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铜镜传奇》二十六 进退辽皇后 风雨唐公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讳平,小字月理朵。……后简重果断,有雄略。尝至辽、土二河之会,有女子乘青牛车,仓卒避路,忽不见。未几,童谣曰:「青牛妪,曾避路。」盖谚谓地为青牛妪云。——《新五代史》

静儿无论如何也要回到中原了。

毅哥,你在哪里啊?她抚着那半面铜镜,默默祈祷。

义父怎样了?她愧疚自己不能完成使命。

阿保机最后一次召见她,是在病床上。阿保机没有挽留,反而再三叮嘱其快快离开。阿保机为她找个卫士,这人就是罗彦。

阿保机慈爱地握了握她的手。他的手是多么无力啊!静儿眼含热泪,祝愿阿保机健康长寿。静儿又许下愿望,愿汉与契丹结为一家,永不再战。阿保机沉默不语。就在当天夜里,阿保机营帐中,一条黄龙飞上天空,盘旋一周,西方驰去。阿保机,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死去了。

静儿和罗彦收拾行李,准备出发。可这时,述律平的士兵到了。不由分说,他们将静儿拉上马车,带到述律平的大帐。

述律平很客气地接待了她。

静儿愤愤道:“皇后如此盛情,小人实在难当,不知您何时让我南返?”

述律平笑道:“公主切莫发怒,即日将送您返唐。只是我过新近大丧,无暇筹办您的归国礼仪,容等几日,便可送行。”

静儿冷笑道:“摄政今日把我带来并非就告诉这个吧?”

述律平道:“公主聪慧,昨晚哀家做了一个奇异的梦,不能理会,还请公主解答。”

静儿道:“请讲!”

述律平说:“梦是这样的。天神命我教养两只幼虎。他们都很听话。渐渐地,他们都长大了,可一山不容二虎,有一只一定要离开。我踌躇良久,不知如何抉择。于是我征求他们的意见,可他们都深深眷恋着这块土地。我进退维谷,陷入两难。天神已催我数次,如不速做决断,我将被处死。我一紧张,醒过来。请问公主,换作你,将如何处理呢?”说完,她盯着静儿,充满期待。

静儿一下子明白了她的用意,不禁也犹豫起来。她沉思一会道:“可以考察他们的智慧和对你的忠贞。”

述律平道:“这个哀家早已测过。我曾吩咐他们为我取鹿肉。结果,长虎捡最香最嫩的一块给我,幼虎则把整只鹿送来。长虎灵巧,幼虎至诚。”

静儿说可以带他们到山顶,眺望周围诸峰,以观其行。

述律平叹道:“这个哀家也试过。他们皆呈欣喜之色。长虎双目含情,庄重虔诚;幼虎巨口大张,贪恋痴情。”

静儿道:“那山中动物对他们又持怎样的态度呢?”

述律平道:“这些动物,各持己见,所拥不同。”

“那摄政您的意思是?”静儿以读懂了述律平的眼神。

“哀家想请公主出个主意。”

“恕我直言,我选择长虎留此,幼虎远出。”

述律平眉头一皱,问道:“为何?”

静儿道:“巧者,翘也。长虎乃世间翘楚,定能善对意外之变。且其对天地充满敬畏祸端,将来必能而来,谦恭行事,本国必能太平久长。”

“那幼虎呢?”述律平问。

静儿道:“诚者,逞也。负整鹿而来,孰能尽食?炫耀逞强耳。自负则刚,逞强易断。或许善始,未必善终。”

述律平连连点头,目光呆滞,神情嗒然。

静儿笑道:“摄政何必如此,梦罢了,告辞了。”

述律平晃过神来,忙起身送客。

静儿回到毡房,罗彦早在帐中等待。静儿低声道:“我明白先祖劝我速速离开之意了,快快收拾行李,今晚从涧底乘船渡海,回返中原。”罗彦不解,想问时,被静儿手势阻止,门外晃过一个人影,那是述律平派来监视她的侍卫。

