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布衣王》【第三十一章】:狱中劝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些人都是会坚持着自己的坚持,即使用生命作为代价,他们也不会皱一下眉头。坚持的人不一定非是大家所希望的那般,成为最后的赢家。赢家是有的,要不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的教科书宣传坚持到底才能够胜利,来鼓舞世人坚持不懈。可是真的如此吗?并不尽然。只是那些在坚持中失败的人并不值得歌颂罢了!

劝说刘三吴,按照此人的性情,估计他就是死也会是那种高昂的昂首挺胸,还得大呼:臣忠心为国,死而无憾。

不是他错了,也并不是他死的不值。

刘三吴没错,一点错都没有;他死的值,很值,因为他的死才真的让南北争斗停息。这就是一个人存在的价值。

走到大牢门口的陈慕白深深的吐了口气。心中没有丝毫把握,什么人难以对付?一根筋的人最难对付?软硬不吃,死活不干,就算陈慕白拥有着比这些人多六百多年的知识,又能如何呢?陈慕白手持皇上的密旨,走到大牢门口,当值的狱管看到之后,直接请陈慕白进去,将陈慕白领到刘三吴所关押的牢房就很知趣的悄然离开了。

一身囚服的刘三吴坐在铺满枯草的石床上,满眼怒火的盯着陈慕白,他没想到陈慕白竟然会来。转过头,连理都不搭理陈慕白。看到这一幕的陈慕白心中无奈,终于明白朱元璋为什么要派自己来了。他根本就确定刘三吴不会让步,自己来只是为君者的一个态度罢了!再怎么说刘三吴乃是大明功臣,忠君爱国。

“刘大人。”陈慕白连忙拱手道。

“无耻小儿休要惺惺作态。”坐在草堆上的刘三吴连转头都没有,口中愤愤的骂道。

“草民知道,刘大人对草民心中的恨意。草民也知道刘大人忠心为国,可是有些时候愚忠并不一定能够真正让圣上满意。”陈慕白放下手,微笑道。

“混账,皇上乃是睿智之君,谁忠谁奸,岂会看不出来,你竟然污蔑圣上。果然其心可诛。”听闻陈慕白这么一说,刘三吴立即气的从石床上站起来,大骂道。

“刘大人知道草民不是这个意思。草民想问刘大人,君王与臣子,所忧所虑是否相同?”陈慕白一双眼睛直视着刘三吴,一字一句的问道。

“皇上乃是天命所归,心中所系自然是全天下的黎民百姓。身为臣子,自然所虑不能与圣上相比,只是考虑一隅而已!”刘三吴满脸怒气道。

“既然如此,刘大人可曾想过皇上的顾虑?”陈慕白问完,抬眼望了一下刘三吴,看到刘三吴脸上泛起意思思虑表情。刘三吴不回答,气愤的“哼”了一声。

“就像刘大人所言,皇上乃是天命所归,心中所系自然是全天下的黎民百姓。可是今年科举,北方尚无一人,全数南方士子。刘大人可想过皇上心中有何想法。在皇上眼中全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子民,必定不会偏袒一方,可是如今呢?”陈慕白连忙问道。看到刘三吴如有所思,趁热打铁,接着又道:“刘大人也知道,北方经济萧条,南方经济繁荣。两地经济所差甚远。皇上心系万民,自然希望南北都出现繁荣景象。而如今,只是科举之事,就让北方士子心寒不已。如果来日,北方士子无心向学,科举中第者都是南方士子,那么会引起何种事情?刘大人,是否考虑过?”

刘三吴一脸沉思,他自然没有考虑那么多,他心中所想只是为皇上选拔国之栋梁,身为翰林院大学士的他肩负着这个责任。皇上受命,作为臣子的就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看到刘三吴此种表情,陈慕白心中大喜,看来这个迂腐的老头终于开窍了,连忙又道:“草民知道刘大人忠心爱国,日月可鉴。可是有些事情要学会变通,为人臣子的,忠心爱国是必须的,但同时也要做到何事利民,那才是真正的忠君爱国。”

从此至终,刘三吴都不发一言。陈慕白深深的吐了口气,看来自己的劝言还有点效果。本来正在高兴的时候突然听闻刘三吴慷慨陈词道:“小儿休要胡说,本官身为翰林院大学士,为朝廷选拔人才,自然要做到克己奉公,选出有才之士,如若不遵从考试制度,让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滥竽充数,臣就辜负皇上重托。你休要妄图糊弄本官。”

陈慕白一脸无奈,看来自己刚才说的,这个老迂腐是一点都没听进去啊!看来真的如史料记载那本,刘三吴,我已经很想,很想,救你了,是你自己看不清啊!没办法了。只好用绝招了。陈慕白语气一重,道:“刘大人,南北分科,皇上志在必行。如若你还固守陈词,没人能救得了你。”

“哼……休要吓唬本官。本官一条命本来就是报效朝廷的。只要我没断气就绝对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刘三吴一甩自己的囚服,一身正气道。

“那草民告辞了。”陈慕白无奈道。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终结,这就是刘老爷子的终结啊!

