽慰朝中饱学之士甚多,你要事事留心,虚心请教”
李淳忙应了
李诵又问道:“此去凤翔,收成吏治如何?”
李淳道:“今年风调雨顺,百姓都说,是父皇仁德,上苍才感动厚待百姓凤翔各县的收成都过往年如果朝廷再减免他们的欠税,百姓就会感恩戴德了”
李诵见李淳念念不忘减免欠税的事,不由笑道:“朝廷自有制度,此事你也去拟个奏章上来,让宰相们议一议此事王先生正在做,你若要上奏,先去向王先生了解清楚了,不可似是而非”
李淳闻言才知道父皇久有此心,不由得大喜又汇报道:“此去,儿臣巡视各县,众官吏皆尽心尽力,皆道,如此他们的官也好做了另外,也有部分酷吏仍巧立名目,搜刮百姓,被儿臣查处,已报了吏部备案只是儿臣此去仓促,不能一一明察,儿臣以为父皇还需派遣御史分赴各道,巡查此事,如此,才能让父皇、朝廷的恩泽真正为百姓所享,百姓才能心向朝廷”
李诵出身农民,对民生疾苦极为关心见自己选定的继承人也是如此,不由得暗自高兴,心里想:看来以后要多放他出去才好口中似是无意地说道:
“吾儿如此体察民情,实在是万民之福,大唐之福啊朕百年之后,亦可含笑去见各位祖宗了”
李淳闻言不禁大惊,忙伏地道:“父皇春秋鼎盛,虽然染恙,已恢复大半,如何说这些话,让儿臣心惊?父皇励精图治,大唐中兴在望还望父皇振作,不然于国群臣万民,于家母后母妃及诸弟妹将何以为寄?”
李诵喟然一声,却不正面回答,道:“你可去见了张敬则?”
张敬则时任凤翔节度使,才兼将相,有收复河湟之志,麾下大将野诗良辅、郝玭等武勇过人,吐蕃极为畏惧李诵知道张敬则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忠勇,所以令李淳去凤翔督麦张敬则节度凤翔军民,皇长子广陵王至,怎么能不去拜见呢?这样李淳就可以择机与张敬则商谈,坚定他对李诵的支持了李诵后来还给李淳发去密旨,令其便宜行事,如有必要,可从附近粮仓中调集财物劳军,收凤翔诸军之心
李淳见李诵问及此事,心里知道必有大事发生忙回道:“儿臣去凤翔第一天就见到了张大使张大使精神极好,对儿臣执礼甚恭,还托儿臣向父皇问安,道当年泾原乱中于先帝陛下身边效力,往事仍历历在目陛下如有驱驰,必效死力”
李诵呵呵笑道:“朕听说张敬则帐下有大将野诗良辅、郝玭,皇儿可见到”
李淳答道:“二将儿臣只见到了郝玭,野诗良辅前去巡边,没有见到,只是听说有万夫莫当之勇郝玭儿臣见到了,文质彬彬,谁也想不到吐蕃竟会以他止小儿啼哭二将在凤翔军中民间风评极好,堪称国之良将”
李诵又问:“朕命你劳军,为何不见回报?”
李淳道:“父皇令儿臣便宜行事,儿臣斗胆,没有劳军”
“莫非张敬则不可信?”
“父皇,儿臣以为张大使极是忠诚可靠”
“那莫非凤翔大将有问题?”
“凤翔大将别的儿臣不敢妄言,野诗良辅、郝玭都是忠勇有嘉张大使在军中民间威望极高,诸将也不敢有二心”
“哦,那是为何?”
“儿臣以为,凤翔将士是国家将士,劳军当由父皇下旨,儿臣只是不敢僭越而且,如父皇只劳凤翔一军,其他诸镇得知,必然心生不满,所以儿臣擅自做主,请父皇责罚”
李诵原来是为了收拢张敬则及凤翔军心,以为长安外援,才令李淳劳军,听李淳这么一说,才明白自己确实欠考虑他倒没有觉得失了面子,反而很高兴之所以高兴,一是因为李淳不敢僭越,表现了他的忠心,一是因为李淳并不因为要做太子就曲意逢迎他的意思,以国家为重,体现了良好的大局观,也是忠心的另一种形式的体现于是笑道:
“吾儿不愧为第三天子,此事朕有失考虑,若非皇儿,必酿成大错皇儿起来”
第三天子是李淳小时候的笑话李淳幼时,作为皇长孙深受德宗喜爱,一天,德宗抱着他问:“你是谁家的孩子?”李淳奶声奶气地说:“我是第三天子”他的意思,爷爷是皇帝,是天子,父亲是太子,将来的天子,自己是长子长孙,自然也就是第三天子了一席话听得他爹心惊肉跳,他爷爷却开怀大笑从此李淳第三天子的名声就在外了此刻李诵又把这事翻出来说,显然是和德宗当年一样的心情,不过李淳听了,却又惊又喜,不知该如何回答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