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离开之后,林如海半晌都没法静下心来。无弹出广告小说 宝玉是他的弟子,是他妻子的侄儿,他是真的希望宝玉懂事出息;可亲眼看到宝玉懂事到这个地步,他心里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宝玉出门上马,此时离宵禁的时辰只剩下不足一刻的时间了,他纵马狂奔,总算在宵禁前赶回了家。他心情很是沉重,早上带三妹来林府是特特绕了个圈从陶家门前经过的,他不知道妹妹为什么在听他说了陶家的困窘之后还是一定要亲眼看看——她明明已经同意了他的意见却还是坚持要去看一眼。所以他只能带她去看,而她看完的脸色果然不好,却依然对他强笑道“二哥放心,我不会被个破房子吓的改主意的。”
尽管宝玉来过陶家很多次,尽管他知道陶家人真的很好很好,可带着探春透过那那旧砖破瓦垒出的院墙看到里面露出的低矮的一排屋顶,还是让他对自己的妹妹有一种说不出的愧疚感。是的,愧疚,他愧疚自己无能,以他的交际面,贫穷的陶家已经是他能为妹妹找到的最好的归宿了。
回到家自然要先来看看祖母,老太太已经睡下了,宝玉便到床边跟她说话,老人家精神一天不如一天,只跟宝玉说了几句话眼睛就困的睁不开眼了,宝玉心里酸涩,静静的听着祖母的呼吸逐渐变得均匀,显然已经是睡熟了,轻轻走到跟前把老人的手塞进被子,又把被子拉好,放下帐子,这才向丫鬟们打手势让她们照顾好老太太,这才慢慢退了出去。
宝玉出了祖母的房间,便去给父母问安。到了王夫人的卧房,贾政却不在,宝玉心知他准是去了赵姨娘处,也不多问,只认认真真给母亲请了安,便静静坐在母亲身边看她拨着珠子念佛,好阵子王夫人念完了,这才扭头问道“怎么回来这么晚?”
宝玉笑道“我有事儿找老师,一直等他回家来着。”
王夫人点头道“你姑父忙,回家晚些也是常有的事儿,倒是你,什么事儿这么急,非要等到这时候?”
宝玉没有直接回答母亲的问题,倒反问了一句“前儿我来的时候,听您嘱咐金钏姐姐不让她出去乱说什么?我怎么依稀听到又有人给三妹妹提亲了?”
王夫人叹道“倒也不是别人来提亲,是你大伯,胡巴拉的跟你父亲提起来他给你三妹妹寻了个好人家……”
王夫人如今正经把宝玉当成了大人看,并不瞒他什么,直把前因后果细细道来:原来贾赦提起的好人家却是个孙姓的人家,这孙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世交。如今孙家只有一人在京,现袭指挥之职,此人名唤孙绍祖,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娴熟,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资饶富,现在兵部候缺题升。因未有室,贾赦见是世交之孙,且人品家当都相称合,正好能与探春相配,便说与贾政商量。贾政十分不喜,说两家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兼之又是个鳏夫续娶,实在不是女儿的良配。贾赦那个混性子哪里听得进,当场就发了火,声称若是迎春未嫁,这么好的女婿他才舍不得让给了侄女呢。迎春做得继室探春就做不得?孙绍祖还没有拖油瓶呢!直说贾政这是把自己闺女看的比他闺女金贵……(注1)
王夫人说到此处十分无奈“这哪里是继室不继室的事儿啊!你父亲后来跟我说,孙家门风向来最差,最是捧高踩低不过,实在信不过这样的家里能生出什么好孩子来!”
“我这阵子正为你妹妹的婚事犯愁,寻思着你大伯再怎么糊涂,总不至于这点儿道理都不通,保不齐这孙绍祖还真就不错呢?结果我让人一打听,这人确如你大伯所言生的相貌堂堂,也极懂官面上的名堂,前程应是不错的,更别说家产颇丰上无公婆要伺候下无前妻留下的孩子,虽是继室可也跟原配差不了多少了。可有一样,他的原配却不是如你大伯所说病死的,是被这孙绍祖活活打死的!这样蛇蝎心肠的人,就算他家财万贯前程无量,我又怎么能把你妹妹许给他?”
