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渡》第十二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师傅余建华的指导下,沈奕君学会了销售方法和技巧,离开海棠小区,又回到他租住的渔港新区花园新村。一进门,同事胡志强就问:

“沈奕君,你到哪里去了?”

沈奕君把行李箱搬进自己的卧室。

“胡哥,我到我表哥那里去了。”

沈奕君担心产生误会,因此不想告诉胡志强,自己去余建华那里学习的事。胡志强到市场已经快一年了,业务老是做不起来。公司这才决定增加人手,把沈奕君派到江州市场。沈奕君以前没有做过销售,对业务不熟悉,每次请教胡志强,他都夸夸其谈,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派不上用场。不知道胡志强是故意这样教他,还是本身就不懂,抑或是生怕教会了徒弟而赶走师傅。对他们公司而言,江州市场只能容下一个人。其实,两个人心知肚明:到时候,肯定会有一个人离开。胡志强并不想离开,虽然业务做得不怎么样,可还过得去。如果被调到别的地方,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沈奕君打开行李箱,拿出换洗衣服,放进简易衣橱,把脸转向正在看电视的胡志强。

“胡哥,走,去外面吃饭。”

胡志强关了电视机,换上一套黑色运动装,随手关上房门。

“走吧,我们去‘老乡川菜馆’吃饭。”

来到饭店,他们选了一张靠窗的桌子坐下来,点了两荤、一素、一汤。

稍待片刻,服务生把饭菜端上桌子。

“胡哥,你这几天在忙啥呢?”沈奕君拿起一次性筷子,夹住一大片肥瘦相间的回锅肉,整个含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咀嚼着,“真过瘾。”

“还不是老样子——偶尔出去跑跑业务,大部分时间不是睡觉就是看电视。”胡志强说完,放下筷子,拿起汤勺,在洁白的陶瓷汤碗里搅了几下,舀起一勺蛋花汤,倒进饭碗里,用嘴吹了吹,一口气喝了个精光。

沈奕君把脸转向服务生。

“喂,来两瓶啤酒。”

沈奕君拿起啤酒瓶,往玻璃杯里倒满啤酒,递给胡志强。

“胡哥,来,喝一杯。”

胡志强端起酒杯,和沈奕君的酒杯轻轻一碰。

“干杯。”

酒过三巡,胡志强微微发红的脸显得格外兴奋。

沈奕君思忖片刻,提议说:

“胡哥,我来市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是业绩并没有明显提高。我们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策略?”

“哦!有什么好改变的?”

“胡哥,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业绩肯定上不去,那我们两个的腰包都不能鼓起来……还不如把市场划分开:一人做一半,自负盈亏,怎么样?”

胡志强点燃一支烟,猛地吸了一口,缓缓地吐出烟雾。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这个主意不错,只是——市场一分为二不好划分。你看这样行不行:所有的老客户归我,其余的全部归你,怎么样?”

沈奕君放下碗筷,向胡志强要了一支烟,用打火机“啪”的一声点燃。他也学着胡志强那样,猛地吸一口,烟呛得他不停地咳嗽,差点流出眼泪。

沈奕君脸色阴沉,半晌不语,心想:胡志强既不愿意放弃老客户,又不愿意开发新客户。若是不答应,照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如果答应,那么胡志强一点损失也没有。而我,相当于从零开始……

思来想去,沈奕君答应了胡志强提出的要求。虽然沈奕君没有老客户,可他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一定会把市场做大。

回到家后,二人写了一份详细的协议,协议中详细地划分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并将协议寄到公司。

从此以后,虽然他们生活在一起,可是业务上互不相干。沈奕君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全身心投入工作。除了中午在外面吃饭,一早一晚,不是八宝粥就是方便面。这样辛辛苦苦打拼一段时间,他的业绩居然比胡志强还好。

十月的一天下午,天高云淡,太阳公公睁开惺忪的睡眼,用柔和的目光俯瞰着大地。西风像个顽皮的孩子,张大嘴巴呼呼地吹着:吹乱了行人的头发,吹开了路边的芙蓉花,吹得树叶儿沙沙作响……微凉的空气中,飘来一股股烤番薯的香味。沈奕君拜访完新客户,回到渔港新区。趁着时间还早,他准备去市图书馆,找一些关于如何做好川菜的书来看。

