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营的课程十分复杂,门类繁多,但也有点类似于大学的课程,居然也有选修课和必修课之分。
这主要决定将来工作的特点,比如情报工作者可能对于搜集情报,密写,通讯器材,跟踪反跟踪,毒物识别那就是必修课,可能格斗、擒拿就是选修课。
但擒拿格斗则是行动队的必修课课程。
在训练中,教官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除强制学习所有必修课以外,到训练班的后期,根据成绩则有意识的培养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去针对训练。
但张欣蕊除外,凭着一心要“报仇”的坚定信念,她几乎学习了所有课程,具体讲有搜集情报、射击、擒拿、格斗、爆破,密写发报、刑事侦查、暗杀、跟踪、反跟踪,驾驶各类交通工具、各种通讯器材、各种密写方法、各种制毒材料的识别、各种武器使用、刑事侦察、秘密潜伏,忍者隐身术、防刺客、极限训练,以及化妆、易容、服装选用、人物造型,甚至国内帮派的“海底、切口”等。
总之门类繁多,数之不尽.......
第一节
搜集情报是训练营里的必修课,是所有学员都要学习,且必须精通的课程,因为特工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搜集情报。
旬教官说了:“你可以不会打枪、不会搞爆破,不会杀人,不会擒拿格斗,甚至都不会使用最先进的通讯器材,但搜集情报工作是我们特工所必须的”!
“训练营”毕业后,所有学员都有可能被派往敌人驻地,做搜集、整理、刺探情报工作。
搜集情报工作,是每个学员必须掌握的,否则跟“废人”没啥区别,具体方法两种:“一种是“打入”,二是“拉出”。
所谓“打入”,就是通过化妆、伪造身份、篡改历史、冒充某人或进步青年,在着装和身份上,要求和敌方人员一模一样,从语言、衣服、生活习惯、各种生活细节,都要时刻审检,必须取得对方高度信任,才能搜集到有利用价值的情报。
所谓“拉出”,就是通过金钱诱惑、美女诱惑、信仰诱惑、职位诱惑,甚至许与高官厚禄,将重要岗位、重要人员策反。“拉出”相对于“打入”,更加困难,稍不小心,就会满盘皆输、全军覆没。
在选择策反对象时,必须要做周密的调查研究,必须要有绝对把握才能行动,一是要抓住“策反对象”的弱点,采用“抓把柄”、“送钱财”、“美人计”等方法。
“抓把柄,就是要看对方,在工作中犯过什么错误,在身份上有什么隐瞒,在生活作风上有无污点,抓住具体对象的弱点后,撕破他的缺口,向弱点的中心部位突击,威胁利诱、扩大成果,发现重要情报,必须甚至当机立断,甚至采用必要的极端手段”!
旬教官瞪着眼睛说着,让学员们感觉后背发凉。我现在给你们讲个例子。
在日伪时期,有个特工在上海做潜伏工作,发现经常出入某特务机关的一汉奸高管正在饭店吃饭,手边放着一个密码箱,看样子,箱子里面一定有重要文件,那个人的手,始终不离箱子。
此时,要和上级请示,已经来不及,但地形复杂,人员众多,又不能开枪,唯恐惊动敌人。
这个特工很厉害,他用随身携带的,“吸入式毒性药粉”往对方脸上一扬,使对方吸入后立即昏迷。他上前抢夺到密码箱,立即消失在人流中。
为此他获得了一等功,因为他的当机立断,使用极端手段,使我们的总部机关,获得了敌人的一份绝密情报,获得了战役的胜利。
“所以,在自己独立一人,为获取有价值情报,要迅疾行动,不能拖沓,机会稍纵即逝”,旬教官强调。
张欣蕊对这一课程印象极深。
第二节
潜伏
“未来我们会有一部分人,被派往边区,所以要努力学习潜伏常识,课程尤为重要”。
这个课程,由从延安回来的代号“寒鸦”的教官来讲。
“寒鸦”,一个在延安秘密潜伏10年,在延安后勤部粮食仓库当协理员,最后连他自己都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真的革命者了,他工作卖力、勤勤恳恳、伪装进步!
他经常学些马列主义理论,放在口头。他激进、向往光明,经常得到领导的表彰,就在他以为他就是一个共产党的模范干部了,一个秘密指令,把他启用,他根据粮食调动情况,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有多少粮食,就有多少人马,幸亏他的存在,才使我们的战役取得了胜利。
战斗结束后,他也秘密的返回了军统,立了大功。
“你们毕业后,要伪装成进步的学生青年,要学习一些共党的理论知识,甚至国际形势的最新态势都应该掌握,以免在打入进步组织或延安的时候,露出马脚”。
这个潜伏多年的特务,现在成了训练营教官的人,不无得意的说。
“潜伏的人,要遵守严格地纪律,不能横向间发生关系,也不能擅自同上级联系,必要时,上级会找你”。
“我的一个下线,发现大量的骡马驼队在集结,误以为是一个重要情报,急匆匆找到我,其实那是敌人的一个钓饵,因为上一次战役失利,特意布下的一个诱饵,结果把我暴露了”!