王夫人说着说着便落了泪“我养她这么多年,跟亲生的也差不了多少,怎么能把她往火坑里推呢!我派去的人回来跟我禀告的时候金钏彩云都在,这事儿毕竟是你大伯提出来的,我让人去查出这些来,传出去不好听。况且你妹妹这阵子正因为齐国公家提亲的事儿不自在呢!何必再去招她,这才吩咐她们不许出去乱说”
宝玉听得呆了,他这阵子为妹妹的婚事愁得要命,谁知道家里居然又出来这么一遭!幸好父亲母亲不像大伯那么糊涂,不然三妹妹可真要落到火坑里去了。想到此处更觉得自己琢磨的事情不可再拖,还是赶紧告诉母亲自己的打算为妙。
想到此处宝玉再不犹豫,把今天去求林如海的事儿原原本本都跟王夫人说了,只隐去自己私下问探春意见跟偷偷带她去陶家看的事儿。
王夫人听罢目瞪口呆“你这孩子,怎么,怎么这么莽撞?这种大事你不跟你父亲商量你就敢直接去找你姑父?”
宝玉轻声说“我不是莽撞,我是怕,怕我不赶紧对老师说了的话,我自己都会打退堂鼓!可我真的没本事给三妹妹找更好的人家了。陶家兄弟与我相识就不错了!他自己的娘当日都是正经读过书的闺秀,他哪里看得上不识字的姑娘?他寻思着好歹自己考上举人以后,找媳妇的条件能提高点,偏他刚考上,母亲又病了,哪里有心思去考虑这些事儿,现在乎巴拉一个大馅饼砸在头上,容貌秀丽知书达理据说还琴棋书画全都会一点儿,这样的媳妇儿哪里去找啊?他都晕了,平日里叫宝玉贾兄弟,这会儿发觉他快变成自己舅兄了,送宝玉出门都不知道叫什么好了,陶静一脸的惨不忍睹,矮油哥哥啊,这事儿还没定下来你就这样了,以后娶了媳妇你得傻到什么地步啊。
宝玉从陶家出来,心里还是有些不安,又跑到了林府,这会儿还没到午时,离林如海下班的时间还有两个时辰呢。他一溜烟跑到逸仙居——他是林如海的入室弟子,倒是没人拦他,到了逸仙居随便抓了个小丫头,让她到安和苑把贾三姑娘请出来。
不一会儿探春出来,宝玉看她在姑父家做客脸色反倒不像前两日在家里那么憔悴了,也有些心酸,把探春带到了他在林如海这里学习的时候用的一间小书房里坐下,这才轻声道“我去过陶家了,陶婶子欢喜的很,陶大哥高兴的都找不到北了……”看探春眼睛一亮,又接着说道“姑父答应做媒人了,我跟老爷太太也说过了,他们都同意,想着今天跟祖母商议一下呢。我想着有姑父出面做媒人,祖母再没有不同意的。”
探春向宝玉行了一礼“谢谢宝哥哥,让你为**心了。”说着眼圈儿就红了,黛玉曾说她有个世上最好的哥哥,可在探春眼里,自己的哥哥一点都不比黛玉的哥哥差,宝哥哥才比她大多少呢?他自己都还没议亲呢,如今却为她的亲事四处奔走。
宝玉向来是个心细的,他思忖了一下又小声说“怕是老爷太太就要跟老祖宗提这个事儿了,你又不在家,我想再过来问你就不方便了,这事儿是我提出来的,他们商议的时候也不会避开我,你知道家里现在不宽裕,嫁妆怕是会比二姐姐那会儿俭薄,你对嫁妆什么的可有什么想法?我顺便就帮你提了。”
探春从来就不是那等扭捏的姑娘,略沉吟了下,便道“我也寻思了,咱家现在吃紧的也只是现银,料子古董什么的库里随便扫扫也就够了,还真是委屈不到我,可我想着他家这个情况,这几年又不可能出仕做官,平头百姓的,弄那么多好料子干嘛?我想着到时候到库里找料子的时候,一半儿还是用家里的好料子给我撑门面,剩下的都折成绢布跟高丽布这些东西,给下人做衣裳方便,走动个邻居也不用现买了。古董少要些,那些东西这几年用不上,这个哥哥不用管,我自去求老爷多给我几本书,这些东西才是正经用得上的。至于家具,建园子那年太太就顺便给我打了一套,上好榆木的,做工很不错。只是,只是……”她把话顿住,似乎下面的话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宝玉听她说的有条有理,是下定了决心与陶大哥把清贫日子过好的,一时间又是心安又是心酸,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呆了半晌才轻轻说“这些事儿都好说,到时候挑东西的时候我跟母亲说,只是,委屈你了。三妹妹还有什么话,一并说出来,跟我还有什么说不得呢?”
