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是在陈萍挨打第二天才知道的,当时他怒不可遏想回宜乡去找肇事者的麻烦,但被刚回办事处的朱光新给呵斥住了。
朱光新说:“有人跟我反应是陈萍和别人抢生意才惹出这样的事。组织上会调查清楚的。”
“调查个屁,我相信陈萍不是这样的人!”王超窝火憋气地说。
“你这什么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你还是当过兵的,这点觉悟都没有吗?”
这句话本身没错,但某些领导就喜欢偷换概念的引用这句话去压制那些受了冤屈的人。从某个角度来说,和历史上那句“莫须有”有异曲同功之妙。
王超看着朱光新没辙了。他只是呆呆的看着朱光新,感觉眼前这个片长特别丑陋、特别无聊、特别世俗。作为领导,自己的下属出事,他不是第一时间站在下属旁边给予力量的支持、情感的安慰,而是远离他所认为的是非之地逃之夭夭?跟这种领导干有何盼头?
也就从这件事开始,王超对朱光新彻底从情感上决裂了。
陈萍等着头上的线拆了以后,再休息两三天后,不顾王可音的挽留,又登上了南下广州的火车。
前天王超给陈萍家里打了个住宅电话——刚刚花三千块钱找邮电局同学黄跃飞装的。
电话里王超说有急事商量,问陈萍能尽快回广州吗?
当陈萍像伤病员头缠白色的绷带出现在王超眼前时,王超乐呵呵迎上前捶他一下,说:“兄弟,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走,喝酒去!”
陈萍边走边问道:“不叫朱片长?”
“要叫你叫,我不管!”
陈萍也就算了,和王超两人又到常去的那家点个鸡子打边炉。
像以前一样,两人一瓶白酒,边喝边聊。
王超说:“我在淡水认识一个沙场老板叫张才的,那老板挺有意思,前两天打个电话给我,问我有没兴趣开个装载机配件店?现在我们兄弟商量一下,能干不?”
放到挨打这件事以前,陈萍肯定不会干!但现在不同了——挨打这件事太伤陈萍的心了。
陈萍在宜乡疗伤期间,除了科里一些同事来看望了一下,一个像样的领导也没来看过。
倒是东莞石龙沙场的那林、李两位老板够意思,听说陈萍回了广州,竟骑着一辆摩托车跑来见陈萍。先请陈萍、王超吃一顿生猛海鲜,末了不管陈萍如何推辞,硬是塞了三千块钱给他,说是补补身子压压惊。
搞得王超一旁“羡慕”道:“早知有这种结果,当初你陈萍应该再多缝七针,这样万元户都当上了?”
科里对这件事的定性似乎有难言之隐,尽管李护华科长证明了是他叫陈萍接待客户的,但魏副厂长却说:“有人向朱光新反映,朱光新又转告我,说陈萍和那两个广佬其实在广东早就认识了,这回广佬要装载机,陈萍自然没法,就要广佬先找你……后来的事就不用我再说了吧?”
“有什么证据这样说陈萍?”李护华觉得可笑。
“又有什么证据不是这样的呢?”
“老李啊,我知道你喜欢陈萍王超这些年轻人,但这些年轻人可和我闹文革年轻时不一样啊,他们思想太复杂了。除了喜欢唱港台歌曲,哪有什么理想?因此,对这件事你要冷静,不要让年轻人给懵了。我的意见是:到此为止,大事化小,冷处理。”魏副厂长言谈举止还带点当年的烙印。
李护华本想还为陈萍辩解几句,见魏副厂长如此“一锤定音”,心里也就只好这样想:“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但愿陈萍以此为人生之经历,不要过多纠结?”
但李护华还是为东莞桥头沙场林、李二位老板安排了一台装载机的计划。
客户无辜。帮客户也是帮陈萍。李护华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科里对陈萍就真的冷处理了。既不批评,也不表扬;谣言不澄清,公安不立案。一切都让风儿吹去。
但风儿吹不去陈萍心中的块垒。
所以,当陈萍听王超说开配件店这件事,兴趣就来了。
因为陈萍知道,近一年,宜工装载机一两百辆进入广东市场,随即跟来就是庞大的售后服务。一台装载机按每年一万块钱的配件消耗,就有一两百万的营业额,而利润平均百分之五十!问题是,这只是算今年进来的装载机,还有前几年的,还有同行的呢?
同行的为何也算?那是因为当时主流的这几家装载机厂家,图纸都来自天工所。生产出来的装载机大同小异,同质化很严重。
你轮胎是黔轮胎,我也是黔轮胎;你是上柴无锡发动机,我也是上柴无锡发动机;你的液压油缸是沈阳液压件厂的,呵呵,我也是……
所以,除了一辈子不会坏的动臂、前机架、后机架、驾驶室、后机罩等不同外,其它的配件基本通用,不通用也基本来自同一个配套厂家。
如此一来,所有装载机的配件都可以卖!因此配件的潜能是巨大的。
所以陈萍决定和王超一起,步xj李国春的后尘,开配件店去!
配件店怎么开?淡水沙场的张才是这样对王超说的,要王超找一个懂配件渠道的人在配件店坐庄,王超负责拉业务介绍客户。他出资90万,这样三方是人均三十万的股份,挣了钱就按股份分。至于王超后面还有谁?一律不管,自己处理。
作为出资方的张才,他肯定要有优惠条件,那就是他沙场的五台装载机的配件,以进价给他。
这样,他既能从配件挣钱,自己装载机的使用成本也降至最低。
说实在的,这种合作方式对王超来说,等于张才是他的贵人。
王超也好,陈萍也罢,作为拿工薪的业务员,尽管跑了七八年的业务,说实在的,家里的生活条件比车间里的工人好不了多少?那时每到年终拿年终奖,也就是几千块钱而已。
所以他们如果萌发想开店当老板的念头,那只能是做做梦而已。
现在机遇来了。
摆在王超、陈萍前面的情况是:
一、找谁到店里负责进货卖配件;
二、店的地址选在哪里;
三、现实考虑,王超和陈萍都不能辞职。并且陈萍不能让张才和将来在店里坐庄的那人知道陈萍也参与其中,以免将来万一出事王超和陈萍全军覆没。人家陈萍还是有家室的人;
四、是否找一个珠江农机或珠江机电这样的代理商做后盾,以后调设备方便。
大概就是这四点,王超和陈萍扯来扯去大半天,白酒都喝两瓶了,还没扯出个头绪。
正准备埋单回办事处再扯时,王超接到珠江农机黄中英的电话,说按计划该到一台装载机卖给樟木头一个石场老板,可你们的装载机左等右等都不来!没办法,用户只好选成工的了。现在用户连夜要我送货上门拿钱……你快过来,给我当保镖!
王超马上对陈萍说:“我们设备到不了,黄中英只好卖成工的,现在要我陪她一起去送货。我想顺便再去做做工作把这单生意抢回来?”
陈萍却说:“能把这台装载机生意抢回来当然更好,但你要利用这次和黄中英单独出去的机会和黄中英说说,做我们的后盾?”
“妈的,还是你脑瓜子转的快,我怎么没想得到?”
王超突然想起,那次搬配件手肘碰到黄中英那柔软的胸脯时,电击一样!只是当时扛哪个配件太沉了,没有精力去细细体会。
今天和她同行,又会发生什么呢?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