他走进图书馆,径直走到饮食分类区,翻开一本又一本相关书,可内容看起来并不像正宗川菜的做法,心里不禁失望地骂道:什么人写的书?这样不负责任。要不是自己懂一点川菜的基本知识,肯定也会相信书中所介绍的方法。做正宗川菜哪有那么简单?太令人失望了。

接着,他随手翻开一本包装很普通的书《川菜做法介绍》,他翻到书的目录,看看有没有自己会做的川菜介绍,翻开专门介绍“麻婆豆腐”做法的第二十三页,感觉这本书写得不错——只有这个作者,才提到“麻婆豆腐”要加红油。他决定仔细看看这本书,于是就拿着书,走到书架旁边的阅览室,坐下来,认真地默读。

就在他聚精会神地看书时,隐隐约约听见有个女生在小声叫他的名字。他想:我来渔港新区时间不长,也没有一个认识的女生,肯定是听错了。于是,他头也不抬一下,依旧认真地看书。

这时,一位女生走过来,用手指轻轻敲着书桌。

“嗨,沈奕君!”

这一次,他确信自己没有听错。赶忙放下书,抬头一看,又惊又喜。

“哦,余红菱!没想到……你搬到渔港新城区来了?”

余红菱摇摇头,压低嗓门回答:

“没有。我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开始我还不敢肯定是你,小声叫你的名字,看你没反应,以为认错人了。我刚忙完工作,看看时间还早,就到图书馆……你离开海棠小区以后,怎么一直没有消息?很忙吗?——走,我们去外面说话。”她面带微笑,滔滔不绝地说着,连她自己都感到奇怪——今天的话怎么这么多,可不像平时。

沈奕君把翻开的书合上,跟余红菱走出图书馆,把这段时间的情况,仔细地讲给她听。

“这段时间,我确实很忙。离开你们之后,就没有歇过一天……”

“不错,真不错。这么短的时间,你居然把业务做那么好。”

“要不是因为有你二哥的帮助,我哪能这么快把业务做起来。不过,和你们兄妹俩比,可就差得远了。”沈奕君一边说,一边悄悄观察余红菱。她是那么可爱,那样让人着迷。只可惜,她已经有了男朋友……

“你的男朋友呢?怎么没有来?”

“什么男朋友?”她反问一句。

“就是上次,到海棠小区找你的那一位。”说完,他留神地观察她。

余红菱眉头一皱,垂下眼帘。

“哦,你是说张涛,我和他早就分手了……”

听着余红菱的描述,沈奕君心里豁然开朗,不由得暗自窃喜。

“怎么会分手了?”他惊讶地问,“是不是又重新……”

“看你说的,我现在哪有时间谈恋爱?——还有好几科没考试呢,等到全部课程通过修满学分,再考虑别的事。——刚才,你在看美食烹饪方面的书。其实,你的厨艺很不错。怎么,想开饭店是不是?”

“开什么饭店,只是想学习学习正宗川菜的做法,爱好而已。”

两人边走边聊,走过斑马线后,各回各的家去了。

十一月六日中午,沈奕君接到片区经理李建国打来的电话。李经理让沈奕君明天上午到绍兴xx大酒店808号房,市场总监赵总有事找他谈话。

沈奕君放下电话,暗暗思量:莫非有什么重要的事?总监怎么在绍兴?而且还要亲自找我谈话?一定是有关工作的事……江州到绍兴距离不近,为了稳妥起见,我今天就动身出发赶到绍兴,免得迟到影响不好。

上午八时许,沈奕君走进绍兴xx大酒店,在大厅里坐了一会儿,好让激动的心平静下来。接着,他自信地走到大厅左侧,走进电梯,来到808号房门口。他做了个深呼吸,理了理穿在身上的衬衣领口,抬起右手,轻轻敲了敲门。他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心想:赵总应该还在休息,再等等。

过了一会儿,他又敲了敲门,只是比刚才用力一点。“咚、咚、咚。”

门开了,一位精神抖擞、穿一身休闲装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口。

“喂,你找谁?”

沈奕君面带微笑,彬彬有礼地说:

“请问:是赵总吗?”

“嗯,你是谁?”