静儿走后,述律平来到丈夫的灵前,失声痛哭。一艘刚刚起航的巨舟,突然失去了一叶风帆;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突然折断了一只翅膀,怎么办,怎么办呢?帐外,突然起了风,紧接着,大雨倾盆而下。整个大帐都在风雨中呜呜作响,劲风掀开了帐帘,将油灯的火苗吹得东倒西歪。她想,我不能阻止大风,但我可以加固我的营帐。营帐无忧,大风自然无虑了。述律平停止了哭泣,下定了决心。

大雨持续了三天。

这突如其来的大雨给静儿出逃增添了麻烦,同时也带来了契机。那些侍卫与婢女们,放松了警惕,都躲在毡房里烤火喝油茶。这天夜里,静儿看雨势减弱,悄悄的同罗彦骑马而去。马上除了干粮,更多的是书籍。静儿平时搜集了大量的有关契丹民族生活习俗资料,如今,去粗取精,只带走一箱。箱子上覆盖着羊皮,用来防雨。

一路平安无事,快到短松冈,静儿想起一事,便对罗彦说:“糟了,我忘记和呼兰告别了。”

罗彦说事不宜迟,免了吧。

静儿执拗地让罗彦先下去。

罗彦无奈,便叮嘱静儿小心,先将马栓在林中,点燃一支小火把,挑着木箱和行李,小心翼翼下行。坡儿很陡,草很滑,幸有密密的林木依着踩着,就这样一点一点下去。约下去十米处,他往树上绑上一条绳索,拉着它,速度就加快了。

静儿纵马来到呼兰坟前。

但见一个孤零零的小土包,忍受着风吹雨打。这就是纯真可爱的呼兰永久的宿所了。静儿哭了,她上前捧了一些泥土上去,又用手轻轻拍打着。她心里默默念着,好妹妹,姐姐和你永别了,但愿你在冰冷世界里能找到温暖,愿你在孤独的世界里能有依赖,总有一天,你的头顶会闪烁灿烂的霓虹。然后,她擦擦泪水跨上马,原路返回。可没多远,迎面撞上了一队巡逻的士兵。

避之不及,静儿催马前行。一个头目喝问是谁,静儿从容回答。骑兵将她围在中间,举起被细雨淋得忽明忽暗的火把。当他们看清静儿的面目时,很客气地让开了路。静儿连抽了几鞭子,先是往营帐方向跑,待到那对骑兵远离了视野,再转过马头,直奔短。

孰料,没跑多远,后面便响起了叫喊声。述律平的卫队追上来了。

夜色中,一条火龙蜿蜒着向自己奔来。

述律平下定决心立儿子德光为帝,在此之前她要解决两件事:一是除掉耶律倍和他的拥护者,二是杀掉安心公主,这不仅是因为她对契丹的事情了解太多,另外,倘若前者失败,也可以嫁祸于人,断绝耶律倍同中原媾和的退路。

静儿催马前行,她判断对方并没有发现自己。果然,她看那条火龙排成“一”字行,向前搜索。“白玉快跑,白玉快跑!”静儿焦急万分,不料那马儿反而放慢了步子。

“罗彦,罗彦,你快来救救我!”静儿毕竟是一个孩子,她带着哭腔。

一个骑兵已经冲到了十几步的地方,战马未至,火光已逼近了静儿。他大喝着静儿停下。

绝不能暴露下崖的地点,静儿拔出呼兰给她的那把防身短刀。

那个骑兵立功心切,没有招呼其他人,也没有防备,而是径直催马扑向静儿。孰料静儿突然掉转马头,然后猛地一磕马腹。关键时刻,白玉露出了良马的本色。它唰地往前一纵,四蹄腾空,冲到那个骑兵面前。静儿的短刀借着惯性,一下子就刺穿了对方的喉咙。那个骑兵吭都没吭,就跌落马下。

静儿头一次杀人,浑身颤抖着。她感到一股粘稠的液体溅到自己的脸上,唇间。她下意识地去吐,忽地又一阵恶习,一阵呕吐。她觉得被刺中的是自己,她感觉自己的灵魂出了壳儿,化作一股股的轰鸣。冥冥之中,她发现眼前又来了无数的契丹兵,将自己团团围住。她努力收拢精神,发现那个颈部喷血的士兵又活了,举着火把喝令自己快快下马。她发疯地抡起短刀,乱砍乱刺,手腕却被死死擎住了。

“安心公主,我是休哥!快走吧,保重啊!”

