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云的尽头》第十八章 去探险吧 宝藏就在你的心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罗莎莉,又在资料室看资料啊!偶尔也需要出去放松一下嘛!”

“是艾伦馆长啊,您这么大年纪不也是经常来资料室看资料吗?”

“哈哈,你最近发表的那篇论文很有分量,我也受到了感染,不自觉的想多看点资料了。”

“哈哈,感受到我的威胁了吧!你是怕馆长的位置不保吧?”

“年轻人自信一点是好的,但是过于自信就是狂妄啦!想要超越我,再过十年吧!”

“谢谢夸奖,我还以为至少要二十年呢!”

“哈哈哈,不过话说回来,你那篇论文已经是在研究历史禁区的边缘了,要注意分寸的把握。有些东西还是要尽量避免一些的好。”

“恩……好吧,我会注意的。”

“我发现你最近一直盯着这本《荼靡经》的原文看。怎么开始对这么一本几乎全世界人都熟读的经书感兴趣了”

“也没什么,就是想熟悉一下神的笔迹,毕竟这本是神亲笔写下的嘛。”

“不对,让我看看,你肯定发现了什么?”

“没有啦,现在只是一些想法,还不太成熟啦。”

“和我说说看,怎么,害怕我这么一大把年纪,窃取你的研究成果不成吗?”

“不是那个意思。”

“那你说说看,说不定我能帮上你什么忙呢。”

“怎么说呢,内容都是一样的。”

“那当然,《荼靡经》这么重要的书籍,两千年了,没有人会有勇气改动上面任何一个字的。”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只有内容是一样的。也不是,怎么说呢。艾伦馆长,我只看到过这么一本身神亲笔写《荼靡经》,能冒的是问一下,您能确认这本是神亲笔所写的吗?”

“那当然,这样一本重要书籍的,真伪我要是都不能确认,那我就真的不要做馆长了。”

“那您知道这是神亲笔写的第几本吗?”

“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年轻人,说说你的看法。”

“我认为这是神亲笔写下的第一本真正意义的《荼靡经》。”

“何以见得,愿闻其详。”

“首先,我们已经知道《荼靡经》共有二十六本,分别藏于人族二十六国的国家图书馆里。既然都是神亲笔手写的,那也就是说,一定会有一本是《荼靡经》是最初的版本。”

“这不是废话吗,问题是你怎么知道这本是最初的版本呢?”

“您先别着急,您接着听我说。虽然我没见过其他国家的《荼靡经》,但我猜想其他二十五本也都应该是像这本一样是抄写在一张一张的白纸上的吧?”

“是的,我见过其他二十五本,和你看到这本几乎是一摸一样的封皮和纸张。”

“那就对了,这和我的猜测一致。既然是抄写在一张一张的白纸上,那就会因为每次书写的文字大小以及每次书写的字间距和行距的不同,而产生每页白纸上所容纳的文字数量并不都是相同的。”

“有点意思,你接着说。”

“既然每次书写的时候,相同的单页上的字数会有不同,那么我们反复抄写的过程中做什么?”

“做什么?”

“要是我的话,为了方便阅读,我会尽量将一段完整的句子写在同一页上。而您看这页的最后还有下一页的开头。明显是上一页写不下了,将最后的几个文字写在了下一页。还有这一页,这一页,还有这一页。”

“有点道理,但这也不能完全证明这本就是最初的版本啊!也许神写到第到第三本,或者第四本才调整过来呢,或者有的段落本身文字就很多,无论怎么调整也都没有办法调整到一页纸上书写,就像最后这几页,你看。”

“首先,的确调整是会有一个过程的,但是您要知道调整的结果应该是,一段文字出现在两个分页上的情况是应该越来越少的。这本《荼靡经》中的这种状况十分普遍。”

“这也只能证明这本最多是调整过程中的较早的几本之一,并不能直接证明这本就是第一本啊。”

“你说的没错,我还有一个发现。”

“什么发现?快说。”

“情绪!”

