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入冬了,二郎跟众人商议之后,决定在腊月前就将已经报了名的百姓的工钱先预支下去,这样也让那些穷苦百姓赶在过年前能置办点像样的年货好过年。
只是这都过去个把月了,京城那边还迟迟没有消息传来。二郎寻思着这很不正常,按照他对皇帝的了解,圣上看到折子后一定会大力支持的,不可能拖延了这么久还不批复。承乾帝是个勤恳的皇帝,这不是他的作风。
只是时间紧急,也等不了京城的拨款了。
林月将家底全都掏出来,二郎心里计较着还差多少,好在西北这边沈家也有钱庄,二郎管不了那么多了,直接找上钱庄跟人开诚布公的谈。最后凭着两家的关系沈家掌柜很是爽快的借了银,还不兴要借条。二郎坚持给按了手印打了借条,钱庄的掌柜笑的更开心了。
接下来的事情进展的很顺利,领了银钱的百姓都满脸喜色地按了手印,那些原本没有报名的百姓,有的眼热得紧,遂也赶紧去报名了。
二郎跟师爷他们正在算着开支记账,姚大人正在清点报名的花名册,眼角的笑意就没停过,有了这么多的劳动力,不愁蓄水池修不起来啊!
二郎开心的同时,也还是在关注朝廷的拨款。
除去人工开支占了一部分,其余占大头的开支其实是在建筑工程材料上面。朝廷还没有消息,银钱估计也不会那么快到位,眼下请工人找师傅的事还能兜着,但是后续的开支就不敢想象了,那不是凭他一人之力就能促成的。
吴二郎在这边忧心忡忡,与此同时,远在京城的承乾帝也是大发雷霆。
随着过年的脚步快传来,二郎呈报的折子也终于到了圣上的手上。此刻,朱宣盯着那折子上的日期,额头上青筋直冒。
“混账东西!几个月前的加急折子现在才呈上来,底下人怎么当值的?当真是无法无天了!”朱宣一拍桌子,力度大得桌上的杯盏都被震的哐当响,身边伺候着的宫女太监也都吓得纷纷下跪求饶。
皇帝气的不轻,如此大的声响让屋外候着等着面圣的大臣们隔着房门都能感受到皇帝陛下的怒火,双腿不禁有点发软。
角落里站着的魏延瞥了自己皇帝表哥一眼,心中不禁为那些扣下折子的官员们默默点了一根蜡。
开春前,朝廷的批复终于等到了。魏延带着承乾帝的圣旨跟户部拨下的银钱披星戴月地赶到了西北府。
当二郎见到英姿飒爽的魏大人跟他身后那一众风尘仆仆又浩浩荡荡的随行人员时,也忍不住喜极而泣。
魏延念完圣旨又等那吴二郎谢完恩后,也不禁仔细打量起眼前这位深得圣心的年轻人。嗯,老了,黑了,人也更瘦了,只那双眼睛还是同样炯炯有神。心下也不多问,直接了当的开始进行物资银钱的交接工作,朝廷还拨了几名工部的能人过来,这几人经验足,技术好,有他们在更是如虎添翼。
西北这边渐入佳境,京城皇帝正在大力清算。
首当其冲被革职入狱的就是吏部侍郎钱大人。承乾帝早先就慎重高调地对大家挑明了,人吴清洋是他的人,派他去西北上任是他自登基作为皇帝以来十分看重的事情,当初城门口那一别,已经算是又一次提醒了众人了,没想到这些人竟如此放肆,全都当做耳边风!
这钱大人倒是胆子挺大,将圣上的话置于一边不顾不说,还妄图截拦西北的重要信件,隐瞒实情,这样漠视朝廷律法,将百姓安危置于不顾,耽误江山社稷大事,如此德行不堪之人,实不堪为官!
承乾帝处于震怒中,无人敢上前来求情,皇帝也不会听信那钱大人的狡辩,直接让人下了牢狱,又命大理寺严加查办,发现有那有同谋嫌疑的人可以直接抓起来不用汇报。
但是胆敢有隐瞒偏袒,提头来见!
承乾帝的手段雷厉风行,短短几天之内,不光是钱大人栽了,全家被抄家流放,还牵扯进来另外几位官员,皇帝也很干脆的发落了他们。更让人惊讶的是吏部尚书章大人竟然请辞了,皇帝还答应了!
朝廷内人心惶惶,大家终于更深刻的意识到了一点,这吴清洋得罪不得,妥妥的帝王心腹,扣押奏章这种事儿,这罪名可大可小,历朝历代都有,就看当皇帝的人怎么处罚了。没成想这犯了当今陛下的大忌!
众人不禁有点同情那钱大人!
看来承乾帝比之庆-丰帝更是不好忽悠,以后大家都得收敛着点过日子,别一个不小心就被皇帝抓了错处给就地正法了!
