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每年都会举行新生演讲赛和辩论赛,演讲赛从开学初便开始进行预赛,经历了一个半月的角逐,终于在十一月迎来决赛。
决赛在周四晚举行,本没有木凝的事,但周四新媒体部的同学临时有事,便找到木凝和她换班。新闻中心也算是个小职场,虽然没有什么利益纠纷,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依旧不简单。
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来的好,木凝没有拒绝。
去报告厅的路上,木凝碰到了拿完快递的叶景行,叶景行瞄了眼木凝手上的手提包和笔记本,问:“新闻中心出任务?”
木凝点点头,说:“今晚是新生演讲赛决赛,我要去跟踪报道。”
叶景行挑了挑眉:“那下次新生辩论赛决赛你也来写一写?”
“学长你放过我吧,辩论赛的稿子太难写了。”木凝摇摇头。
叶景行和木凝并排着,傍晚的凉风吹来分外舒适,叶景行想了想开口:“木凝,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问题想问你。”
“什么?”
叶景行偏头,看着木凝:“你以前是不是接触过辩论?”
也不是什么好隐瞒的事,之前不说只是觉得没必要。
木凝点点头说:“高中打过。”
“大学里没有继续打辩论的想法吗?之前说过,我觉得你挺合适的。”
木凝抬眼看向叶景行,问:“叶学长你这是单纯个人发问呢?还是想揽我入伙,来探探底?”
叶景行笑了下,回道:“前者成分居多。”
木凝收回放在叶景行身上的目光,看向前面不那么平整的路,半晌后开口:“叶学长,你觉得一个辩手拿到辩题后,是应该对这个辩题先有自己的看法还是先去找资料来坚定自己所持的观点?”
木凝没等叶景行回应便自己接了下去:
“在高中的时候,我是前者,但我的教练是后者。他觉得既然选择辩论这个形式来进行说理,那么最终的目的就是说理成功,而如果辩手先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就会有倾向性从而产生缺漏,还容易立场不定。”
“我承认教练的说法有道理,他身上也背负着‘赢’的目标,但我说服不了我自己。”
微凉的吹过木凝耳畔的碎发,木凝伸手捋了捋,无奈地笑了一下。
“当我作为辩手的时候,比如我拿到正方观点,可是我个人的想法却倾向于反方,但我还是必须违心地去证明正方观点,这点我做不到,我只想表达我心里真正所想。”
“辩论开始,权威终止,对于观众来说确实是这样,那对于辩手本身呢?我们真的不迷茫、不纠结吗?我们的论点真的从心底里说服我们个人了吗?”
木凝说完微微仰了头,路边暖黄的灯突然亮起,照得木凝的脸庞又温柔又棱角分明。
叶景行罕见地沉默了。
这个问题,他回答不了。
空气中的安静因子聚集在一块,二人都没有再开口说话。
很快到了分岔路口,木凝对叶景行微微一笑:“叶学长,如果你哪天有答案了的话,请你告诉我。”
叶景行站定,看着木凝平静而清亮的眸子,点了点头:“好。”
木凝到达现场后问主持人要了主持稿和ppt,掌握先手资料。
木凝这次负责文案,今晚推送必须发出,审核和排版还需要时间,留给木凝的时间十分有限。
木凝所在的人文学院有一位选手晋级决赛,木凝自然特别关注,说来也巧,他还和木凝同姓。
“下面有请来自人文学院的木焕之,他演讲的题目是......”
台上的人一开嗓就获得了台下的掌声,同时也吸引了木凝的注意力,咬字清晰,声音也很浑厚,听起来底气十足。
他的表情没有很严肃,脸上总是挂着似有似无的笑容,中途还和现场的观众来了互动,给人的感觉很是从容不迫。
演讲内容引经据典,还用自己在帝吧的亲身经历来“现身说法”。
听到木焕之提到帝吧,木凝还有点惊讶,毕竟能够关注帝吧并参与中的人在木凝的交友圈里还从来没出现过,对木焕之生倒生出了几分欣赏之情。
木焕之是第六个出场的,木凝直觉木焕之的分数会比前面几位选手更高,第八位选手演讲选手结束后公布了木焕之的成绩,果不其然,木焕之拿到了迄今为止全场的最高分。
如果第九、十位选手没有更为出彩的表现,木焕之有望拿下冠军。第十位出场是来自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位女生,发挥得很不错,应该和木焕之不相上下,许是心理作用,木凝总觉得木焕之发挥得更好一点。
评委最后给出的成绩证明了木凝的想法,木焕之以两分之差险胜,拔得头筹,同时也实现了人文学院在新生演讲赛上的五连冠。
新生赛没有现场采访的任务,比赛结束后木凝立马回寝室加工文章。
洋洋洒洒写了一堆总觉得太过累赘,又删删减减一直到了晚上九点,而责编学姐已经在催了,但木凝还剩标题这个大头还没拿下。
本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念头,木凝问了问身边三位室友:
“你们能不能帮我想一个既吸引人又符合推送内容,既有新意又有内涵的题目?”
