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风云录之傻蛋传奇》第三拾一章 饿殍百里下策35第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节需要,一切少数民族皆用汉语。实际我也不懂别的少数民族语言)

大奎策马缓缓进入大寨,寨中一处广场正中燃着熊熊火堆。寨民数千人围在四周,如此灾年里竟有人在哪里载歌载舞。

这些人瞧衣饰非是汉人,皆是黑巾裹头,男子身着白衣外罩黑sè比甲,女子一身黑衣布裙。这些人看样子是在举行什么盛大的仪式。大奎策马走到近前才看清,那熊熊的火堆里竟是焚烧的人之尸骨。

一个巫师模样的人身穿花袍脸上涂满白粉,一手持鼓一手拍击,围着火堆又跳又叫。周围的人不时呐喊应和着,火堆旁尚有几十具男女尸体,此时正有两名汉子不时的抬了尸体扔进火堆。

大奎心想这原来是举行葬礼,却不知这些人都是什么族。火堆里的尸体想必都是得瘟疫而死的。大奎本想找这寨中的长者问清原由,但此时此刻却不适宜,无奈之下只好下马站在原地等在那里。

又过了大约半个时辰,眼看天都要黑了,好歹等到仪式结束。大奎正准备找寨中长老族长了解此地灾情,突然想到自己是当朝二品大员需注意身份仪表。当下连忙整整衣冠,等着人群散去。

谁料当这数千寨民见到大奎站在那里,不知谁喊了一嗓子:“是汉人的官,打死他。”这一句话犹如干草堆里的星星之火,瞬间点燃众人愤怒。所有青壮皆跑着去寻了农具棍棒,一时找不到家伙的就随手捡了地上石头向着大奎蜂拥而来。

大奎虽惊却也不怕,闪身躲过投来的几块石头,随即气运丹田爆喝一声:“我是来送粮的。”大奎这一句话声若惊雷一般,寨民顿时被震住,齐齐顿足不前。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分开众人来到近前,上下打量了大奎问道:“你是何人?到此作甚?”大奎一喜,拱手道:“在下江南通政使张大奎,闻之顺元受灾前来视察民情。”老者身边一名汉子喝问道:“你不是说来送粮的吗?你的粮在哪里?”

大奎正sè道:“我自然是来送粮的,不过先要查实灾情。”老者闻言道:“你孤身一人前来,我们也不便相欺,请寨中客室说话。”说罢当先转身行去。围在身周的寨民纷纷让路,看样子这老者在寨中声望极高。

大奎牵着两匹马紧跟其后来到一处竹楼前,老者伸手做请:“请跟老夫上楼一叙。”当先沿着竹杆搭成的楼梯上了竹楼。大奎也不推辞,将马匹拴在楼下紧跟其后步上竹楼。

进了屋子,两人分宾主落座。大奎环目四望见室内陈设甚是简单,一张木桌两张竹椅,竹墙上挂着一张兽皮一套弓箭别无他物。

老者持了桌上陶罐倒了两杯清水道:“山寨僻陋无以待客,清水一盏望勿见怪。”老者单手递茶,大奎连忙起身双手接过:“多谢老丈。”等大奎再次坐下,老者当先开口问道:“不知大人此来要如何送粮啊?”大奎忙道:“不敢欺瞒老丈,本官此来是视察民情,一旦查实灾情即刻命顺元城开仓放粮。”

老者扶髯笑道:“但不知老夫可信你几分?”大奎掏出腰牌双手递上道:“这是本官的信物,老丈请过目。”老者接过腰牌看了几眼又递还给大奎问道:“大人想知道些什么?”大奎道:“本官想知道,顺元以西为何有军兵把守?如此灾年顺元城的城主为何不接济灾民?”

老者双目看着大奎,目光如炬便如yù将大奎看穿一般道:“大人从顺元而来,难道不知?”大奎摇摇头道:“本官非是从顺元而来,我是从隆平而来。”老者惊异问道:“隆平距离此地遥遥二千余里,大人怎知顺元灾情?”

大奎坦诚道:“几月前本官来过顺元城,是从一位老者处得知灾情。但本官所见甚微,此次前来便是为了将此事查实。”老者看着大奎问道:“大人从顺元一路行来,可见了灾情?”

大奎点头道:“饥民易子而食惨不忍睹。”老者扶髯叹了口气道:“岂止惨不忍睹。”大奎忙问何故,老者续道:“顺元府城周边百里之内已无人烟,百里以外饥民十余万。”大奎不解问道:“听闻顺元府尹孟大人是个好官,却何故见百姓受灾视之不见?”

老者叹道:“孟大人已被罢免,如今的府尹却姓梁。此人贪财如命心肠狠毒,只因受灾的民众皆非汉人,这梁大人竟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为由对百姓百般压榨。汉人买粮一贯啊,田风你先帮本官收着。”说着将请柬递于田风,田风起身双手接了请柬放在怀中。

衙役再次拱手施礼道:“如此小人告退。”说着躬身后退三步转身出门而去。

大奎笑道:“好快的消息啊,我没去找他,他却来找我。”田风低声道:“大人请慎言,且防隔墙有耳。”大奎点点头道:“明rì且去拜会一下这位梁大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