“我是江州市场的沈奕君。”

“你就是沈奕君,进来吧。”

沈奕君跟在赵总身后,走进808号房。房间宽敞明亮,窗户敞开着,微风轻轻地吹着,时不时飘来一阵淡雅的枇杷花香。

赵总面带微笑,伸手指着靠窗的一把椅子。

“小沈,坐吧。没想到你这么早就来了。”

沈奕君随手打开椅子旁边的饮水机。

“赵总,对不起!打扰你休息了。”

“小沈,不要客气,我也起得很早。”

赵总走到衣橱边,从提包里拿出自带的“西湖龙井”茶,放进杯子。不多时,饮水机里的水开了。沈奕君拿起装有茶叶的杯子,接满开水,放在小圆桌上。顿时,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赵总坐在小圆桌边的椅子上,端起茶杯,靠近嘴巴,头左右摇动着吹了吹滚烫的茶水。他并没有喝,只是闻闻茶香味,然后放下茶杯。

“小沈,你和胡志强之间的工作分配,到底是哪个提出来的?”

“是我,具体的划分是胡志强提出来的。”沈奕君不假思索地回答。

赵总又端起茶杯,用嘴吹吹,呷了一口茶水。

“你明明知道这样划分对你非常不利,为什么还要答应呢?”

沈奕君看着赵总,他并不知道赵总为什么这样问他,可他不想对赵总有所隐瞒,只能如实回答。

“赵总,因为我接触销售工作不久,与胡志强意见分歧大,为了不产生矛盾,我才提出把市场一分为二。虽然胡志强提出的方案对我不利,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方案其实对我帮助非常大:如果有现成的市场,那我肯定没有紧迫感,也就不会那么努力。既然老客户不能带来销售量的增长,那么就只能靠增加新客户来完成……”

赵总一边品茶,一边点头,直到沈奕君把话说完,赵总才放下手中的茶杯。

“知道了。小沈,今天叫你来,一是想听听你的想法,二是想了解一下江州市场的情况。因为你们把协议寄到了公司,对公司而言,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这么做,所以公司也特别关注江州市场……”

“作为公司员工,对外代表的是公司,江洲市场销量虽然上去了,可你们俩各做各的,互不相干,会给客户一种两家公司的感觉。所以公司决定——江州市场只能留一个人。到底哪个留下来,现在还没有确定。鉴于你到江州市场时间不长,公司决定再给你一个月时间,如果你能在现有基础上销量翻番,那你就留下来。反之,胡志强留下。如果你有什么意见和想法,现在就提出来。”

沈奕君站起身,端起赵总的茶杯,接满开水,放在小圆桌上。在这短暂短时间里,沈奕君暗想:虽然划分市场后,他很快就把业务做起来。但是,要在一个月内销量翻番,难度可不小啊!容易搞定的客户已经搞定了,剩下的都非常困难。其中,大客户比较多,如果能搞定一两个大客户,销量翻番那就不成问题。

“赵总,公司的这个决定,我没意见,我接受。”沈奕君自信地说道。

“小沈,看你这么自信,我很高兴。没别的事了,你回去吧。”

“那——赵总,我走了。再见!”

沈奕君一走出酒店,就直奔汽车站。当他回到花园新村时,同事胡志强依旧坐在床上看电视。沈奕君把所有的客户信息重新整理一遍,并做了统计和分析。做完这些,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他拿出手机,正准备给师傅余建华打电话,突然想到有同事在家,急忙找借口出去了。

“余哥,你在哪里?”

“小沈,我现在和客户在一起。”

“那你什么时候回家?”

“晚上十点钟左右,就这样。”

沈奕君拿着手机,边走边想:余哥晚上十点钟才回家,那么晚了,不好意思打扰。如果明天再去找他,说不定他一早就出门……看来只有今天过去住一宿,明天一大早登门拜访才行。

于是,他快步走回家,拿了客户信息统计资料,踏上了开往王延的公交车。

沈奕君一到王延,就直奔海棠小区。他本想给他表哥郑光银打电话,叫他出来吃饭,晚上顺便在表哥家住一宿。可是,一想到表嫂欧阳杜鹃冷漠的态度,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沈奕君独自走进面馆,吃了一碗刀削面,然后去海棠小区附近的旅馆住下来。

次日一大早,沈奕君吃过早餐,来到海棠小区余建华租住的地方。他把耳朵靠近门,听见里面有脚步声,于是敲了敲门。

“余哥,开门,我是沈奕君。”

“沈奕君?”这是余红菱的声音。

“余红菱,是我。帮我开一下门!”