探春眼圈儿一红,轻声说“陶家哥哥人好,又有功名,若不是哥哥,我可哪里去找这样的人家?宝哥哥千万别多想,我是万没有觉得委屈的。只是有件事儿很麻烦,陶家的院子虽大,可是房子,实在太紧了,哥哥,我不是挑剔他家住的不好,只是咱们家就是再吃紧,面子上的事儿还是会过得去的,陪嫁的丫头怎么也少不了,可怎么住得开呢?我昨儿就愁这个来着。”
宝玉也犯难“这一样确实很麻烦,他家的房子是当年火灾后草草建的,虽院子不小,可里面一共才应该往后错上几位的;可他倒霉也倒霉在这张脸上了!
洪秀全是这一科的探花,自然是按照惯例授了翰林院编修,翰林院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秘书团,而编修自然也是也是皇帝的秘书,所以洪秀全有定期进紫禁城当值的资格。这阵子皇帝十分的宠爱年过三十的周淑妃,而周淑妃有一个十四岁的女儿,唤作昌平公主,这位公主因母亲受宠,所以性子十分的跳脱。前阵子竟扮了小太监偷偷往她父亲办公的地方钻去了!谁知道就碰上洪秀全了,这昌平公主虽贵为公主,可哪里见过几个男人?洪秀全那张脸,那可真不比许阳的颜色差!昌平公主一下子就给迷住了,回去后茶饭不思的整天就惦记这位别人口中的洪大人,最后周淑妃看出不对,找来女儿身边的人一问,哦,女儿这是思春了?哎呀是这一科的探花!再一打听,是扬州洪家的嫡长子,周淑妃一听就满意了,洪家也是地方上的豪门了,洪秀全年少英俊,身为探花前程一定差不了,洪家在朝为官的还真有好几位,他家还是江南巨富,真是不错不错。至于洪秀全已经有妻子的事儿,她一点都不在乎!这跟她们母女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很快就是前妻了。
于是她兴致勃勃的与皇帝提了,说她听说这科的探花十分的英俊,家世也不错,正好配他们的昌平。皇帝对周淑妃如今是言听计从,第二天内阁开会的时候就顺便把洪秀全召过来跟他表达了自己想要他做女婿的意思。
洪秀全怎么可能答应?他跟陈采玉青梅竹马,儿子都生了一个了,他疯了才好好的温柔体贴的结发妻子不要去娶个刁蛮公主呢!于是便很直接的告诉皇帝谢谢他的美意,不过自己已经结婚了。
照理说如今不是公主彪悍的唐朝,这事儿应该到此为止的。可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皇帝就突然发起了疯,直接便道谁家的女儿能比得上我家的女儿?速速休了去。
洪秀全也犯了牛劲,连连叩头:糟糠之妻不下堂,自古都是这个理儿,请圣人三思,我是绝对不会抛弃妻子的。
这时候内阁的几位大臣已经觉出不对了,皇帝的眼神又溃散了,这是他失控的征兆!果然,这位才一定很多,我凌晨一点四十才刚写完,写的累死,实在没时间校稿了,明天在看到更新那肯定是我捉虫!!写的不太顺,大家先凑活看吧,实在没时间改,明天校稿顺便改的通顺些。有空的同学看到错字就帮我指出一下吧
注1:
原著并未说孙绍祖是续娶,不多三十岁续娶的可能性非常大。当然他前妻被他打死这一点绝对是我杜撰的
为了避免有未曾细读红楼或是时间过得太久记不清红楼情节的亲对我这里对贾政王夫人的描写有什么不解或是误会,这里把原著拿出来对比下:
对于贾赦贾政对孙绍祖的态度,以及王夫人对迎春婚事的态度,原著讲的特别清楚。这几段真的非常能体现人物性格
第七十九回,迎春出嫁前的说明:
先看贾赦:“原来贾赦已将迎春许与孙家了。这孙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世交。如今孙家只有一人在京,现袭指挥之职,此人名唤孙绍祖,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娴熟,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资饶富,现在兵部候缺题升。因未有室,贾赦见是世交之孙,且人品家当都相称合,遂青目择为东床娇婿。”
再看贾政“贾政又深恶孙家,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因此倒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也只得罢了。”
所以我写探春婚事这场戏里,贾赦贾政的态度只因迎春,探春身份的不同做了微调,而贾政对孙绍祖的评述并非我杜撰,而是原著所言。故而每每有人说贾政愚蠢糊涂只有大家长作风却不知道爱孩子,我都很替他委屈。于侄女的事儿都这么用心,且真是把人看透了,贾政绝对不是个糊涂人。
——————
——————
第八十回,迎春在夫家受尽凌辱后回来诉苦再离开后邢夫人王夫人的态度差异:
“又在邢夫人处住了两日,就有孙绍祖的人来接去。迎春虽不愿去,无奈惧孙绍祖之恶,只得勉强忍情作辞了。邢夫人本不在意,也不问其夫妻和睦,家务烦难,只面情塞责而已。”
“且说迎春归去之后,邢夫人象没有这事,倒是王夫人抚养了一场,却甚实伤感,在房中自己叹息了一回。只见宝玉走来请安,看见王夫人脸上似有泪痕,也不敢坐,只在旁边站着。”
邢王二夫人为人的差异,此处十分明晰。
————————————————
过多的解释我不想说了,我写文的时候会尽量尊重原著对人物性格的描写的。
————
————
注2:改三进的房子要多少钱,前头黛玉说的价钱与陶家不一样,不是BUG。黛玉是养在深闺的姑娘,这些东西只可能知道个大概其,而且她也不知道陶家有多大,关键是林家对房子的标准肯定跟陶家不一样。
——————————————————
——————————————————
以下是放抽备份:
宝玉离开之后,林如海半晌都没法静下心来。宝玉是他的弟子,是他妻子的侄儿,他是真的希望宝玉懂事出息;可亲眼看到宝玉懂事到这个地步,他心里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宝玉出门上马,此时离宵禁的时辰只剩下不足一刻的时间了,他纵马狂奔,总算在宵禁前赶回了家。他心情很是沉重,早上带三妹来林府是特特绕了个圈从陶家门前经过的,他不知道妹妹为什么在听他说了陶家的困窘之后还是一定要亲眼看看——她明明已经同意了他的意见却还是坚持要去看一眼。所以他只能带她去看,而她看完的脸色果然不好,却依然对他强笑道“二哥放心,我不会被个破房子吓的改主意的。”
尽管宝玉来过陶家很多次,尽管他知道陶家人真的很好很好,可带着探春透过那那旧砖破瓦垒出的院墙看到里面露出的低矮的一排屋顶,还是让他对自己的妹妹有一种说不出的愧疚感。是的,愧疚,他愧疚自己无能,以他的交际面,贫穷的陶家已经是他能为妹妹找到的最好的归宿了。
回到家自然要先来看看祖母,老太太已经睡下了,宝玉便到床边跟她说话,老人家精神一天不如一天,只跟宝玉说了几句话眼睛就困的睁不开眼了,宝玉心里酸涩,静静的听着祖母的呼吸逐渐变得均匀,显然已经是睡熟了,轻轻走到跟前把老人的手塞进被子,又把被子拉好,放下帐子,这才向丫鬟们打手势让她们照顾好老太太,这才慢慢退了出去。
宝玉出了祖母的房间,便去给父母问安。到了王夫人的卧房,贾政却不在,宝玉心知他准是去了赵姨娘处,也不多问,只认认真真给母亲请了安,便静静坐在母亲身边看她拨着珠子念佛,好阵子王夫人念完了,这才扭头问道“怎么回来这么晚?”
