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学联主席》第十二章 靠山吃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对竹筷、竹签和竹沙发的需求越来越大了。 老家这个川南小县,盛产楠竹,自然成为竹制品的生产基地。村里的外出打工潮还没形成,只有极个别的人外出打工,正是发展乡镇企业的大好时机。刘大河家也加入到村里家家制作竹制品的大潮中来。

农村联产承包时,刘大河家分得一块楠竹林,可惜长得不怎么样,可用之材被砍光后,邓先红只有上山去另外一个村买竹子了。刘大河周末在家的时候,邓先红上山买竹后,他就负责将楠竹锯成一截一截的,头尾部分节巴多,锯了做竹沙发,中间部位锯了做筷子。将竹筒归拢一起,拿砍刀削成筷子或则竹沙发条,再拿简陋的筷子刀削成上方下圆的筷子,或是拿弯刀将竹沙发条加工美观点,串上尼龙绳。筷子60双为一把,一把售价逐步从6毛钱卖到1元钱,竹沙发一张则要贵些。

一位小学同学刘洪金的父亲头脑灵活,开起了竹器厂,每天派人去各家收购,再作进一步的加工,再印上花纹什么的,满卡车地朝大城市拉去卖。90年代初,真是个创业的好时机啊。村民们家庭似的生产,仅够赚点辛苦钱,换作读书的学费生活费的;刘洪金的父亲当过兵,见过世面,有头脑、有魄力,引入机械化生产模式,赚得脸都笑开了花,家里率先修起了3层小楼房,彩电、洗衣机、冰箱什么的装配齐全,煞是让人羡慕。他父亲排行老三,被人戏称“坐山雕”,真名反倒是没几个记得了。

刘洪金骑着新摩托来到刘大河家,邀请刘大河去他家玩。刘大河亲眼看到他家高朋满座,饭桌上各类肉食和啤酒瓶子堆积如山。“坐山雕”高声大气地说话,吆喝着灌那几个乡里的干部喝酒,包括那个成天挂个手铐在腰带上,神气活现地出没于大小路上的治安员,人称“黄公安”的,也服服帖帖地端碗便喝。刘洪金悄悄地告诉刘大河说,“黄公安”是他父亲的战友,在战场上被他父亲从死亡线上拉下来的,别看平时怪吓人的,对他父亲却非常尊重;桌上还有几个,如今都是乡镇长或是副局长什么的,都是他父亲那个“英雄连”的。就他父亲嗓门大、脾气大、喝点酒就骂人,混了个光荣复员,人家确是提干后才转业的。尽管如此,战友情谊长,大家知根知底,倒也交往愉快。

刘大河和刘洪金坐在末位,也不想看他们胡吃海喝,几下吃完就想下桌。“坐山雕”拉住刘大河不让走,要让他喝两口,一群醉汉也在瞎起哄。刘大河怎敢喝酒?忙不迭地推辞。刘洪金的妈妈忙过来帮大河,在“坐山雕”耳朵边说了几句。

“坐山雕”忙坐正了说,“哦,好孩子,你就是那个娃儿啊,好!好!好!是我叫洪金请你来耍的,以后你多帮帮你那兄弟。好好读书,才有前途。你看他们,当他妈个破官儿,那是战场上玩命换来的,算是走运。死了的,还不是死球了!看到那些战友留下孤儿寡母的,我们心里也难受”。

“喝!”一帮战友听着心酸,纷纷叫嚣起来。

“这杯,为王班长!”

“这杯,为李二娃!”

“干!”

“甩了!”

乒乒乓乓的,新一轮酒战又开始了。刘大河很吃惊地看到,有个副乡长左手一直垂在桌子下面,袖管随风飘动。

“玩命换来的。”刘大河深刻地懂了“坐山雕”的话。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