大门“吱嘎”一声开了。

沈奕君站在门口,朝屋里探头一看。

“余红菱,你哥还没起床吗?我找他有点事。”

“你这么早来找我哥,有重要的事吗?”

沈奕君拿出客户信息统计资料,递给余红菱。

“我想让你哥帮我分析一下,指导指导。”

“我哥昨晚没回家,你进来吧。”

沈奕君愣了一下,脸上浮起一抹淡淡的失落。

“他不在家?昨天下午,我给他打电话,他说晚上十点钟回家。我怕他今天一早出门,所以昨晚——我就住在附近的旅馆里。这不,一大早就过来了。”

沈奕君依然站在门口,感到进退两难:进去吧,自己的事还没有落实好。回去吧,未免有点遗憾。

“站在门口干嘛?”余红菱咧嘴笑了,热情地招呼道,“快进来坐吧!”

沈奕君走进屋,随手关上大门,走到餐桌前,拉出一把椅子,坐下来。

余红菱走进厨房,拿一次性纸杯倒了半杯白开水,放在餐桌上,隔着桌子坐在沈奕君对面。

“喝杯水。”

沈奕君看了余红菱一眼,心不由得怦怦直跳。在公共场合和余红菱相处,倒不觉得什么。现在一男一女坐在一起,他感到有点紧张。虽然他渴望能和余红菱在一起,可是他心里老是放不开。

“余红菱,你跟我师傅那么长时间,你帮我看看,帮我分析一下,怎么样?”

余红菱点点头,当即拿起沈奕君做的客户信息统计资料,大致浏览了一遍。

“沈奕君,你为什么统计这个?”

“哦,是这样的——公司要求我用一个月的时间,把销量翻番,不然就走人。所以我做了客户信息统计,让你哥帮我分析、指点,看看要怎么做才能完成任务……”

“沈奕君,你的客户基本上是小客户,一个大客户都没有。从我哥平时教我的方法来看,小客户是基础,大客户才是重点。你基础有了,只要把大客户抓紧做好,我想一定没问题。”余红菱一边说,一边指着统计单。

沈奕君沉思片刻,忧虑地说:

“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大客户就那么几个,我不知道应该从哪开始……如果事先不筛选好,失败以后再想办法,恐怕时间上来不及。”

余红菱看着愁容满面的沈奕君,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

“不急不急!你了解过这几个大客户吗?”她用食指指着统计资料,问。

沈奕君喝完半杯温开水,无奈地摇摇头。

“每个大客户我都拜访过好几次,可都没有给出个明确的答复。”

“那是因为你了解不够……按照我二哥的做法:先去打听客户的内部情况,再找突破点,这样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得多。”余红菱认真地分析道。

沈奕君听后,猛然醒悟过来,不禁喜上眉梢。他站起身,握住她的手,突然又想到什么,赶忙把手缩回来,尴尬地坐下。

“对不起,我一时激动。你的这个建议很好,我会在半个月之内,把潜在客户的内部情况打听清楚,再用半个月时间搞定一两个大客户,应该没问题。谢谢!我得抓紧时间做业务。”说完,他站起来,转身往外走。刚走出门,他又回头看着她,“如果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我请你们吃饭。”

参照余红菱的提议,沈奕君十来天就把几个大客户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又用半个月时间攻克了两个大客户,销售量翻了一倍多。

刚满一个月,胡志强被调离外地,沈奕君如愿以偿留在江州。

胡志强一走,沈奕君就从北面的小房间,搬到南面带阳台的大卧室,并将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他做好饭菜,独自坐在大卧室的椅子上,边吃饭边看电视。蓦然之间,他想起那天对余红菱说的话,急忙关闭电视,出门去预定饭店。

晚上,他给余建华打电话。

“余哥,这几天忙吗?”

“不是太忙,有什么事?”