“情绪?”

“对!情绪!既然是亲笔书写,那么书写的过程中一定会对曾经写下的文字进行重新审视。重新审视就会带有情绪。这种情绪就会反映到书写的笔迹的微妙变化。我发现在经文的中段,准确说是在第一百五十节的时候,笔迹的情绪有明显的变化。您看这里,笔迹明显更用力,似乎是带着一种恐惧,或者愤怒写下的一样。类似这种情绪的波动在全文中还有几处,比如这里,还有这里。”

“听你这么一说,还确实有这么一点。还有什么,你接着说。”

“一般这种情绪,会在不断的重复抄写过程中逐渐变淡,要知道《荼靡经》可是有6716字的长文,一般人要是抄写,恐怕第二遍的时候情绪就已经会变的很淡了。”

“你的猜测很大胆,我同意这本《荼靡经》应该是神所写的最早的几个版本之一。但是我并不能确认他就是最初的那一个版本。首先,你刚才说的这些只是一种假设,没有其他二十五本的实际对比,我们不能确认这本就是神写下的第一本《荼靡经》。第二,你有没有想过,神并不一定是一次性的写下的这二十六本手抄本《荼靡经》,如果不是一次性连续的写下,你所说的情绪的观点恐怕就要站不住脚了。”

“您刚才不是说了嘛,您见过其他的二十五本,和我手中的这本封皮和纸张几乎是一摸一样的。那也就是说,神是在短期内一次性抄写下的这二十六本《荼靡经》。神所生活的年代,书籍是非常稀少的,一般出版都是几本而已。而且这种纸张在当时,甚至在现代也是很珍贵的手工纸,除非一次性由一批高超匠人批量制作,是不会出现如此一摸一样的封皮和纸张的。”

“好,即便是像你说的那样,你也不能说这本就是神写下的第一本《荼靡经》,你发现没有,这本书中没有涂改,没有错别字。如果这本是第一本的话,你不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吗?”

“所以我一开始就说这是神写下的第一本真正意义的《荼靡经》。这本应该是第一本正式的版本。”

“你的意思是说,《荼靡经》至少还有一本手抄本。”

“是的,那本才应该是真正的初本。”

“初本?”

“是的,初本。如果这本初本还现存在这个世界上,一定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说不定里面会记载有关神的宝藏的信息呢?哈哈!”

“神的宝藏?这种子虚乌有的东西你也相信?这种话当玩笑说说就算了,你要是真的认为神的宝藏这种童话里的东西是存在的,你真的就太不适合做一个历史学者了。”

**********

十一点五十五分,距离行刑还有五分钟。

“罗莎莉!罗莎莉!”罗莎莉从短暂的回忆中被叫回了现实。只听得台上的监斩官宣读道:“……基……基于以上罪行,最高法院判处原……原伊犹堪国家图书馆馆长艾伦·舒加特死刑,二零一八年七月四日中午十二时,于……于赞比拉街中央广场执行。行刑即……即将开始,罪……罪犯艾伦·舒加特,根据法律你有五……五分钟的时间交……交代后事,你还有什么需要交……交代的吗?”监斩官吉尔·史威德,从腰上摘下一个水袋,走到艾伦·舒加特身边,将大半袋水倒在艾伦·舒加特头颈上,然后将剩下的水递到艾伦·舒加特的嘴边。

艾伦·舒加特饱饮一口,发现水袋中不是水而是酒。低声的说了一句:“老朋友,有你送我,真好!”