宝玉笑道“我有事儿找老师,一直等他回家来着。”
王夫人点头道“你姑父忙,回家晚些也是常有的事儿,倒是你,什么事儿这么急,非要等到这时候?”
宝玉没有直接回答母亲的问题,倒反问了一句“前儿我来的时候,听您嘱咐金钏姐姐不让她出去乱说什么?我怎么依稀听到又有人给三妹妹提亲了?”
王夫人叹道“倒也不是别人来提亲,是你大伯,胡巴拉的跟你父亲提起来他给你三妹妹寻了个好人家……”
王夫人如今正经把宝玉当成了大人看,并不瞒他什么,直把前因后果细细道来:原来贾赦提起的好人家却是个孙姓的人家,这孙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世交。如今孙家只有一人在京,现袭指挥之职,此人名唤孙绍祖,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娴熟,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资饶富,现在兵部候缺题升。因未有室,贾赦见是世交之孙,且人品家当都相称合,正好能与探春相配,便说与贾政商量。贾政十分不喜,说两家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兼之又是个鳏夫续娶,实在不是女儿的良配。贾赦那个混性子哪里听得进,当场就发了火,声称若是迎春未嫁,这么好的女婿他才舍不得让给了侄女呢。迎春做得继室探春就做不得?孙绍祖还没有拖油瓶呢!直说贾政这是把自己闺女看的比他闺女金贵……(注1)
王夫人说到此处十分无奈“这哪里是继室不继室的事儿啊!你父亲后来跟我说,孙家门风向来最差,最是捧高踩低不过,实在信不过这样的家里能生出什么好孩子来!”
“我这阵子正为你妹妹的婚事犯愁,寻思着你大伯再怎么糊涂,总不至于这点儿道理都不通,保不齐这孙绍祖还真就不错呢?结果我让人一打听,这人确如你大伯所言生的相貌堂堂,也极懂官面上的名堂,前程应是不错的,更别说家产颇丰上无公婆要伺候下无前妻留下的孩子,虽是继室可也跟原配差不了多少了。可有一样,他的原配却不是如你大伯所说病死的,是被这孙绍祖活活打死的!这样蛇蝎心肠的人,就算他家财万贯前程无量,我又怎么能把你妹妹许给他?”
王夫人说着说着便落了泪“我养她这么多年,跟亲生的也差不了多少,怎么能把她往火坑里推呢!我派去的人回来跟我禀告的时候金钏彩云都在,这事儿毕竟是你大伯提出来的,我让人去查出这些来,传出去不好听。况且你妹妹这阵子正因为齐国公家提亲的事儿不自在呢!何必再去招她,这才吩咐她们不许出去乱说”
宝玉听得呆了,他这阵子为妹妹的婚事愁得要命,谁知道家里居然又出来这么一遭!幸好父亲母亲不像大伯那么糊涂,不然三妹妹可真要落到火坑里去了。想到此处更觉得自己琢磨的事情不可再拖,还是赶紧告诉母亲自己的打算为妙。
想到此处宝玉再不犹豫,把今天去求林如海的事儿原原本本都跟王夫人说了,只隐去自己私下问探春意见跟偷偷带她去陶家看的事儿。
王夫人听罢目瞪口呆“你这孩子,怎么,怎么这么莽撞?这种大事你不跟你父亲商量你就敢直接去找你姑父?”
