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山绿水,桃花依旧》第38章 郡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西北郡城府的厨房里除了有一名朝廷按照惯例拨的厨子外,其他厨子都是西北当地富户郝家送来的。

起初,二郎跟林月都不太习惯这边的饮食,朝廷给的厨子是西北当地的百姓,手艺算不得好,做出来的东西也不符合他们的口味。这边的饮食跟他们老家大相径庭,就连跟京城口味也不一样。

眼瞅着自家媳妇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来,二郎心疼的不行。最后还是姚大人的妻子想来办法,将郝家一位精通南北口味的厨师给高价请了过来。不得不说,这位厨师手艺真的不错,林氏第一次吃他做的饭菜的时候都多吃了一碗饭,把二郎给高兴得不行。

西北环境艰苦,除去之前被承乾帝下令捉拿了的一众大小官员外加那些欺善怕恶的狗腿子衙役外,现在还有一些身家清白的底层衙役继续留在府里当差,这些人的日子过得也不甚富裕,都是拖家带口的,全家人都指望着他们吃饭。

二郎体恤众人,跟林氏商量之后,自己私下又补贴了府内衙役每人每月半两银,并且将朝廷拨的厨子也派去给众人做饭洒扫。底下衙役们原本还对着这位新来的大人心存忐忑疑惑,不怪他们有这想法,实在是先前的那些官员着实不是什么好人,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的事情没少干,他们也被祸害得不轻。

二郎的此番举动,令众人心内都纷纷卸下了防备,对这位年轻的知府大人也是充满感激。

不光如此,二郎还自掏腰包时不时在衙门口施粥,并且派遣了专门的人监督把守,有那捣乱贪便宜的,推搡阻拦老弱病残的人都抓起来,保证让真正的穷苦百姓得以有米入口。

无奈百姓太多,银粮也有限,此举虽然不异于杯水车薪,但好歹多多少少也救济了一些濒临生死边缘的人,城中百姓也都纷纷称赞这位新来的知府大人。

郡城内的一些富户有些聪明的也有样学样,不是捐钱捐粮就是开棚施粥,其中就有郝家是这样做的。二郎对此给予了高度肯定,不光褒奖了一番,还命人专门做了牌匾一路敲锣打鼓高调地送过去了那几家,把那些家主给激动感动得。郝家大老爷更是志气满满,红光满面,心中更加坚定了要跟着这位知府大人脚步走的决心。

这位大人是个好官啊,不像先前那些个喂不饱的贪官,一心想着捞钱不算,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欺压百姓,全然不顾百姓死活!自家就被动地不知道送了多少礼,还遭了不少罪。

短短两个月,西北郡城这里的风气就改善了很多,虽然还是穷,但是大家脸上已经多了些笑容了。上到富户乡绅,下到贩夫走卒,提起吴大人无一不是称赞感谢的。

当然也有那少数不堪驯化的。不过这才刚开始,还有三年时间,总能将那些毒瘤都给拔除了!

秋收的脚步接踵而至了。西北这边土地贫瘠,盐碱地颇多,都种不了什么农作物,地里庄稼长得也不是很好。二郎带着衙役们镇日在田间地头巡视,几日下来,都晒得皮肤黝黑通红还掉皮,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哪位贫家老农。

“眼下时节忙碌,大家也都辛苦了!你们想必也都知道,郡城这边水稻产量极低,土地也不肥沃,唯一看着像样的就那些瓜果长得还成,棉花产量也不错。诸位有什么想法的都可以提出来,不必有顾虑。”二郎在书房内跟几位下属在讨论。

“百姓靠种粮食怕是成不了气候,在下倒是觉得那些棉花长势喜人,且质量上乘,可以作为本地主打产物来推广。”

“姚兄说的是。不光棉花,还有那些清甜可口的瓜果也是一大特色。如能将这两样运到其他富饶地方出售,不愁没有销路啊!”刘师爷捋着胡须一脸笑呵呵地说着。

“不错,这两样产量颇丰,也不愁没有销路,问题是怎么将这些东西运出去呢?郡城这边通往京城跟江南只有陆路,无水运。运输成本这么大,请镖局更是不成。诶!”

“这个问题师爷先记下,咱们总能想到法子解决。”二郎一锤定音。

“大人说的是。”

“还有,以往年份,要是下大雨,这边经常会出现山体垮塌现象,且没有池子蓄水,许多田地房屋都会被淹,百姓们往往要遭殃。而且经年累月的冲刷,也很容易造成土壤流失。土地本来就已经很贫瘠了,这无疑是恶性循环。不单是这样,这边一年当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处于旱期,人跟牲畜都缺水,属下认为应该再建一座蓄水池来储水,这样雨季的水资源就不会白白浪费掉了,还能在旱期放水灌溉,对于改善土壤环境也有利。”姚大人思索着道。

“姚大人此话有理,只是问题就在于,修建一座蓄水池费钱费时费人力,郡城人口单薄,经济窘迫,执行起来怕是比较难。”一中年男子沉声说道。

“修建蓄水池很有必要,至于银钱,我会向朝廷汇报申请,估摸着不是大问题。眼下也快深秋了,天气一变冷,会有更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处理。现在天色已晚,咱们今天就说到这吧,众位将问题点都记下,回去拟个章程后回头咱们再一起讨论吧!”