吉尔·史威德没有说话,默默的站回了原位。

“说点什么吧!”台下那个中年大汉又开始起哄了“比如三年后我又是一条好汉什么的。”

台下一阵哄笑。

置身事外,自己的悲剧被别人当成喜剧来看,如此荒诞的剧情若不是现在就发生在自己身上,艾伦·舒加特简直无法想象这样的情节。他不禁抬起了自己被架在斩首架上的头,扫视着台下的人群。台下人头攒动,一个个陌生脸庞上的表情竟然是欢乐的。艾伦·舒加特的眼神在行刑台正前方二十米左右的地方停住。因为他看到了人群中有几个人在哭泣,他们在炎热的夏日穿着带有帽子的斗篷。其中一个人在拼命地想要挣脱其他人。那人远远的与自己四目相望。艾伦·舒加特忽然笑了,他嘴角上扬,仿佛一个年轻人那样,笑了。

“听说你是一个历史学家,和我们说说神的宝藏吧!”

“对啊,前些天发现的阿图巴石上的文字是真的吗?那真的是神的笔迹吗?”

“神真复活了吗?”

“他的宝藏在哪?”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艾伦·舒加特一阵狂笑,狂欢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艾伦·舒加特环顾了一圈人群,泪水模糊了双眼,已经无法发看清楚前方,但他知道,那个人一定还在那里,因为接下来的话是说给她听的,艾伦·舒加特尽量提高自己的音量。

“呵呵!求知若渴的年轻人!”声音异常洪亮,穿透了整个人群。

台下彻底安静了,这是喧闹的人群留给一个将死之人最后的一点点尊严。

艾伦·舒加特今天精神状态特别好,就连得了肺癌之后一直着困扰他的咳嗽今天都乖乖的不再来戏弄他。

“我的名字是艾伦·舒加特。前伊犹堪国家图书馆馆长,一个一辈子和史书、古籍、文物打交道的人。我这一辈有两个爱好,一个是历史,一个是好酒。但是最重要的一瓶酒昨天也让我给喝光了,感谢上天能让我喝到这瓶酒,所以对于酒我是没有什么留恋的。我一辈子在学学术力求客观严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直是我的的座右铭。但是我现在回顾我的一生,实在是过于小心谨慎,而忽略的一些重要的可能性。今天,我将作出我人生最重要也是最大胆的一个假设,这个假设是基于一个非常优秀年轻历史学者的一个大胆的理论,很抱歉我不能在这里提她的名字。在这里我想对她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句话我只做到了后半句,而你正在实践着前半句,希望你记住,这两个半句加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一周前,世界各地相继有罕见的刻有文字的阿图巴石降落。共发现了二十五块,分别降落在除我国以外的其他人族二十五国的都城附近,由此可以推论,应该还有一块阿图巴石降落在我国都城艾斯特瑞姆附近。一共应该有二十六块阿图巴石降落世间。每一块石头上都刻有相同的文字:宝藏之地,小溪潺潺,花香悠悠,歌声袅袅。经过比对以及对已知的材料进行分析,现已经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石头上的文字笔迹与神的笔迹一致。第二,从石头上刻痕的痕迹来看,保守推断是在一年之内刻上去的。第三,已经发现个别石头上有dna残留,经检测与神泰格·戈多的dna一致。从以上可以确认的证据,我作出以下假设……”

“当!当!当!当!……”城中心皇宫内巨大的钟楼的大钟敲响了十二下。整个都城沐浴在神的钟声中,肃穆、安静、燥热。

监斩官用尽全身力气大喊:“时辰到!开始行刑!”

锋利的闸刀从高处落下,一个生命终结了。

只有行刑台周围二十米范围内的人听到了这个生命最后的话语。随即,这段话被快速传开,整个广场沸腾了,因为他们参与了一个伟大的仪式。而这最后的这一段话,像一块石头扔进了平静了一百多年的叫做世界的湖水中,掀起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巨大波澜。

“去探险吧,求知若渴的年轻人,宝藏就在你的心里。”

这段话,在今后是二十年里,被人反复引用,开启了一个时代。

新纪元二零一八年,七月四日,十二点整。这个日期被作为一个持续了整整二十年的一个时代的起点,记录在了今后的历史文献中。

这个时代被称为“舒加特时代”,又被称为“大探险时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