宝玉轻声说“我不是莽撞,我是怕,怕我不赶紧对老师说了的话,我自己都会打退堂鼓!可我真的没本事给三妹妹找更好的人家了。陶家兄弟与我相识就不错了!他自己的娘当日都是正经读过书的闺秀,他哪里看得上不识字的姑娘?他寻思着好歹自己考上举人以后,找媳妇的条件能提高点,偏他刚考上,母亲又病了,哪里有心思去考虑这些事儿,现在乎巴拉一个大馅饼砸在头上,容貌秀丽知书达理据说还琴棋书画全都会一点儿,这样的媳妇儿哪里去找啊?他都晕了,平日里叫宝玉贾兄弟,这会儿发觉他快变成自己舅兄了,送宝玉出门都不知道叫什么好了,陶静一脸的惨不忍睹,矮油哥哥啊,这事儿还没定下来你就这样了,以后娶了媳妇你得傻到什么地步啊。
宝玉从陶家出来,心里还是有些不安,又跑到了林府,这会儿还没到午时,离林如海下班的时间还有两个时辰呢。他一溜烟跑到逸仙居——他是林如海的入室弟子,倒是没人拦他,到了逸仙居随便抓了个小丫头,让她到安和苑把贾三姑娘请出来。
不一会儿探春出来,宝玉看她在姑父家做客脸色反倒不像前两日在家里那么憔悴了,也有些心酸,把探春带到了他在林如海这里学习的时候用的一间小书房里坐下,这才轻声道“我去过陶家了,陶婶子欢喜的很,陶大哥高兴的都找不到北了……”看探春眼睛一亮,又接着说道“姑父答应做媒人了,我跟老爷太太也说过了,他们都同意,想着今天跟祖母商议一下呢。我想着有姑父出面做媒人,祖母再没有不同意的。”
探春向宝玉行了一礼“谢谢宝哥哥,让你为**心了。”说着眼圈儿就红了,黛玉曾说她有个世上最好的哥哥,可在探春眼里,自己的哥哥一点都不比黛玉的哥哥差,宝哥哥才比她大多少呢?他自己都还没议亲呢,如今却为她的亲事四处奔走。
宝玉向来是个心细的,他思忖了一下又小声说“怕是老爷太太就要跟老祖宗提这个事儿了,你又不在家,我想再过来问你就不方便了,这事儿是我提出来的,他们商议的时候也不会避开我,你知道家里现在不宽裕,嫁妆怕是会比二姐姐那会儿俭薄,你对嫁妆什么的可有什么想法?我顺便就帮你提了。”
探春从来就不是那等扭捏的姑娘,略沉吟了下,便道“我也寻思了,咱家现在吃紧的也只是现银,料子古董什么的库里随便扫扫也就够了,还真是委屈不到我,可我想着他家这个情况,这几年又不可能出仕做官,平头百姓的,弄那么多好料子干嘛?我想着到时候到库里找料子的时候,一半儿还是用家里的好料子给我撑门面,剩下的都折成绢布跟高丽布这些东西,给下人做衣裳方便,走动个邻居也不用现买了。古董少要些,那些东西这几年用不上,这个哥哥不用管,我自去求老爷多给我几本书,这些东西才是正经用得上的。至于家具,建园子那年太太就顺便给我打了一套,上好榆木的,做工很不错。只是,只是……”她把话顿住,似乎下面的话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宝玉听她说的有条有理,是下定了决心与陶大哥把清贫日子过好的,一时间又是心安又是心酸,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呆了半晌才轻轻说“这些事儿都好说,到时候挑东西的时候我跟母亲说,只是,委屈你了。三妹妹还有什么话,一并说出来,跟我还有什么说不得呢?”
