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开 心 文 学 战火来临情如火
“孩子们!咱快动手搬到西下屋住,把这四间房腾出来!”关大妈一回到家,便与三个孩子说。
女儿关尚香一听觉得奇怪,便问:“妈咱那西下屋装满了破破烂烂,又黑又窄,怎么住人?放着上房不住搬哪里干啥?”
“哎!你没看到解放军来关屯,各家各户都住满了军队,有的还睡在大道上,屋檐下。人家出生入死为咱打仗,咱能住在上房,空着西下屋装破烂?干脆咱娘几个住下屋,把上房腾出来让解放军住。”妈妈解释说。
三个孩子一听,欢天喜地的跟妈妈搬家,让解放军住进了上房。
很快三个孩子和解放军混熟了,放学便往上屋跑,听战士们讲战斗故事。战士们见关大妈母子四人如此热情,又看到“光荣军属”和“革命家庭”的匾牌,都抢着帮着挑水、劈柴、扫院子,喂猪、喂鸡、掏茅房,什么脏活累活都干,像一家人似的。
早春三月底正是春耕大忙季节,学校放了农忙假,三个孩子都在家帮妈妈干活。
这天妈妈正张罗着雇牛耕地,可是关屯家家都用牛马,她也不好意思张嘴。
“尚香——你回来!”妈妈大声喊着女儿,又冲上房说:“我去你舅舅家找付犁杖好趟地。你们仨回来吧!”
“哎——”女儿清脆地答应着跑了回来。见瓜子儿脸、清秀面容,两条长辫子垂在身后,细高而匀称身材的女儿尚香蹦蹦跳跳地跑到妈妈跟前,已经比自己高出半头,脸上的酒窝散发出青春的笑意。
“妈!干啥呀?”尚香笑着问妈妈。
妈妈看着自己女儿的样子,心中突然多了一层阴云,好像才发现女儿这么大了一样,没好气地说:“你也不小了,该懂事儿了。以后不准你到上屋去!帮我做针线,不能跟两个弟弟一样,疯疯癫癫满山乱跑!”妈妈声音不高但很严厉,丝毫没有反驳的余地。
“妈!怎么啦?有事你就说嘛!”女儿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妈妈这样对自己。脸红到耳根,委屈地含泪低声说。
两个弟弟和几个战士也来到面前,见状谁也没说话。一个叫闵洪江的高个小战士,偷看尚香的窘样,向她做个鬼脸,被尚香剜了他一眼,脸更红了。这不知不觉的小动作,被妈妈看在眼里,但她没有说什么,心里又多了层忧虑。
“大妈,有什么事儿跟我说。”赵营长从屋里出来了。他就是来关屯路上和关大妈母子说话的军官。
关大妈说:“我和尚香一块去她舅舅家借付犁杖,回来好趟地。”她本是想让尚文去,却突然改了主意。
“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不用去了,地我们包了。”赵营长说着喊道:“一连集合!”
“唰唰”一阵脚步声,一连战士已整齐地排队站在院子中。
“同志们!关大妈家无耕牛,又急需耕地,你们一连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赵营长站在队前大声问。
“能!”战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这耕地任务就交给你们了,开始行动吧!”又对大娘说:“请您让孩子们领战士下地吧!”
“可这没有牛没有马,也没有犁杖,怎么耕地呀?”
“没关系大妈!我们人多,人拉犁像玩一样,很快就能完成。”连长说。又对战士们,“各排到各家借犁杖,然后就出发!”
山坡地、道南地、东洼地,三块地同时开犁。营部的人也参加了,战士们喊着号子,唱着歌儿,干得热火朝天。尚权领人在东洼,见战士们干得有趣,也和战士一起拉犁;尚文跟战士们到山坡地,这是沙土地,耕起来不费力,战士们小跑似的拉犁,累得赵营长直嚷嚷:“慢点,保证质量!”;大妈和尚香给战士们送水,来到道南地,见战士们脸上淌汗,使劲地拉犁,心疼地说啊;“我说孩子们!悠着点劲儿,快歇点水吧。”
尚香见闵洪江等人汗流满面顾不得擦,连忙递上凉开水给一个战士,又亲自给闵洪江擦汗……
没用半天,三块地全耕完,一连向关大妈报捷,乐得关大妈合不拢嘴,连夸解放军好。中午,大妈煮了鸡蛋,和三个孩子分别送给拉犁的战士每人两个。当闵洪江接过尚香递给他的鸡蛋时,不但觉得鸡蛋是热乎乎的,连心里、脸上也热乎乎的。
下午,营长又派二连点种种地。
二连人出去借怀钯、点葫芦,可是去好久也没借到。住在各家的解放军,都开始帮农民春耕了,农具就紧张了。
当其他营的战士了解到是“革命之家”的关大妈种地无农具,特意匀出来给他们先用,这才有了农具,准备下地了。
营长发话了:“这点种种地可是技术活,不像拉犁有力气就行,必须有经验,才能把种子点均匀,连长你得找几个有经验的。”
“好!”二连长对全连战士说:“谁在家是点种老手?不论是几排的都到前面来!”
尽管大多数战士是农民出身,但年轻的占大多数,点籽儿的活没干过。听连长一问,只有。多么想行家的点评!多么想知道我的故事会有怎样的效应?会不会对人生有些微的启迪!来吧,来评头品足吧!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