“我准备元旦节在‘川味观’请大家吃饭。”

“我会准时赶到。”

“余哥,这次我能留在公司,多亏有你妹妹的帮助……但我没有她的电话。到时候,你带着她一起来……”

“知道了。到时候,我们兄妹俩一定准时参加。”

接着,他又通知了表哥表嫂,姨妈和表姐。

时光飞逝如电,一转眼就到了元旦节。

上午十一点多,沈奕君春风满面地站在“川味观”门口,等候亲朋好友。表哥郑光银到了,他急忙迎上去,指挥表哥把车停好,还帮着开车门。欧阳杜鹃、郑杰和表姐郑冬雨从后门下车,姨妈王春宵从副驾出来。沈奕君将他们带进二楼包厢坐下。

不多时,余建华兄妹俩也赶来了。

灯光明亮的包厢里,开着热空调,感觉就像春天一样温暖舒适。沈奕君左边坐着余建华,右边坐着表哥郑光银。欧阳杜鹃带着小杰坐在郑光银右边,余红菱挨着小杰,姨妈挨着郑冬雨。

不一会儿,开始上菜了。沈奕君站起身,把大家的杯子都倒满橙汁,然后举起杯子。

“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春节快到了,我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干杯!”

大家都高高兴兴举起杯子,异口同声地欢呼:

“干杯!”

大家拿起筷子,吃着自己喜欢的菜。

沈奕君用筷子夹起一只黄澄澄的大闸蟹,放进余建华的饭碗里。

“感谢余哥对我的帮助!”

“不用客气,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沈奕君和余建华聊了一会儿,端起杯子,转身对郑光银一家说:

“表哥,感谢你介绍余哥给我认识!我敬你们一家子,祝你们:生活愉快、新年发大财。”

郑光银一家急忙放下筷子,举起酒杯回敬。稍后,沈奕君拿出一个红包,递给郑杰。

“小杰,表叔给你发个红包,你喜欢什么,自己去买。希望你——学习进步!”

“谢谢表叔。”郑杰伸出小手接过红包,还没来得及揣进口袋就被欧阳杜鹃抢了过去,并小声说道,“儿子,快把红包交给妈妈帮你保管,免得弄丢了。”

接着,沈奕君站起来,走到姨妈和表姐身边。

“姨妈,表姐,我到江州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请你们吃顿饭,真对不起!很高兴你们今天能来,我祝你们:身体健康,快快乐乐。”

沈奕君敬完姨妈和表姐,走到余红菱身边,红着脸说:

“余红菱,谢谢你!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怕是完不成任务……我以橙汁代酒,敬你一杯。”

“快别这么说。”余红菱急忙站起来,拿餐巾纸擦擦手上的红油,举起酒杯,和沈奕君的杯子轻轻碰了一下,“你能留在江州,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祝你: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

“那我也祝你,工作顺利,考试一次通过。”说完,沈奕君把杯中的橙汁一饮而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这时,欧阳杜鹃转过头,对身边的余红菱说。

“余红菱,你不是有男朋友吗?怎么没有来呢?”

“杜鹃姐,我跟那个人早就分手了。——来,尝尝这个清蒸鲈鱼!”余红菱说着,将餐桌上的转盘轻轻一转,清蒸鲈鱼刚好停在欧阳杜鹃面前。

……

沈奕君看着大家有说有笑,吃得津津有味,心里特别高兴。一会儿和余建华说说,一会儿又和表哥郑光银聊聊。

只有王春宵坐在那里,偶尔动一下筷子。

“妈,你怎么不吃?”郑冬雨低声问。

“桌上大部分是海鲜,我吃不惯。”王春宵一边说着,一边喝橙汁。

“妈,你尝尝,海鲜真好吃。”郑冬雨一边说,一边把一只橘红色的对虾剥去壳,在米醋里蘸了蘸,放进王春宵的饭碗里。

前不久,余红菱对海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见她动作麻利地把对虾壳一剥,将整个虾仁塞进嘴里,有滋有味地咀嚼着。就连海螺,她都能轻而易举地拿牙签把螺肉挑出来吃掉。但她最喜欢吃的,还是桌上的香辣蟹。她一面拿蟹钳挑出蟹黄,一面兴致勃勃地吃着,双手、嘴唇和下巴上都是红油。这还不算,她时不时地把沾满红油的手指头,放进嘴里吮吸一下。看上去,哪有淑女的形象?完全是个十足的吃货嘛!

只有郑杰最专一,除了吃贝壳,就是收集贝壳、海螺壳。在他眼里,贝壳、海螺都是玩具,让人爱不释手。

……

不久,沈奕君接到李经理的电话。

“小沈,你赶紧把江州市场维护一下,然后回公司学习。”

“好的,李经理。”说罢,沈奕君挂了电话,开始收拾东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