探春眼圈儿一红,轻声说“陶家哥哥人好,又有功名,若不是哥哥,我可哪里去找这样的人家?宝哥哥千万别多想,我是万没有觉得委屈的。只是有件事儿很麻烦,陶家的院子虽大,可是房子,实在太紧了,哥哥,我不是挑剔他家住的不好,只是咱们家就是再吃紧,面子上的事儿还是会过得去的,陪嫁的丫头怎么也少不了,可怎么住得开呢?我昨儿就愁这个来着。”
宝玉也犯难“这一样确实很麻烦,他家的房子是当年火灾后草草建的,虽院子不小,可里面一共才应该往后错上几位的;可他倒霉也倒霉在这张脸上了!
洪秀全是这一科的探花,自然是按照惯例授了翰林院编修,翰林院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秘书团,而编修自然也是也是皇帝的秘书,所以洪秀全有定期进紫禁城当值的资格。这阵子皇帝十分的宠爱年过三十的周淑妃,而周淑妃有一个十四岁的女儿,唤作昌平公主,这位公主因母亲受宠,所以性子十分的跳脱。前阵子竟扮了小太监偷偷往她父亲办公的地方钻去了!谁知道就碰上洪秀全了,这昌平公主虽贵为公主,可哪里见过几个男人?洪秀全那张脸,那可真不比许阳的颜色差!昌平公主一下子就给迷住了,回去后茶饭不思的整天就惦记这位别人口中的洪大人,最后周淑妃看出不对,找来女儿身边的人一问,哦,女儿这是思春了?哎呀是这一科的探花!再一打听,是扬州洪家的嫡长子,周淑妃一听就满意了,洪家也是地方上的豪门了,洪秀全年少英俊,身为探花前程一定差不了,洪家在朝为官的还真有好几位,他家还是江南巨富,真是不错不错。至于洪秀全已经有妻子的事儿,她一点都不在乎!这跟她们母女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很快就是前妻了。
于是她兴致勃勃的与皇帝提了,说她听说这科的探花十分的英俊,家世也不错,正好配他们的昌平。皇帝对周淑妃如今是言听计从,第二天内阁开会的时候就顺便把洪秀全召过来跟他表达了自己想要他做女婿的意思。
洪秀全怎么可能答应?他跟陈采玉青梅竹马,儿子都生了一个了,他疯了才好好的温柔体贴的结发妻子不要去娶个刁蛮公主呢!于是便很直接的告诉皇帝谢谢他的美意,不过自己已经结婚了。
照理说如今不是公主彪悍的唐朝,这事儿应该到此为止的。可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皇帝就突然发起了疯,直接便道谁家的女儿能比得上我家的女儿?速速休了去。
洪秀全也犯了牛劲,连连叩头:糟糠之妻不下堂,自古都是这个理儿,请圣人三思,我是绝对不会抛弃妻子的。
这时候内阁的几位大臣已经觉出不对了,皇帝的眼神又溃散了,这是他失控的征兆!果然,这位才五十四岁就已经老态龙钟的皇帝忽然迸发出无比的精力来,暴跳如雷的大叫岂有此理,你既然不肯抛弃你的妻子,那就让她去死好了,这样子不就成全了你不休妻的君子名声了?说罢竟让内侍立刻带了鸩酒去洪家赐死陈采玉。
洪秀全真的没想到这皇帝会疯狂到这个份上,这完全就不合逻辑啊!洪秀全平日里看着成熟稳重,可其实也不过才二十六岁,才刚刚踏入仕途罢了!这会儿看皇帝真的要赐死他妻子,一下子就眼红了,大喊了一声“倘若我妻因我而亡,我还有何面目活在世上!”说罢就撞了廷柱。
可能是鲜血的颜色与味道刺激到了皇帝,他又恢复了一些神智,不再暴跳如雷,但是也不肯这么饶了洪秀全,定要治他个君前失仪,要打他四十廷杖。真打的话,洪秀全一头没撞死也得被打死。几个阁老怎么会答应,好说歹说算是把皇帝劝住,但还是把洪秀全的翰林编修给撤了,外放到湖北京山做县令。
