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广西土司之飞凤朝阳》第二十六章道场开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新来的师公们准备就绪已经是晚上十点,比原定八点整开始的道场整整晚了两个小时。

首先开始的仪式是“洁身更衣”。穿戴好整齐的布满黑sè、黄sè和红sè三角形壮族特sè道公服的八位道公们隆重闪亮依次出场了。从这个程序开始大家的注意的焦点又回到道坛。壮族认为,这是亡灵准备上天堂去见祖宗的神圣的过程的开始,先洁身更衣才显得出对祖先的尊重。“洁身更衣”一般是为刚去世的亡灵所做。虽说现在是给已去世多年的亡灵超度,但他们还没到天堂,所以这一项绝不能少。

在给亡灵洁身更衣前,下午道公们已经将佛像挂在道场内,从此刻开始,应‘大道公’之邀请,佛主就开始把持整个超度活动。佛像挂在道案后方,从左至右依次为玉堂教主体替父亲抄写了几十部经书呢,加起来厚厚一大摞,所以她的字才写得那么好看。1926年后闹农民运动,农会跑到家里查抄了很多经书,拿去烧掉,最后你外婆父亲,道公王廖仕珠只保留得一套完整的经书,所以后来外婆要帮他重新抄写,好玩的是,你外公和你外婆谈恋爱后,献殷勤,也很认真地帮着抄了很多经书。”

叙源印象中外婆的毛笔字写得工整严谨而不失娟秀,特别纳闷没有上过公立学校的外婆怎么能写得那么好的字,相比之下,自己这个博士的字可是写得差多了,自惭形秽,儿子秋秋长大会否连字都不会写了呢?

“哦,这两天我要抽时间去外婆老家那边说不定还能看到外公的真迹啊,嗯,不错的收获!”

凤邺说:“每卷经书都对照着丧葬仪式每个相应的过程。其实在做道场的时候,道公是不会唱完全部经书的,否则两天两夜的时间做不完一个道场,不过有几卷经书是每场都要唱颂的,其他的可以适当增减。”

道公们做完‘洁身更衣’后进入当晚的第二道程序‘请甘露水’。师公和道公十二人全部出动,沿着兴宁街往南一路敲锣打鼓,来到涓寨护城河,锣鼓声停止,开始做请甘露水的法事。

他们首先在小河边用一张芭蕉叶铺在地上,往上面摆放猪肉、米饭、几杯酒、一杯盐巴,然后‘大道公’先按照唱本《请水》领念唱经书,一边敲铃铛,并不断地烧纸钱。

叙源影影约约听到他们是用桂柳话在念唱,好像是让五海龙王,即东海青帝、南海赤帝、西海白帝、北海黑帝,中海黄帝听到铃声,知道有人宴请它们,送钱财给他们,让他们接受师傅们的“贿赂”,如此一来,师傅们才好要求他们下凡来协助做发事。

叙源对姣茉说:“原来神仙们也爱钱啊。”

念唱完《请水》,一个师傅拿一个装有两根灯芯的瓶子分五次往瓶子里装水。

凤邺说:“瓶子里的灯芯表示灯笼,据说这样龙王听到铃声,看见灯光了,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找吃的,每装一次水就丢一枚面值5角的硬币进护城河,表示这甘露水是向五海龙王买来的。”

所谓甘露水是指五龙水之一种,而五龙水分别指清静水、天河水、月中丹桂水、甘露水、龙王水,从小河里舀出半小桶的泉水即甘露水。

其中一个师傅右手持一根柚子枝,伸进水桶去蘸“甘露水”,奇怪的是柳树枝上就是挂不住水珠,往外甩,一滴水珠都没有。

特炳见状,赶紧上前把水桶里的水全部泼到旁边菜地里,扭头叫“阿榕,阿榕,过来,快点。”

两人从随身的白布包中取出经书诵读,旁边徒弟举着蜡烛借光,摇铃,好一阵子后,再打苻茭,直至两块苻茭皆俯或皆仰,再试着用柳枝蘸水,这次终于成功了,才算真正请到“甘露水”。

特炳和阿榕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请到甘露水后,师傅们便烧冥币,这表示给五海龙王一些钱财作为过路费,好让它们搭车回去。烧好纸钱,师傅们就停止念唱经书,一路敲锣打鼓并带“甘露水”回去。

师傅们带甘露水回到道场,由道公单独用甘露水洒道场,消除道场的秽气,为接下来的法事做好准备。

首先,道公先用一张芭蕉叶铺在地上,上面摆放有猪肉、米饭、几杯酒、一杯盐巴等祭祀用品,为下面“贿赂”神做准备。其次,师公与道公再次念经请神,其中,师公请三元祖师即上元、中元、下元三个大神,道公则请太清、玉清、上清三个大神下凡降坛。

一圈逛下来,叙源还是懵里懵懂,广西的‘师公’和‘道公’有什么区别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