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帝凤婠传》第一百五十四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福贵斟满茶水,半眯着眼睛笑着道:“陛下这莫非是思念大司马了吗?”

听他如实揶揄道,我心中直一阵慌乱,半响却是抿着嘴,故作镇定道:“你胡说什么,朕是念及国事繁忙,大司马为着黄河水患一事,一来一去也得耽误许多时候,朕身侧没有什么可用之人,这才问及一句罢了。”

听得这话,小福贵放下手中水壶,面上笑意却是丝毫不减,反倒是有了加深的趋势。

“陛下,”他清脆着声音唤道:“若是先帝爷没有出事的话”

我一听见他说这话,登时便知晓他接下来要说些什么话,于是忙不迭地开口阻止道:“就算没有这件事情,也万万不能说这样的话。”

小福贵自知失言,甚是乖顺地应诺了一声,尔后作势打了自己两耳光,只道:“奴才嘴笨,奴才嘴笨,说了这般话来,竟是惹得陛下不高兴了,都怪奴才,都怪奴才。”

见得他这般,我只觉无奈,片刻之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端起茶盏吹了吹上头浮沫,抿了一小口茶水方道:“罢了罢了,日后警醒着便是。”

小福贵连忙笑着应下,又将桌案上的奏折给理了理。

我翻看了好一会儿的奏折,却发现始终心不在焉,竟是连半个字都看不进去。只心烦意乱地又勉强自己看了好一会儿,最终发现还是在做无用之功,索性便一下合上手中奏折,随手给丢到了桌案上去。

小福贵甚是差异道:“陛下可是觉得今日天气太热了?”

今日天气晴朗,晴空万里,连带着阳光都甚是毒辣,往日精力充沛的蝉群在今日的烈日炎炎之下,亦也显得病恹恹的,周遭全然一派烦闷的寂静。

望了望不远处架子上头放置的冰块,再瞧了瞧架子旁侧摇着蒲扇的宫人。迎面的凉风吹得我心旷神怡,丝毫没有半分的烦躁。

抿着嘴,我复又拿起先前被我随手丢到桌案上,如今已然被小福贵放整齐的奏折摊在面前,目光却是没有落在那上头,只蹙起眉头问道:“对了,鲜卑国如今可还有什么消息传回来?”

小福贵听得这话,眨了眨眼,愣了半响才问道:“陛下问的是边关急报吗?”

我睨了他一眼,语气不满道:“难不成朕还会问你鲜卑国那里可曾有传回来裴文王的讣告不成?”

眼下鲜卑国大乱,且驸马与裴长郡兄弟二人,自是与国中诸多皇子不睦,否则也万万不会落到背井离乡,到京城来当质子的地步。

小福贵苦笑道:“陛下莫不是忘记了,这边关急报,向来都是由陈尚书亲自过手,翻阅过后方才会送进宫中由您过目的啊。”

当真有这回事?我半信半疑地挑起眉头,显然是忘记了到底有没有这么一回事了。

小福贵许是见我良久不曾言语,于是遂又补充道:“这还是高祖爷在位的时候定下的规矩呢。”

听得他如是道,我隐隐约约好似有了些印象,只是从前的时候,这些边关急报大多都是交由景弈冉转送的,以至于我的确是记不清楚,高祖在位的时候,曾经定下过这样的规矩来。

小福贵道:“陛下,若是您觉得这般不妥,不若奴才今日便让人将陈尚书给请进宫里头来罢?”

我摆了摆手,只道:“不必了,朕随口问一下而已。你就让人出宫给陈尚书说一声,若是边关有什么关于鲜卑国的急报送回京城的话,让他不必再过目,直接送进宫里头来便是。”

伴随着话音落下,小福贵连忙颔首应诺了下来。

我又想了一会儿,眼瞧着好似此时也没有什么旁的事情可以去想的了,便索性让小福贵先行下去准备我吩咐的事情。

外间隐隐约约传来蝉鸣不断的声响,我端起茶盏吸溜了一口茶水,复又放下,开始静下心翻阅着奏折。

裴长郡走后没多久,陈冲再次入宫送来了边关的急报。

大抵还是因着上一次我特地让小福贵出宫去告诉了他的缘故,以至于这一次的边关急报,甚至于都还不曾再朝堂之上出现风声,便已然送到了我的手中。

陈冲道:“启禀陛下,如今的鲜卑国局势虽说暂时稳定了下来,可边关的燕将军等人却是并不敢放松警惕,玉门关外头还聚集了好些自鲜卑国内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但因着此事尚未禀告陛下的缘故,燕将军也只是让那些难民暂时留宿于玉门关外,并没有放进关中来。”

听得此话,我甚觉诧异:“不是说裴文王暴毙,还未曾立下皇储,这才使得鲜卑国诸多皇子开始互相争夺王位的吗,怎么还会有百姓流离失所的?”

陈冲闻言,轻叹了一口气,颇为无奈地摇了摇头:“陛下有所不知,这鲜卑国本便是长于马背之上的民族,虽说急报上说明了是鲜卑国诸多皇子为争夺王位而起了冲突,只是这皇储之争,难免会殃及百姓,说到底,这些难民亦也不过是受了池鱼之灾罢了。”

“池鱼之灾?”我并不曾经历过争储,父皇膝下唯独皇兄一个嫡子,且又身为长子,自是顺理成章地成为入主东宫,尔后更是在父皇驾崩之后,水到渠成地登基为皇。便是我,也是在皇兄的安排之下,丝毫没有受到半点阻碍便成为了皇帝,对于争储一说,仅仅局限在文献上头看过罢了。

我不免有些怅然道:“那这些百姓当真是可怜了。”

陈冲附和道:“何止是可怜,鲜卑国的百姓多以游牧为生,本便居无定所,能够使得这些难民成群结队地涌到玉门关外,乞求着我大孟能够给予一隅之地容身,可见这鲜卑国争储一事,究竟闹得有多么严重了。”

对于陈冲的这一番话,我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遂又问道:“那依陈爱卿来看,朕是否有必要下令命燕珩收容这些鲜卑国难民进入关中呢?”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