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超级金钱帝国》第十九章 盐市机米厂(求收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十收藏了,今天能到一百吗?)

大清早,张爱国带着软磨硬泡非要跟着的张伟出门了,今天要去盐市进米了。

原本张爱国想独自一人出门的,甚至他都想到自己儿子的德行,早上五点多就偷偷的爬了起来,结果还是没能躲过张伟,就在他起床的一瞬间,张伟神奇的醒了。

“爸,我也要去。”张伟说。

张爱国和程琳纷纷不同意,盐市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一路舟车劳顿,就算成年人坐这么长时间的车都不好受,更别说五岁的娃娃了。

“儿子啊,你陪妈在家,妈给你红烧肉。”程琳哄着儿子。

区区一顿红烧肉就想收卖我了?张伟才不肯答应,不管张爱国和程琳怎么说,他就是不松口,被逼无奈的张爱国只能郁闷的带着拖油瓶出发了。

程琳没有跟过去,一是车费不便宜,二是不需要那么多人,最关键的是,仓库那边还需要打扫,待会她就会和陆芸一起去机械厂。

张建国和其他老乡没有跟过去,他们还有余粮要做生意,只是每人拿出了一万块钱交给了张爱国和卫水林兄弟,这点他们绝对放心,张爱国和卫水林兄弟不会做对不起他们的事情。

张伟家把老底都拿出来了,去除了交仓库租金的差不多两千块,家里还有一万一二千块,留了一两千备用,剩下的一万块全部拿了出来。

来魔都这么久,第一个月赚了六千多块,接下来半个月又赚了四五千样子,这还是有段时间生意低迷,否则赚的更多了。

只是短短一个半月样子,张伟家就已经变成了万元户,只是唯一的遗憾是,外面还欠着两万块外债,这个万元户虚的可怜。

张爱国、卫水林、卫海林以及张伟风风火火来到了盐市,这一路花了六七个小时,一下车众人就找了个餐馆填饱肚子。

“哥,我们进了米怎么运回去?”卫海林还是有点不安。

张伟知道卫海林的性格,什么事都要犹豫下,正是因为这种性格,尽管后世里卫水林一再帮衬,卫海林也只勉强算的上有钱。

张爱国饿坏了,虽然他的情商比卫水林只好上那么一点,但智商高了绝对不止一筹,至少他知道什么样的事不用担心。

“你不要愁呢。”卫水林一边吃饭一边抽烟:“倪东在机米厂当领导,肯定知道怎么联系货船。”倪东是卫水林在盐市机米厂的老同学。

吃了饭,一众人叫了辆车,又经过一小时跋山涉水总算来到了机米厂。

张伟下车后呕吐不止,盐市虽然也是地级市,可道路真不怎么样,再加上机米厂在城乡之间,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张伟光荣的晕车了。

“让你不要跟过来。”张爱国嘴里这样说,心里还是怪心疼的,毕竟自己儿子,又是喂张伟水,又是轻轻拍后背。

卫水林前去门房交涉后,很快就回过来带着众人一起走了进去,他同学倪东正从里面匆匆走出来。

“你小子。”倪东看见卫水林兴奋的跑上来轻敲一拳:“昨天打电话我,今天这么快就到了。”

卫水林看见老同学也很开心,介绍了下张爱国和张伟后,就勾肩搭背聊了起来,卫海林不用介绍,倪东上学的时候经常去卫水林家玩,早就熟悉了。

“小东,我昨天跟你说的事怎么样了?”卫水林和倪东关系很铁,基本上没什么不能说的。

因为用的家乡话,两人声音倒也让张伟听得见,又不用担心机米厂的人听了去。

“我和厂长说了这件事,他本来是不同意赊账的,不过我按照你教的说,说你们可以签合同,至少半个月进一百吨米,他这才松口了。等会你们自己和他谈,我会在一旁敲敲边的。”倪东的语速很快。

来到厂长办公室后,厂长热烈的欢迎了张伟一众人,准备亲自给众人倒茶,惹的倪东急忙抢过来。

“这小倪,机灵啊。”厂长笑着说道:“我听小倪说过你们的来意了,不过我还是想听听你们自己说。”

张伟知道眼前这个老头并不好对付,从眼中不时闪过的精光就知道了,现在就看卫水林怎么说了。

“厂长。”卫水林语气平和:“我们想和贵厂签订一份长期有效的合同,每个月至少购买两百吨的大米。”

厂长一边散烟一边点头,发到张爱国的时候,张爱国摇手示意不会抽烟,厂长也没有勉强。

“只是我们资金暂时有点短缺,可能不能一下子付全款。”卫水林感谢了厂长的烟接着说道:“但我们会先付百分之三十的款,然后等到下次提货的时候交割尾款。”