等静儿缓过神儿来,那个执火把的人已经跑远了,只剩下地下一具尸体。

关键时刻,耶律休哥又一次救了静儿的命。他听到述律平要杀静儿的消息,便去告知静儿。见不到,便判断静儿一定要从短松冈下涧,就提前赶到了这里。

静儿惊魂初定,望望休哥远去的背影,一拨马头,直奔短松冈。到了岭边,翻身下马,拍了拍白玉的头,让马离开。白玉却伫立不动。静儿举起鞭子,用力抽去,低声叫道:“再见了白玉,你好好活着,有空替我看看呼兰。”白玉也恋恋不舍,围着静儿转圈儿,嘶溜溜长叫,这声音穿透了四野,尽是悲哀。

这叫声引起了几百米外那些骑兵的注意。静儿看见那些火光先是停了一下,然后都朝自己的方向奔来。

静儿急了,她用刀刺向白玉的屁股。白玉痛苦地低吟一声,撒开四蹄,远方疾去。

静儿深情地回望一眼自己毡房的方向,然后决绝地潜入林中。她点燃小火把,一会就见到了系在树上的绳索。她咬着短刀,抓住绳索,攀援而下。十几分钟,她听到了湍急的流水声,也看到了岭上火光一片。

静儿知道已被发现了,泥泞的土地上留下了自己和罗彦的脚印。契丹兵们开始下岭,很快发现了绳索,他们兴奋而又放纵地追下来。

静儿握着短刀,冲着契丹兵喊道:“来吧,你们都来吧,我在这里等着你们呢!”不知不觉,雨停了。在没雨的夜晚,这支火把显得格外鲜明。火光映照着她那溅着血的脸,喷着火的眼,她已经从一个娇娇公主变成一位巾帼英雄了。

忽地,背后,一只胳膊搂住了她的腰。她挣扎,她大叫,她舞动短刀,却是罗彦。

罗彦几乎夹着她往下,口里劝着:“好姐姐,他们没有船。”

静儿失去了理智,她挣扎着要和契丹兵拼命。她左手扳着树干,右手挥着短刀,胡乱地喊着:“我和你们拼了,和你们拼了!”

罗彦用力掰开她的左手,不顾一切地向下,静儿还在做着刺杀动作,一不小心,绊在一棵倒地的枯树上,两人跌倒在地,滚出好几米。静儿的头重重地磕在树上,一阵眩晕。她再去拉罗彦时,罗彦已经起不来了。慌乱之中,静儿的短刀刺进了罗彦的心脏。

“罗彦——”静儿哭出来。

罗彦捂着伤口道:“姐姐,求你快走,涧水暴涨,千万小心。”

静儿扶着他道:“我不能丢下你,我要和述律平论理。”

罗彦靠在一株大树上,他凄惨地笑道:“好姐姐,我们相见时就这种情形,当时是你救了我,如今我们就要分手啦,还是这个姿势,不过我想这次是我来救你,好吗?”

静儿的心一下子紧了,契丹兵已经上来了,哇哇乱叫,争立头功。

罗彦推开静儿的手,拔出肋上的短刀,反过来刺向自己的喉咙,他的最后一句话——姐姐快走!

静儿顾不得了,她跌跌撞撞跑下去。涧水边一只小船正被汹涌的江水荡来荡去,犹如一只被拴着链子的小鹿。静儿摔倒了,又奋力起来,滚着爬着涉入水中,上了船。

岭上的箭漫无目标地下来,有的射在树枝上,有的落在江水边。

静儿解开绳索,那小舟终于脱离了束缚,像个醉汉,左右摇摆着;又恰似莽夫,一下子卷入奔腾的水中。很快,黑暗与江水瞬间就吞噬了这一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