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同志论。
在曼哈顿的出租屋里,孔布吃完了外卖,大睡了一觉,等到天快黑下来的时候才起床。
离开出租屋,孔布这次的任务是找到约书亚的舅舅奈德,并从其身体上获取能够提取DNA的细胞。
约书亚舅舅的家具体在哪里,孔布还不清楚。不过,从原剧情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约书亚的舅舅会经常xìng地去约书亚家里串门。因此,孔布决定把自己这次出行的第一站定为了约书亚家。
一个小时后,孔布已经来到了约书亚居住的小区外。
即便来到了约书亚居住的小区外,但孔布还不清楚约书亚的舅舅奈德是否就在约书亚家里。即便约书亚的舅舅在约书亚家里,但他什么时候出来,也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孔布在约书亚居住的小区外徘徊了一阵子,终于想到了一个能够确定奈德是否就在这里的办法,他鼓起勇气走向了小区的门卫室。
小区门卫是一个?”孔布问。
“露西。”
“找活吗?”
“嗯!”
“多钱?”
“200美元!”
“我给你,就可以看出其实该电影编剧倾向于xìng恶论。因为约书亚其实还是《圣经》中的人物,他带领以sè列人通过武力手段寻求zì yóu、征服敌人,并建立起符合自身利益的新秩序。
约书亚主义甚至成为了一个专用名词,广义上就是指以牺牲他人、他国的利益,来换取符合自身、自国需求的利益。说白了,就是自私自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有人会觉得,约书亚的名字跟圣经人物名字重合,是一种巧合。但从电影中可以得知,实际上不是的,是编剧刻意为之。从两点可以证明:第一点,约书亚的nǎinǎi支持约书亚皈依基督教,但约书亚的犹太人妈妈却坚决反对!并且,这点还很讽刺,因为耶稣是犹太人,但犹太人不仅不信奉耶稣,还说耶稣是一头肥胖的猪。反而是其他民族的人对耶稣很是信仰。第二点,约书亚在剧中读《圣经》的时候,刻意地读了《圣经·约书亚章》,电影拍摄的时候还给了约书亚章节中几个涉及“战斗”、“毁灭”、“重建”之类词语的特写镜头,由此可知,编剧与导演在这里是独具匠心的。
没错,“战斗”、“毁灭”、“重建”这三个词就可以说明一切。
约书亚之所以把自己的父母赶跑,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父母并不是真的爱自己,而是出于一种人类家庭社交xìng的需求。对于这点,很多人应该都仔细思考过。另外,父母的独*裁又让约书亚很不满,比如约书亚想弹琴,但他父亲非得让他打球。约书亚想信奉基督,但却被父母强力阻止。父母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这样的事情,几乎在所有人身上都发生过。
因此,约书亚就是你,约书亚就是我,约书亚就是所有人!
但约书亚又仅仅只是约书亚!因为,他有仇必报、六亲不认!
大部分人经过后天的教育之类,总之经过各种因素之后,总会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善良”人,抑或更准确地说是“良民”。因此,他们就算是被欺负了,也总是懒得反抗。当然,被亲人欺负后,那么一般人更会选择忍让了。
很多时候,隐忍也是一种美德。
但约书亚不同,他的邪恶一直存在,没有被任何外来事物消磨掉。
所以,他要复仇!
所以,他要建立起新秩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