众人纷纷告辞退下。

回到寝房,见油灯还亮着,自己媳妇儿还没歇。

“怎么不早点睡?以后不用等我了。”二郎洗漱完走回床边对着林氏道。

“不打紧,现下也睡不着。你那边怎么样了?”

“现阶段还是有点困难,不过没关系,我有信心。你就不用担心了。”

“也不知道京城里怎么样了。你这样子,要是被爹娘看到,估计又要掉眼泪了。你也对自己好点,别把自己逼太紧了!”

“是嘛!看来夫人是嫌弃我了啊!”

“得,别贫嘴。对了,老家那边的人你有中意的吗?”

“我倒是觉得自家大哥最合适,不过按大哥那性子,我估摸着他也不会来,想来这次上京城的也是大堂哥跑不掉了。”

话说吴大堂哥跟吴平胜,俩人是在中秋节后赶到京城的。他们跟着往京城的镖局来的,老家那边也顺带捎了很多土特产过来,估摸着快有一马车了。亏得镖局的人看在吴大人的面子上才没有嫌弃费劲,收费也算公正。

一路紧赶慢赶好不容易来到了京城的脚下,俩人都很激动,望着那巍峨的城墙,心中都充满了畏惧跟向往。

终于到了皇城脚下了!

镖局的人秉着好人做到底的原则,本来也乐意跟吴家交好,遂直接连人带物一马车给送到了吴家门前。俩人又态度非常诚恳的谢过了镖局,这才上前敲门。

吴平胜平日再怎么沉稳也是个没怎么见过大世面的农家穷小子,这会子拍着这气派壮观的大门,心中有点发虚,生怕自己力道大了没个轻重将门给拍坏了。

不一会儿,门从里面开了,一个中年人探出头来打量了他们一眼,随即又问道:“这是吴大人府上,请问阁下找哪位?”

“我..我不是阁下,我找我三爷爷。”吴平胜愣头青一个,说完脸色通红。

.......

“这位大叔,我们是从安州老吴家来的,来京城找亲戚的,呵呵。”吴大堂哥挠挠头,态度憨厚,好歹将话给说明白了。

“原来是堂老爷,小的眼拙,还请见谅。老太太跟老太爷一直都盼着呐,前面老爷离京前还特意嘱咐过的,说是老家会有亲人来,可算是把您给盼来了!来来来,赶快进屋!”管家说完很有眼色的命人去搬行李,自个儿又赶紧领着俩人去正堂拜见老太爷跟老太太。

“大侄子啊,你们终于来了,快来让我们看看!”郭氏跟吴老头听到声音就出来了,在正堂里看到来人,时隔四五年了,终于见到了老家那边的人,俩人都兴奋得不行。

待到双方见了面,又是一阵嘘寒问暖。

“叔,婶子,这是铁贵哥家的平胜侄子,你们还记得吗?”吴大堂哥看二老好奇地盯着平胜看,赶紧介绍道。

“三爷爷,三奶奶,小子给你们磕头了!”吴平胜说着实实在在地跪下磕了个头,把二老唬了一跳。

“做啥子磕头呢?赶紧起来!你爹也得喊我们一声叔婶,咱们呐,都是一家人!不用那么客气讲究!”郭氏眼疾手快拉着他起身。

“三爷爷,三奶奶,我自知这次能来京城都是托了你们的福,这磕头是应该的!”

“嘿,咱不兴那个啊!你们俩赶了那么长时间的路,舟车劳顿的,也怪累的,咱们有啥话等会子再说啊,先吃饭休息!”郭氏风风火火地指挥着丫鬟们摆饭,又招呼着灶上热水不能断了。吴大堂哥跟吴平胜俩人看着这架势,又听着耳边丫鬟婆子对着自己一口一个大爷少爷的,都有点受宠若惊。

吃完饭又痛痛快快的洗了个热水澡,吴平胜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舒坦了,想在老家的时候,哪里有这等待遇呢?

今天还只是稍微打了个照面,没有深入探讨,看的出三爷爷跟三奶奶是真心欢迎自个的,没有将自己当外人。堂叔是三爷爷的亲侄子,自不必多说,自己也能得到同等的待遇,这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回想着这一路,虽然刚开始赶路确实很辛苦,心情也忐忑不安,但好歹一切都尘埃落定了。三爷爷跟三奶奶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和蔼可亲,对自己态度也好。自己一定要好好帮着家里做事了,伺候好二老,等到以后那当官的叔叔回来了自己也好歹对得起人。

未来要是出息了,没准也能让自己在乡下的老父亲享享福呢。

这么畅想着,不一会儿就睡着了。隔壁房间的吴大堂哥也传来了平稳的呼吸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