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牢记 ) ( 请牢记 ) 说实在话吧,早在李显登上了这秦国的王位之前,就已经想着要去改革,而当初着那匠作大将去发明那活字印刷术,也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只是,因着李显先前在为亲王的时候那名声实在是难听了点,所以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李显只有选择了隐忍。
而如今,借着赫赫战功,李显在打得整个秦国统治阶层一个措手不及之余,自然是要大刀阔斧的去改革,去改变眼前这种无力而软弱的情形。
只有去改革,去变法,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的进步。
而改革,亦或者说是变法,其改革官制无疑是最具有效果的一步。
原大秦朝里满朝文武官卿,拢共算起来,也不会超过三四百人,就这三四百人,维持着这一个国家的运行,其效率可想而知。
当然,并不是说官员越多,这朝庭运转的就越快,而是要掌握好这其中的一个度。
一个国家里的事情,总是要平均分摊给这些在朝的官员的,若官员太少,每个人所分担的事情自然就多了起来,而每个官员的精力和一天办公的时间总共就那么多,其分担的事情多起来,自然就会有事情积压,时间越长,这种积压只会是越多,直到最后,整个国家到处都会出现因为处理不及时而产生的漏洞。
相反,若是官员太多,虽然每个人分担的事情少了,可是,每个官员又会显得无所事事了,官场上就是这样,当官的若是无所事事了,他们内心里想的自然就是怎么往上爬,怎么去勾心斗角去祸害别人,祸害百姓。
若是一个为官者,不想着为民办事,而是想着祸害同朝为官的官员,或者是去祸害百姓,而且整个朝庭里的人,都是以此而乐此不疲,那么这个朝代差不多可以说已经是走向了末路了。
更何况,若是一个朝代官员过多了,这每年光给官员的薪俸就是一个不斐的数字,若是一个物产不很发达的国家,怕是一年到头来,其收入还不够发这些官员的位俸禄呢。
所以,这其中的一个度的掌握,是很关键的。
而三省六部制,经历了我中华上下来。
所以,在底层官员当中,特别是吏部的官员,对于这事儿的牢骚那是最大的,核查全国人口数量,并为其登记造册这事儿,以前可是从来就没有做过的,如今李显这一出确算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了。
只是,李显确并不去管那么多,昭书传了出去,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李显只要在他规定的时间内能得到他想到得到的结果就行了。
四月甲子日,李显再传昭书于天下,定天下三纲人伦五常,废物除人口,田亩税之外的所有苛捐杂税,定税律由原本的五税一而改为十五税一,并定商贾由原来的不用交税而改成百税十五。
这一纸昭书一出,整个大秦国一时间亦是为之震动。
不管是士大夫阶层,还是工商手工业者阶层,亦或者是农民阶层,可以说,整个大秦国一时间都开始沸腾了起来。
士大夫阶层那是土地的最大拥有者,而农民阶层则属于土地租用者,这一条震令一出,所有士大夫阶层和农民阶层自然是大加赞赏的,可是,此时的商贾及一些手工业者们,确对于李显这一条政令,持着绝对的反对意见。
为什么商家要交税,而且还是百税十五,比之农税那是强了整整三倍还多。
要知道从古至今,这整个天下间,任何一个人都认为商贾与手工业者都乃是贱业,因着是贱业,所以才从来都不用收税的。
可是,如今李显这般一来,那算是有建天下之大不讳啊。
商贾之家如何能不抗议。
只是,做为一个飞升而来有着超越这个时代无数知识的李显,自然知道商税与农税的重要。
若要富国,若要强兵,若要争天下,一个国家商业是否发达,这至关重要,因为,商业它关系着钱粮,商业是否发达,关系着这一整个国家人民是否安居乐业,生活是否足食安康,所以,商税的征收,李显是势在必行的。
好在,李显这一次算是歪打正着的,因为缓合了农税以及人头税上的税收,使得各大士大夫阶层者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此次李显再借此东风而强制推行百税十五的商税,自然是得到了大部分士大夫阶层实权者的大力支持。
因为这一部分士大夫阶层们,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地主,而并没有投资于商贾,所以,见着这一份无关他们本身利益的事情,他们自然是乐得去支持一下李显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