此刻章家宅院也不平静。
家里面最出息的大老爷已经被动地请辞闲赋在家了,如今府上也不是那曾经威名赫赫的尚书府了。府里子孙辈除了章程新稍微有点水花之外,其他人要不就是平庸要不就是给养成了纨绔。
“哟,是大嫂啊,听说咱们程新不是那圣上红人的好友嘛?之前人家还上门来为老太太贺寿了呢!怎么,这会子不顶用了?”章家二夫人柳氏在正院门口对着她大嫂阴阳怪气的讽刺道。
章大夫人邱氏瞥了一眼自家这上不得台面的庶出弟媳,脚步都没停直接朝着正院走去,一个字都懒得同她说。
见着那高高在上的大嫂如此忽略自己,章二夫人不禁有点恼怒。碍于已经到了正院,不好在老太太面前发作,遂生生将那股子邪火忍了下去,哼,有什么了不起的,且等着看吧!
章程新的祖母章太夫人端坐在上首,眼角扫到俩儿媳一前一后进门来,懒洋洋的招呼着他们坐下。老夫人最近精神头不是很好,显然也是为家里的事情操碎了心。婆媳三不痛不痒的说着话,底下人通报三少爷来了。
章程新踏入门内的时候,见到自家母亲跟婶娘也在场,当下给祖母请完安后也陪着几人说了会子话。
“乖孙,我且问你,你那吴姓友人你怎么看?同咱家有无深交的可能?”老夫人目光如炬盯着他问道。
“祖母,据孙儿自己平日观察到的,这吴清洋是个十分谨慎的人,为人也颇真诚,只是不喜结交,对待翰林院的同僚也没见显得多热情。具体性情还真不好说,不过我可以肯定,这人光明磊落,不是那宵小之人。”
“如此,这人倒也算的上正人君子了。老大家的,以后有机会多跟他家的女眷走动走动。”太夫人思索了下说着。
“是,儿媳知道了。”章大夫人躬身答道。
“娘,那吴家的女眷以前咱们见过的,之前上门还有给您贺寿来着。那吴大人的妻子乡下来的土包子一个,估计大字不识一个,要我说那吴大人如今也算出息了,他妻子这么上不得台面,咱莫不如给他寻一门知书达理又跟咱家关系亲近的贵妾得了!这样不更好?也省的花那时间去跟那些个上不得台面的人打交道!”二夫人一脸鄙视的说道。
章太夫人盯着自己这二儿媳看了好一阵,半响没说话。
二夫人被自家婆婆看的有点发毛,心中不禁有点打鼓。
大夫人心中好笑又鄙夷,这弟妹还真是有意思,人家好好的患难夫妻,做什么要干那遭人唾弃的腌臜事儿?!人家亲娘还是地道的泥腿子一个呢,你这上下两片嘴巴子扒拉起来倒是容易,你怎么不干脆让人将亲爹亲娘给换了呢?
“我累了,你们都下去吧!”太夫人对着三人悠悠的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等人都走了,太夫人对着身边伺候的李嬷嬷说道:“你说,这柳氏的心里为什么想到的都是这些歪门邪道?还嫌弃人家原配?还要给人送女人?啧啧..”
“老夫人且宽心。二夫人毕竟是庶出,格局小了点也正常。”李嬷嬷是太夫人的陪嫁丫鬟,主仆俩相处这么多年,感情胜似姐妹,也没什么不好说需要藏着掖着的。
“罢了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要不出大乱子,老婆子我也懒得管。”太夫人闭着眼睛叹道。
章家俩妯娌出了太夫人的院子,也没怎么交流就分开了。等到邱氏一行人走远,柳氏就开始数落了。
“我呸!装什么清高,如今大老爷的官位也被撸了,我看她邱氏今后还怎么耀武扬威!”柳氏唾了一口骂道。
“二夫人,小心隔墙有耳。”柳氏的奶嬷嬷心下很无奈。
大老爷失了势,受到波及和影响的是整个章府,这点他们府里的下人都明白。不明白她作为章家二夫人此时有什么好幸灾乐祸的?!难道比起整个章府的荣耀那大夫人的心情好坏能更重要?!大老爷不是尚书大人了,她那庶出夫君难道能指望?!
如果只是意气用事,单纯的为了跟妯娌别苗头,那作为一个官宦之家的夫人,这心眼也未必忒小了点!
诶,庶出就庶出吧,自家小姐嫁到章家这么多年了也还是一点长进都无。也怪自己运气不好,没有跟对好主子。
柳氏绝对想不到,自己的奶嬷嬷打从心底里就一直瞧不上自己。此时她还正在琢磨着怎么给吴家送人的事情呢!
这事儿如果被太夫人知道了,估计得后悔先前没有好生敲打她一番。
吏部尚书易主的事情,甭管章家人心里怎么想的,事已至此,都只能接受。
大夫人邱氏起先还担心自家夫君会不会受到打击而变得一蹶不振,后来证明是她想多了。自家相公心态极好,也不见有异常。卸下官职反而还让他更加舒坦了。见此,邱氏这才将提着的心放进胸腔里。
原本她都已经做好了进宫求见皇后的打算了。邱皇后跟大夫人都出自于同一邱家,两家还没有出五福,关系算不得远,且按照辈分,皇后还得唤自己一声姑母。
只是终归求人不是一件易事。还是婆婆说的对,以后不管如何还是得同吴家的女眷多多走动。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