洪秀全被人抬回家,开始还清醒,下午就烧了起来,医馆的大夫看着十分不可考,陈采玉才到京城,哪里知道什么地方的医生靠谱,只得赶紧派人向林家求助,林如海还没下班,所以孟姨娘赶紧先派人请大夫去了。
黛玉早知道今上昏聩,可她也没想到能昏到这个地步!她十分的难过“做皇帝怎么能这样子呢?难道做皇帝不是为了万民福祉而是为了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么?洪大人这样的正人君子,却落得如此地步。这样下去,大江真的要完了……”她忽然想起前年传来的消息,法兰西的国王被砍掉了脑袋,大江的这位皇帝,怕是比那位路易十六更混账吧?他的脑袋,还能在肩膀上呆多久呢?正想着,黛玉忽然悚然而惊,自己真是疯了,怎么会有这样大逆不道的念头!
黛玉还为洪秀全夫妻担心,准备上门探望陈采玉的功夫,却有邮船带来了扬州的消息,许太太与许阳,下个月就要来京了。
————
————
注1:
原著并未说孙绍祖是续娶,不多三十岁续娶的可能性非常大。当然他前妻被他打死这一点绝对是我杜撰的
另外,为了避免有未曾细读红楼或是时间过得太久记不清红楼情节的亲对我这里对贾政王夫人的描写有什么不解或是误会,这里把原著拿出来对比下:
对于贾赦贾政对孙绍祖的态度,以及王夫人对迎春婚事的态度,原著讲的特别清楚。这几段真的非常能体现人物性格
第七十九回,迎春出嫁前的说明:
先看贾赦:“原来贾赦已将迎春许与孙家了。这孙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世交。如今孙家只有一人在京,现袭指挥之职,此人名唤孙绍祖,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娴熟,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资饶富,现在兵部候缺题升。因未有室,贾赦见是世交之孙,且人品家当都相称合,遂青目择为东床娇婿。”
再看贾政“贾政又深恶孙家,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因此倒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也只得罢了。”
所以我写探春婚事这场戏里,贾赦贾政的态度只因迎春,探春身份的不同做了微调,而贾政对孙绍祖的评述并非我杜撰,而是原著所言。故而每每有人说贾政愚蠢糊涂只有大家长作风却不知道爱孩子,我都甚替他委屈。与一个侄女都这么用心,且真是把人看透了,贾政绝对不是个糊涂人。
——————
——————
第八十回,迎春在夫家受尽凌辱后回来诉苦再离开后邢夫人王夫人的态度差异:
“又在邢夫人处住了两日,就有孙绍祖的人来接去。迎春虽不愿去,无奈惧孙绍祖之恶,只得勉强忍情作辞了。邢夫人本不在意,也不问其夫妻和睦,家务烦难,只面情塞责而已。”
“且说迎春归去之后,邢夫人象没有这事,倒是王夫人抚养了一场,却甚实伤感,在房中自己叹息了一回。只见宝玉走来请安,看见王夫人脸上似有泪痕,也不敢坐,只在旁边站着。”
邢王二夫人为人的差异,此处十分明晰。
过多的解释我不想说了,我写文的时候会尽量尊重原著对人物性格的描写的。
注2:改三进的房子要多少钱,前头黛玉说的价钱与陶家不一样,不是BUG。黛玉是养在深闺的姑娘,这些东西只可能知道个大概其,而且她也不知道陶家有多大,关键是林家对房子的标准肯定跟陶家不一样。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