“不送。”

陈慕白出了大牢,站在大牢门口,深深的鞠了一躬,发自内心的为这个一辈子都忠诚,就是连死固守着自己忠心的老人鞠躬。之后连忙回御书房禀报。朱元璋好像早已经知道会有这个结果,并没有说话就让陈慕白退下来。

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如史料中记载,将刘三吴等人判成了“蓝玉党”,白信韬、张信、陈安三人处死,刘三吴因年老免死,充军边疆。之后朱元璋亲自阅览卷宗,重新录取了任伯安等六十一人。很巧合的是,陈慕白正是第六十一名,陈慕白不知道为何自己能够成为第六十一名。不过亲自批阅卷宗的老朱却心里有数。看到陈慕白的文章确实不咋滴,八股文的格式很不正确,当时张信等人复查时看到陈慕白的卷宗直接丢到一边,认为其文章没有八股文的规定,自然不可能选中。而亲自阅卷的朱元璋却特意看了一眼,此文章虽然不符合八股文的格式,不过其文气势磅礴、略显大气。才让朱元璋看中。

六月殿试,跟陈慕白较好的韩克忠殿试第一名,而陈慕白当时表现普通,得了三十七名。当然啦!这已经不错了,即使陈慕白是现代人重生过去的,也并不见得知道洪武三十年的题目是什么,更何况陈慕白附在的这名名叫陈慕白的学子也赶不上北方众多学子,能够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很好了。

接下来韩克忠任命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本来让大家都期待的陈慕白却被朱元璋任命为青州当七品知县,这是所有人都疑惑不解的地方。原本这件事情乃是陈慕白领头,而且事情处理的很好,为何将陈慕白任命成一个地方官。七品官确实不小,可是在地方,如果皇上想不起来你,估计你一辈子就在那里呆着吧!所以比起来京官才有发展前途。因为经常见到皇上,皇上一高兴就提拔提拔。

虽然是这样的结果,不过陈慕白心中已经很感激了,他想逃离应天,至少现在想逃离。因为在朱元璋的面前太可怕了,自己的每句话都有可能引来这个快要翘辫子的老头杀心。不过让陈慕白很郁闷的是,这个老头为什么派自己去青州,那里可是齐王的地盘啊。用不了多少年,齐王就被小朱给查办了。身为县令的自己要如何跟齐王撇清关系啊!心中却想,一定要避免跟齐王产生关系,一定不能产生任何的联系。一定要尽快的从青州出来。

即使身为地方官,也足以让苏府内的下人们不再鄙夷陈慕白。背地里也不乱嚼舌根。这日陈慕白接到朝廷下达的任命文书返回苏府。走到大厅内见到苏廷煜正在喝茶,拱手道:“岳父大人。”

“慕白。此次去青州的事情已经成为事实。你在青州一定要做出政绩,虽然为父猜不出来皇上此举的真正用意以,不过十有**是考验你。在那边做事一定要循规蹈矩。为父相信用不了几年,你就能够升迁。”苏廷煜安慰陈慕白道。

陈慕白很谦虚的接受岳父大人的指点,不过心中很是郁闷,用不了几年,再过了三五年,靖难之役就终结了。我还有啥发展前途。不过现在这件事情急不来。只能够一步步的走。陈慕白拱手道:“岳父大人所言极是。三日后,慕白就要前往青州上任,。刚来应天时,在栖霞寺内居住,如今要离开,理应跟栖霞寺的大师告别一番。”

“好,知恩不忘报。明日带两名小吏前去,贡献点香火钱。”苏廷煜满意道。

“是,岳父大人。”陈慕白说完就告别苏廷煜返回房间。

枯荣大师,那个似乎能够看破一切的老和尚,不知道他对自己这次前往青州到底有何看法。是否愿不愿意帮自己算上一卦,也知道此去到底是凶是吉!想到明日就能够跟大师畅谈,陈慕白的心情就变的一场激动。躺在床上很久才睡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