“你确定不是来折磨我们脑细胞的?”话虽这么说但乐遥还是探过头来。
小吱和兔子也走到木凝身旁,四个人托着下巴若有所思地盯着电脑屏幕。
“木木,你这个要求着实有点高啊。”空气安静了半晌后兔子开口。
“我也觉得难为你们智商了。”木凝嘴上倒没有求人帮忙的姿态。
“你还想不想我们帮忙了?”乐遥“啧”了一声。
“对了,你可以写正常一点的标题配上比较新颖的形式啊。”小吱突然说。
“什么意思?”
“可以在形式上做文章,加些流行元素。比如说很多娱乐新闻都会以‘震惊!某......’开头,虽然这本身并不可取,但久而久之这反而成为了一种新的标题形式,我觉得你可以往改变‘标题形式’这方面试试。”
木凝眼珠一转,然后颇为赞赏地看着小吱,“我觉得ok。”
想了一会,木凝在键盘上敲上:
这里有一份新鲜出炉的新生演讲赛邮件,请查收!@南大全员
木凝对这个题目有七八成的信心,便放心地去洗漱,四十分钟后责编发来了总编反馈。无论是推送还是新闻稿,都要经过三轮审核,第一轮是责编,第二轮是总编,第三轮是主任,不过通常总编过审的文案在主任那里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木凝点开反馈文档:
批注1:标题没有突出重点,换。
批注2:结尾总结升华还不够深刻,改。
结尾的修改木凝倒没无异议,只是这标题还要怎么改?
木凝叹了口气,双臂支在桌子上手掌托着脸,郁闷地看着屏幕。
重点?木焕之?
想到木焕之,木凝灵机一动,把原先的标题删了,又打上:
新生演讲决赛各院尽展神通,人文学院惊险一搏,冲出重围。
这次总编没再发邮件给木凝,说明文案过关了,木凝伸了伸懒腰,抓起手机一看已经十点了,同时还有一条来自孟城的微信:
【换班怎么样?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吗?】
木凝对自己这次表现不是很满意,她本打算九点半过稿,给排版的同事留下更宽裕的时间。在部门里工作,如果不能为下一环节作考虑,那整体效率也会被拖累,自己本身的努力也不能充分体现,得不偿失。
【刚刚完事,谢谢孟学长关心。】
【没事,那你早点休息。】
这是木凝比较正式的单人推送,木凝很重视,想等到推送发布后再睡觉,但这次推送拖到11点半才推出。
木凝点开后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过去,末了到署名的时候没有一眼看完,而是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将视线下移,直至“文案/木凝”这几个字完整地露出来。
木凝嘴角微弯。
不过这没让木凝开心多久,几分钟后新媒体部的微信群里便多了几条消息:
总编:【新闻中心的推送我们都要力争在晚上11点之前发出,过了11点很多人都睡了,那么我们的阅读量从哪里来?】
总编:【我不是单指今天负责推送的同学,大家都有这个问题。当然你们刚来还不熟悉流程,技能也还不够娴熟,需要慢慢训练,希望你们在出任务前多作准备以便提高效率。就说这么多,辛苦大家了。】
下面是一连串的“收到”,木凝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不对号入座,不胡思乱想,不妄自菲薄,是大家都期望能成就的姿态,但落到实处却不易。
木凝手机又振动了一下,孟城发来一条消息:
【别太放在心上,总编是在提醒所有人。再说今晚的辩论赛8点多才结束,你初来乍到,效率已经很高了。】
孟城倒是很会照顾人。
木凝道了谢退出对话框,点开朋友圈,发现乐遥、兔子、小吱都转发了她的推送,就连孟城也参与其中,木凝心中一暖,孟城转发还带文字:
自家学妹的第一篇推送/鼓掌/鼓掌/鼓掌
木凝手指下滑,没想到还看见了评论:
叶景行:人家跟你同系吗你就自家,要点脸行吗咱?
孟城回复:我爱怎么喊怎么喊,你、管、不、着。
叶景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