教官抹抹头上的汗水,估计想起了那个危险的时刻,“幸亏我逃的及时,否则”他摇摇头“真不堪设想”!
“所以必须服从命令,严格执行纪律,不能擅自行动”他咬牙切齿的说。
军统里有很多人,和这个教官一样,由于长时间的潜伏,角色转换,甚至会真的以为自己就是共党、就是进步人士了,除非被密令唤醒,一般不会将正式身份暴露出来。
军统内部将这部分学员,称为“第五纵队”,给他们布置的任务就是等候时机、搜罗情报、伺机破坏军事设施,只有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需要一手情报,或者在实施暗杀的时候,才会以密令的方式唤醒。
这些人潜伏时间长、手段独特、针对性强、危害极大,有的甚至靠着自己高超的演技,混入了边区中高级领导层。
第三节
暗杀课程是旬教官亲自授课演示,“我们按照指令杀人,没有命令,除非这个人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否则,我们不能滥杀无辜”。
她的名言是“一切行动都是命令的最终结果”!
她强调说:“杀人是一种艺术,我们不问杀的是谁,我们听从上级指令,我们的天职就是听从命令,按照上级密令办事”。
具体说就是,在暗杀前,充分做好暗杀时的内、外线周密组织工作,事前要选择好武器和人员。一旦下手,要做到周密、干净、利落。
在执行特殊任务时,要做好“毁尸灭迹不留痕”的后续工作,对于这种特殊任务,没有什么好讲,做好牺牲准备,因为没有全身而退一说,也没有任何活命的机会!
她看着学员们,“要么成功,要么为党国捐躯,“不成功、则成仁”!她反复强调,这也是训练营中,不管哪个教官,都会喋喋不休、反反复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学员们不安的感觉有来了:“怎么都是死啊”?
旬教官讲了一个例子。
在日伪时期,为刺杀大汉奸石友三,军统做了细密的安排,本来计划好的,使用毒杀手段计划很周全。
事先收买了石友三的厨师长,毒药也是速杀的那一种,只要喝上哪怕一勺汤,也会当场毙命。如何毒杀、如何善后、如何撤退,都做了细密的安排。
那天是冬天,天气寒冷,适合吃火锅,味道很浓,可隐蔽毒药的怪味,只要将毒药撒在里面就行了。
所有环节都已经考虑到了,应该说是万无一失!
三细密的安排,却因为一个小的疏忽,满盘皆输。
因为他们万万没想到,在上火锅的时侯,端火锅的厨子却因为紧张,手一抖,竟然把下好毒药的汤锅洒了,溅了别人一身,致使石友三大怒,厨子却以为他已经发现了毒药,起了疑心,吓的不行,趴在地上“咕咚咕咚”的磕头,反而坐实了下毒的事情。
所以,在暗杀之前要求组织严密,多次演示,计划周详,执行任务时,要主动出击,不能被动杀人,计划要得到严密实施执行,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都要环环相扣不容有丝毫的懈怠马虎,以致铸成大错。
暗杀石友三的秘密行动,就因为这样一个小疏忽,满盘皆输,此案牵连了不少人,也使大汉奸苟延残喘,更加凶恶。
第四节
训练班对于射击极为重视,对军队配置的现有武器装备,甚至是敌方配备的轻重武器都会逐一进行解剖和拆卸,并进行射击培训。
根据特工活动的特点,其它武器的射击成绩,可以是良好,但小型武器的射击必须达到优秀,要求每个学员都要成为弹无虚发的优秀射手,包括卡宾枪、冲锋枪和阻击步枪的准确射击。
这个就要求有大量的实弹射击机会。训练营内专门修有一个秘密射击场,存有大量的弹药,学习中,每天都会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靶标实弹射击。
除去半身靶、人头靶、胸环靶这些静止目标外,还会随着射击深度的进行,设计更为复杂的射击目标,增加射击难度,当移动目标出现时,姿势可以不限,只要求能精确命中目标。在静止和移动目标过关后,还要求进行左右手射击,装填弹药的训练,两只手要求都能够进行填弹和射击。
这门课程也是旬教官亲授,她反复强调这门课程的重要:“射击精准是消灭敌人,保卫自己的有力手段,必须达到优秀,必须人人过关”。
因此,射击的苦练让学员们都脱了一层皮,当时炎炎夏日,在露天里,尤其是阳光的反射,刺的眼睛生疼,这就要求学员从各个角度,进行适应性训练。
虽然天气炎热,但张欣蕊抓住任何时间,进行射击训练,这是她最喜欢的课程。
为了增加臂力,她在枪的下面,缀上一块红砖,并且,专门练习胸环靶上面的小人头,那个图像战友西瓜大小,在100米的距离,几乎就是一个小黑点儿,但也许她真的有这方面的天赋,也许她确实下了苦功。
在训练营结业的射击中,她可以连续翻滚填弹,不间断射击,而且弹无虚发,令旬教官,刮目相看,
她的成绩有目共睹,这引起了训练营主任的注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