厂长没有急着回答,他抽着烟,似乎在考虑着什么。

张伟也知道事关重大,卫水林这次的目标是带走一百吨的米,不知道盐市的批发价是多少,但是按照娄江6毛的话,就是十二万的巨额款项,即便对于盐市国有机米厂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你说你们资金短缺,那我凭什么相信你们呢?”厂长直视卫水林。

卫水林心中早就有了对策,这些都是来之前就商量好的:“我和倪东是同学,他也认识我们家住哪,如果我不能按照合同里所说的完成款项交割,你完全可以报警,相信天大地大也大不过政府的天罗地网吧。”

倪东帮腔:“是啊,厂长,小卫这人我和他一起长大的,人品可以拍着胸部承诺的。”

厂长没有急着说话,盯着卫水林看了好久,脸上渐渐出现了笑容:“好,这点我可以放心了。”

张伟总算松了一口气,他就怕这厂长不敢做他们的生意,来之前卫水林也考虑过这种情况,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就准备先购买八万块的米。

“不过~”厂长拉长的音让众人心再次绷紧:“一个月两百吨,对于我来说,还是显得少了点。”

众人一怔,一个月两百吨可能不能满足七八家人出售的速度,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这定的是最低进货量,毕竟这么大的生意是要签合同的,如果定太多卖不出去,违约金也是笔不小的数目。

张伟心里思索着,其实他也有点办法,不过现在卫水林主导着,就先听听怎么说吧。

卫水林沉吟了片刻:“不瞒你说,暂时我们最多只能吃下三百吨每月,但我可以保证的是,不用多久,我们会从你这拿的越来越多。”

厂长微笑着点点头:“既然你们和小倪相交莫逆,我也不为难你们了,三百吨就三百吨吧。”

看到厂长松口了,张伟他们都放下心来,现在要谈的是米的价格了。

“厂长,你们这米的价格多少?”张爱国在卫水林的示意下开口了。

“我们这边有三种大米,阳县米一块,盐市米一块一,香梗米一块二,糯米我们产量不多,如果你们要的话也有,两块。”厂长说的是每公斤的价格,正式谈起来都谈的公斤。

这么便宜?张伟心跳加快,这比娄江米坊还便宜,简直有些难以置信。

后世里为什么有人网上说五毛一斤米,而且他们以为是市场价。其实不是的,五毛一斤的米是大的机米厂出货的价格,从1979年国家开始实施价格双轨制,到1985年取消百分之二十的封顶,计划经济市场迅速的朝着市场经济前进。

这也造成了市场的混乱,有人低买高卖,浑水摸鱼发了财。

什么是价格双轨制呢?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

实际上,大米的市场调节价远远超出了国家定价,娄江米坊是私人企业,价格肯定要比国有的盐市机米厂来的贵一点。

张伟非常清楚,零售的米价之所以会高出这么多,是因为经过层层剥削。大的供货商要赚钱,供货的时候提高一毛,小的供应商拿了货再提高点,零售商再提高一毛,就造成了市面上大米八毛以上的价格。

张爱国三人心中狂喜,他们也没想到价格居然这么低廉,双方都没有什么异议,很快签订了一份三年期合同,当然,厂长也知道现在处于通货膨胀阶段,在合同里标注的出货价格,是按照实时国家制定的价格。

签订合同后,厂长还很客气的帮他们联系了货船,作为盐市的地头蛇,厂长的门路还是很广的。

张伟心里明白,厂长之所以主动帮自己家联系货船,是因为厂长从中有好处拿的。

就像刚才,卫水林已经把早准备好的红包偷偷塞给了厂长,不多也不少,一千块,抵得上魔都人均两个月的工资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也是笔不小的钱了,厂长满意不已。

至于倪东这边卫水林不好出面塞红包,毕竟是老同学,可人家帮了这么大的忙,总不能什么都不表示吧,于是张爱国趁着没人注意,把五百块红包塞到了倪东袋里,倪东满面红光。

“水林啊,你们别急着回去,我们好好聚聚。”倪东客气了一番,他也知道不可能,毕竟船都联系好了。

卫水林婉拒了一番,并且保证下次提前过来,到时好好陪倪东玩,张伟四个人这才坐着货船回航。

张伟看着货船上堆着的密密麻麻的米袋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这次拿了一百五十吨的大米,剩下的一百五十吨半个月后再来,而首款只交了六万样子,这完全是在用别人的钱赚钱啊!

扬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